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配伍运用  增订本

中药配伍运用 增订本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丁光迪编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5712878
  • 标注页数:315 页
  • PDF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

壹 四气五味与药物配伍运用 1

一、辛甘发散 1

二、寒凉清热(辛凉清热、辛寒清气、清热解暑、压热药) 3

三、苦寒清热(苦寒泄热、苦寒泻火、清热解毒、辟温治疫) 6

四、苦酸泄热 9

五、苦辛通降(辛开苦泄) 10

六、辛热温中回阳 12

七、辛热除痹止痛 16

八、甘淡利湿 17

九、清热利湿 19

十、芳香化湿 20

十一、苦温燥湿 20

十二、升阳除湿 21

十三、通阳化湿(温阳化湿、温阳利湿、通阳泄浊) 22

十四、淡以敛啬 23

十五、咸以软坚 25

十六、酸以收敛 26

十七、香药走窜 32

十八、药性裁成 36

贰 升降浮沉与药物配伍运用 41

一、升降气机 41

二、升降肺气(宣降法、开降法) 42

三、升降肝肺 43

四、升降脾胃(升清降浊) 44

五、升降肠痹 46

六、升阳泻火 47

七、升阳散火 48

八、升降相因 48

九、升水降火 50

十、交通心肾 51

十一、开上通下(腑病治脏、下病上取) 53

十二、提壶揭盖(以升为降) 54

十三、上病下取(脏病治腑) 55

十四、轻可去实 56

十五、逆流挽舟 57

十六、散风止利(升阳止泻) 57

十七、釜底抽薪 60

十八、行气降气 60

十九、引火归原 63

二十、介类潜阳(养阴潜阳、潜阳熄风) 65

二十一、重镇摄钠 66

叁 虚实补泻与药物配伍运用 71

一、苦寒泻下 72

二、温经通下 74

三、攻下逐水 75

四、滑润通便 77

五、辛甘扶阳(辛甘化阳) 77

六、甘温益气(补中升阳、甘温除热) 79

七、补气生血(补气摄血、益气生津) 81

八、甘药守中 83

九、甘凉濡润(养阴生津) 84

十、甘腻滋填(甘润滋阴、甘柔育阴) 85

十一、调补奇经(升阳固本、固摄奇脉,通阳纳气) 85

十二、酸甘化阴 87

十三、养阴清热(甘寒养阴、咸寒清热) 89

十四、滋阴泻(降)火(苦寒坚阴泻火、咸苦泄热) 90

十五、苦辛酸清热安胃(蛔) 91

十六、敛散同用 92

十七、刚柔相济 93

十八、消补兼施(攻补兼施) 95

十九、寒热并用(温清并用) 97

二十、润燥互用 102

二十一、表里上下分消 104

二十二、进退、倒换、变通 105

二十三、服食方法 108

二十四、吸烟气法 112

二十五、敷贴熨法 114

肆 脏腑虚实标本与药物配伍运用 117

一、肝、胆 118

1.疏肝理气(疏肝和胃、疏肝健脾) 119

2.清肝泻火 120

3.平肝熄风 121

4.养血柔肝(养阴柔肝) 122

5.嗳肝温阳 122

6.清胆泄热 123

7.补肝壮胆 123

二、心?、小肠 127

2.温通心阳 128

1.益气宁心 128

4.滋阴养心 129

5.清心泻火 129

3.养血安神 129

6.通阳化饮 130

7.清心豁痰 130

8.活血化瘀 131

三、脾、胃 134

1.补脾益气(补中益气) 135

3.柔脾养阴 137

2.益胃生津(养阴生津) 137

4.泻脾清胃 139

5.健脾渗湿(化湿分清) 139

6.燥湿化痰(清热化痰) 140

7.化积导滞(和胃驱虫) 141

四、肺、大肠 143

5.补益肺气(培土生金) 145

3.温肺化饮 145

4.清金保肺 145

2.肃肺降气 145

1.宣肺解表 145

6.养阴润肺 146

五、肾、膀胱 147

1.补肾温阳 149

2.滋肾养阴 149

3.补肾固精(缩泉固脬) 149

4.补肾纳气 150

5.温肾(阳)化水 150

6.脾肾双补 151

六、三焦 155

1.上焦之病外治法 155

2.中焦之病外治法 156

3.下焦之病外治法 157

伍 归经、引经与药物配伍运用 159

一、黄连 160

二、细辛 162

三、?本 164

四、黄柏 165

五、独活 167

六、桂枝 168

七、肉桂 169

八、知母 171

九、羌活 172

十、桔梗 173

十一、升麻 175

十二、葱白 176

十三、白芷 178

十四、石膏 180

十五、苍术 182

十六、葛根 185

十七、白芍药 187

十八、柴胡 188

十九、牡丹皮 190

二十、连翘 191

二十一、地骨皮 193

二十二、青橘皮 195

二十三、附子 196

二十四、吴茱萸 197

二十五、川芎 199

[资料] 六经用药法(附:三焦用药法) 201

陆 类化?受与药物配伍运用 203

一、药物的类化佐使 204

二、藏府的禀受万殊 208

三、用药须随人之虚实寒热 209

四、用药有五方异宜 210

五、药食有相反 210

柒 常用方剂的配伍分析与临床运用 211

一、解表剂 213

二、清热泻火剂 226

三、泻下剂 235

四、温中回阳剂 246

五、祛湿剂 260

六、祛痰剂 267

七、熄风安神剂 273

八、理气剂 280

九、理血剂 288

十、补益剂 300

〔附录〕古今度量衡标准参照表 312

查看更多关于中药配伍运用 增订本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