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差异·认知·界面  汉英翻译三维论

差异·认知·界面 汉英翻译三维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语言文字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刘华文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05185250
  • 标注页数:288 页
  • PDF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是基于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以及界面理论,针对汉译英实施对其中翻译单位、翻译过程、翻译目的、翻译方法、翻译策略予以学理性的思考,以期对汉译英实现较为深入的认识,能够对从事汉译英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多向视角,从而提供可能或潜在的研究思路,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

查看更多关于差异·认知·界面 汉英翻译三维论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引言:差异、认知和界面 1

第二章 事件作为汉英翻译单位的可行性分析 9

1.翻译语境中的事件及其原型性 10

2.以事件作为翻译的可行性理论分析 13

2.1语义角色 13

2.2论元实现 15

2.3事件的词汇化 18

2.4事件的体识解 20

2.5事件的虚拟化 21

2.6句式变体 23

3.小结 25

第三章 事件语义角色转换 27

1.语义角色的降格 29

1.1施事转变成受事 29

1.2施事或体事转变为位事 30

1.3受事的角色弱化倾向 30

2.语义角色的升格 31

2.1位事的角色强化 31

2.2因事的强化 33

3.语义角色的同级转化 35

3.1体事转变为同级的受事 35

3.2时间语义角色和位事的同级转化 36

4.小结 38

第四章 工具格的还原度考察 39

1.工具格及其句法表现 40

2.工具格在翻译中的三度还原 42

2.1一度还原 42

2.2二度还原 45

2.2.1句法和语用层面的还原 45

2.2.2语义和语用层面的还原 46

2.3三度还原 47

3.工具格动词化的翻译处理方式 48

4.小结 50

第五章 语用功能转换 51

1.指涉功能的转换 54

1.1指涉功能转换为修饰功能 54

1.2指涉功能转换为述谓功能 55

2.述谓功能的转换 55

2.1述谓功能转换为修饰功能 55

2.2述谓功能转换为指涉功能 57

3.修饰功能的转换 58

3.1修饰功能转换为指涉功能 58

3.2修饰功能转换为述谓功能 58

4.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功能转换类型 59

4.1单对式转换 59

4.2连锁式转换 59

4.3集束式转换 60

5.小结 60

第六章 语义指向模式的转换 63

1.语义指向及其结构模式 64

2.语义指向结构模式的翻译转换 65

2.1同指和转指 65

2.2前指和后指 66

2.3顺指和逆指 67

2.4邻指和隔指 68

2.5专指和兼指 69

2.6单指和多指 70

2.7强指、弱指和均指 72

2.8显指和潜指 75

2.9内指和外指 76

3.小结 78

第七章 论元的再实现 79

1.论元再实现方式之一:论元的增加 81

1.1转喻式添加 81

1.2激活式添加 82

1.3转类式添加 83

2.论元再实现方式之二:论元的减少 84

3.论元再实现方式之三:论元的替换 85

4.论元再实现方式之四:论元的升级 86

4.1补语性论元升级为主语性论元 86

4.2补语性论元升级为宾语性论元 87

4.3宾语性论元升级为主语性论元 87

5.论元再实现方式之五:论元的降级 88

6.论元再实现方式之六:论元的调序 89

7.小结 89

第八章 句式重构 91

1.不及物句式的转化 93

1.1不及物句式转化成及物句式 93

1.2不及物句式转化成位移句式或运动句式 94

1.3不及物句式转化成结果句式 96

1.4原因性不及物句式转化成结果性不及物句式 96

2.致使句式、结果句式的转化 97

2.1致使句式转化成结果句式 97

2.2结果句式转化成存有句式 97

3.存有句式的转化 98

3.1存有句式转化成不及物句式 98

3.2存有句式转化成及物句式 99

3.3存有句式转化成运动句式 100

4.位移/运动句式的转化 101

4.1位移/运动句式转化成双宾语句式 101

4.2位移/运动句式转化成结果句式 101

5.判断句式转化成及物句式 102

6.小结 103

第九章 区域激活 105

1.区域激活理论:活跃区域理论的派生 106

2.隐性激活 108

3.显性激活 109

3.1身体区域激活 109

3.2感知区域激活 110

3.3文化区域激活 111

4.逆向激活 114

