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下

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下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冯克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801764676
  • 标注页数:312 页
  • PDF页数:323 页
图书介绍:《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之一。古代蒙学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

查看更多关于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下的内容

图书介绍

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唐]柳宗元、刘禹锡 1

唐顺宗永贞革新 1

(一)永贞革新的背景 1

(二)永贞革新的经过 2

(三)永贞革新的影响 3

(四)永贞革新的评价 5

“永贞革新”与“元和中兴” 6

“永贞革新” 6

“元和中兴” 7

柳宗元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选读 12

柳宗元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12

(一)生平 12

(二)教育活动 19

教育思想 23

(一)“期以明道”的教育目的 23

(二)“取道之原”的教育内容 26

(三)“博极群书”的治学方法 29

(四)“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教育主张 33

(五)“交以为师”的师道观 35

教育思想的评价 43

(一)著名的教育家 43

(二)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46

(三)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47

柳宗元教育文论选读 48

封建论 48

四维论 57

守道论 58

六逆论 60

晋文公问守原议 63

天说 65

观八骏图说 68

吊屈原文 69

三戒并序 73

谤誉 75

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 77

箕子碑 79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81

师友箴并序 83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83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84

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 85

送易师杨君序 85

天爵论 86

忧箴 87

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 87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87

送崔子符罢举诗序 88

与友人论为文书(节选) 88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节选) 89

与李睦州论服气书(节选) 90

与杨京兆凭书(节选) 90

复杜温夫书 91

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 92

与友人论为文书 93

辩《晏子春秋》 94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94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95

刘禹锡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98

刘禹锡的生活经历和著作 98

(一)人生的起步 98

(二)科举入仕 100

(三)从幕僚到监察御史 101

(四)参与永贞革新 103

(五)贬官朗州 105

(六)再贬后三任刺史 107

(七)再回京师 112

(八)外放上州刺史 114

(九)退居洛阳 117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120

(一)万物“乘气而生”的自然观 120

(二)“天人交相胜”,“人诚务胜乎天” 122

(三)“法弛”、“理昧”是天命论的根源 123

(四)朴素辩证法思想 124

刘禹锡教育文论选读 126

子刘子自传 126

陋室铭 132

救沉志 133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 137

天论上 144

天论中 147

天论下 149

机汲记 151

讯氓 154

观市 157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 159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 160

论书 161

“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唐]韩愈、李翱 166

韩愈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166

生平活动 166

韩愈的“道统论” 173

性三品论与教育的作用 177

论培养统治人才与其措施 179

(一)用德礼而重学校 180

(二)学校任务为训练官吏 180

(三)整顿国学 181

(四)恢复地方学校 182

(五)在家庭教育中灌输“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183

论道德修养 184

论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187

韩愈与《进学解》、《原道》及其他名作评析 191

(一)生平 191

(二)《进学解》 193

《师说》写作的意义 200

历史影响 204

(一)推崇孔孟,强调道统 204

(二)文以载道 206

(三)提倡师道 208

(四)教学经验 210

《师说》解读 211

(一)教师的任务 213

(二)教师的作用 214

(三)什么是师 214

(四)师生关系 214

《进学解》解读 215

(一)论怎样学习 215

(二)指导学生学习儒家经典 215

(三)论人才 216

(四)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16

韩愈教育语录分类解读 217

(一)关于人性论 217

(二)关于教育目的与作用 220

(三)关于学习和文学革新 223

(四)关于论教师 226

教育文论选读 227

太学生何蕃传 227

原道 229

原性 235

原毁 238

原人 240

原鬼 240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242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243

进学解 245

师说 249

处州孔子庙碑 251

送李愿归盘谷序 254

送董生邵南序 255

应科目时与人书 256

祭十二郎文 257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258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259

张中丞传后叙 261

送孟东野序 262

论佛骨表 264

祭田横墓文 265

送王秀才序 266

毛颖传 267

柳子厚墓志铭 268

送王秀才序 270

与崔群书 271

答李翊书 272

答崔立之书 274

燕喜亭记 276

上兵部李侍郎书 277

答张籍书 278

李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选读 282

生平 282

“复性”说与教育作用 283

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285

重实事的选才方法 287

(一)关于选才标准 287

(二)关于选才方法 288

《复性书》解读 288

教育语录选读 294

行己箴 294

寄从弟正辞书 294

答朱载言书 295

学可进 297

从道篇 297

复性书(上) 298

复性书(中) 299

复性书(下) 301

原道 306

原性 308

原毁 309

原人 310

原鬼 310

行难 311

读荀 311

查看更多关于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下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