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印象  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

中国印象 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18
  • 作 者:何兆武 柳卸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300139289
  • 标注页数:646 页
  • PDF页数:661 页
图书介绍

〔意大利〕 1

利玛窦 1

论中国民族性 1

论中国思想 3

论中国政治 5

维科 8

论中国的文字及其他 9

〔法国〕 12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 12

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对话 13

孟德斯鸠 27

论中国的政体、法律、道德及其他 28

魁奈 38

中国的自然法 38

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法律 43

就中国政府的弊端问题与孟德斯鸠对话 45

伏尔泰 51

中国 52

中国的历史 55

卢梭 61

中国的科学艺术并不有助于敦风化俗 61

雨果 63

圆明园 63

罗曼·罗兰 65

《约翰·克利斯朵夫致中国兄弟们》的公开信 65

对中国的看法 66

评《阿Q正传》 67

瓦莱里 69

中国和西方 69

里奈·格鲁塞特 77

佛教的启迪 78

中国思想的确定 84

马尔罗 93

中国印象 93

萨特 96

对新中国的看法 97

波伏娃 102

中国印象 102

〔德国〕 106

莱布尼茨 106

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哲学 107

沃尔夫 122

关于中国人道德学的演讲 122

康德 131

中国(口授记录) 131

赫尔德 136

中国 136

歌德 143

论中国传奇 144

黑格尔 147

世界历史开始于中国所在的东方 148

中国的道德和法 150

中国的哲学和宗教 156

中国的科学 170

谢林 175

中国——神话哲学 176

韦伯 200

儒教和清教 201

施韦策 210

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 210

自我完善和自我奉献的伦理 211

中国人为什么会接受佛教 215

马丁·布伯 218

道教 219

赫尔曼·凯泽林 236

中国人的生命力 237

中国人的道德 239

中国人的礼节 241

土地与农民 245

儒教与新教之异同 247

中国人的理想范式 249

施本格勒 254

文化形态与中国文化 255

卡尔·雅斯贝斯 264

孔子 264

老子 269

〔英国〕 286

培根 286

论印刷、火药和磁石的发明 287

休谟 292

中国的科学进步为何如此缓慢 292

为什么欧洲的白银往中国流动 293

弃婴对中国的早婚习俗的影响 294

亚当·斯密 295

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 295

中国和印度金银价值高于欧洲的原因 297

中国轻视对外贸易 299

中国制造业不发达的原因 299

其他 300

马尔萨斯 302

论中国人口的控制 302

卡莱尔 315

论中国皇帝 315

论中国科举制度 317

弗雷泽 318

中国的民俗 318

萧伯纳 326

论中国文化 326

弗赖 328

中国的艺术 328

威尔斯 335

论中国语言文字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336

论孔子和老子——两位伟大的中国导师 337

论中国官吏制度 340

关于中华帝国同罗马帝国兴衰的比较 342

论中国智慧受束缚的原因 346

罗素 352

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353

中西文明的对比 358

中国人的性格 366

托尼 376

中国和西方的比较 377

汤因比 384

文明的自我中心论和东方不变论 386

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 387

复古主义 388

近代中国文明 388

中国的官制 393

东亚的任务 394

中国与世界 396

李约瑟 401

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402

贝尔纳 424

中国的科学 424

〔比利时〕 426

普里高津 426

中国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426

〔俄国〕 428

托尔斯泰 428

中国的变革与中俄关系 429

中国人不应当模仿西方民族 431

日记中有关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的材料 434

〔美国〕 437

爱迪生 437

致赵元任的一封信 437

杜威 439

中国和日本的差别 439

中国的联邦主义 444

白璧德 450

浪漫主义与东方 450

爱因斯坦 455

西方的科学基础和中国古代的文明 455

对上海的印象 456

赛珍珠 457

中国的文化 457

诺斯罗普 464

儒家与道家的思维方式及审美 464

帕森斯 488

中国 489

摩尔 499

农民、地主、官僚阶级与农业、商业 500

默顿 512

庄子之道 513

白鲁恂 526

共产主义和中国传统 526

〔日本〕 540

福泽谕吉 540

中国文明开化不可期 540

不可根据孔孟之道寻求政治途径 541

中日文明的某种差异 543

儒学与佛教共同的弊病 545

桑原骘藏 547

中国人的文弱与保守 547

铃木大拙 563

中国的“无心”思想 563

佛教思想在中国 564

江上波夫 573

8世纪的欧亚大陆 573

中村元 584

论中国文化在亚洲的意义 584

〔印度〕 596

泰戈尔 596

讲演录 597

拉达克里希南 600

论孔子 601

人本主义的不足 605

关于道教的一般评价 608

中国的佛教 611

巴克奇(师觉月博士) 622

道家与印度思想 622

中国与印度 626

〔以色列〕 631

艾森斯塔特 631

中华帝国的文化取向和适应性变化 631

附录 645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印象 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