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一  中国现代银行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成功模式  第1册

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一 中国现代银行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成功模式 第1册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8
  • 作 者:詹向阳等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9787805296524
  • 标注页数:633 页
  • PDF页数:6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中国现代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成功模式;中国现代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成功模式;中国现代银行公司治理、上市战略与不良资产处置成功模式等内容。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一 中国现代银行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成功模式 第1册的内容

图书介绍

模式一 中国现代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成功模式 3

第一册目录 3

第一部分 入世后中国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3

第一编 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全方位挑战与全新机遇 3

第一章 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开放 3

第一节 入世对我国金融业的全方位冲击 3

一、加入WTO必然增加金融管理难度 3

(一)增加了货币政策协调的难度 3

(二)增加了信贷政策执行的难度 4

(三)增加了外汇管理的难度 4

(四)增加了防止和规避银行信贷风险的难度 4

(五)增加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难度 4

二、加入WTO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巨大压力 5

(一)业务竞争的压力 5

(二)企业客户竞争的压力 5

(三)人才竞争的压力 5

三、加入WTO给证券业带来的巨大压力 6

(一)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6

(二)上市公司的质量参差不齐 6

(三)券商的发展不够完善 6

四、加入WTO给保险业带来的巨大压力 6

第二节 WTO下的金融服务开放原则 7

一、市场准入原则 7

二、最惠国待遇原则 7

三、国民待遇原则 8

四、透明度原则 8

五、市场自由化原则 8

六、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原则 8

第三节 中国加入WTO金融开放时间表与承诺 9

第四节 对外开放——WTO对中国金融业的整体要求 16

一、改革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 16

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16

三、加快汇率市场化进程 17

(一)环境因素 17

(二)经济因素 17

(三)动力因素 17

四、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 17

【专家论坛】 18

温家宝:深化金融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 18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指出:金融改革需闯四道关 19

专家谈“入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20

金融市场加快开放进程 21

【银行家说】 23

总结经验 与时俱进 开创银行业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23

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25

加快综合改革 提高银行竞争力 27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开创中国银行业发展新局面 32

基金业整体发展将更规范 36

【本土探索】 37

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将进一步扩大 37

我国利率改革实践的探索 38

外资金融开放在即 京城银行比拼升级服务 39

建立健全创新机制 全面提高竞争能力 40

【国际典范】 42

花旗百年中国梦 42

美国开放式金融保护主义政策 44

WTO金融服务协议与印度金融业的开放 49

第二章 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全面挑战和全新机遇 55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55

一、没有“危机感” 55

二、资本金不足 55

三、不良资产比例高 56

四、内控管理失效 56

五、税赋负担重 56

六、人员网点多 56

七、国际竞争经验不足 56

第二节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7

一、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 57

(一)推动改革,加快商业化进程 57

(二)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 57

(三)有利于中资银行“走出去” 57

(四)税负平等,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57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58

(一)业务方面的挑战 58

(二)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的挑战 59

(三)对国内银行经营机制的挑战 59

(四)外部政策不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挑战 59

(五)优秀金融人才的竞争 59

(六)客户购买服务的冲击 59

第三节 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竞争的八大趋势 60

一、零售业务方面 60

二、负债业务方面 60

三、银行业竞争方面 60

四、客户竞争方面 60

五、地域竞争方面 61

六、中间业务方面 61

七、竞争战略方面 61

八、人才竞争方面 61

第四节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竞争力比较 62

一、流动性能力分析 62

二、安全能力分析 62

三、盈利能力分析 62

第五节 影响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因素与问题透视 63

一、体制上的差别 63

二、经营业务上的差别 63

三、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政策上的差别 64

(一)技术水平上的差距 64

(二)人力资源政策上的差距 64

【专家论坛】 64

加入WTO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对策 64

逐鹿问鼎:中外银行业务竞争的态势已经形成 69

西部地区银行业应对入世的战略选择 72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竞争与合作格局分析 74

靠规范化管理建设规范化的金融控股集团 78

【银行家说】 79

金融体制创新:问题及挑战 79

刘明康:银行业监管走上专业化 83

创新内部机制 增强经营活力 84

把握机遇 深化改革 86

努力办好有中国特色的进出口银行 87

办好银行建设强大的金融体系 88

依靠创新求发展 发挥优势迎挑战 89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努力提高竞争能力 90

