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史学

教育史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5
  • 作 者:杜成宪 邓明言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07179683
  • 标注页数:456 页
  • PDF页数:4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中西教育史学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刻和系统的论述。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史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标签:史学 教育

上编 中国教育史学 2

第一章 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学科与中国教育史学 2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是什么? 2

一、由“历史是什么”引发的问题 2

二、“中国教育史”的含义 4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 6

一、客观的中国教育史(教育史Ⅰ) 7

二、记录的中国教育史(教育史Ⅱ) 9

第三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 15

一、中国教育史学科(教育史Ⅲ)的产生 15

二、中国教育史之Ⅰ、Ⅱ、Ⅲ 19

第四节 中国教育史学(教育史Ⅳ) 24

一、以往的中国教育史Ⅲ能不能算科学? 24

二、中国教育史Ⅳ在中国教育史Ⅲ中孕育 28

三、中国教育史之Ⅲ与Ⅳ 30

第二章 中国教育史学科史 33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百年发展 33

一、初创(1901~1922) 33

二、发展(1922~1949) 36

三、恢复(1949~1976) 40

四、兴盛(1976~2000) 43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50

一、中国教育史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二、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趋势 53

第三章 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 56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 56

一、教材体系 56

二、课程体系 58

三、学科体系 60

四、教材体系、课程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关系 60

第二节 历史上有关历史学体系和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设想 64

一、中国历史学结构和体系观念的演变 64

二、对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问题认识的发展 69

第三节 对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构想 72

一、制度史与思想史 72

二、通史与专史 75

三、“内部史”与“外部史” 79

四、“实质研究”与“形式研究” 84

五、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 88

第四章 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 90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对象 90

一、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对象的不同见解 90

二、中国教育史研究对象不同见解产生的原因 94

三、关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象的几个问题 96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的分期 97

一、历史上对中国教育史的不同分期 97

二、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教育史分期的新进展 102

三、关于中国教育史分期的几个问题 104

第三节 中国教育史的主线 107

一、对中国教育史主线的不同见解 107

二、关于中国教育史的主线 113

第四节 中国教育历史人物的评价 116

一、对中国教育史人物评价的曲折历程 116

二、评价中国教育史人物的标准 118

三、评价中国教育史人物的一些方法论问题 123

第五节 中国教育遗产的批判与继承 127

一、对教育遗产的批判与继承问题的歧见 127

二、关于教育遗产的批判与继承的若干问题 129

第五章 中国教育史料和史料学 133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料及其种类 133

一、中国教育史研究与史料 133

二、中国教育史料的特殊性 135

三、中国教育史料的分类 136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料学诸相关学问 145

一、史料学的产生与意义 145

二、目录学 148

三、版本学 153

四、校勘学 159

五、辨伪与考证 165

六、辑佚与注释 172

第六章 中国教育史编纂学 179

第一节 教育史著作的体裁 179

一、中国史著作的体裁 179

二、中国教育史著作的体裁 185

三、中国教育史著作体裁与内容的关系 192

第二节 教育史著作的体例 195

一、中国史著注重体例的传统 195

二、体例在教育史编纂中的意义 197

三、中国教育史著作的体例 198

第三节 教育史著作的文字表述 216

一、中国史书注重文字表述的传统 216

二、文字表述在教育史著作编纂中的意义 217

三、教育史著作文字表述的类型和要求 220

第七章 中国教育史学科与相关学科 222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在与其他学科的离合中成长 222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与教育学科 225

一、作为教育学科的中国教育史学科 225

二、作为教育科学基础学科的中国教育史学科 227

三、作为教育综合学科的中国教育史学科 230

第三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 232

一、中国教育史学科与历史学 233

二、中国教育史学科与哲学 237

三、中国教育史学科与文学 244

四、中国教育史学科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 254

第四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与自然科学 260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直接影响教育本身 260

二、自然科学的方法可为中国教育史研究所借鉴 263

三、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教育史的适用范围及其难度 265

第八章 中国教育史学评论 268

第一节 中国史学评论的历史传统 268

一、中国史学评论标准的提出 268

二、系统的史评理论的形成 270

三、传统史评理论的繁荣、总结与终结 271

四、传统史评理论的一般启示 274

第二节 中国教育史学评论的意义 275

一、中国教育史学评论是对中国教育史学科自身的认识 275

二、中国教育史学评论是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277

三、中国教育史学评论是联系历史研究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纽带 279

第三节 中国教育史学评论的标准 281

一、中国教育史学评论的客观基础 282

二、中国教育史学评论的社会标准 284

三、中国教育史学评论的学术标准 290

下编 西方教育史学 300

第一章 导论 300

第一节 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 300

第二节 教育史学的概念内涵与功能定位 302

一、教育史学的概念内涵 302

二、教育史学的功能定位 306

第二章 教育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 312

第一节 教育史研究的起步与发展 312

一、教育史研究的起步 312

二、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314

第二节 教育史学科的历史与现状 334

一、教育史学科的历史 334

二、教育史学科的现状 338

第三章 教育史的学科内容 344

第一节 教育思想史 344

第二节 教育制度史与教育机构史 346

第三节 课程史 348

第四章 传统教育史与新教育史 351

第一节 教育史传统的观点 351

第二节 教育史修正的观点 353

一、调和派的观点 353

二、激进派的观点 355

第三节 美国:教育史的传统与变革 358

一、教育史学的童年 359

二、进步主义与社会改造主义者 361

三、“教育社会基础”课程的挑战 362

四、新教育史的崛起 366

第五章 教育史家与教育史评 372

第一节 克伯雷 372

一、论教育历史编纂方法 372

二、论美国公共教育史 373

第二节 贝林 375

一、关于早期美国教育史的研究 376

二、关于教育史学的研究 379

第三节 克雷明 383

一、关于教育研究方法 383

二、对于传统教育史学的批判 387

第四节 巴茨 389

一、论教育与文化 389

二、论两种教育史观 390

三、论教育史料编纂学 391

第五节 布里克曼 393

一、教育史与教育史研究 394

二、围绕教育史的争议 397

第六节 西蒙 399

一、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 400

二、教育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403

第六章 教育史方法论 406

第一节 关于问题教育史 407

第二节 关于“现代主义”历史观 411

第三节 教育史的人文属性 414

一、叙事 415

二、具象 416

三、传记 419

第四节 教育史的解释模式与案例研究 421

一、教育生态学模式 422

二、新教育社会史模式 423

第五节 关于欧洲文明中心论 426

第六节 卡斯特尔论教育历史研究方法 430

一、传统模式 430

二、历史修正主义思潮 432

三、结论:对方法论的普遍关注 432

第七章 教育史的发展与未来 436

第一节 教育史的成就与问题 436

第二节 教育史的跨学科研究 442

一、教育史与教育科学 442

二、教育史与历史科学 443

三、教育史与社会科学 445

第三节 教育史研究者 449

后记 453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史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