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南怀瑾选集  典藏版  第6卷

南怀瑾选集 典藏版 第6卷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其他书籍

  • 购买点数:18
  • 作 者:南怀瑾著述
  •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
  • 标注页数:601 页
  • PDF页数:620 页
图书介绍

禅海蠡测 3

出版说明 3

初版自序 4

二版自序 5

禅宗之演变 7

印度原来情形 7

中国初期情形 9

唐宋间之发展 10

元明清之趋向 11

与中国文化因缘 12

对佛教之功绩 13

禅宗之宗旨 14

公案语录 20

机锋转语 29

证悟知解 42

祖师禅与如来禅 45

三关与顿渐 47

闭关与打七 49

宗师授受 53

参话头 60

神通妙用 67

幻境相似神通之错误 70

正定所发之通明 73

生死之间 76

中阴身略述 87

临命终时 87

中阴身缘起 88

生死决疑 91

了生脱死 93

醒与梦 95

禅宗与教理 99

由教入禅 99

禅须通教 105

禅宗与禅定 108

禅定之学 108

禅宗与禅定之间 112

禅宗与净土 116

净土究竟论 117

禅宗究竟论 119

禅净双修调和论 121

禅宗与密宗 126

西藏佛学渊源 126

西藏佛法之崛起 128

西藏后期佛法及派系 129

西藏之显教 132

西藏之密法 133

藏密之特点 134

显密优劣之商榷 136

禅宗与丹道 139

周秦时代之道家 139

汉晋南北朝之道教 141

唐宋元明清情形 144

道教之经籍 148

丹道之类别 150

佛道优劣之辨 153

禅宗与理学 159

理学之先声 160

北宋理学之崛起 162

佛化儒家之踪迹 165

禅宗与理学之渊源 171

理学与禅宗之异同 175

佛道儒化之教 178

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 180

心法与力学 182

心法与声音 185

心法与光 187

心法与电磁 189

心理与生理 190

佛法与西洋哲学 193

希腊哲学初期心物之诤 194

希腊盛时心物之诤 196

希腊末期哲学 197

希腊哲学合论 199

欧洲中世纪哲学 200

阿拉伯哲学 202

近代哲学之变革及影响 204

西洋哲学之批判 205

修定与参禅法要 208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211

定慧影像 214

参禅指月 217

跋 223

禅海蠡测剩语 224

禅话 229

出版说明 229

话头 231

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 233

达摩禅 242

了不可得安心法 242

禅宗开始有了衣法的传承 244

达摩所传的禅宗一悟便了吗 245

达摩禅的二入与四行 246

五度中毒 只屦西归 251

南北朝时代之中国禅与达摩禅 254

北魏齐梁之间佛学与佛教发展的大势 254

齐梁之间中国的大乘禅 256

中国大乘禅的初期大师 256

南朝的奇人奇事——中国维摩禅大师傅大士 259

平实身世 259

照影顿悟 259

被诬入狱 260

舍己为人 261

名动朝野 262

帝廷论义 264

撒手还源 265

附:有关傅大士的传记资料 267

还珠留书记 268

禅宗三祖其人其事 270

从禅宗四祖的传记中追寻三祖的踪迹 270

向居士与僧璨的形影 272

关于向居士与神光大师的短简名书 273

僧璨大师的时代和历史 273

《信心铭》的价值 274

达摩禅与二、三祖的疑案 278

二祖慧可与三祖僧璨 279

二祖晚年的混俗问题 280

有关二祖传记的疑案 282

中国佛教原始的禅与禅宗四祖的风格 284

南北朝至隋唐间禅道的发展与影响 284

汉末有关习禅的初期发展史料 284

东晋以后有关习禅的史料与论评 286

禅宗四祖道信的笃实禅风 287

轻生死重去就的道信大师的风格 289

五祖弘忍大师 291

破头山上的栽松老道 291

平凡的神奇充满了初唐以前的禅门 293

隋唐以后盛传的三生再世之说 295

道信大师与弘忍大师的授受祖位与其他 296

懒融其人 298

隋唐间达摩禅的分布 298

破头山与牛头山 299

赚得百鸟衔花的懒融 300

善恶一心都可怕 301

在山的悟对和出山的行为 302

法融一系的禅心与文佛 305

诗境与禅语 305

吹布毛的启发 306

老难为善 307

至圣独照的隽语 307

法融一系的禅心与文佛索引表 308

马祖不是妈祖 312

一段民间传说的插曲 313

马大师活用了教学法 314

一颗大明珠 315

猎到一个弓箭手 316

不离本行的猎手 318

又是一颗明珠 319

唐宋间与湖南有关的禅宗大德 321

南宗禅在唐初的茁壮 328

南行禅道落在江湖 329

奠基南宗的两大柱石 330

行思禅师 331

初唐时期的文化大势 332

唐初中国佛学的茁壮 333

一砖头打出来的宗师 334

附录 禅的幽默 338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351

出版说明 351

引言 352

第一章 佛教与印度固有文化的关系 353

第一节 印度文化的发展 353

一、印度文化的背景 353

二、印度上古文化的宗教哲学 356

第二节 各派哲学的兴起 359

一、六派哲学与宗教的后先辉映 359

二、释迦佛教的产生与外道的异同 365

结论 370

第二章 教主释迦牟尼佛的事迹 372

第一节 释迦的家世 372

一、薄王业而不为的大丈夫 372

二、生卒年代 373

三、族系传统 374

四、生有自来的神异传说 376

五、允文允武的天生神童 378

六、悲天悯人的至性至情 379

第二节 出家与悟道 381

一、逃世入山求道的太子 381

二、六年来遍学各派道法 382

三、雪山林下苦行六年 383

四、豁然顿悟而成佛道 384

第三节 教化创建的情形 385

一、开始教化及其主要弟子 385

二、说法的情况与说法的时地 387

三、佛经的结集与部派的分化 389

结论 393

第三章 中国佛教的传播 396

第一节 佛教初传的情形 396

