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第三个三十年  再度大转型的中国

第三个三十年 再度大转型的中国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周牧之 杨伟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10089454
  • 标注页数:364 页
  • PDF页数:3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由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制定者撰写的、探讨金融风暴时代、改革开放30年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向何处去的政策论衡。以“十二五”规划的基本纲要为参考,剖析金融风暴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实施30年的紧要关头,中国社会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探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探求社会结构的变革,为改革提供政策性的思考和建议。

查看更多关于第三个三十年 再度大转型的中国的内容

图书介绍

序 变局的世界与变革的中国 周牧之 1

一、三大革命与格局剧变 1

1.电动化 3

2.全球配套化 3

3.IT化 3

二、繁荣的要义和消长的变迁 3

1.锐意改革 4

2.创业创新 4

3.开放国门 4

三、危机与改革 4

1.转换发展目标 1

2.实现内需型经济发展 1

3.构建再分配体制 1

4.改革财政机制 1

5.再造农村社会 1

6.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1

7.大城市群的持续发展 1

8.促进内陆地区城市群的发展 1

9.营养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1

10.共创东亚新时代 1

第一章 探求科学发展新理念 杨伟民 1

一、既要把握国情,也要遵循规律 2

1.置遵循规律于首位 5

2.把握国情须服从规律 5

3.“小国情”服从大国情 5

二、既要加快发展,更要科学发展 5

1.科学发展是硬道理 9

2.增长不会自动解决问题 9

3.经济发展不是全部 9

三、既要推动增长,也要扩大就业 9

1.什么是首要目标 11

2.扩大就业实现增长 11

3.立足保就业促增长 11

四、既要实施总体战略,更要构建主体功能 11

1.区域协调发展的涵义 15

2.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15

3.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 15

五、既要重视“三农”问题,更要重视推进城市化 15

1.有助于扩大消费 20

2.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0

3.有助于保护耕地 20

4.有助于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20

六、既要发展工业经济,更要发展服务经济 20

1.全球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23

2.不要从本本出发 23

3.以“四化”为方向发展服务业 23

七、既要扩大外需,更要扩大内需 23

1.全面把握对外开放 28

2.认识外需作用的大小 28

3.重视“比较劣势” 28

4.培育内需导向经济区 28

八、既要开发自然,更要保护自然 28

1.确立生态产品理念 33

2.根据自然特点开发 33

3.依据承载能力发展 33

九、既要推动增长,也要管理增长 33

1.增长需要政府来管理 35

2.管理增长要给政府减负 35

3.管理增长的依据 35

十、既要更新理念,更要积极行动 35

1.深化改革也要抢抓机遇 39

2.长远问题须从短期入手 39

3.抓紧行动的重点任务 39

第二章 实现内需型经济增长 范剑平 39

一、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变化的基本特点 40

1.最终消费率及消费贡献率下降 54

2.居民消费增长低于经济增长 54

3.居民消费增长低于政府消费增长 54

4.农村消费增长低于城市消费增长 54

二、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54

2.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低阶层消费能力减弱 54

2.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低阶层消费能力减弱 54

1.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 64

3.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严重缺位 64

4.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进城农民消费三、促进内需型增长的政策选择 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64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64

1.加快投资体制改革 79

2.推动向以直接税为主税制转型 79

4.实现“就业型”经济增长 79

5.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9

6.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79

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79

8.实施分层鼓励消费措施 79

9.发展和完善信用消费 79

10.规范市场流通秩序 79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第三章 完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 杨宜勇 79

一、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界定 80

1.机制的含义 85

2.居民收入分配 85

3.居民收入分配机制 85

4.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形式 85

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历史、现状和问题 85

1.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历史演变 90

2.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现状 90

3.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问题 90

三、居民收入分配机制不完善带来的问题 90

1.收入分配不公 98

2.收入差距过大 98

3.对建立和谐社会的影响 98

4.对于扩大内需的影响 98

四、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完善 98

1.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国际经验 107

2.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 107

第四章 推进形成新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 杜平 107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几次重大转型 109

1.第一次地区经济转型 113

2.第二次地区经济转型 113

3.第三次地区经济转型 113

二、三十年地区发展的主要特点 113

1.经济迅猛增长与发展成本过大并存 113

2.都有较快增长与地区差距扩大并存 113

2.都有较快增长与地区差距扩大并存 113

3.多样化与无序竞争并存 119

4.地方发展能力增强与国家调控不健全并存三、新的地区经济发展转型战略思路 119

1.从宏观角度和战略视野上把握地区问题 119

1.从宏观角度和战略视野上把握地区问题 119

3.基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序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119

2.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针 126

4.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科学性 126

3.基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序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四、地区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及政策设计 126

2.推行基于契约关系的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126

1.构建国家区域政策体系框架 129

3.突破性改革地方政绩考核制度和业绩测评体系第五章 创建新农村 马晓河 武翔宇 129

一、经济社会转型与农村变革 130

1.三十年农村改革的主要举措 137

2.农村的转型变化 137

二、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面临的挑战 137

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141

2.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 141

3.农村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 141

4.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步履维艰 141

5.农村政治转型面临挑战 141

三、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变革思路 141

1.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化 145

2.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变化 145

3.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45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145

