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与发展  兼述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  修订版

教育与发展 兼述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 修订版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7
  • 作 者:林崇德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3165018
  • 标注页数:586 页
  • PDF页数:600 页
图书介绍:教育如何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本书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先生根据30年来的实验研究成果写成的学术专著。阐述了教育的实质、功能和目标,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阐述了在教育与发展问题上的各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讨论了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并着重分析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整合,提出了自成一体的理论和观点。并对此前出版的内容作了重要修订,补充了最新的研究资料。适合广大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作为参考资料选用。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与发展 兼述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 修订版的内容

图书介绍

教育与发展篇 3

第一章 永恒的教育 3

第一节 教育的含义 3

一、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3

二、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教育的本质 7

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12

第二节 教育的功能 16

一、教育的文化功能 17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20

三、教育的政治功能 23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 26

五、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28

第三节 教育的目标 30

一、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 31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 36

三、培养“T”型人才,完善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 40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的理论 49

第一节 继承中国传统的“教育与发展”思想 49

一、古老的教育与发展的前提 49

二、古老的教育与发展思想 52

第二节 学习西方的“教育与发展”观 55

一、西方教育与发展观的雏形 55

二、杜威是西方“教育与发展”观的奠基人 61

三、现代西方教育改革中的“教育与发展”观 66

第三节 重视西方教育与发展观的进展 70

一、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 70

二、成功智力的思维教学实验 75

第四节 领会苏联—俄国的教育与发展理论 78

一、乌申斯基是教育与发展思想的奠基者 78

二、维果茨基的科学教育与发展理论 80

三、苏联教育与发展的代表性研究 85

第五节 坚持朱智贤的教育与发展学术思想 91

一、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92

二、心理发展的动力 93

三、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95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95

第三章 教育与发展的研究方法 99

第一节 教育实验研究 99

一、课题的提出 99

二、研究的基本原则 102

三、教育实验研究类型的选择 106

四、变量的控制 109

五、教育实验的基本方法 111

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 117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简史 117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21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126

四、运用“教育行动研究”的几个注意点 129

第三节 教育实践研究 131

一、教师角色干预法 131

二、教育工作经验总结法 136

教师与发展篇 145

第四章 教师的素质(一) 145

第一节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145

一、教师的地位 146

二、教师的作用 153

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157

第二节 师德与师魂 159

一、对师德构成因素的理论研究 160

二、对教师师德现状的实证研究 168

第三节 教师的知识 174

一、教师知识的结构 174

二、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知识状况的研究 179

三、教师知识的认知机制 184

第五章 教师的素质(二) 191

第一节 教师的教学能力 191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模式 192

二、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197

三、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203

第二节 教师的教育能力 210

一、教育能力的动态分析 210

二、担任班主任的能力 213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能力 221

第三节 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 225

一、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的概念 226

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结构的分析研究 229

三、中小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 235

第六章 教师教育与教师提高 239

第一节 绩效研究是教师教育与培训的基础 239

一、关于教师绩效结构的研究 239

二、当前教师绩效状况的研究 247

三、教师绩效的差异分析 250

四、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256

第二节 21世纪教师教育与培训的途径 260

一、改革教师的职前教育 261

二、以教师教育教学效能感的提高为出发点 263

三、以“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为目标 267

四、未来教师教育的新动向 270

第三节 投入教育科学研究中去 272

一、教师参加教科研是新时期教育特点的一种表现 273

二、教师参加教科研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75

三、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特点 280

智育与发展篇+ 289

第七章 智力结构及其发展的研究 289

第一节 智力结构与多元智力 289

一、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古代中国“六艺”教育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异同 290

二、“多元智力”是心理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 293

三、智力是一个较难穷尽组合的多元结构 297

四、我们对智力结构的探索 301

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 305

一、智力目的的变化 306

二、智力过程的发展 309

三、智力材料(内容)的发展 313

四、智力反思(监控)的变化 316

五、智力品质的变化 318

六、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变化 321

第三节 智力发展的脑电图研究 322

一、脑ET的原理 323

二、中小学生脑电α波发展特点 325

三、中小学生脑波超慢功率涨落分布及发展特点 328

四、中小学生脑波特点与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 331

五、记忆状态下的中小学生的脑电特点 337

第八章 智力培养的研究 341

第一节 培养智力要以智力差异为前提 341

一、智力的群体差异 341

二、智力的个体差异 350

第二节 从思维品质入手培养智力 354

一、思维品质的表现 355

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口 361

第三节 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智力 369

一、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 370

二、通过非智力因素来培养智力 377

第九章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385

第一节 创造性人才 385

一、创造性人才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385

二、创造性的实质及创造性人才的表现 388

三、创造性的发展 393

第二节 创造性教育 407

一、创造性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408

二、创造性教育的实质 409

三、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412

第三节 创造性学习 418

一、创造性学习是经心理学界长期探索而提出来的 419

二、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420

三、养成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行为特征 427

德育与发展篇+ 432

第十章 德性及其发展 432

第一节 人的品德与社会性 432

一、品德与社会性的概念 432

二、品德与社会性的结构 436

三、品德和社会性在个体发展中的统一 440

第二节 品德发展的研究 443

一、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一般趋势 443

二、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445

三、青少年品德的发展 451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457

一、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趋势 458

二、小学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460

三、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 466

第十一章 德性培养的研究 473

第一节 学校精神是学生德性发展的基础 473

一、学校精神的心理学内涵 473

二、学校精神的心理特点和功能 476

三、学校精神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 479

四、学校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483

五、学校精神的现状及其优化 486

第二节 从认知与社会认知入手培养德性 489

一、认知与社会认知 489

二、通过社会认知来培养德性 498

第三节 从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德性 505

一、行为及其习惯 505

二、通过行为习惯来培养德性 511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是德性的一种重要因素 520

第一节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20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20

二、要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问题 526

三、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529

四、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研究 533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538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538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541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547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与学校心理学家队伍的建设 550

第三节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 553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 553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 558

三、基于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验 566

参考文献 576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与发展 兼述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 修订版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