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检察业务热点问题研究

检察业务热点问题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本书编写组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10200625
  • 标注页数:263 页
  • PDF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工作在检察实务工作一线的检察干警编写,全书着重突出当前检察业务中的热点问题。全书共分6章,每一章节都有具体问题的提出和解析,全书的特点在于内容全面脉络清晰,为检察工作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查看更多关于检察业务热点问题研究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职务犯罪侦查问题研究 1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性质 1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本质上是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形式上具有行政性、司法性 3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形式上的行政性、司法性从属于其法律监督性质 3

(四)职务犯罪侦查权具有其他侦查权不同的性质 4

二、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法理基础 4

(一)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是由检察机关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所决定的,是法律监督的必要手段和有力保障 4

(二)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完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特别是强化对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制约的重要内容 5

(三)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反腐败斗争法治化的客观需要 6

(四)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是与我国传统和现代法制相承接的,具有历史承继性和延续性 7

(五)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是被多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的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与运行模式 9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与运行的主要原则 10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权力结构完整性原则 10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内部合理分工与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11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权力行使的保障性原则 11

(四)有利于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原则 12

(五)有关国家机关协助检察机关侦查原则 12

(六)强化对职务犯罪侦查权运行的内部制约原则 13

四、当前对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模式的质疑及评析 13

(一)以检察机关是纯粹的公诉机关为由,提出将职务犯罪侦查权交给其他机关行使 13

(二)以侦查权属于行政权为由,提出职务犯罪侦查权应由公安机关行使,或由行政监察机关行使,或设立类似于香港廉政公署的机构专门行使 14

(三)以检察机关具有“侦查者”、“公诉者”、“监督者”多重身份,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缺乏制约为由,提出检察机关不应当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 16

(四)以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导致诉讼权力配置违背刑事诉讼和侦查权配置基本规律要求,造成侦查主体多元化为由,提出检察机关不应当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 17

五、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运行概况及借鉴意义 18

(一)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和运行的立法规定和具体做法 18

(二)对我国优化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与运行的借鉴意义 23

六、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模式的完善 25

(一)扩大检察机关的特别案件管辖权 25

(二)赋予检察机关技术(秘密)侦查权 26

(三)建立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证据制度 29

七、职务犯罪侦查权运行机制的完善 31

(一)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启动机制 31

(二)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的人权保障机制 33

(三)建立健全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监督机制 34

八、秘密侦查 37

(一)秘密侦查的概念 37

(二)秘密侦查程序的正当性问题 39

(三)秘密侦查的特点 41

(四)运用秘密侦查手段应依法进行 42

(五)我国应加强秘密侦查的立法 44

九、沉默权 45

(一)沉默权的概念及内涵 46

(二)沉默权制度的价值分析 47

(三)我国立法上是否要规定沉默权制度 48

(四)吸取国际先进理念,推进诉讼文明与进步 53

十、侦查效益与成本 55

(一)研究侦查效益的意义 55

(二)市场经济和法律经济学的兴起对侦查工作产生历史性影响 56

(三)侦查工作的现实困境迫使侦查机关采取措施降低侦查成本,提高侦查效益 57

(四)影响侦查效益的诸多因素 58

(五)有效提高侦查效益的途径 59

十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62

(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相关理论问题 62

(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诉讼价值 64

(三)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身份问题 65

(四)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基本范围 68

(五)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主要障碍 69

(六)科学规制侦查 72

十二、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 73

(一)目前实践中有效的一体化模式 74

(二)实行一体化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基础 74

(三)当前检察机关实行侦查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7

(四)理想的侦查一体化模式 78

第二章 侦查监督问题研究 80

一、对“有逮捕必要”条件的理解和把握 80

(一)当前关于“对逮捕必要条件”问题的不同认识 80

(二)国外对逮捕的必要性要件的有关规定 82

(三)从司法实践的层面上来说,仅仅把握有逮捕必要的条件尚不足以限制逮捕的过高适用率,只有进一步研究无逮捕必要的概念及范围,才能保证逮捕这一强制措施的恰当运用 84

(四)一些基层检察院在办理批捕案件时不着重考虑有无逮捕必要的条件,原因是多方面的 86

(五)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有逮捕必要”的法律含义 87

二、逮捕的证明标准 90

(一)当前,关于对逮捕的证明标准,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90

(二)关于逮捕的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 92

(三)《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逮捕条件的变化 92

(四)确立逮捕证明标准的必要性 93

(五)《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94

(六)对逮捕证明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96

三、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监督制约 98

(一)目前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99

(二)世界主要国家对检察机关侦查案件的侦查监督立法与实践 100

(三)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模式却有独特之处,具体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01

(四)目前自侦案件侦查监督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及制度缺陷分析 102

(五)改革我国自侦案件侦查监督制度的几点设想 105

四、立案监督的范围问题 112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法律根据和范围 112

(二)强化刑事立案监督的必要性 114

(三)当前,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有观点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只能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行为实施监督 114