把握入世机遇 促进银行发展 92

【本土探索】 93

在竞争中求发展 93

中行沈阳分行抓零售业务求增长 95

【国际典范】 96

国际顶尖银行的零售业务 96

第三章 利率市场化——中国加入WTO后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着力点 100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概述 100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100

(一)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 100

(二)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市场利率体系 100

(三)中央银行成为利率调节的主体 101

二、利率市场化的工作和意义 101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 101

(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控 101

(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 102

(四)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 102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102

(一)目标 102

(二)原则 103

第二节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利率市场化 103

一、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风险 103

(一)利率水平升高蕴藏的风险 103

(二)企业高利率借款蕴藏着债务风险 103

(三)价格制定权蕴藏着金融腐败的风险 104

(四)银行过度竞争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104

(五)信贷资金流入证券市场蕴藏的经济泡沫风险 104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和步骤 104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 104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选择 104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步骤 105

三、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取向 105

第三节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106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06

(一)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 106

(二)竞争性市场尚未形成 106

(三)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107

(四)金融监管有待加强 107

(五)国有企业面临经营困难 107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107

(一)有效的金融监管 107

(二)健全金融市场机制 108

(三)培育微观经济主体 108

(四)构建法律环境 108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09

(一)利率市场化将引起银行利率风险的扩大 109

(二)利率市场化将促使银行参与更为激烈的竞争,并促成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割 109

(三)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萎缩和非利差型业务的发展 109

(四)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管理模式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 109

第四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借鉴及模式比较 109

一、美国放开利率管制的过程 109

(一)管制的背景 109

(二)Q项条例的取消 110

(三)放松利率管制过程的特点分析 111

二、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 111

(一)国债交易利率和发行利率的自由化 111

(二)丰富短期资金市场交易品种 112

(三)交易品种小额化,将自由利率从大额交易导入小额交易 112

(四)完成经市场化之后法律形式的确认 113

三、马来西亚的利率自由化 113

四、两种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的比较 113

(一)渐进式改革 113

(二)激进式改革 114

【专家论坛】 114

全国人大财经委许健:利率市场化不能操之过急 114

易宪容:中国利率市场化路还有多长 117

利率市场化,银行准备好了吗 119

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 121

【银行家说】 123

周小川:要逐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123

吴晓灵:利率市场化已曙光在前 123

【本土探索】 125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规划已初步制订 125

利率市场化改革四川金融机构中悄然试点 126

【国际典范】 126

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126

第四章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整体发展现状扫描 130

第一节 加入WTO后外资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与战略步骤 131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31

(一)信贷市场方面 131

(二)客户群方面 131

(三)经营理念方面 131

(四)服务方面 132

(五)优秀人才方面 132

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战略步骤 132

(一)在地域选择上 132

(二)在具体业务上 132

(三)在服务对象上 132

(四)在服务种类上 132

(五)在竞争策略上 132

第二节 加入WTO后中外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与竞争的特征 133

一、人才竞争的焦点与特征分析 133

(一)竞争焦点 133

(二)特征分析 133

二、客户竞争的焦点与特征分析 134

(一)竞争焦点 134

(二)特征分析 134

三、产品和服务竞争的焦点与特征 134

(一)竞争焦点 134

(二)特征分析 134

四、市场竞争的焦点与特征分析 135

(一)竞争焦点 135

(二)特征分析 135

第三节 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与竞争特征 135

一、人才方面竞争 136

二、体制方面竞争 136

三、客户方面竞争 136

【专家论坛】 136

知己知彼:外资银行实力剖析 136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 140

【银行家说】 142

“对手”眼中的竞争 142

大华银行的中国策略 145

中外资银行优劣势的辩证分析 148

【本土探索】 150

爱立信熊猫为何“背叛”中资银行 150

【国际典范】 154

花旗在中国 154

第五章 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战略调整与核心对策 158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要构建全新的整体运行机制 158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银行治理制度 158

二、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158

三、完善内部组织结构 159

四、资产重组,机构调整 159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要创新经营业务品种与经营服务模式 159