5.汉英翻译中的激活距离和激活数量 114

5.1近距激活 114

5.2远距激活 115

5.3单项激活、等量激活和减量激活 115

5.4多项激活与增量激活 116

6.小结 117

第十章 隐喻映射 119

1.零度映射 121

2.映射 123

3.再映射 124

4.消解映射 129

5.小结 130

第十一章 事件化和再事件化 133

1.引言 134

2.汉英翻译的事件化 135

2.1汉语存在句的事件化处理 135

2.2施动性附加的事件化处理 139

2.3状态成分的事件化升格 140

3.汉英翻译中的再事件化 142

4.小结 143

第十二章 非事件化的名词化方式 145

1.引论 146

2.汉英翻译非事件化的名词化方式 147

2.1完全名词化 147

2.2部分名词化 151

2.2.1动词协助下的名词化 151

2.2.2介词协助下的名词化 152

2.2.3形容词协助下的名词化 155

3.小结 156

第十三章 事件化和去事件化 159

1.以事件作为单位的翻译倾向 160

2.事件化和去事件化 161

2.1事件化 161

2.1.1述谓化或动词化 161

2.1.2动态化 161

2.1.3致使化和施事化 162

2.2去事件化 163

2.2.1非述谓化 163

2.2.2状态化 164

2.2.3非致使化和非施动化 165

3.小结 166

第十四章 运动事件的再词汇化过程 169

1.词汇化与汉英翻译 170

2.词汇化过程中的动词组织模式 170

3.运动事件再词汇化原则 172

4.再词汇化在汉英翻译中的体现 173

5.以动词为组织核心的运动事件再词汇化 174

5.1运动事件和伴随事件的词汇化 175

5.1.1核心事件和方式伴随事件同现 175

5.1.2方式伴随事件的独现:方式的动词融入 176

5.2致使力的动词融入 177

5.3路径的动词融入 179

5.4图形动词融入 181

5.5结果动词融入 182

5.6背景动词融入 184

6.小结 184

第十五章 事件的虚拟性再概念化 187

1.理论框架:认知概念化的事实性和虚拟性 188

2.虚拟路径的添加:汉英翻译的虚拟性再概念化的标志 189

2.1方向路径 189

2.2照射路径 192

2.2.1光线路径的添加 192

2.2.2动词动态性的增强 194

2.2.3活跃性—决定性原则的遵循 195

2.2.4隐喻性照射事件的映射 196

2.3感知路径 197

3.小结 199

第十六章 事件体的识解转换 201

1.事件体识解理论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可能 202

2.汉英翻译中事件体的识解特征 204

2.1零度再识解 204

2.2事件体再识解 205

2.2.1终结阶段识解为持续阶段 205

2.2.2持续阶段识解为终结阶段 208

2.2.3持续阶段识解为初始阶段 209

2.2.4终结阶段识解为初始阶段 209

2.2.5初始阶段识解为持续阶段 210

3.小结 210

第十七章 动词与句式再匹配现象研究 213

1.绪论:动词和句式 214

2.汉英翻译中的动词—句式关联原则 218

3.源语动词的对应动词和译入语句式的匹配 219

3.1动词对应词和译入语句式的完全兼容 219

3.2动词对应词同译入句式相匹配的认知理据 220

3.2.1认知转喻关系对语际间动词—句式再匹配的推动 220

3.2.2动词和句式的再匹配:以双及物句式为例 222

3.3动词和句式再匹配后的主要影响:语义的转移 224

4.小结 225

第十八章 汉语多事件句的英译压模 227

1.引言 228

2.汉英翻译中的跨语零度压模和非零度压模 229

3.汉英翻译中多事件句压模的句法表现 230

3.1多事件句的跨语单级压模 230

3.1.1从独立述谓句到从属述谓句的压模 231

3.1.2从独立述谓句到非述谓性结构的压模 232

3.2多事件句的跨语多级压模 233

4.汉英翻译中多事件句压模的语义理据 234

4.1事件性 234

4.2致使力 236

4.3施动性 237

4.4话题性 238

5.汉英翻译中的多事件句压模的语用功能转换 239

6.小结 239

第十九章 多事件句的翻译处理原则以及意合—形合转换 241

1.像似原则:蕴涵关系的多事件句的翻译处理 242

2.经济原则和聚焦原则:非蕴涵关系多事件句的翻译处理 244

3.汉语多事件句的英译原则之间的关系 248

4.意合与形合:两种句间关系在汉译英中的处理 249

5.汉英翻译中意合和形合转换的功能基础 250

6.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结构的处理:继承、转换和离析 253

7.意合—形合转换的译例比较 255

8.小结 257

第二十章 结语:当代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三维论 259

外一篇:阐释、训诂与翻译 265

参考文献 273

索引 281

后记 287

查看更多关于差异·认知·界面 汉英翻译三维论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