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7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7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图书介绍:《新编经济思想史》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就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新编经济思想史》意图把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融合一起,在此基础上用综合的经济思想和多元的综合思想来指导《新编经济思想史》的编写。本书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

查看更多关于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7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1945~1979年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概况 1

二、1945~1979年西方经济思想的变化及发展主线 5

三、1945~1979年西方经济思想的主要变化 7

四、1945~1979年西方经济学思想流派概况 12

五、本卷的内容结构 14

上篇 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和衰落 19

第一章 1945~1979年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 19

第一节 1945~1979年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19

第二节 该时期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体系的形成及特征 20

一、战后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缘起 20

二、战后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 22

三、美国后凯恩斯主流学派的形成 25

四、战后美国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特征 30

第二章 阿尔文·汉森的经济思想 33

第一节 汉森的概况 33

一、生平和著作 33

二、主要经济思想 34

第二节 汉森的《凯恩斯经济学指南》——对凯恩斯《通论》的解释 38

一、古典学派的前提和有效需求原理 38

二、关于凯恩斯《通论》的分析方法 45

三、对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的解释 47

四、投资引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的关系 49

第三节 希克斯—汉森的IS-LM模型 52

一、古典学派的借款基金说和凯恩斯利息理论 52

二、汉森推导的IS-LM模型 53

三、IS-LM分析和对凯恩斯分析的矫正 56

第四节 汉森—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模型 58

一、加速原理及其作用 58

二、对经济周期的解释:乘数和加速数的互动 60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 63

一、财政政策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63

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66

第三章 萨缪尔森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67

第一节 萨缪尔森的生平和著作 67

第二节 《经济分析基础》中的新古典综合思想 68

一、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68

二、基本经济理论 71

三、均衡分析: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学 76

第三节 《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新古典综合思想 83

一、作为“新古典综合”代表作的《经济学》教科书 83

二、基于稀缺性分析的经济学的定义 85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划分 87

四、经济学方法 89

五、学术论文中的新古典综合思想 93

第四章 后凯恩斯主流学派的理论体系 96

第一节 概述 96

一、后凯恩斯主流学派理论体系的特征 96

二、“混合经济”的理论体系 97

三、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00

第二节 政策实践及其后果 107

一、政策思想 107

二、具体政策主张 108

第三节 后凯恩斯主流学派经济思想评价 113

第五章 20世纪50~70年代英国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17

第一节 战后英国的经济状况 117

第二节 后凯恩斯学派的形成及其理论渊源 120

一、主要代表人物 120

二、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渊源 123

三、后凯恩斯学派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125

第三节 方法论和主要理论 126

一、后凯恩斯学派的方法论 126

二、价值论与分配论 132

三、经济增长理论 137

四、对“停滞膨胀”问题的解释 141

第四节 “两个剑桥之争” 143

一、两个剑桥之争的始末 144

二、争论的核心问题 145

三、争论的结局及影响 148

第五节 政策思想 149

一、后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 149

二、后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实践及其后果 150

第六章 凯恩斯主义非均衡思想的发展 153

第一节 概述 154

一、非均衡学派的形成 154

二、非均衡学派的方法论特征 159

三、对凯恩斯理论和一般均衡体系的比较 161

四、对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区分 163

第二节 非均衡分析 166

一、微观非均衡分析 166

二、宏观非均衡分析 168

三、非均衡分析方法的应用 169

第三节 政策思想 171

一、就业问题 172

二、通货膨胀以及预期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174

第四节 非均衡经济思想评价 175

一、成就和不足 175

二、对非均衡经济思想的具体分析 177

中篇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 183

第七章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思想 183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状况 183

第二节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185

一、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185

二、思想渊源 186

三、主要代表人物 193

第三节 理论体系 196

一、竞争秩序论 197

二、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 199

三、资本与利息理论 201

第四节 政策主张 202

一、经济政策目标 202

二、对过去政策的批判 203

三、竞争秩序政策 205

四、政策实践 205

第八章 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思想 213

第一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兴起 213

一、背景 213

二、概况 214

三、思想渊源 216

四、基本观点 219

第二节 理论体系 220

一、货币需求理论 220

二、货币分析的理论模型 222

三、关于通货膨胀与自然失业率的观点 224

四、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倾向 227

第三节 经济政策思想 229

一、“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229

二、“收入指数化”方案 230

三、实行浮动汇率制 230

第四节 现代货币主义经济思想评价 231

第九章 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 234

第一节 供给学派的形成 234

一、供给学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34

二、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 236

第二节 “激进的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和理论模型 237

一、政策主张 237

二、理论模型 241

第三节 “温和的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244

一、理论观点 245

二、政策主张 248

第十章 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思想 250

第一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250

一、理性预期学派的形成 250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发展 251

第二节 基本理论观点 252

一、关于预期和理性预期的观点 252

二、政策无效性命题 256

三、周期性经济波动理论 260

第三节 基本政策主张 268

第四节 理性预期学派经济思想评价 269

第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 273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273