一、资产业务的调整 159

二、负债业务的调整 160

三、中间业务的调整 160

四、收入结构的调整 160

五、业务拓展方式的调整 161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要调整入世后的经营管理战略 161

一、推行客户经理制,实行营销—体化策略 161

二、活化经营策略 161

三、建立信息系统策略 162

四、外树形象策略 162

五、提高金融透明度策略 162

六、科技兴行策略 162

第四节 中国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国际商业银行成功经验的研究与借鉴 163

一、国外商业银行外部组织机构的有益借鉴 163

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163

三、加快银行电子化建设步伐,大力开展网上业务 164

第五节 资本项目开放:中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164

一、开放资本帐户的条件 164

(一)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164

(二)成熟的金融体系 165

(三)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165

(四)灵活的汇率机制 165

(五)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165

二、资本项目开放对商业银行的机遇 165

(一)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扩大 165

(二)部分非法流动资本将重新返回银行体系 166

(三)有利于商业银行海外扩展、跨国资本运营 166

(四)商业银行外汇交易自主权扩大 166

三、资本项目开放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166

(一)间接的不利影响 166

(二)直接的不利影响 167

【专家论坛】 167

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167

商业银行怎样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72

WTO修正中国银行业 173

中外竞争:中国银行业该做些什么 177

【银行家说】 181

对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思考 181

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及应对策略 183

对入世后中、外资银行竞争的思考 185

提高中资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 191

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推行“扁平化”管理的构想 193

【本土探索】 196

效益从何而来 196

农行山东分行营业部是如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 201

在困境中崛起——农行青海分行全面提高经营效益纪实 203

【国际典范】 204

花旗银行新经营策略 204

日本银行业的重组与启示 207

第二编 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及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战略 211

第一章 新世纪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银行业 211

第一节 新世纪国际金融体系现状和缺陷 211

一、国际金融体系的构成 211

(一)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层是国际汇率制度 211

(二)国际金融体系的紧密层是国际收支和储备 212

(三)国际金融体系的松散层是国际经济政策 212

二、国际金融体系的目标和作用 212

(一)建立汇率机制,防止不必要的竞争性贬值 212

(二)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整提供有效手段 212

(三)促进各国的经济政策协调 212

三、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213

(一)历史沿革 213

(二)现状 213

四、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 214

(一)汇率频繁波动 214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14

(三)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规模频繁流动,各国调节本国国际收支能力下降,各国所受外在的冲击日益严重 214