5.农村变革新思路 145

四、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 145

1.促进劳动力流动和转移 153

2.改革土地利用制度 153

3.改革农村金融制度 153

4.改革城乡分割的公共服务体制 153

5.改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 153

第六章 探索土地制度改革——成都调研剖析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 153

一、城乡差距扩大下的成都实践 154

二、在征地模式内起步 157

三、突破征地制度的尝试 164

1.蛟龙工业港:从合理到合法 180

2.三道堰的小城镇建设 180

3.灾后重建推动制度创新 180

4.锦江变法:集体土地的招、拍、挂四、“确权”、“产改”与还权赋能 180

1.直面改革的风险 191

2.确权是基础 191

3.“赋能”高于“还权” 191

4.政府职能的转变 191

五、成都经验的启示 191

1.“级差土地收入”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191

2.“确权”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与基础 191

2.“确权”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与基础 191

3.探索改革征地制度的途径 199

4.找寻新的平衡点 199

2.“确权”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与基础第七章 思考财税体制变革 徐林 199

一、1994年以来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200

二、现行财税体制的问题及其影响 201

1.不清晰的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下移 201

1.不清晰的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下移 201

3.收入划分格局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 201

4.转移支付尚未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

4.转移支付尚未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

2.税收制度改革滞后 206

5.县乡财政普遍困难 206

6.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206

4.转移支付尚未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建议 206

1.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 217

2.改革税制和税收体系 217

3.完善分税制 217

4.改革转移支付制度 217

5.变革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 217

6.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217

7.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 217

第八章 重构经济结构 朱晓明 217

一、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新态势 218

1.工业生产简单化 225

2.新型工业集聚地的兴起 225

3.服务业成为可贸易产业 225

4.财富创造和分配机制的转变 225

5.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 225

6.国际分工新变化 225

二、经济结构面临的突出问题 225

1.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229

2.消费率明显偏低 229

3.劳动者报酬GDP比重持续下降 229

4.集聚化与分散化势均力敌 229

三、调整经济结构的紧迫性 229

四、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232

1.提高劳动者报酬 243

2.发展现代服务业 243

3.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243

4.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 243

5.调整税收政策 243

第九章 走向创新型国家的抉择 张仲梁 243

一、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 244

1.技术创新的美国经验 251

2.观念和文化传承 251

3.制度的力量 251

4.创新的建言 251

二、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 251

1.关于技术引进 257

2.关于自主创新 257

3.从外部技术到内部技术 257

4.创新的建言 257

三、技术突破和技术融合 257

1.技术演进的路径 262

2.关于技术突破 262

3.关于技术融合 262

4.创新的建言 262

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62

1.诺贝尔奖梦 269

2.关于基础研究 269

3.关于应用研究 269

4.创新的建言 269

五、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 269

1.“山寨”的力量 274

2.关于过程创新 274

3.关于产品创新 274

4.创新的建言 274

六、技术竞争和研发合作 274

1.竞争环境的变化 278

2.合作的价值 278

3.影响合作的因素 278

4.创新的建言 278

七、结束语 278

第十章 营造知识经济时代大城市群 周牧之 281

一、大城市群时代的到来 282

1.大城市群的发展 291

2.新型产业集聚的巨大化 291

3.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291

4.世界资源的大规模利用 291

二、大城市群时代的课题 291

1.大城市群时代的到来 295

2.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人口大移动 295

3.直面大规模高密度城市社会 295

三、知识经济与大城市群的发展 295

1.工业产品贬值 300

2.愈演愈烈的集聚和集中 300

3.接触经济效益 300

4.知识产权的保护效应 300

5.大城市群能量的新源泉 300

四、大变革重塑大城市群 300

第十一章 全球经济大转移中的机遇与战略——香港案例研究 薛凤旋 305

一、全球经济与我国经济的新局面 306

1.第二次全球经济大转移 314

2.世界新经济板块变异 314

3.内需的作用 314

二、香港经济面对的发展新环境 314

1.与内地经济关联度的提高 322

2.发展的正交叉路口 322

三、香港的发展优势 322

四、配合内地以谋发展 324

1.发展现代服务业 329

2.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329

3.中央政策和本地政策的互动 329

五、结论 329

第十二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 郑佳明 333

一、救亡图存的急就章 334

1.压缩的社会转型 337

2.多重价值观转换 337

3.时代对价值的呼唤 337

二、转型殊途 337

1.暴力革命的必然 339

2.毛泽东思想的胜出 339

3.革命与集权 339

三、历史漩涡 339

1.胜利与异化 342

2.从夺取政权革命到巩固政权革命 342

3.真理与价值的背离 342

四、再突重围 342

1.经济体制转型 345

2.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 345

3.从革命到发展的价值转换 345

五、回归再出发 345

1.拨乱反正 348

2.探索创新 348

3.价值传承 348

六、发展的转型 348

1.问题与挑战 352

2.呼唤理性与科学 352

3.反思历史经验 352

七、百年升华 352

1.新价值革命 355

2.变化与进步 355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355

八、转型和整形 355

1.以人为本的执政观 358

2.以人为本的市场观 358

3.以人为本的社会观 358

4.道德观、制度观和文化观 358

5.历史观、时代观和自然观 358

九、走自己的路 358

1.中国的价值主体是谁? 361

2.中国人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361

3.如何看待传统价值观念? 361

4.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的关系? 361

十、经济危机还是价值危机 361

查看更多关于第三个三十年 再度大转型的中国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