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明代前七子诗曲大家  王九思研究

明代前七子诗曲大家 王九思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段景礼著
  • 出 版 社:三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551809325
  • 标注页数:365 页
  • PDF页数:377 页
图书介绍: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王九思研究》,是学界研究王九思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仅就此一点而言,说其有着开山意义也是不过分的。此书的作者段景礼先生积数十年之心力,对于王九思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做了全面分析和论述。王九思(1468~1551)是我国明代前中期正德嘉靖年间的一位重要文化人物,他身历明代前中期三个阶段的文学,并成为这些转折的中枢,在文学史上具有这种地位的人物是非常罕见的。

查看更多关于明代前七子诗曲大家 王九思研究的内容

图书介绍
标签:研究

序言 1

第一章 前七子诗文复古概述 1

一 历史背景 1

二 复古运动的史实 2

三 前七子的诗文主张 5

四 前七子诗文思想异同 7

五 前七子诗文复古的评价 9

第二章 王九思生平事略 13

一 家世光耀 邑中望族 13

二 睿智聪敏 少年英俊 16

三 乡试中举 游学京师 19

四 金榜题名 钦点翰林 22

五 初涉官场 谨慎从事 25

六 应制作诗 歌功颂德 28

七 经筵讲经 美刺朝政 32

八 恃才傲物 隐伏祸根 36

九 吏部为郎 进贤黜愚 40

十 连坐瑾案 贬谪寿州 44

十一 舟车劳顿 寿州莅任 52

十二 戴罪之身 勇于任事 56

十三 交游诸生 敬重名士 60

十四 戎事方酣 邸报致仕 63

十五 困坐愁城 白身督防 68

十六 离愁别恨 西归关陕 72

十七 回归故里 挚友共勉 75

十八 罢归林泉 壮心不已 80

十九 新怨旧恨 自况杜甫 83

二十 复出受挫 孤臣难悟 88

二一 仕宦情结 难分难解 92

二二 愤世嫉俗 疏狂不羁 98

二三 家庭变故 悲苦难平 101

二四 诗文讽谏 关心兴亡 107

二五 制乐造歌 自比俳优 115

二六 园亭悟理 隐逸无奈 121

二七 寄情山水 遍览名胜 128

二八 风流不羁 情真意切 135

二九 闲情逸致 自得其乐 142

三十 孤独寂寞 友情难觅 148

三一 针砭时弊 同情疾苦 153

三二 真挚友情 始终不渝 159

三三 忘年深交 后进情重 168

三四 重商务本 关心民生 174

三五 关心教育 教授诸生 180

三六 反对礼教 酬神务实 186

三七 率真浪漫 返璞归真 193

三八 家族不幸 晚景凄凉 200

第三章 王九思著作探析 211

一 《渼陂集》与《渼陂续集》 211

(一)基本情况 211

(二)诗风的演变 214

(三)渐进的文学观 218

(四)有关诗歌赏析 220

(五)诗学杜甫 239

(六)追摹陶渊明 243

(七)关于模仿 247

(八)有关文的特色 252

二 《碧山乐府》与《南曲次韵》 255

(一)散曲创作的贡献 255

(二)潜心创作散曲的原因 256

(三)《碧山乐府》的艺术特色 260

(四)《南曲次韵》的艺术特色 271

(五)当时及后世的评价 275

三 关于《碧山诗余》 279

四 《杜甫游春》杂剧与《中山狼》院本 282

(一)两杂剧产生的时代背景 283

(二)《杜甫游春》的艺术特色 285

(三)《中山狼》院本的艺术特色 288

(四)与康海《中山狼》杂剧情节的比较 290

(五)两杂剧的语言特色 291

(六)当时及后世的评价 294

五 《中山狼》院本与《中山狼》杂剧探幽 297

(一)康海、王九思等救李梦阳事件 297

(二)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 298

(三)《中山狼》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300

(四)《康海研究》的有关资料 303

(五)《中山狼》杂剧作者之争 305

六“康王腔”是否为秦腔 306

(一)秦腔的流源及特征 307

(二)“康王腔”与眉户的关系 309

(三)“康王曲”与昆曲的关系 311

七 王九思、康海是否参加过苏州虎丘曲会 312

八 王九思的著作情况 317

(一)张宗孟所刻全集著目与《王氏族谱》《鄠县志》所录著目比较 318

(二)关于《鄠县志》 320

(三)关于《王氏族谱》 323

(四)关于《难经集注》 324

第四章 杂录 327

一 《沽酒游春》(《杜甫游春》) 327

二 中山狼院本 338

三 王九思亲属网络表 343

四 王九思年谱 344

参考引征文献书目 358

后记 363

查看更多关于明代前七子诗曲大家 王九思研究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