(四)国家间金融外汇政策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215

(五)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使国际金融市场虚拟化发展尤为突出 215

(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作缺乏透明度 215

第二节 新世纪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其走向 215

一、国际金融市场形成条件 215

(一)比较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 215

(二)实行自由外汇制度 216

(三)以高度完善、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为基础 216

二、国际金融市场分类 216

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216

(一)纽约 216

(二)东京 216

(三)法兰克福和巴黎 217

(四)伦敦 217

(五)苏黎世 217

(六)香港 217

四、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217

(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217

(二)证券化市场趋势 217

(三)网上交易正在成为新的交易方式 218

(四)巨型并购案此起彼伏 218

第三节 国际银行业的整体现状和发展格局 218

一、国际银行业整体现状 218

(一)美国银行业喜中存忧 218

(二)欧洲银行业并购活跃 219

(三)日本银行业继续身陷坏账泥潭 219

(四)亚洲银行业从危机中复苏 219

二、国际银行业发展格局 220

(一)国际投资银行业务急剧收缩 220

(二)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发展趋势 221

(三)网上银行的发展 222

第四节 面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国的战略选择 222

一、当前西方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观点 222

(一)学者方案 222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方案 223

(三)联合国意见 223

(四)西方发达国家意见 223

(五)G-22国集团的意见 223

二、我国的一些看法 223

【专家论坛】 224

金融改革任重道远 224

当今国际金融业发展新特点 227

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银行战略联盟 229

【银行家说】 232

周小川:用有效措施发展资本市场 扩大直接融资 232

新经济条件下金融改革的战略取向 232

入世与金融创新 237

【本土探索】 242

山西省分行发展战略 242

“差别化”战略增效益 246

【国际典范】 247

日本的金融政策与金融体制 247

日本金融体制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及对策 249

第二章 加入WTO与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 255

第一节 金融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255

一、加入WTO要求我国金融改革 255

(一)当前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与加入WTO要求差距 255

(二)在世贸组织框架下中国金融开放的三个特点 255

二、我国进行金融改革的意义 256

(一)适应整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56

(二)入世后进行金融改革获得众多利益 256

(三)向海外拓展,走向世界 256

第二节 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问题透析及改革走向 257

一、金融改革重点问题透析 257

(一)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257

(二)组织制度改革 257

(三)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外部环境问题 258

二、世贸组织框架下中国金融开放的两大挑战 259

(一)制度转轨的挑战 259

(二)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的挑战 259

第三节 建立强大的中国现代金融体系 259

一、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260

二、改革对外金融管理制度 260

(一)打破银行业的“封闭型”格局 260

(二)放宽外汇管理 260

(三)实现外汇并轨 260

三、充分发挥利率调节作用 260

四、专业银行商业化 261

五、建立健全金融法规体系 261

六、金融市场健全化 261

【专家论坛】 261

谢平细说中国金融改革 261

更新观念 提高效率 转变机制 从国际视角思考金融改革 264

浅论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的改革 267

创建21世纪中国精品银行的思考 271

【银行家说】 273

关于现代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273

中心城市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思考 277

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79

【本土探索】 281

温州金融体制改革试验区 281

“凤凰”展翅谱新篇 282

创新带来天地宽 285

【国际典范】 291

泰国的经济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91

第三章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成功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293

第一节 现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概述 293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293

二、金融创新的动因 294

(一)金融竞争 294

(二)规避金融监管 294

(三)银行家精神 294

(四)金融技术的发展 294

三、金融创新的特征 295

(一)创新行业的差异 295

(二)风险面的差异 295

(三)受到保护的差异 295

(四)影响面和作用力差异 295

第二节 国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进程与趋势 295

一、金融创新的总原则 295

二、创新的进程与趋势 296

(一)组织结构创新 296

(二)操作方式创新 296

(三)金融制度创新 296

(四)业务品种创新 297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与特点 297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 297

(一)金融组织制度的创新 297

(二)金融管理制度创新 297

(三)金融业务与工具创新 298

(四)金融市场创新 298

(五)金融技术创新 298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点 299

(一)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 299

(二)金融创新的主体错位 299

(三)负债类业务创新多,资产类业务创新少 299

(四)金融创新的动机仍带有计划的色彩 299

(五)金融创新呈现明显的区域性 300

第四节 应对WTO与金融全球化我国金融创新的战略对策与发展趋势 300

一、金融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300

(一)低成本 300

(二)与实质经济运行紧密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 300

(三)科技金融 301

(四)引导与监管并重 301

(五)附加值高 301

(六)实事求是,兼顾国际通用性和国情特殊性 301

二、推进金融创新的战略对策 301

(一)金融理念的创新 302

(二)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 302

(三)管理体制创新 302

(四)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上的创新 302

三、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302

(一)将业务创新作为金融创新的主体 302

(二)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确定近期金融创新的主战场 303

(三)以金融制度的创新为后盾 303

(四)以技术主导型创新作为金融创新的突破口 303

【专家论坛】 303

金融创新是资金流动的引擎 303

金融监管如何为金融创新服务 305

在借鉴中完善: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 307

【银行家说】 309

论金融创新带来的挑战 309

【本土探索】 314

对国有商业银行转型与创新的思考 314

【国际典范】 317

印度银行业改革的演进 317

第四章 西方商业银行战略创新理论与实务及对中国的启发 325

第一节 商业银行战略创新的意义与原则 325

一、战略创新的意义 325

二、战略创新的原则 326

(一)未来性 326

(二)及时性 326

(三)综合性 326

(四)务实性 327

(五)网络性 327

第二节 商业银行入世后的观念创新实务 327

一、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327

二、改变经营观念,重塑企业形象 328

三、建立适应WTO的战略观念体系 328

(一)协调性观念 328

(二)科技观念 328

(三)人才观念 328

(四)资源配置观念&f 328

【专家论坛】 329

对当前银行业经营战略的思索 329

中国银行金融创新战略的思考 331

【银行家说】 335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战略选择 335

【本土探索】 337

实施顾客满意管理战略的构想 337

【国际典范】 340

西方金融营销思想的演变及新发展 340

第五章 商业银行体制创新理论与模式对我国的启发 344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体制 344

