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供给经济学

新供给经济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贾康 苏京春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807679240
  • 标注页数:333 页
  • PDF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新供给经济学“五维一体化”理论框架,并阐述了供给侧“物”与“人”的联通。在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反思”中,新供给经济学以“动物精神”的分析解读、“理性预期失灵”原理、经济学“新框架”体系和“三驾马车”人质框架为切入点,以供给侧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

查看更多关于新供给经济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导论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 1

一、“新供给”研究中的“破” 2

二、“新供给”研究中的“立” 3

三、“新供给”的政策主张 6

四、拒绝简单化标签,注重从实际出发,供给端发力服务全局 7

第一部分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五维一体化”框架创新 10

第一章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五维一体化”框架 10

第二章 传统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派的两轮“否定之否定” 11

一、“供给侧”学派发展脉络的四大阶段 13

二、“供给侧”学派源流呈现的两轮“否定之否定” 18

三、对于“供给侧”学派的评价 20

四、启示与展望 30

第三章 制度经济学:从制度学派到新制度经济学 37

一、制度学派及评价 37

二、新制度经济学及评价 40

三、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及评价 43

第四章 转轨经济学:转轨模式与制度供给 44

一、华盛顿共识:由针对拉美而影响其他 45

二、北京共识:中国发展模式之争 46

三、思考:两模式的偏颇与包容创新 46

第五章 发展经济学:从技术演变看供给端与经济发展 47

一、后发优势理论 48

二、发展的后发优势理论 49

三、追赶假说 50

四、“蛙跳”模型 50

五、技术模仿函数 52

六、技术转移、模仿和创新的一般均衡模型 53

第六章 新兴经济学:信息、行为经济学带来的启发 54

第七章 “五维一体化”框架:“物”与“人”的联通 55

一、认识供给侧的“物”和“人” 56

二、从供给侧“物”与“人”的有机联通看中国 57

第二部分 世界金融危机“反思”:新供给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重点创新 66

第一章 “动物精神”的分析解读与理性的“供给管理” 66

一、“动物精神”的内涵及发展 66

二、“动物精神”引发“非理性繁荣”:联系中国现实的启示 73

三、化解“动物精神”的路径:理性的“供给管理” 75

第二章 “理性预期失灵”及“供给管理”对其的矫正 78

一、对理性预期理论的简要述评 79

二、理性预期失灵原理:假设、发生路径与机理分析 80

三、理性预期失灵的几点相关考察 88

四、理性预期失灵的矫正路径 94

第三章 “新框架”与“新供给”创新 97

一、回应经济实践诉求的新认识 99

二、“新框架”与“新供给”:理论视角的联通 103

三、“新框架”的缺陷:对“新供给”的诉求 107

四、重要的总结:理论与经济实践的互动式完善 108

第四章 “三驾马车”认知框架需对接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构建 111

一、“三驾马车”认识框架基于需求,但实已体现需求侧管理也必须面对结构性问题 112

二、需求侧“元动力——三动力”的得失悖论 113

三、由悖论认知分析的指向:探究对应于需求侧的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 115

四、深入认识响应需求侧“元动力”的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 118

第三部分 中国和平崛起破非常之局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联系实际”思路创新 122

第一章 “胡焕庸线”引发的供给侧思考 122

一、对经济发展中“胡焕庸线”的再审视 122

二、“半壁压强型”的三重叠加 128

三、与“供给管理”的天然联系及政策建议 139

四、本章小结 154

第二章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制度供给的重大创新 155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157

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发展 160

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新制度供给在中国释放潜力的三大正面效应 162

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的内在联通 166

五、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法治化”主题的贯通:催化新时期相辅相成的现代文明演进——法治建设与契约精神培养 170

第三章 城镇化及后发追赶中的制度供给 174

一、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矛盾 176

二、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矛盾 179

三、运用“供给管理”思路应对矛盾、实现共赢 180

第四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的难题破解路径 183

一、中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的难题 184

二、难题破解的重要实践启示:深圳的突破路径 193

三、远景展望:在单一国有平台上,通盘规划土地开发利用,使市场充分起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动态优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我国的土地制度体系 202

第五章 “理性预期失灵”原理的应用:对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207

一、“理性预期失灵”原理及市场中典型现象的思考 208

二、基于理性预期失灵对我国科技金融现状的再认识 211

三、缓解理性预期失灵:成都市高新区科技金融模式 214

四、财政支持科技金融的杭州经验及启示——杭州银行科技支行调研报告 219

五、“珍珠项链”模式、科技金融生态创新与新供给管理——基于浙江中新力合公司调研 228

六、供给侧视角下政策性金融与民间资本、中小企业的对接 244

第四部分 新供给经济学的时代诉求与政策主张 260

第一章 时代为什么需要新供给经济学 260

一、“新供给经济学”的背景 260

二、西方经济学和传统供给学派的核心观点及运用成效 262

三、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与货币刺激实践在欧洲和日本教训多于经验;德国有亮点 268

四、立足中国实践看“理性供给管理” 270

五、中国“供给管理”的切入点与侧重点 275

第二章 中国制度供给变革的总纲: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法治化 277

一、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取向推进全面改革优化制度供给 277

二、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联结《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领的试解读 286

第三章 从供给端着手改革:化解潜在风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91

一、中国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环境、新局面及新挑战 291

二、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已难以适应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的总体要求 292

三、成本推动是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 293

四、我国将继续面临潜在增长率下降 294

五、宏观调控的弹性空间收窄,加大调结构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化解潜在“滞胀式”威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 295

六、以改革为依托,从供给端机制创新入手 297

第四章 新供给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299

一、“新供给”的“八双” 300

二、“新供给”的“五并重” 313

第五章 重要应用:引领“新常态”,增加有效供给的选择性“聪明投资” 319

一、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必要性分析 320

二、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可行性分析 323

三、注重“理性供给管理”的政策建议 324

并非结束的结束语:“供给创造需求”的新解读 330

查看更多关于新供给经济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