一、释迦佛与阿育王前后的佛教 396

二、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汉末、三国时期 398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400

四、净土宗的创建 401

五、鸠摩罗什与僧肇 402

六、道生与涅槃佛性 403

第二节 佛教的鼎盛时期 404

一、隋唐时期的佛教 404

二、宋元明清的佛教 411

结论 414

第四章 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 416

第一节 清代以来佛教的衰败 416

一、宗派的没落 416

二、师僧和寺院的变质 417

第二节 清末民初佛教的复兴运动 418

一、中国佛学的复兴 419

二、中国佛教的演变 422

结论 427

第五章 世界各国的佛教 431

第一节 亚洲的佛教 431

一、韩国 431

二、日本 432

三、缅甸 437

四、泰国 437

五、越南 438

六、东南亚其他各地 438

第二节 欧美的佛教 439

一、英国 439

二、德国 440

三、法国 441

四、美国 442

五、俄国 443

结论 443

附录: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 447

引言 447

社会学里的社会 447

东西文化不同的社会 447

宗法社会的辨别 449

结论 451

佛教原始制度的简介 451

禅宗丛林制度的由来 454

丛林制度 456

一、丛林的规范 456

二、丛林的风规 467

三、丛林以修持为中心的禅堂 473

四、丛林清规的遗范 478

丛林与宗法社会 482

丛林与中国文化 483

丛林与帮会社会 485

结论 487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493

出版说明 493

引言 494

第一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 497

第一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 497

第二节 道教学术思想的渊源 498

一、黄帝先后时期学术思想的初步规模 499

二、三代(尧、舜、禹)时期天人合一思想的规模 500

三、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演变 501

四、周穆王西征与神仙故事的起源 502

第三节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方士 503

一、秦汉时期的道家与神仙 505

二、汉初内用黄老的文景之治 506

三、汉武帝与神仙方士 506

四、东汉重视图谶开启道教的先声 508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 510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 510

一、诸山道士时期 510

二、张道陵的创教时期 510

三、魏伯阳的弘扬神仙学术 511

四、黄巾张角的旁门左道 512

五、汉末著名的道士 513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道家 514

一、许旌阳的丰功伟绩 514

二、抱朴子的富贵丹砂 516

三、魏晋玄学与道家思想 518

四、道佛思想的冲突与调和 520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长 522

第一节 北魏时代道教的定型与道佛之争 522

崔浩的弘扬道教与排佛 524

第二节 南朝的道教与陶弘景 525

陶弘景调和道佛的主张 527

第四章 道教的扩张 530

第一节 唐初开国与道教 530

一、唐高祖的尊奉道教 530

二、唐太宗与道佛两教 532

第二节 新兴道教的吕纯阳 534

第五章 道教的演变 539

第一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 539

第二节 宋代的皇帝与道教 543

一、宋真宗神道设教的动机 544

二、道君皇帝宋徽宗 547

第三节 正统道教南宗的崛起 552

一、张紫阳的丹道 552

二、白玉蟾与朱熹 554

第六章 宋元时期新兴的道教 556

第一节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 556

一、创始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的事迹 556

二、丘长春与成吉思汗的因缘 561

三、丘长春如何感化成吉思汗 565

第二节 元代敕封天师道与其他 567

普及民间道教观念的两部书 568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570

第一节 明太祖与周颠 570

第二节 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 573

第三节 明世宗与陶仲文的前因后果 575

第四节 明末清初道家派别的分支 577

第五节 康熙雍正与道教 578

第八章 二十世纪的道教 582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道教的衰落 582

第二节 当代学人研究道教学术的活动 583

一、影印《道藏》的发起 583

二、《道藏精华录》的编辑 583

第三节 研究道教学术的人士 584

一、刘师培的《读道藏记》 584

二、陈撄宁的实验丹道 585

附录 589

海内外道教士之统计 589

台湾省道教会章程 591

第一章 总则 591

第二章 任务 591

第三章 会员 592

第四章 组织及职权 593

第五章 会议 594

第六章 经费 594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缘启 595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599

查看更多关于南怀瑾选集 典藏版 第6卷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