一、美国银行体制特征 344

(一)双轨注册 344

(二)数量众多 344

(三)金融监管多元化 344

(四)银行持股公司盛行 345

二、英国金融体制特征 345

(一)产生最早、独立性较高的中央银行 345

(二)商业银行分支行制 345

(三)由来已久、基础雄厚的银行国际化 345

三、德国金融体制特征 345

(一)以稳定通货为天职的中央银行制度 345

(二)金融体系以业务综合化为主流 346

(三)特殊的银企关系 346

(四)私营和公营金融机构共存 346

四、日本金融体制特征 346

(一)金融机构分工精细 346

(二)政府鼓励的银行业集中垄断 346

(三)长期金融与短期金融分开 346

(四)独特的“铁三角”关系 347

第二节 主要发展中国家银行体制 347

一、主要发展中国家银行体制介绍 347

(一)韩国 347

(二)印尼 347

(三)巴西 348

二、主要发展中国家银行体制比较 348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范围有所不同 348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发展不平衡 349

第三节 转轨国家银行体制 349

一、转轨国家银行体制介绍 349

(一)俄罗斯银行体系现状 349

(二)我国银行体制状况 350

二、转轨国家战略模式比较 351

(一)中心任务比较 351

(二)效能比较 351

(三)着眼点比较 351

第四节 应对WTO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体制创新 352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 352

二、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步骤 352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措施 352

(一)反思分业改革模式,改进商业银行全能化 352

(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 352

(三)加强专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机制 353

【专家论坛】 353

制度创新:走进金融创新的新阶段 353

对农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问题的思考 357

试议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与管理 360

【银行家说】 363

中国的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改革与持续增长 363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谈调整银行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365

面对WTO中国银行业亟待金融业务创新 366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370

【国际典范】 371

美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及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371

第六章 现代金融机构创新理论与模式及对我国的启发 375

第一节 国外金融机构创新成功模式 375

一、国外金融机构创新的原因 375

(一)金融自由化 375

(二)金融管制 375

二、国外金融机构创新的总体表现 376

三、国外金融机构创新的具体特征 376

(一)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376

(二)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日益趋同 376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崛起 376

(四)创新型金融机构 380

(五)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跨国银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80

(六)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380

(七)金融企业并购逐渐高涨 380

四、对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启示 381

(一)从银行业务方面 381

(二)从银行制度方面 382

(三)加快银行电脑化进程 382

(四)加快金融国际化,支持商业银行跨国经营 382

第二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382

一、中国人民银行 382

二、国有商业银行 383

三、政策性银行 383

四、其他商业银行 383

五、外资银行 383

六、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384

第三节 我国金融机构创新模式选择 384

一、产银结合及培育产银联合集团 384

(一)产银结合及构建产银联合集团的必要性 384

(二)产银结合及构建产银联合集团的可能性 385

(三)实现产银结合构建产银联合集团的途径 386

二、抓住时机发展我国投资银行业 387

(一)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投资银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87

(二)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策略 388

三、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的基本方略 389

(一)严格把握金融开放的速度规模及业务范围 389

(二)完善金融法规,坚持依法管理 390

(三)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实现宏观调控手段从政策手段向经济手段转变 390

(四)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经验和做法 390

(五)支持内资银行的发展 390

四、支持中国银行业并购 390

(一)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原则 390

(二)中国银行业并购的总体构想 391

五、加速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92

(一)加强对保险业的立法管理 392

(二)对保险业实行低税政策 392

(三)审慎开放国内保险市场 392

(四)赋予保险公司资金独立运用自主权 393

(五)鼓励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相结合 393

六、我国金融信托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思路与对策 393

(一)立法先行,早日出台《信托法》 393

(二)成立国家信托投资管理局,强化信托业的归口管理 394

(三)拓宽筹资领域,壮大资金实力,增强资金平衡力 394

(四)立足信托特色,健全完善信托业的经营机制 394

(五)努力提高信托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394

(六)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信托业的抗风险能力 394

七、政策性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395

(一)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395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关系中的经营缺陷及其调整 396

