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浸提制剂技术和质量监控

中药浸提制剂技术和质量监控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丘晨波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6713772
  • 标注页数:222 页
  • PDF页数:232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中成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第1节 概述 1

第2节 中药制剂的现状 2

第3节 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 3

第4节 有关中成药的法令和规定 5

参考文献 6

第2章 中药制剂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 7

第1节 设计中药新制剂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7

第2节 要借鉴日本的汉方制剂改革 8

第3节 处方的搜集和选择 9

第4节 中西药结合组方问题 13

第5节 药材含量差异是影响制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14

第6节 中药浸提溶剂的选择 17

第7节 中药复合煎煮过程中各成分的互相影响和配伍禁忌 24

第8节 整方提取、分组提取、单味提取的选择 27

第9节 中成药的含量标准及指标成分测定问题 31

第10节 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基本要求和一般作法 34

参考文献 34

第3章 水制浸膏及其制剂 38

第1节 水制浸膏制备的一般过程 38

第2节 传统的水提制剂 39

第3节 仿汤剂型制剂的浸提工艺 41

第4节 药材的处理 43

第5节 热水提取(水提) 45

第6节 水提液的浓缩 49

第7节 浓缩液的澄清和大分子量物质的去除 51

第8节 干燥、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 55

第9节 水制浸膏的缺点 58

第10节 水制浸膏的含量控制问题 59

第11节 中药汤剂中植化成分的含量 60

参考文献 64

第1节 药酒 67

第2节 稀醇是较好的药材浸提溶剂 67

第4章 醇制浸膏及其制剂 67

第3节 用醇提取时醇浓度的选择 69

第4节 醇提方式——冷浸或热提 72

第5节 药材粒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73

第6节 分组用不同溶剂提取的工艺 74

第7节 稀醇制浸膏的精制、浓缩和干燥 75

第8节 丸、散的改剂型 75

第9节 醇制浸膏的适用剂型 76

参考文献 76

第5章 用有效组分或单一有效成分作制剂原料 78

第1节 有效组分的分离方法 78

第2节 强心甙、游离黄酮、游离蒽醌等组分的分离 84

第3节 总甙组分的分离 84

第4节 总有机酸组分的分离 84

第5节 总生物碱(叔胺型)组分的分离 84

第7节 黄酮甙组分的分离 85

第6节 季胺型生物碱组分的分离 85

第8节 总皂甙组分的分离 86

第9节 用超临界液体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86

第10节 用单一有效成分作制剂原料 87

第11节 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的分离法(示例) 89

参考文献 93

第6章 剂型及制剂技术 95

第1节 合剂(浓缩液、口服液、浓煎剂) 95

第2节 浸膏片 96

第3节 胶囊剂 98

第4节 冲剂、颗粒剂 98

第5节 注射剂 102

第6节 袋泡茶(袋泡剂) 104

第7节 药酒(酒剂)、酊剂 105

第8节 剪膏剂(膏剂) 106

第9节 浸膏丸、浓缩丸 106

第10节 糖浆剂 107

第12节 软膏剂 108

第13节 硬膏剂 108

第11节 散剂(浸膏散) 108

第14节 栓剂 109

第15节 微型胶囊和超微型胶囊 109

第16节 中药的控释制剂 111

第17节 脂质体、多相脂质体 112

第18节 软胶囊和滴丸 113

第19节 流浸膏和浸膏 113

参考文献 114

第7章 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116

第1节 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116

第2节 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 117

参考文献 119

第8章 中成药的鉴别试验 120

第1节 鉴别试验的目的 120

第2节 试管反应法 120

第3节 中成药的薄层色谱鉴别 121

第4节 生物碱的检查 122

第5节 黄酮类成分的检查 125

第6节 皂甙的检查 128

第7节 蒽醌类及醌类的检查 129

第8节 强心甙的检查 130

第9节 内酯和香豆精类的检查 132

第10节 甙元没有特殊反应的甙类成分的常法检查 133

第11节 精油和萜类成分的检查 134

第12节 二萜类和三萜类的检查 136

第13节 环烯醚萜(环臭蚁醛)类(iridoids)的检查 138

第14节 甾类和胆酸的检查 138

第15节 酚性成分和鞣酸的检查 141

第16节 有机酸的薄层色谱分析 142

第17节 醛和酮类的薄层色谱分析 144

第18节 胡萝卜素类的薄层色谱分析 144

第19节 糖类的薄层色谱分析 145

第20节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的薄层色谱分析 146

第22节 用薄层色谱分析检查中成药的药材组成 147

第21节 同时检查水溶性酚性成分、有机酸及甙类等的薄层色谱分析 147

第23节 药材薄层色谱分析的标准化和系列化 149

参考文献 150

第9章 中成药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152

第1节 对测定中成药指标成分要重视和推广 152

第2节 目前可检测两个以上指标成分的中成药(示例) 153

第3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 155

第4节 薄层扫描法 156

第5节 气相色谱法 157

第6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9

第7节 薄层色谱实验技术 160

第8节 其他仪器分析 163

第9节 制剂中各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164

第10节 生物碱类成分的测定 164

第11节 黄酮甙及其甙元的测定 171

第12节 皂甙类成分的测定 173

第13节 蒽醌类成分的测定 175

第14节 一般甙类成分的测定 176

第15节 醇类成分的测定 180

第16节 有机酸类的测定 181

第17节 内酯、香豆素类成分的测定 183

第18节 酮、醛类成分的测定 186

第19节 酚类成分的测定 187

第20节 挥发油成分及萜类成分的测定 190

第21节 三萜类成分的测定 192

第22节 植物色素的测定 193

第23节 其他类型植物成分的测定 194

第24节 动物成分的测定 195

第25节 核苷类成分的测定 198

参考文献 198

第10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药理临床实验等问题 212

第1节 中药制剂的释放度 212

第2节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213

第3节 药理实验 217

第4节 临床药学和临床试验 218

参考文献 219

查看更多关于中药浸提制剂技术和质量监控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