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其他书籍

  • 购买点数:15
  • 作 者:张树华 张久珍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301137109
  • 标注页数:478 页
  • PDF页数:494 页
图书介绍: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次是20世纪初由封建式的藏书楼向以公共使用藏书为标志的近代图书馆的转变;另一次是80年代以后,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的转变。本书以两次转变为主线,以历史时期为次序,分别从各个时期我国图书馆办馆观念、事业整体发展情况、各项工作的进展、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加以论述。

查看更多关于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萌芽和创始 1

第一节 从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1

一、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历史背景 1

二、维新派对创办公共性藏书楼所作的舆论准备与实践活动 4

三、古越藏书楼的创办 7

第二节 19世纪西方人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 8

一、北京的教堂图书馆 8

二、北京的私人图书馆 10

三、上海的宗教等图书馆 11

第三节 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建立 14

一、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建过程 14

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藏书建设 16

三、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规章制度 18

第四节 清末政府对创建图书馆所做的三件事 19

一、《学部奏拟定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摺》的颁布 20

二、京师图书馆的创建 22

三、各省立图书馆的建立 23

参考文献 26

附录Ⅰ 27

第二章 辛亥革命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 30

第一节 民国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 30

一、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设立 30

二、《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的颁布 31

第二节 蔡元培、鲁迅二位先生与图书馆 32

一、蔡元培先生与图书馆 32

二、鲁迅先生与图书馆 34

第三节 民国初期的公共图书馆 37

一、国立北平图书馆 37

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39

三、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 40

四、浙江省立图书馆 41

五、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 42

六、河北省立天津图书馆 43

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通俗图书馆 44

一、通俗图书馆发展的原因 44

二、通俗图书馆的性质 44

三、通俗图书馆的功用 45

四、通俗图书馆的书刊选择 45

五、通俗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工作 46

六、通俗图书馆的文化普及和阅读辅导工作 47

第五节 民国初期的高等学校图书馆 47

一、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特点 47

二、几所知名的大学图书馆 48

第六节 民国初期的私立或团体图书馆 53

一、私立东方图书馆 54

二、私立上海鸿英图书馆 55

三、私立松坡图书馆 55

四、私立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私立北京木斋图书馆 56

五、申报流通图书馆(量才图书馆) 57

六、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 57

七、中央地质调查所图书馆 58

第七节 民国前后的中、小学校图书馆 58

一、中、小学图书馆的萌芽(1884—1894年) 59

二、中、小学图书馆的倡导时期(1895—1911年) 59

三、中、小学图书馆的试办时期(1912—1919年) 59

四、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时期(1920—1936年) 60

五、抗日战争后(1937—1949年) 60

参考文献 60

附录 63

第三章 五四运动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 69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图书馆 69