八、成立资产管理公司 396

【专家论坛】 397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 397

【国际典范】 402

美国银行发展的新阶段研究 402

第三编 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利弊探讨 408

第一章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分业与混业经营的变迁与实践经验 408

第一节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分歧的由来与影响 408

一、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制度理论解说 408

(一)全能制商业银行经营制度 408

(二)分离制商业银行经营制度 409

(三)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形成的理论支点 410

(四)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制度产生的基础条件 411

二、分业经营的由来及兴衰 412

(一)分业银行制度的产生 412

(二)分业经营制度的瓦解 412

(三)分业银行制度的优势与弊端 416

三、混业经营制度的兴衰 417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 417

(二)金融创新的影响 418

(三)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19

(四)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 419

第二节 分业经营在美国的演变与终结 419

一、分业经营在美国的确立 419

(一)背景 419

(二)确立 420

二、美国实行分业经营制度的原因 421

三、分业经营在美国的演变和终结 421

第三节 日本金融改革和分业经营的终结 425

一、日本的金融改革 426

(一)日本金融体制实行重大变革的背景与原因 426

(二)1992年金融改革方案 426

(三)1996年以来的金融改革 427

二、日本分业经营制度的终结 428

第四节 国外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 428

一、德国——始终如一的混业经营制度 428

二、香港——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429

三、瑞士——有条件的混业经营体制 431

四、英国——从自然分业到混业经营 431

【国际典范】 432

美国有关修改《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各种提案 432

日本1996年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433

《金融服务现代法》与混业经营 435

第二章 现代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利弊分析 437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与非金融企业的相互关系 437

一、以银行为中心的银企关系 437

(一)优点 437

(二)缺陷 438

二、以非金融企业为核心的银企关系 438

第二节 商业银行进入证券业的利弊分析 439

一、商业银行进入证券业的有利因素 439

(一)金融创新、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趋同更使银行、证券分离的规定落后于时代 440

(二)有利于小企业的成长和降低资本成本 440

(三)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在一定条件下不是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而是降低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440

(四)利益冲突问题没有想象中严重 440

(五)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不会单纯因为银行经营证券而被削弱 441

二、商业银行进入证券业的不利分析 441

(一)全能型银行使企业的转行成本变高 441

(二)商业银行在证券发行效率上不如投资银行 442

第三节 商业银行进入保险业的利弊分析 442

一、商业银行进入保险业的有利因素 442

二、商业银行进入保险业的不利分析 444

三、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保险业的战略思考 445

(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 445

(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445

(三)对于保险监管部门而言 445

【专家论坛】 445

论银行业务的全能化 445

【国际典范】 449

新加坡华联银行 449

美林证券向商业银行进军的历程 450

第三章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现状与变革方向 453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原因与现状 453