一、概况 273

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扩展 278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分支:产权学派 282

一、产权的概念及其内容结构 282

二、产权的起源及其功能 284

三、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科斯定理 286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分支:交易费用(成本)学派 288

一、交易费用(成本)概念 289

二、基本理论结构 290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分支:委托—代理理论 293

一、委托—代理理论 293

二、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93

第五节 新制度经济学分支:产业组织理论 297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缘起 297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拓展与深化 305

第六节 新制度经济学评价 313

一、科斯经济思想的意义 314

二、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 316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 320

第十二章 诺思的新经济史学经济思想 322

第一节 新经济史学概况 322

一、新经济史学的两个研究方向 322

二、制度变迁理论的概况 323

第二节 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思想基础 325

一、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 326

二、国家理论 327

三、意识形态理论 328

第三节 制度变迁过程的理论 328

一、制度变迁过程 329

二、制度变迁的类型 329

三、制度变迁的阶段 330

第四节 对西方社会兴起的重新解释 331

一、关于制度变迁过程的历史考察 331

二、对西方社会兴起的重新解释 332

第五节 新经济史学评价 333

第十三章 公共选择学派的经济思想 336

第一节 概况 336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和特征 336

二、公共选择学派的产生和代表人物 337

三、公共选择学派理论和思想的渊源 340

第二节 方法论 342

一、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方法 342

二、对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问题的分析视角 344

第三节 核心思想 349

一、“经济人”假设与公共选择 349

二、国家干预的代价 350

三、民主政府与赤字财政 350

第四节 公共选择学派评价 353

下篇 非主流经济思想的发展 357

第十四章 新制度学派的经济思想 357

第一节 从老制度学派到新制度学派 357

第二节 新制度学派的思想特征 364

一、研究对象 364

二、研究方法 365

三、价值判断标准 367

第三节 艾尔斯的经济思想 368

一、艾尔斯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和范围 368

二、工具价值理论 371

三、政策主张 373

第四节 加尔布雷思的经济思想 374

一、加尔布雷思的简况 374

二、对企业权力结构的分析 374

三、二元经济体系的理论 376

四、“信念的解放” 379

五、改革二元经济体系的主张 380

第五节 缪尔达尔的制度经济学思想 381

一、缪尔达尔的概况 381

二、“循环累积因果联系”理论 383

三、对发展中国家社会改革的主张 385

第六节 格鲁奇的经济思想 386

一、概况 386

二、经济思想 387

第七节 新制度学派方法论视角的意义 390

第十五章 新熊彼特学派的经济思想 394

第一节 新熊彼特学派经济思想概述 394

一、新熊彼特学派的形成 394

二、尼尔森和温特著作的基本理论观点 395

三、多夫尼论竞争过程 399

第二节 创新利润和资本主义现实 400

一、对熊彼特理论的重新审视 400

二、关于利润来源的不同观点 402

三、长期发展和管理形式 403

第三节 从管理经济到企业经济 405

一、熊彼特的经济发展观点 405

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挑战 406

三、基于知识的经济的形成 407

四、企业社会 409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存在的条件与作用 412

一、熊彼特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 412

二、功能民主制度的条件 415

三、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腐蚀:无限制民主的结果 416

四、资本主义与维持民主的力量 417

第五节 新熊彼特学派评价 419

第十六章 新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421

第一节 新奥地利学派的概况 422

一、早期奥地利学派阶段 422

二、奥地利学派经济思想的延伸阶段 423

三、新奥地利学派的酝酿和形成阶段 424

第二节 新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 425

一、门格尔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425

二、米塞斯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26

三、哈耶克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29

四、新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方法论 431

第三节 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思想 440

一、市场过程理论 440

二、资本理论 444

三、货币理论 445

四、经济周期理论 448

第四节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452

一、对“经济人”理性的批判 452

二、对确定性思维的批判 454

三、对经济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的批判 455

第十七章 罗斯托的经济学说 461

第一节 罗斯托经济思想概况 461

一、罗斯托的生平与著作 461

二、罗斯托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 462

第二节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466

一、六大发展阶段 466

二、如何促进经济社会成长 474

第十八章 发展经济学的思想 477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 477

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阶段 478

二、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480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484

一、研究方法 484

二、基本理论 489

第十九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547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渊源 547

一、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548

二、新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551

第二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554

一、对赫克歇尔—俄林国际贸易理论的实际检验 554

二、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 557

第三节 国际贸易政策 565

一、概况 565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政策 565

第四节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的启示 568

一、“里昂惕夫之谜”挑战的启示 568

二、区域贸易与全球化视角贸易理论的出现 568

三、贸易保护政策普遍化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挑战 569

四、简要评述 569

结束语 570

参考文献 573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587

查看更多关于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7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