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总供求状态的监测、预警和调控

社会总供求状态的监测、预警和调控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胡健颖 侯庆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301021399
  • 标注页数:251 页
  • PDF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总论 1

一、社会总供求均衡、信息与宏观经济控制的关系 1

(一)社会总供求均衡与宏观经济控制的关系 1

(二)宏观经济控制总目标 3

(三)社会总供求均衡与信息的关系 3

二、社会总供求均衡关系的基本特性 4

三、社会总供求均衡状态测算中的分歧观点和难点 6

(一)关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存量问题 6

(二)关于中间产品供求问题 7

(三)关于价格变动能否作为社会总供求变动的指示器问题 8

(四)关于统计数据问题 8

四、几对容易混淆的范畴 9

(一)社会需求和实际需求 9

(二)社会供给和实际供给 9

(三)消费需求和消费基金 9

(四)平衡、均衡、不平衡、非均衡与失衡 9

五、现行提出的社会总供求状态的监测方法 10

(一)国民生产总值法 10

(二)社会产品(包括劳务)法 11

(三)国民收入总量平衡法 11

(四)社会总产品法 11

(五)投入产出系数法 11

(六)敏感指标测算法 12

(七)消费品供求均衡法 12

(八)生产资料供求均衡法 13

(九)文化服务供求均衡法 13

第二章 社会总供求状态的监测预警方法的进一步探讨和测算 14

一、总供给、总需求概念 14

(一)瓦尔拉斯的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概念 14

(二)凯恩斯的现代总供给、总需求概念 15

(三)事后的总供给、总需求概念 16

(四)本书所使用的总供给、总需求概念 16

二、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的总量监测、预警方法 20

(一)总供给适度监测、预警方法 20

(二)总供给、总需求偏离适度规模程度的测定方法 23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的测定方法 24

三、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结构监测、预警方法 24

(一)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结构适度监测、预警方法 24

(二)社会总供给、需求结构偏离适度规模程度的测定方法 26

(三)社会总需求结构规模偏离社会总供给结构规模程度的监测方法 27

第三章 1981年2月至1990年12月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监测结果分析 28

一、社会总供给、总需求总量监测结果分析 28

(一)总供给、总需求的警界限 28

(二)总供给、总需求偏离其适度规模程度的测定结果 30

(三)总需求偏离总供给的偏差和相对偏差的测定结果 32

二、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结构监测结果分析 33

(一)钢材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33

(二)生铁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36

(三)硫酸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38

(四)烧碱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41

(五)橡胶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43

(六)木材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45

(七)原煤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47

(八)汽油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50

(九)柴油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52

(十)自行车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55

(十一)缝纫机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58

(十二)表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61

(十三)电视机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64

(十四)电冰箱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66

(十五)电风扇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分析 70

第四章 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的预测 73

一、建立模型的基本思路 73

二、建立模型的特点 73

三、预测模型 74

四、预测检验 75

五、社会总供给、总需求预测结果分析 75

第五章 资源——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不可缺少的因素(一) 78

一、资源的基本涵义 78

二、自然资源赋存状况度量 78

(一)土地资源 78

(二)矿产资源 80

三、劳动力资源度量 82

(一)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特性 82

(二)影响劳动力资源总量变化的因素 83

(三)劳动力资源总量、分配构成及利用状况度量 84

(四)劳动力资源与需求适度均衡度量 89

第六章 资源——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不可缺少的因素(二) 94

一、科技活动资源的特点 94

(一)科技的基本涵义和度量范围 94

(二)科技活动资源的基本涵义及其特点 95

二、全社会科技人力投入和经费投入综合分析 96

(一)全社会科技人力投入综合分析 97

(二)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综合分析 102

三、科技进步与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关系 107

四、小结——资源对社会总供求状态的制约性 109

第七章 产业结构——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的重要途径 111

一、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及其类型 111

(一)产业 111

(二)产业结构 111

(三)产业结构类型 111

二、不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评价和测度指标 114

(一)评价和测度的先决条件 114

(二)评价测度的指标体系 115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 117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117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涵义 118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 118

四、产业结构合理化内在制约因素分析 121

(一)制约因素 121

(二)产业结构与社会供求结构偏离 122

五、我国1987年产业结构关联分析中的启迪 123

(一)影响力系数分析 123

(二)感应度系数分析 124

第八章 货币供应量——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的“起搏器” 127

一、若干基本范畴 127

(一)资金与货币 127

(二)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 127

(三)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购买力指数 127

(四)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潜在货币流通量与现实货币流通量) 128

(五)货币必要量与货币供应量 128

(六)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129

二、宏观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 129

(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129

(二)宏观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 130

(三)货币效应的时滞性 132

三、货币供应量层次 133

(一)层次 133

(二)层次研究的意义 134

四、货币供应量适度界限的确定 134

(一)目前我国确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方法 134

(二)货币供应量适度界限测算方法的探讨 138

第九章 宏观经济效益——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的出发点 141

一、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及其分析的主要任务 141

(一)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 141

(二)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主要任务 141

(三)影响宏观经济效益的因素 142

二、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143

(一)宏观经济效益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143

(二)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145

三、目前我国学术界所提出的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 147

(一)综合计分法 147

(二)核心指标相乘法 147

(三)代表指标法 148

(四)综合经济效率动态指数法 148

(五)生产函数法 149

(六)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法 149

四、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主成份分析法 150

(一)方法选取的思路 150

(二)求综合因子(主分量)的步骤 150

(三)我国宏观经济效益状况综合分析 152

(四)主成份分析法的优点 155

第十章 居民消费——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调控的先导和归宿 156

一、消费的基本涵义 156

二、居民消费在调控社会总供求非均衡状态中的地位 156

三、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157

(一)考察指标 157

(二)客观适度界限 161

(三)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计量分析 163

四、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68

(一)居民消费结构的基本涵义 168

(二)居民消费支出主要分类 168

(三)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不可逆性 169

(四)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70

(五)恩格尔系数的变动,收入弹性分析和居民消费率分析 171

第十一章 综合思路 179

一、探索监测、预警和调控社会总供求状态的角度 179

(一)相对性和动态性 179

(二)目的性 180

(三)调控的多因素性和多层次性 180

二、影响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重要因素——人口问题 180

(一)人口重负对社会总供给的影响 181

(二)人口重负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181

(三)人口、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82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183

附录1 1981.2-1990.12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的监测结果 184

附录2 1981.2-1990.12钢材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189

附录3 1981.2-1990.12生铁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193

附录4 1981.2-1990.12硫酸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197

附录5 1981.2-1990.12烧碱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01

附录6 1981.2-1990.12橡胶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05

附录7 1981.2-1990.12木材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09

附录8 1981.2-1990.12原煤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13

附录9 1981.2-1989.12汽油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17

附录10 1981.2-1989.12柴油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21

附录11 1981.2-1990.12自行车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25

附录12 1981.2-1990.12缝纫机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29

附录13 1981.2-1990.12表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33

附录14 1981.2-1990.12电视机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37

附录15 1981.2-1990.12电冰箱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41

附录16 1981.2-1990.12电风扇供给(需求)的监测结果 245

附录17 经济增长三种方案社会总供给、总需求预测结果 249

查看更多关于社会总供求状态的监测、预警和调控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