一、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直接原因 454

(一)1993年以前混业经营银行制度实践给金融秩序带来的危害 454

(二)产业政策指导不明确是促成分业经营制度产生的又一原因 454

(三)分业经营可以缓解国际金融业对我国的冲击 454

二、维持分业现状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454

三、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建立及现状 456

(一)1993年,中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初步提出 456

(二)1995年,中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最终确立 456

(三)1998年,中国金融分业体制进一步完善 457

(四)我国分业经营体制的现状 457

第二节 入世对中国银行业分业经营的冲击 458

一、分业经营对我国金融业的不利影响 458

(一)分业经营对银行业的不利影响 458

(二)分业经营对证券业的不利影响 460

(三)分业经营对保险业的不利影响 460

二、分业经营削弱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461

(一)分业经营限制了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开展 461

(二)分业经营限制了金融机构跨行业的并购 462

(三)分业经营容易引起服务贸易的摩擦 462

第三节 混业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 462

一、混业经营业务的扩展 463

(一)银行与证券业务合作的创新 463

(二)保险与证券业、银行的合作 465

二、混业经营机构的出现 466

(一)中国工商银行模式 466

(二)中国银行模式 466

(三)中信模式 466

(四)光大模式 466

(五)平安模式 467

(六)中国建设银行模式 467

三、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对混业经营体制产生了较大要求 467

四、我国已初步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 468

(一)我国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权威的金融监管体系 468

(二)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日趋规范 469

五、推进中国金融经营体制转变的具体步骤 470

(一)在维持分业经营格局的基础上加快金融改革和整顿的步伐 470

(二)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鼓励金融创新,为混业经营制度创造条件 471

(三)适当允许金融集团以控股公司的形式进行混业经营 471

(四)加快金融改革和发展,转变金融经营机制,实现混业经营 471

六、在分业向混业过渡时期的监管模式 472

(一)建立“牵头监管模式” 472

(二)逐步放松管制与不断加强金融监管 472

【专家论坛】 473

银证合作要注意功能创新 473

银证合作应该按市场的规律去做 474

银证合作需务实 474

银证合作中传统业务创新不容忽视 475

银证合作中的创新应注意风险 476

金融控股公司 477

【银行家说】 479

提高银证合作的层次 479

信息共享是银证合作的宗旨 480

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481

【本土探索】 484

对开展银证合作的调查报告 484

【国际典范】 493

美国金融业从分业走向合业的历程 493

美国混业经营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494

第二部分 现代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成功模式 499

第四编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产品经营理念的转变与创新 499

第一章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概述 499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意义 499

一、商业银行业务的演变 499

二、业务创新的意义 500

(一)金融创新的意义 500

(二)业务创新的必然性 500

(三)金融创新的表现 501

(四)业务创新的意义 501

第二节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原因和表现 502

一、西方国家金融业务创新的原因 502

(一)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的发展,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为规避利率、汇率风险而推出创新业务 502

(二)逃避金融管制,推动金融业务创新 503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了客观条件 503

(四)为争夺市场,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动着金融业务的创新 503

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目的 504

(一)提高流动性的创新 504

(二)开辟资金来源的创新 504

(三)转移风险的创新 504

(四)满足客户新的需求的创新 504

三、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表现 504

(一)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504

(二)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 504

(三)广泛应用新技术 505

(四)20世纪50年代以来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情况列表 505

第三节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内容及趋势 511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创新 511

(一)负债业务创新的历史背景 511

(二)负债业务创新的类型 511

(三)负债业务创新的影响 513

二、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创新 514

(一)背景 514

(二)资产业务创新的类型 514

三、中间业务以及表外业务创新 517

四、西方商业银行服务方式的创新 517

五、对西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评价 518

六、西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趋势 518

(一)全面化 518

(二)国际化 518

(三)多样化 518

(四)科技化 519

【专家论坛】 519

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思考 519

对金融新产品开发的思考与研究 522

【银行家说】 526

金融产品创新的取向抉择 526

对商业银行制度和产品创新的思考 528

【本土探索】 534

银企合作 共同发展 534

建行青岛市分行产品创新纪录 535

【国际典范】 537

国际著名银行的新产品开发机制 537

第二章 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理念的转变与建立 543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发展及现状 543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发展 543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现状 544

(一)业务创新的复苏 544

(二)业务创新的现状 544

(三)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发展 545

第二节 深化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产品创新的对策思考 546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意义 546

(一)开展业务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547

(二)业务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迎接WTO挑战的迫切需要 547

(三)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加强自身经营安全性的需要 54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原则 548

(一)处理好业务创新与经营“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548

(二)处理好银行业务创新与管制间的关系 548

(三)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创新 548

(四)处理好创新与借鉴国外经验之间的关系 548

三、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548

(一)创新意识淡薄,创新业务不受重视 549

(二)业务创新缺少系统的规划 549

(三)发展速度缓慢 549

(四)法规不健全 550

四、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对策思考 550

(一)加快品种创新的步伐 550

(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发展业务创新放在战略位置 551

(三)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上的创新 551

(四)重视人才培养,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551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选择 552

一、负债和资产业务创新 552

(一)负债创新 552

(二)资产创新 553

二、中间业务创新 554

(一)讲求优质服务,创新金融工具,扩大存款来源 554

(二)扩大公共市场业务 554

(三)扩大国际金融表外业务创新 554

(四)表外业务创新 555

【专家论坛】 555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问题研究 555

【银行家说】 558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不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 558