(四)完整、全面地确立立案监督的范围 115

第三章 公诉问题研究 117

一、公诉引导侦查 117

(一)公诉引导侦查的概念 117

(二)公诉引导侦查的必要性 117

(三)公诉引导侦查的价值分析 119

(四)公诉引导侦查的趋势分析 122

(五)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的方式和途径 124

(六)实践中公诉引导侦查存在的问题与要点把握 126

二、证据展示 128

(一)证据展示的含义 128

(二)英美法系证据展示制度及其评介 129

(三)我国确立刑事诉讼证据展示制度的意义 132

(四)现行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32

(五)我国证据展示的制度设计 136

(六)证据展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39

三、量刑建议权 140

(一)量刑建议权的概念 140

(二)现行量刑制度的主要弊端 141

(三)量刑建议权的法律依据 141

(四)量刑建议权在国外的适用 142

(五)推行量刑建议权的实践意义 143

(六)量刑建议权的价值意义 145

(七)实施量刑建议的基本构想 150

四、暂缓起诉 153

(一)暂缓起诉的概念 153

(二)暂缓起诉制度的法理学分析 154

(三)各国缓诉制度的立法考察 156

(四)关于暂缓起诉制度的争议 158

(五)引进暂缓起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60

(六)对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立法建议 162

五、辩诉交易 165

(一)辩诉交易的概念 165

(二)辩诉交易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167

(三)辩诉交易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172

(四)辩诉交易程序在我国的制度建构 174

第四章 刑罚和刑罚执行监督问题研究 176

一、刑罚和刑罚执行 176

(一)财产刑的执行 177

(二)生命刑的执行 177

(三)自由刑的执行 177

二、刑罚执行中的主要问题 179

(一)法律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179

(二)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81

三、刑罚执行监督 183

(一)刑罚执行监督的范围 183

(二)刑罚执行监督的方式 184

四、当前刑罚执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85

(一)有关刑罚执行监督的法律规定过于零散和原则,不便于人民检察院开展法律监督工作 185

(二)在实刑和监外执行方面 186

(三)人民检察院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的不全面,影响了刑罚执行监督效果 187

(四)人民检察院开展刑罚执行监督的手段不多,影响了刑罚执行监督力度 188

(五)人民检察院内部履行刑罚执行监督职能的部门不统一,不利于刑罚执行监督职权的集中统一行使 189

(六)人民检察院的刑罚执行监督观念需要更新,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189

五、影响刑罚执行监督的原因 190

(一)对刑罚执行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190

(二)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存在漏洞 190

(三)减刑、假释案件司法程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91

六、改革和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的对策 191

(一)建议确立先进的刑罚执行监督理念 192

(二)建议完善刑事执行监督立法 193

(三)建议设立刑罚暂停执行制度 194

(四)建议对减刑、假释案件实行公开听证制度 195

(五)建议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功能 195

第五章 民行检察工作问题研究 200

一、调卷问题 200

(一)调阅和审查原审法院的卷宗材料,对于检察机关正确行使抗诉监督权,保障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0

(二)从历史角度考察可资借鉴的立法例 200

(三)检法两院在调卷问题上的认识分歧、实践困境及探索尝试 201

二、民行检察行使调查取证权的必要性 204

(一)理论上的不同见解 204

(二)民行检察行使调查取证权的必要性 205

(三)民行检察行使调查取证权的限度及其范围 208

(四)刑侦视野下的特殊取证权——民行检察部门对审判人员职务犯罪问题适度行使初查权问题 209

三、民事行政抗诉权的范围 212

(一)不可抗诉的判决、裁定的范围 213

(二)目前关于检察机关可以抗诉的具体裁定范围 219

(三)人民法院生效的民事调解书、行政赔偿调解书是否可抗诉的问题 222

(四)申诉人可以申请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的判决的时限 223

(五)最高人民检察院可否对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抗诉的问题 224

四、出庭检察人员的职责 226

(一)对于出席再审法庭检察人员的称谓问题的分歧 226

(二)法院对检察人员出庭活动的限制理由及检察机关的司法解释依据 228

(三)对出庭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主张 231

五、民行案件的调解 233

(一)尝试运用促成执行和解作为替代抗诉的有效手段 233

(二)再审法院对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的调解结案问题 235

六、再审时限问题 237

(一)抗诉案件再审拖延的原因 238

(二)抗诉案件再审时限计算的起点问题 239

(三)抗诉案件再审时限问题的解决办法 240

七、连续抗诉问题 241

八、审级问题 246

(一)法院原则上指令再审(或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的弊端 246

(二)可供选择的解决审级问题的方案 248

(三)本文主张选择的审级问题解决方案及法理根据 249

第六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 252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基础 253

(一)公民参与司法是民主法治时代的呼唤 253

(二)公民参与司法拥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253

(三)公民参与司法蕴涵着深厚的法理价值 254

(四)公民参与司法能对司法公正起到保障作用 254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性质 254

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功能 255

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价值 256

五、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257

(一)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 257

(二)人民监督员独立、有效行使监督权原则 258

六、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概念 258

七、人民监督员的构成形式 259

八、人民监督员制度与人大监督衔接构想 260

九、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范围 260

十、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和权限 261

十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 262

后记 263

查看更多关于检察业务热点问题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