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转化医学中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

转化医学中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肖小河 赵艳玲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30432629
  • 标注页数:322 页
  • PDF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寒热辨证是中医首要辨证,寒热药性是中药的首要药性,但是究竟寒热药性是否客观存在?能否如何建立一套客观可行的寒热药性评价方法体系?如何以寒热药性理论及其研究成果指导中医药实践?近年来课题组独辟蹊径,主要从热力学角度对中药寒热药性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中医药(药性)热力学观”,创建了一套可用于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的方法体系(包括冷热板示差法、微量量热法和药性循证医学分析法),从体外到体内、从实验到临床,较系统地考察了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能量(热)变化即热活性及其不同寒热药性中药的干预效果,初步揭示了中药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性以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科学性,为审视和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持。

查看更多关于转化医学中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中药药性的基本涵义及研究意义 3

第一节 中药药性基本涵义概述 3

第二节 中药药性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4

第二章 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主要进展 6

第一节 中药药性文献信息挖掘 6

第二节 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概述 7

第三节 中药药性临床研究概述 9

第四节 近年来药性研究新学说 11

第五节 中药药性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 14

第三章 药性热力学观的提出及要义 21

第一节 中医药学与热力学的关联分析 21

第二节 药性热力学观的基本涵义 24

第四章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思路和方法 26

第一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的路径 26

第二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策略 27

第二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方法 29

第二篇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 37

第五章 冷热板示差系统的研制 37

第一节 冷热板示差法原理与仪器设计 37

第二节 冷热板示差系统的方法学考察 41

第六章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不同模型的寒热药性评价 47

第一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寒热体质模型评价 47

第二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肾阳虚和肾阴虚模型的寒热评价 53

第三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胃寒证和胃热证模型的寒热评价 59

第七章 基于正常动物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 67

第一节 大黄和附子寒热药性评价 67

第二节 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评价 72

第二节“附子无干姜不热”的寒热药性评价 76

第四节 附子炮制品与干姜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 82

第八章 基于模型动物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 91

第一节 基于体质动物模型的红参和西洋参寒热药性评价 91

第二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生晒参和参花药性寒热药性评价 95

第三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黄连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评价 100

第四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评价 106

第五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左金丸及其类方寒热药性评价 114

第六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附子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 120

第七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附子与姜炮制品配伍寒热药性评价 127

第八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附子与干姜不同化学配伍寒热药性评价 132

第九节 基于胃寒/胃热模型的左金丸及类方寒热药性评价 142

第十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药性寒热评价研究小结 149

附:冷热饮示差法 152

第三篇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 159

第九章 微量量热法简介 159

第一节 微量量热法检测原理 159

第二节 微量量热法的方法学考察 162

第十章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不同类别中药寒热药性评价 165

第一节 人参叶和人参花寒热药性评价 165

第二节 人参和西洋参寒热药性评价 169

第三节 角甲类动物药寒热药性评价 173

第四节 黄连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评价 177

第五节 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评价 180

第六节 黄连及其主要组分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 183

第七节 附子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 189

第八节 附子与姜不同炮制品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 193

第九节 附子、干姜不同层次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 198

第十节 左金丸及其类方寒热药性评价 201

第十一节 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小结 212

第十二节 微量量热法与冷热板示差法的比较分析 214

第四篇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 223

第十一章 中药寒热药性循证医学研究——以肝炎为例 223

第一节 寒热药性循证医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223

第二节 慢性乙肝患者的中医寒热辨证分型 225

第三节 慢性乙肝寒热辨证治疗的疗效分析 232

第四节 慢性乙肝中医临床用药寒热分析 239

第五节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寒热辨证治疗的疗效观察与方药分析 246

第十二章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指标的筛选 274

第一节 寒热方药与免疫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74

第二节 基于贝叶斯和决策树分析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指标筛选 280

第三节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药性寒热评价研究小结 287

第五篇 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总结与展望 293

第十三章 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阶段性总结 293

第一节 在不同生物层次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结果 293

第二节 在不同化学层次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结果 295

第三节 炮制对中药寒热药性改变的影响分析 296

第四节 配伍对方药寒热药性改变的影响分析 297

第五节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小结 298

第十四章 中药寒热药性热动力学分析检测规程 300

第一节 冷热板示差法实验操作规程 300

第二节 微量量热法实验操作规程 303

第十五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展望 308

第一节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新进展 308

第二节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展望 310

附录 本课题组发表的中药药性相关研究论文及专利 318

查看更多关于转化医学中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