一、五四运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69

二、李大钊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 70

三、五四运动以后的进步图书馆 72

第二节 五四前后的“新图书馆运动”及几位图书馆界先驱人物 76

一、五四前后的“新图书馆运动” 76

二、杜定友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 77

三、刘国钧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 80

四、沈祖荣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 83

五、李小缘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 85

六、韦棣华女士的图书馆活动 86

第三节 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建立及其组织 87

一、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缘起 87

二、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宗旨 87

三、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会员 88

四、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组织大纲 88

五、中华图书馆协会委员会的设立 89

六、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历史作用 89

第四节 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 90

一、派出留学 90

二、举办图书馆讲习科或短期学习班 91

三、设立图书馆学专门学系 92

四、在大学内开设图书馆学课程 93

第五节 解放前图书馆学的发展及有关图书馆学的书籍 93

一、新旧学术交替时期 93

二、东西方诸国图书馆学输入时期 94

三、中国图书馆学建树时期 96

第六节 解放前的图书馆学期刊 100

一、解放前图书馆学期刊的发生和发展 101

二、解放前图书馆学期刊的类型分析 106

三、解放前图书馆学期刊的总体评价 109

参考文献 110

附录 112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图书馆状况 116

第一节 抗战期间图书馆珍贵书籍的保护和转移 116

一、北京图书馆 116

二、浙江省图书馆 117

三、湖南省图书馆 118

四、清华大学图书馆 118

第二节 沦陷区图书馆遭受的厄运 118

一、国立中央图书馆 118

二、国立北平图书馆 118

三、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 118

四、浙江省立图书馆 119

五、南京市图书馆 119

六、北京大学图书馆 119

七、清华大学图书馆 119

第三节 大后方的图书馆事业 120

一、国立中央图书馆 120

二、国立北平图书馆 120

三、国立西北图书馆 120

四、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 120

第四节 解放区的图书馆事业 121

一、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0年底 121

二、从1941年到抗日战争结束 122

三、陕甘宁解放区规模较大的三所公共图书馆 123

第五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复员工作 124

一、国立中央图书馆 124

二、国立北平图书馆 124

三、浙江省图书馆 125

四、国立兰州图书馆 125

五、北京大学图书馆 126

六、孑民图书室的成立 126

参考文献 127

附录Ⅳ 128

第五章 1949—1976年我国的图书馆事业 131

第一节 历史回顾 131

一、1949—1956年 131

二、1956—1958年 133

三、50年代末(1958—1960年)的一次挫折 134

四、1960—1966年 136

五、“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 137

第二节 《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及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组成 139

一、《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的缘起 139

二、中心图书馆和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组成及其任务 139

三、全国联合目录的编制 140

第三节 各类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41

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41

二、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43

三、科学专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44

第四节 图书馆业务基础工作的发展 146

一、图书采购的分工与协调 146

二、复本图书的调拨和积压藏书的整理 147

三、图书集中编目和目录质量的提高 149

四、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和修订 150

五、联合目录的编辑 151

六、书目索引的编制 154

七、图书馆干部的培训 157

八、建立健全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 159

第五节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 160

一、解放初期(1949—1956年)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160

二、1956—1966年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161

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读者服务工作 163

参考文献 163

第六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165

第一节 80年代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展(1976—1989年) 165

一、党中央加强了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 165

二、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 165

三、制定工作条例,完善工作制度 169

四、各类型图书馆稳步发展 170

五、办馆条件得到改善 172

六、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74

第二节 90年代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展(1990—2000年) 175

一、图书馆自动化 175

二、数据库建设 177

三、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建设 179

第三节 21世纪初期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2000年以后) 180

一、对图书馆性质的重新审视 180

二、图书馆办馆观念的变化 180

三、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的变化 181

四、数字图书馆的研制和开发 182

参考文献 184

第七章 80年代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85

第一节 80年代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 185

一、办馆物质条件的加强和办馆理念的变化 185

二、社区图书馆(室)的发展 188

三、农村乡镇图书馆(室)的现状 189

四、图书馆集群化管理模式的发展 190

五、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网页设置 192

第二节 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的进展 195

一、国家图书馆新馆舍 195

二、国家图书馆的方针任务 196

三、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 197

四、国家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198

五、国家图书馆的自动化设施建设 200

六、国家图书馆的科学研究工作 201

七、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数字图书馆工程 202

第三节 首都图书馆的进展 203

一、首都图书馆概况 203

二、首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204

三、首都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205

四、制定《北京市图书馆条例》 208

五、建立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 208

第四节 上海市图书馆的进展 211

一、上海市图书馆新馆工程与图书情报一体化措施 211

二、上海图书馆的馆藏文献 212

三、上海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215

四、上海图书馆新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216

五、建立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实施集群化管理体制 218

第五节 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 219

一、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概况 219

二、香港中央图书馆 220

三、香港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221

四、香港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222

第六节 澳门公共图书馆事业 223

一、澳门公共图书馆事业概论 223

二、公立公共图书馆 223

三、私立公共图书馆 225

四、澳门图书馆自动化状况及网络化管理模式的构想 226

第七节 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发展 227

一、少年儿童图书馆发展概况 227

二、少年儿童图书馆藏书类型和藏书布局的变化 227

三、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变化 228

四、少年儿童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 229

参考文献 230

第八章 80年代后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32

第一节 80年代后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 232

一、办馆物质条件的加强 232

二、图工委的重建 235

三、《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修订 236

四、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形成 236

五、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创举 237

六、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 238

七、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 241

第二节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进展 242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现况 242

二、信息资源建设的进展 244

三、读者服务工作的拓展与创新 247

四、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及其服务门户的构建 251

第三节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进展 252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概况 252

二、信息资源建设的进展 252

三、读者服务工作 254

四、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设置 256

五、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256

第四节 中山大学图书馆的进展 257

一、中山大学图书馆概况 257

二、中山大学图书馆的藏书 257

三、管理服务理念先进 258

四、注重学术研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258

参考文献 259

第九章 80年代后我国专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60

第一节 中国科学院的文献情报事业 260

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事业概述 260

二、20世纪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事业的进展 262

三、21世纪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深化改革与创新 268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部分机构简介 273

第二节 发展中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280

一、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概况 280

二、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282

三、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的深化改革与创新 293

第三节 中国地质图书馆的进展 295

一、中国地质图书馆的发展 295

二、中国地质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及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296

