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  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 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艺术

  • 购买点数:9
  • 作 者:张伟生等书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5211351
  • 标注页数:168 页
  • PDF页数:1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字帖,全书遴选了从先秦、两汉至明清、民国的历代先贤关于“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哲言论句,延请四位沪上知名书法家以楷、行、隶等书体书写这些古贤论句,将中国书法技法与历代名家名句结合起来,供读者临摹赏鉴。把“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名言古论错落有致地呈现于纸上。

查看更多关于公正、包容、责任、诚信 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的内容

图书介绍

公正无私,反见纵横。——《荀子·赋》 3

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 4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晋)傅玄《傅子·通志 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

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 7

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唐)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 8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东汉)班固《白虎通》 9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10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11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公平》 12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13

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唐)杨炯 14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管子·内业》 15

延年论议持平。——《汉书·杜延年传》 16

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唐)《艺文类聚》 17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尚书·洪范 18

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晋)袁准《袁子正论》 19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20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论语·卫灵公》 21

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唐)张蕴古《大宝箴》 22

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汉书·贾谊传》 23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南宋)朱熹《中庸集注》 24

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 25

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西汉)《淮南子·修务训》 26

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汉)顺帝《会葬宋汉策》 27

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汉书·张敞传》 28

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汉书·刘向传》 29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南宋)朱熹 30

公其心,万善出。——(明)方孝孺 31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西汉)《淮南子》 32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33

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明)张居正《答郑范溪》 34

此盖伏遇刑部侍郎以独见之明;持甚平之论。——(宋)陈亮《谢郑侍郎启》 35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明)薛宣 36

天下为公,亿兆已任。——《魏书》 37

苟在上者多行不义,而居下者守正不阿。——(清)梁启超《论私德》 38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39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公道亡则礼教无所立。——(晋)傅玄《问政》 40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章 41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包容 42

是故君父之慈臣子,无所不客,教诲委曲,至夫斯极。——(清)龚自珍《太仓五中堂奏疏书后》 45

覆帱高缘大,包容妙在卑。——(唐)贯休《寿春节进》 46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47

慈心于物,恕己及人。——(晋)葛洪《抱朴子·至理》 48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49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50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明)洪应明《菜根谭》 51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养德,亦可以远害。——(明)洪应明《菜根谭》 52

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从忠厚。——(明)薛宣 53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明)施耐庵《水浒传》 54

天下之事成於大度之君子,而败於私智之小人。 ——(明)方孝孺《郑灵公》 55

视其心胸,山包海容。——(宋)惠洪《沩山轼禅师赞》 56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57

貌退让而心贪竞,外包容而中忮刻。——《明史·蔡时鼎传》 58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元)关汉卿《窦娥冤》 59

道契希夷恍惚,辩正其中有物 物物自然通 尽包容。月白风清满目。宝篆玲珑馥郁。寥落遍精空。有无中。——(元)侯善渊《一叶舟》 60

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后汉书·刘宽传》 61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明)薛宣 62

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晋书·卫玠传》 63

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西汉)《淮南子》 64

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庄子·天下》 65

宽而栗,严而温。——(西汉)《淮南子·汜论训》 66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 67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68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 69

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汉书·五行志下》 70

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息齐民;以并客编覆,扰服异类。——(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7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72

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晋书·皇甫谧传》 73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北京潭柘寺 74

气分二象,垂包容覆载之私。——(前蜀)杜光庭《皇后修三元大醮词》 75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 76

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 77

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78

稽首同途听教化,休教虚度流年。常生觉照道心坚。包容他过失,整顿自邪偏。分上本无人我相,闲中认正根原。但迷假合起攀援。永沉烦恼海,难证大罗天。——(元)王丹桂《临江仙赠石遇仙等》 79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西汉)《淮南子》 80

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明)李东阳《大行皇帝挽歌辞》 81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82

惟宽可以客人,惟厚可以载物。——(明)薛宣 83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君陈》 责任 84

显宗丕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胜。——《后汉书·明帝纪赞》 87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修身篇》 88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北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8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刘备《遗诏敕后主》 90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西汉)戴圣《礼记·学记》 91

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 92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北宋)苏轼《晁错论》 93

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五回 94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三国)曹植《白马篇》 9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6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97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唐)杜甫《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98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9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劝学解》 100

颇闻守土责,宜备淮涡神——(清)黄景仁《邓家坟写望》 101

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10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04

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南宋)陈亮《谢曾察院启》 10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完成撰《名联谈趣》 106

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汉书·终军传》 107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08

敬业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南宋)朱熹 109

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110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于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 110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南宋)岳飞《满江红》 112

左辅右弼,前疑后承 一日万机,业业兢兢。——《晋书·潘尼传》 113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114

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晋书·庾亮传》 115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116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11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118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1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2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121

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12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23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陈蕃传》 124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急以德 国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给之,故终无难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125

敬字工夫,即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南宋)朱熹 126

诚信 129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诡谲,此乱道之根也。——(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129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130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唐)李白《侠客行》 131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132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荀子·大略》 133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134

开心见诚,无所隐伏。——《后汉书·马援传》 13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36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137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138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 139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40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41

有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 142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晋)杨泉《物理论》 143

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邓析子·转辞》 144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元)关汉卿《独赴单刀会》 145

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隋)王通《文中子·周公》 146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47

华而不实,耻也。——《国语·厝话四》 148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唐)白居易《天可度》 149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李氏篇》 150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不苟》 151

巧伪不如拙诚。——(西汉)刘向《说苑·丛谈》 152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西汉)《准南子》 153

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 154

德札诚信,国之大纲——《贞观政要》 155

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北宋)契嵩《镡津文集》 156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乾·文言》 157

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易辞上传》 158

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明)徐被稷《耻言》 159

不患位之不尊,而惠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东汉)张衡《应问》 160

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161

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旧唐书》 162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163

知之日知之,不知日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人生珍言录》 164

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荀子·乐论》 165

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 166

七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167

人之贵朴讷诚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惠芳》。 168

查看更多关于公正、包容、责任、诚信 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