我国商业银行要强化金融产品管理 561

【本土探索】 564

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创新组合 564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565

第五编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产品创新管理模式 572

第一章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产品创新管理模式 572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概述 572

一、贷款业务 572

(一)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分类 573

(二)按贷款的质量(或风险程度)分类 573

(三)按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 574

二、证券业务 575

三、拆借与回购 575

四、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 576

(一)制定贷款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576

(二)贷款政策的内容 577

五、贷款程序 580

(一)贷款申请 580

(二)贷款调查 580

(三)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 581

(四)贷款审批 581

(五)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 581

(六)贷款发放 581

(七)贷款检查 581

(八)贷款收回 581

六、几种传统贷款业务 582

(一)信用贷款 582

(二)抵押贷款 583

(三)票据贴现 585

第二节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 585

一、现金资产的构成 585

(一)库存现金 585

(二)在中央银行存款 586

(三)存放同业存款 586

(四)在途资金 586

二、现金资产的作用 587

(一)保持清偿力 587

(二)保持流动性 587

三、现金资产管理的目标 587

(一)适度地控制存量 587

(二)适时地调节流量 588

(三)加强库存现金的安全防范 588

四、资金头寸的构成和预测 588

(一)商业银行资金头寸的构成 588

(二)资金头寸的预测 589

五、各种资金头寸的管理操作 590

(一)库存现金的管理 590

(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595

(三)同业存款的管理 598

第三节 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 600

一、票据贴现业务的概述 600

二、票据贴现的特点 600

(一)反映的行为及其持续时间不同 600

(二)涉及的当事人及其法律责任不同 600

(三)付息方式及实际利率不同 601

(四)流动性及安全性不同 601

三、票据贴现的功能 601

(一)提供资金需求者及承兑所所需的资金 601

(二)充当国库券市场的中介机构 601

(三)满足各商业银行投资的需要 601

(四)发挥金融体系的缓冲与桥梁作用 601

四、票据贴现业务的操作程序 602

(一)贷款申请 602

(二)贷前调查 602

(三)贷款审批 602

(四)签定借款合同 602

(五)贷款发放 602

(六)贷后检查 602

(七)贷款归还 602

五、票据贴现业务的操作要点 602

(一)票据贴现的审批 602

(二)票据贴现的期限与额度 603

(三)票据贴现贷款的到期处理 603

六、票据贴现的优点 603

(一)资金收回较快 603

(二)资金周转较易 603

(三)利息较为优厚 603

(四)资金比较安全 604

七、票据贴现业务操作中的注意点 604

(一)票式和要件是否合法 604

(二)票据期限的长短 604

(三)贴现的额度 604

(四)背书人的多少及信用程度 604

(五)票据的种类 604

八、银行对拒付贴现票据的追索程序 604

第四节 现代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产品创新 605

一、贷款合同转让 605

二、定期存单抵押贷款 605

三、银行承兑汇票 605

四、自动取款机贷款 606

五、贷款还贷保证金制度 606

六、与保险相联系的贷款 606

七、贷款参与 606

八、自助贷款 607

九、小额抵押贷款 607

十、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 607

十一、个人小额度短期信用贷款 607

十二、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 608

十三、同一抵押品住房抵押贷款 608

十四、递加付款住房抵押贷款 608

十五、利率变动住房抵押贷款 608

十六、分享增值住房抵押贷款 608

十七、住宅股权贷款 608

十八、教育学资贷款 609

十九、个人消费额度贷款 609

【专家论坛】 609

建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制度探讨 609

【银行家说】 612

浅谈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管理 612

当前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5

【本土探索】 616

交行首推个人流动资金贷款 616

山东聊城城信社拓展民企银行承兑汇票的案例分析 616

农业银行推出金融新品“债市通” 619

贷款中的新理念 619

见证“鉴证贷款” 621

票据业务中的信用替代问题 623

完善背书制度 促进票据流通 623

建议开办足额存款质押银行承兑汇票 625

【国际典范】 626

西方商业银行借入款管理的创新与借鉴 626

存贷款业务创新与风险防范 631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一 中国现代银行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成功模式 第1册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