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  新编教材

政治经济学 新编教材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顾雪生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61700059
  • 标注页数:404 页
  • PDF页数:416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18

第一节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 18

一、商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18

二、商品与价值 19

三、货币及其职能 24

四、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26

五、商品关系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2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30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的胎胞中成长 30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种途径和两种形式 30

三、资本原始积累 33

四、旧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特点 35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作用 40

一、政治制度的伟大变革 40

二、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42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44

第二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4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45

一、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45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48

三、资本主义工资 50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54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54

二、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 55

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7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59

一、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59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60

三、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 63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65

第四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66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66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70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73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78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78

第三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78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81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84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84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85

三、固定资本的总周转 88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89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91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 91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92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95

四、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辩证关系 99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0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102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02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05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08

四、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10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11

一、商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 111

二、商业利润的来源 113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14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信用 116

一、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征 116

二、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 119

三、资本主义的信用 120

四、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 122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124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 124

二、级差地租 125

三、绝对地租 128

四、土地价格 130

第五章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上) 131

第一节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转变 131

一、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131

二、垄断资本的组织形式 132

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35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38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及其在现代的发展 138

二、集中和垄断的新现象和新趋势 140

三、银行的新发展与金融资本统治的加强 142

四、资本输出的新变化 145

五、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和多极化 147

六、殖民主义的崩溃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149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当前形态 153

一、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的过渡 153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55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158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变化 163

一、新科技革命的孕育和准备 163

第六章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下) 163

二、新科技革命的内容和特点 167

三、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质量变化 170

第二节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73

一、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经理革命” 173

二、现代资本主义的工人参与管理 175

三、现代资本主义的混合经济 177

四、驳资本主义“质变论”和两种制度“趋同论” 180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85

一、经济危机仍然是今日资本主义的必然伴侣 185

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日益加深 187

三、从生产过剩到经济滞胀 190

四、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危机 193

五、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19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2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202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02

二、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统治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根本标志 203

三、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关 2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其他经济形式 206

一、社会主义阶段所有制结构模式和特点 206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209

三、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212

四、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形式 215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217

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 219

三、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221

第八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223

第一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223

一、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客观基础 223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统一 226

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意义 22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动力 232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的手段 232

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 236

三、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239

一、调节社会主义生产的主要规律 24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机制 243

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 245

三、社会主义竞争 247

四、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改革计划体制 25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再生产 253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类型和特点 253

二、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256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优先 26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2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264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和作用 264

二、社全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 268

三、价值规律对商品流通的调节作用 2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272

一、社会主义货币及其作用 272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 274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2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277

一、社会主义价格的基础 277

二、社会主义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 278

三、价格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 28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贷信 284

一、社会主义信货的本质和作用 284

二、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 286

三、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 287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和消费 2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289

一、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 289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292

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294

四、社会主义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2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98

一、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298

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301

三、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 302

四、我国工资制度的改革 305

一、社会主义消费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30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消费 308

二、社会主义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309

三、社会主义的消费方式 31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 3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 315

一、社会主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315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 318

三、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任务 320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和经济责任制 321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321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324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制 326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3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 328

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宏观调节的内容和手段 331

三、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33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336

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336

二、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339

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3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341

一、对外贸易 341

二、引进先进技术 343

三、利用外资 345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48

五、对外的经济援助 349

第三节 建立经济特区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新形式 350

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 350

二、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 351

三、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和意义 352

四、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53

结束语 355

附录一:现代西方主要经济理论评述 362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362

二、货币主义与供应学派 380

附录二、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简介 391

后记 403

查看更多关于政治经济学 新编教材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