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图书介绍:《中医养生学》教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阐述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学科概念、发展概况、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等;“中篇”介绍常用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精神起居养生法、饮食养生法、精神养生法、运动养生法、药物养生法、针灸按摩养生法与其他养生法等;“下篇”为养生的养生实践运用,主要有因地养生、因时养生、因人养生及其亚健康与中医干预等。为了便于学习,每章均在章前列“学习目标”,方便读者掌握学习目的和要求;章中列“知识链接”,方便读者了解桥梁知识;章后列“目标检测”,方便读者巩固学习重点以及自我检测。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上篇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3

第一章 概论 3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与特点 3

一、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3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4

第二节 养生的目的和意义 5

一、养生的目的 5

二、养生的意义 6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概况 8

一、远古萌芽期 8

二、先秦奠基期 9

三、秦汉形成期 10

四、魏晋南北朝充实期 11

五、隋唐五代兴盛期 11

六、宋金元争鸣期 13

七、明清朝成熟期 14

八、近现代弘扬期 15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 18

第一节 生命观 18

一、生命的物质观 18

二、生命的运动观 20

第二节 寿夭观 20

一、天年及预期寿命 20

二、影响寿夭的因素 21

第三节 健康观 23

一、西医、中医的“健康观” 23

二、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25

第三章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28

第一节 天人相应,平衡阴阳 28

一、天人相应 28

二、平衡阴阳 30

第二节 形神共养,养神为先 31

一、形神共养 31

二、养神为先 32

第三节 调养脏腑,重在脾肾 32

一、调养脏腑 32

二、重在脾肾 33

第四节 疏通经络,和调气血 34

一、经络以疏通为要 34

二、经络通则气血和 34

三、调气机为其关键 34

第五节 扶正祛邪,扶正为主 35

一、正气、邪气及其发病 35

二、扶正祛邪,重在扶正 35

第六节 三因调养,知行并重 36

一、三因调养 36

二、知行并重 37

中篇 中医养生常用方法 43

第四章 起居养生法 43

第一节 作息规律 43

一、起居有常 43

二、劳逸适度 44

第二节 着装适体 45

一、制装要求 45

二、着装适体 46

三、顺应四时 46

四、增减宜忌 47

第三节 房事有度 47

一、行房节欲 47

二、房事禁忌 49

第四节 二便通畅 50

一、大便通畅 51

二、小便清利 52

第五章 饮食养生法 54

第一节 食饮有节,寒温适度 54

一、食饮有节 54

二、寒温适度 56

第二节 合理搭配,调和气味 56

一、合理搭配 56

二、调和气味 57

第三节 进食保健,食后养生 59

一、进食保健 59

二、食后养生 60

第六章 精神养生法 62

第一节 调养精神 62

一、意志坚强 62

二、思想清净 63

三、精神乐观 64

第二节 调摄情志 65

一、节制法 65

二、疏泄法 66

三、转移法 66

四、以情胜情法 67

第七章 运动养生法 69

第一节 运动养生的作用与原则 69

一、运动养生作用机理 69

二、运动养生应用原则 70

第二节 传统健身运动常用方法 71

一、五禽戏 71

二、八段锦 72

三、易筋经 73

四、太极拳 73

第八章 药物养生法 76

第一节 药物养生的作用与原则 76

一、药物养生作用机理 76

二、药物养生应用原则 77

第二节 养生药物举例 78

一、益气类养生药物 78

二、养血类养生药物 79

三、滋阴类养生药物 80

四、补阳类养生药物 81

第三节 养生名方举例 83

一、益气类养生名方 83

二、养血类养生名方 83

三、滋阴类养生名方 84

四、补阳类养生名方 84

五、兼补类养生名方 85

第九章 针灸按摩养生法 87

第一节 针灸按摩养生的作用与原则 87

一、针灸按摩养生作用机理 87

二、针灸按摩养生应用原则 89

第二节 针灸养生常用方法 90

一、针刺养生法 90

二、艾灸养生法 92

第三节 按摩养生常用方法 94

一、常用按摩手法 94

二、常见部位按摩 97

第十章 其他养生法 102

第一节 养生气功 102

一、气功养生的作用与原则 102

二、养生气功方法举例 103

第二节 养生膏滋 108

一、膏滋养生的作用与原则 109

二、养生膏滋的制作与使用 109

第三节 其他养生 111

一、拔罐养生法 111

二、刮痧养生法 112

三、耳穴贴压养生法 113

下篇 中医养生实践运用 119

第十一章 因地养生 119

第一节 地域环境与养生 119

一、地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19

二、地域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120

三、主要地域环境养生保健 120

第二节 居住环境与养生 128

一、风水与居住环境 128

二、住宅环境与养生 128

三、室内环境与养生 130

第十二章 因时养生 135

第一节 时间气候与人体 135

一、时间与人体的关系 135

二、气候与人体的关系 136

第二节 四时养生的方法 138

一、春季养生 139

二、夏季养生 140

三、秋季养生 142

四、冬季养生 143

第三节 一日养生的方法 145

一、一日生活起居 145

二、一日饮食调养 146

第十三章 因人养生 149

第一节 不同年龄的养生 149

一、胎孕期养生 149

二、少儿期养生 152

三、青少年养生 155

四、中年期养生 156

五、老年期养生 157

第二节 不同性别的养生 159

一、男性养生 159

二、女性养生 160

第三节 不同体质的养生 163

一、体质差异形成原因 163

二、常见不良体质养生 164

第四节 不同职业的养生 168

一、体力劳动者养生 168

二、脑力劳动者养生 169

第五节 不同部位的养生 170

一、颜面养生保健 170

二、头发养生保健 172

三、五官养生保健 173

四、颈部养生保健 176

五、胸腹养生保健 177

六、腰背养生保健 178

七、四肢养生保健 179

第十四章 亚健康与中医干预 183

第一节 亚健康干预的意义和原则 183

一、亚健康干预的意义 183

二、亚健康干预的原则 184

第二节 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干预 185

一、中医治未病的基本内容 185

二、中医干预亚健康的优势 186

第三节 中医干预亚健康的方法 187

一、亚健康状态基本证候 187

二、亚健康状态药物疗法 188

三、亚健康状态非药疗法 189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