三、中国地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 297

第四节 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原农科院图书馆)的进展 298

一、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概况 298

二、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的藏书情况及数据库建设 299

三、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读者服务工作的拓展 300

参考文献 301

第十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发展 303

第一节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和成就 303

一、国家有关文献协调与合作的政策、文件 303

二、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工作 304

三、20世纪末我国文献资源的分布及收藏水平 305

四、三大类型图书馆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状况 306

五、文献资源布局问题 308

六、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 310

第二节 文献分类法、主题法的编制成就及其发展 310

一、文献分类法的修订与出版 311

二、编制《汉语主题词表》 313

三、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的编制 313

四、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文献分类法发展趋势 314

第三节 文献编目和书目工作的进展 315

一、文献著录标准化 315

二、计算机编目 316

三、“在版编目”的实施 317

四、西文编目工作的组织 317

五、书目数据制作的企业化 318

六、书目工作的成就 319

第四节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 320

一、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的3个阶段 320

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进展 324

三、网络信息服务 328

四、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329

参考文献 331

第十一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几项举措 333

第一节 图书馆立法建设的进程 333

一、图书馆立法的意义和作用 333

二、图书馆立法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333

三、有关图书馆法的几个问题 335

四、《中国图书馆法(草案)的主要内容 336

第二节 图书馆评估 339

一、图书馆评估的作用 339

二、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开展 339

三、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 340

四、图书馆评估的程序 343

第三节 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的几项措施 344

一、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认定 344

二、工作人员聘任制 345

三、学科馆员的设立 347

四、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350

第四节 图书馆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351

一、实行馆长负责制 352

二、实行岗位责任制 352

三、“一馆两制”的试验 354

第五节 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354

一、我国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354

二、图书馆建筑发生的变化 356

参考文献 360

第十二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的发展 361

第一节 历史回顾 361

一、恢复时期(1979年至1983年3月) 361

二、发展时期(1983年4月至1992年7月) 361

三、巩固时期(1992年8月至1998年6月) 362

四、调整时期(1998年7月至今) 363

第二节 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机构的设置 363

第三节 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教育结构及层次 366

一、大专教育 366

二、本科教育 367

三、研究生教育 367

四、函授教育 368

五、中等专业教育 368

六、职工培训 369

七、继续教育 369

第四节 1998年前信息管理系的课程设置及其评价 369

第五节 1998年后图书馆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372

一、关于专业设置 372

二、关于培养目标 372

三、关于课程设置 373

参考文献 374

第十三章 8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进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375

第一节 图书馆学研究的进展 375

一、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375

二、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379

三、信息组织研究 385

四、文献编目研究 388

五、信息服务研究 390

六、图书馆管理研究 393

第二节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学术活动 395

一、学术会议的召开 395

二、编译出版工作 400

三、组织海峡两岸图书情报界学术交流活动 403

第三节 国际交往与国际学术交流 403

一、国际交往 403

二、国际学术会议 405

三、第62届国际图联北京会议的召开 407

参考文献 409

第十四章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412

第一节 图书馆自动化简况 412

一、图书馆自动化的起源 412

二、图书馆自动化的含义 412

三、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整体情况 413

第二节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5个阶段 416

一、起步试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416

二、单项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 418

三、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 421

四、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至21世纪初) 424

五、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深入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 428

第三节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430

一、ILAS系统 431

二、清大新洋的通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432

三、丹诚图书馆综合管理系统 432

四、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433

五、金盘系统 433

六、MELINETS 434

七、图腾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434

八、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 434

九、SULCMIS 435

十、Interlib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435

十一、金碟图书馆管理系统 436

第四节 图书馆自动化评估 436

一、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自动化评估的实施情况 437

二、图书馆自动化评估标准 438

第五节 当代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新特点 441

一、无线网络服务 441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442

三、RFID技术的应用 442

四、开源软件的影响 443

参考文献 445

第十五章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447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的起源 447

第二节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3个阶段 448

一、数字图书馆起步建设阶段(1995—1999年) 448

二、数字图书馆规模化建设阶段(2000—2003年) 450

三、数字图书馆深入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452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若干重大项目介绍 454

一、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 454

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 455

三、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 456

四、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 457

五、中共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工程 460

六、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461

七、中国社科院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 462

第四节 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463

一、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 463

二、古籍资源数字化 465

三、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 468

四、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470

五、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工作 471

六、数字图书馆技术 474

参考文献 476

后记 478

查看更多关于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