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图书介绍: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提出,经济发展、文化转型和政治转变相伴而生,呈现出有内在联系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预测的模式。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观点。它表明,社会经济转变的某些轨迹比其它轨迹更有可能,因此特定的转变是可预见的。例如,一旦某个社会步入工业化,它就可能出现所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征候群——从民众动员到性别角色差异的消退。但是工业化不是历史的终结。发达工业社会淡化了对作为工业社会标志的工具理性的强调,而信奉了另一系列的价值观。接着,后现代价值观带来了新的社会转变,包括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衰退。为了昭示信念系统和政治、社会经济变量之间的强关联,本著作使用了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库,这是一个考察公众本身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的、独一无二的数据库。它涵盖的国家或社会代表了全世界70%人口——从人均年收入低至300美元的国家到高至30,000美元的国家,从实行市场经济的老牌民主国家到威权主义国家。

查看更多关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价值体系:政治和经济的主观层面 1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1

为什么后现代主义转变会发生 25

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 31

预测文化变迁 46

第二章 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的转变 53

态度是否会影响行为? 53

文化与强制:政治权威的两个方面 55

文化与强制之间的平衡 58

转变中的价值观和转变中的家庭模式 59

后现代主义转变的社会根源:经济发展的边际效益递减 63

第三章43个国家的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73

前言 73

长期转型的截面证据 74

从横向截面角度看现代化和后现代化 75

宗教和经济增长 77

现代化:从宗教权威到国家权威的转变 79

后现代主义转变 81

日益强调个人自由和摒弃官僚权威 86

现代化和后现代化之间的延续成分 88

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维度:实证研究发现 89

内在一致的价值观模式:后现代化维度 95

已知国家在这些维度上的位置:世界的文化地图 101

制度决定文化? 109

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现代化理论正确? 111

文化转型正在发生吗? 114

现代化、后现代化以及民主化 115

为什么转变遵循一种可预测的模式 116

社会转变的截面证据 118

第四章 测量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120

价值观转变的“单一维度”理论? 126

优先价值观研究:排位(ranking) vs.评分(rating) 128

反应定式问题 131

排位vs.评分:实证性比较 132

正确的分析层次是什么:一个维度?两个、四个或者N个维度? 139

在全球视野中的后物质主义维度 141

第五章 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变(1970~1994年) 149

前言 149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兴起 150

造成阶段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156

1970~1994年在西方国家中观测到的价值观转变 157

后物质主义现象:随时间发展而进化 161

西方民主国家以外的价值观转变 163

经济增长和价值观转变 170

经济安全与价值观转变:来自40个国家的最新证据 171

世界价值观变化调查(1980~1990年) 178

结论 180

第六章 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和民主:重新审视民众的作用 182

民主政治的三个方面:稳定性、在特定时间达到的水平以及短期转变 186

社会结构的转变:认知型动员(cognitive mobilization)以及公民干预的兴起 191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文化转型 195

社会信任的重要性 197

稳定民主政治与合法性 199

主观幸福感与合法性 200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人民权力和民主:民众与精英之间的互动 203

实证分析:民主政治的三个方面 206

关于文化变量的稳定性 210

考察其他变量 215

民主政治的水平:1990年和1995年 221

分析民主政治水平的近期变化 224

哪一个居先:民主政治文化还是民主政治? 234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发达工业国家的未来 239

日益增长的民众政治行为的作用 241

民众价值观对民主化进程、政治文化以及稳定民主政治的作用 243

结论 245

第七章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48

前言 248

动机因素和经济增长 251

社会资本和经济增长 257

43个国家的自愿性社团与经济增长 259

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基线模型 262

对竞争的实证模型进行比较:囊括性结果 266

结构等式模型 268

结论:经济增长中的文化因素 269

第八章 新问题的出现与新党的崛起 274

转变中的价值观和转变中的政治议程 274

个人层面上的转变:后现代主义转变和后现代政治分化的兴起 277

社会层面: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递减 295

结论 305

第九章 转向后现代主义价值观:预测与观测到的转变(1981~1990年) 308

一场更为广泛的朝向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的转变 308

文化转型有一个可预测的组成部分 312

预测的和观测到的转变 315

宗教规范 323

父母-孩子联系纽带:趋势的一种逆反 329

预测和观测:总体成功率 335

第十章 制度权威的销蚀和民众介入政治的兴起 337

前言 337

威权主义反弹和后现代主义转变 340

制度权威的衰退 343

对科层制信心的衰退 344

公民介入的升级 352

传统政治参与 354

非传统政治参与的兴起 358

国家对工商业的控制,左派-右派自我定位以及对威权主义制度的信心 362

结论 368

第十一章 社会转型的轨迹 372

后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转型 373

文化转型是有内在联系的过程,不是随机发生的 377

文化转型有着重要后果 378

可预测的转变模式 380

为什么后现代主义转变会发生?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递减 388

超越后现代主义? 388

附录1关于抽样调查的说明(图A -1和图A-2) 393

附录2 1990年世界价值观调查的部分问卷 405

附录3第三章、第九章、第十章及第十一章中涉及的辅助图表 414

附录4本书中主要指标的创建 447

附录5 1990年“世界价值观调查”的完整问卷 451

参考文献 492

索引 506

译后序 529

查看更多关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43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变迁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