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史学

教育史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5
  • 作 者:杜成宪 邓明言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7259654
  • 标注页数:465 页
  • PDF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教育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体系的建构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史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标签:史学 教育

上编 中国教育史学 3

第一章 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学科与中国教育史学 3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是什么? 3

一、由“历史是什么”引发的问题 3

二、“中国教育史”的含义 5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 7

一、客观的中国教育史(教育史Ⅰ) 8

二、记录的中国教育史(教育史Ⅱ) 10

第三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 16

一、中国教育史学科(教育史Ⅲ)的产生 16

二、中国教育史之Ⅰ、Ⅱ 20

第四节 中国教育史学(教育史Ⅳ) 25

一、以往的中国教育史Ⅲ能不能算科学? 25

二、中国教育史Ⅳ在中国教育史Ⅲ中孕育 29

三、中国教育史之Ⅲ与Ⅳ 31

第二章 中国教育史学科史 34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百年发展 34

一、初创(1901~1922) 34

二、发展(1922~1949) 37

三、恢复(1949~1976) 41

四、兴盛(1976~2000) 44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51

一、中国教育史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二、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趋势 54

第三章 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 57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 57

一、教材体系 57

二、课程体系 59

三、学科体系 61

四、教材体系、课程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关系 61

第二节 历史上有关历史学体系和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设想 65

一、中国历史学结构和体系观念的演变 65

二、对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问题认识的发展 70

第三节 对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构想 73

一、制度史与思想史 73

二、通史与专史 76

三、“内部史”与“外部史” 80

四、“实质研究”与“形式研究” 84

五、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 89

第四章 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 91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对象 91

一、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对象的不同见解 91

二、中国教育史研究对象不同见解产生的原因 95

三、关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象的几个问题 97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的分期 98

一、历史上对中国教育史的不同分期 98

二、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教育史分期的新进展 103

三、关于中国教育史分期的几个问题 105

第三节 中国教育史的主线 108

一、对中国教育史主线的不同见解 108

二、关于中国教育史的主线 114

第四节 中国教育历史人物的评价 117

一、对中国教育史人物评价的曲折历程 117

二、评价中国教育史人物的标准 119

三、评价中国教育史人物的一些方法论问题 124

第五节 中国教育遗产的批判与继承 128

一、对教育遗产的批判与继承问题的歧见 128

二、关于教育遗产的批判与继承的若干问题 130

第五章 中国教育史料和史料学 134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料及其种类 134

一、中国教育史研究与史料 134

二、中国教育史料的特殊性 136

三、中国教育史料的分类 137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料学诸相关学问 146

一、史料学的产生与意义 146

二、目录学 149

三、版本学 154

四、校勘学 161

五、辨伪与考证 166

六、辑佚与注释 174

第六章 中国教育史编纂学 180

第一节 教育史著作的体裁 180

一、中国史著作的体裁 180

二、中国教育史著作的体裁 186

三、中国教育史著作体裁与内容的关系 193

第二节 教育史著作的体例 196

一、中国史著注重体例的传统 196

二、体例在教育史编纂中的意义 198

三、中国教育史著作的体例 200

第三节 教育史著作的文字表述 217

一、中国史书注重文字表述的传统 218

二、文字表述在教育史著作编纂中的意义 219

三、教育史著作文字表述的类型和要求 221

第七章 中国教育史学科与相关学科 223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在与其他学科的离合中成长 223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与教育学科 226

一、作为教育学科的中国教育史学科 226

二、作为教育科学基础学科的中国教育史学科 228

三、作为教育综合学科的中国教育史学科 231

第三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 233

一、中国教育史学科与历史学 234

二、中国教育史学科与哲学 238

三、中国教育史学科与文学 245

四、中国教育史学科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 255

第四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与自然科学 261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直接影响教育本身 261

二、自然科学的方法可为中国教育史研究所借鉴 264

三、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教育史的适用范围及其难度 266

第八章 中国教育史学评论 269

第一节 中国史学评论的历史传统 269

一、中国史学评论标准的提出 269

二、系统的史评理论的形成 271

三、传统史评理论的繁荣、总结与终结 272

四、传统史评理论的一般启示 274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学评论的意义 276

一、中国教育史学评论是对中国教育史学科自身的认识 276

二、中国教育史学评论是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278

三、中国教育史学评论是联系历史研究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纽带 280

第三节 中国教育史学评论的标准 282

一、中国教育史学评论的客观基础 282

二、中国教育史学评论的社会标准 285

三、中国教育史学评论的学术标准 291

下编 西方教育史学 303

第一章 导论 303

第一节 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 303

第二节 教育史学的概念内涵与功能定位 305

一、教育史学的概念内涵 305

二、教育史学的功能定位 309

第二章 教育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 315

第一节 教育史研究的起步与发展 315

一、教育史研究的起步 315

二、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317

第二节 教育史学科的历史与现状 338

一、教育史学科的历史 338

二、教育史学科的现状 342

第三章 教育史的学科内容 347

第一节 教育思想史 347

第二节 教育制度史与教育机构史 349

第三节 课程史 351

第四章 传统教育史与新教育史 354

第一节 教育史传统的观点 354

第二节 教育史修正的观点 356

一、调和派的观点 356

二、激进派的观点 358

第三节 美国:教育史的传统与变革 361

一、教育史学的童年 362

二、进步主义与社会改造主义者 364

三、“教育社会基础”课程的挑战 365

四、新教育史的崛起 369

第五章 教育史家与教育史评 375

第一节 克伯雷 375

一、论教育历史编纂方法 375

二、论美国公共教育史 376

第二节 贝林 378

一、关于早期美国教育史的研究 379

二、关于教育史学的研究 382

第三节 克雷明 385

一、关于教育研究方法 386

二、对于传统教育史学的批判 390

第四节 巴茨 391

一、论教育与文化 392

二、论两种教育史观 393

三、论教育史料编纂学 394

第五节 布里克曼 395

一、教育史与教育史研究 396

二、围绕教育史的争议 400

第六节 西蒙 402

一、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 403

二、教育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405

第六章 教育史方法论 409

第一节 关于问题教育史 410

第二节 关于“现代主义”历史观 414

第三节 教育史的人文属性 417

一、叙事 418

二、具象 419

三、传记 422

第四节 教育史的解释模式与案例研究 424

一、教育生态学模式 425

二、新教育社会史模式 426

第五节 关于欧洲文明中心论 429

第六节 卡斯特尔论教育历史研究方法 433

一、传统模式 433

二、历史修正主义思潮 435

三、结论:对方法论的普遍关注 435

第七章 教育史的发展与未来 439

第一节 教育史的成就与问题 439

第二节 教育史的跨学科研究 445

一、教育史与教育科学 445

二、教育史与历史科学 446

三、教育史与社会科学 447

第三节 教育史研究者 451

主要参考文献 456

后记 462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史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