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分析化学简明教程

分析化学简明教程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数理化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胡育筑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30133013
  • 标注页数:349 页
  • PDF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析化学》的简明版本。

查看更多关于分析化学简明教程的内容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言 1

符号表 1

第1章 绪论 1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1

1.2 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1

1.2.1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1

1.2.2 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1

1.3.1 分析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2

1.3 分析化学的起源、发展和展望 2

1.2.4 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析 2

1.2.3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2

1.3.2 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3

第2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5

2.1 测量误差 5

2.1.1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5

2.1.2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6

2.1.3 准确度和精密度 7

2.1.4 误差的传递 9

2.1.5 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11

2.2.2 运算法则 12

2.2 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12

2.2.1 有效数字 12

2.2.3 数字修约规则 13

2.3 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13

2.3.1 t分布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13

2.3.2 显著性检验 15

2.3.3 可疑数据的取舍 19

2.3.4 相关与回归 19

思考题 19

习题 20

3.1.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术语和分类 22

第3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22

3.1 滴定分析法基础 22

3.1.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23

3.1.3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 24

3.2 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24

3.2.1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4

3.2.2 滴定剂与被滴定物质间的计量关系 25

3.2.3 滴定分析计算实例 26

3.3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28

3.3.1 分布系数和副反应系数 28

3.3.3 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 29

3.3.2 电荷平衡和质量平衡 29

思考题 30

习题 30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32

4.1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32

4.1.1 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32

4.1.2 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35

4.1.3 酸碱溶液的pH计算 37

4.2.1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41

4.2.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41

4.2 酸碱指示剂 41

4.3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3

4.3.1 强酸(强碱)的滴定 43

4.3.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46

4.3.3 多元酸(碱)的滴定 49

4.4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1

4.4.1 酸标准溶液 51

4.4.2 碱标准溶液 51

4.5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51

4.5.1 基本原理 52

4.5.2 碱的滴定 55

思考题 57

4.5.3 酸的滴定 57

习题 58

第5章 络合滴定法 60

5.1 基本原理 60

5.1.1 EDTA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60

5.1.2 副反应系数 61

5.1.3 条件稳定常数 65

5.1.4 络合滴定曲线 66

5.1.5 金属指示剂 67

5.2 滴定条件的选择 69

5.2.1 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 69

5.3 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70

5.2.2 掩蔽剂的使用 70

思考题 72

习题 72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74

6.1 氧化还原平衡 74

6.1.1 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74

6.1.2 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程度 77

6.1.3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79

6.2 氧化还原滴定 79

6.2.1 滴定曲线 79

6.2.2 指示剂 82

6.2.3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83

6.3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84

6.3.1 碘量法 84

6.3.2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85

思考题 87

习题 88

第7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89

7.1 沉淀滴定法 89

7.1.1 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89

7.1.2 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 91

7.2 沉淀重量分析法 95

7.2.1 沉淀形态和沉淀的形成 95

7.2.2 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98

7.2.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9

7.2.4 沉淀的处理技术 100

7.2.5 称量形式与结果计算 101

7.2.6 挥发重量法简介 102

思考题 103

习题 103

8.1 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105

8.1.1 化学电池 105

第8章 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105

8.1.2 相界电位和液接电位 106

8.1.3 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107

8.1.4 可逆电极和可逆电池 109

8.1.5 电极电位的测量 110

8.2 直接电位法 110

8.2.1 溶液pH的测定 110

8.2.2 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 114

8.3 电位滴定法 118

8.3.1 仪器装置和方法原理 118

8.3.2 确定电位滴定终点的方法 119

8.4 永停滴定法 121

8.4.1 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21

8.4.2 仪器装置和实验方法 123

思考题 124

习题 124

第9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126

9.1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26

9.1.1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126

9.1.2 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26

9.2 光谱分析法 127

9.2.1 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128

9.2.2 光谱分析法的类型与作用机理 129

9.3 光谱分析仪器 132

9.3.1 辐射源 133

9.3.2 分光系统 133

9.3.3 辐射的检测 133

9.4 光谱分析法进展简介 133

第10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35

10.1 基本原理 135

10.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135

10.1.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36

10.1.3 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 137

10.2.1 跃迁类型 138

10.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138

10.2.2 光谱特征及有关术语 140

10.2.3 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41

10.2.4 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142

10.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43

10.3.1 主要部件 144

10.3.2 分光光度计的光学性能与类型 146

10.4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147

10.4.1 定性方法 147

10.4.2 单组分样品定量方法 149

10.4.4 计算分光光度法简介 151

10.4.3 光电比色法 151

10.5 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简介 153

10.5.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53

10.5.2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155

10.5.3 吸光度法测定药物的pKa 157

思考题 158

习题 158

第11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60

11.1 基本原理 161

11.1.1 振动能级与振动光谱 161

11.1.2 振动形式 162

11.1.3 基频峰与泛频峰 165

11.1.4 特征峰与相关峰 166

11.1.5 吸收峰的位置 168

11.2 典型光谱 171

11.2.1 脂肪烃类 171

11.2.2 芳香烃类 172

11.2.3 醚、醇与酚类 174

11.2.4 羰基化合物 176

11.3 红外分光光度计及制样 179

11.3.1 光栅红外分光光度计 180

11.4 红外光谱解析法与示例 181

11.4.1 光谱解析方法 181

11.3.2 制样 181

11.4.2 光谱解析示例 184

思考题 185

习题 186

第12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88

12.1 基本原理 188

12.1.1 共振吸收线 188

12.1.3 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190

1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91

12.2.2 原子化器 192

12.2.1 光源 192

12.2.3 单色器 194

12.2.4 检测系统 194

12.3 定量分析方法 194

12.3.1 标准加入法 194

12.3.2 内标法 195

12.4 应用与示例 195

思考题 195

习题 196

13.1.1 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197

13.1 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197

第13章 荧光分析法和化学发光法 197

12.1.2 原子吸收线的形状 198

13.1.2 荧光仪器简介 199

13.1.3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200

13.1.4 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202

13.2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203

13.2.1 荧光强度与组分浓度的关系 203

13.2.2 定量分析方法 204

13.2.3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205

13.3 化学发光分析法 207

13.2.4 特点与应用 207

13.3.1 基本原理 208

13.3.2 化学发光分析仪 209

13.3.3 应用方法 209

思考题 210

习题 210

第14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211

14.1 基本原理 211

14.1.1 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211

14.1.2 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212

14.1.3 核磁共振 214

14.2.1 化学位移及其表示 217

14.2 化学位移 217

14.2.2 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219

14.3 自旋偶合和自旋系统 222

14.3.1 自旋偶合与自旋分裂 222

14.3.2 自旋系统 225

14.4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方法与示例 226

14.4.1 送样要求 226

14.4.2 解析顺序 226

14.4.3 解析示例 227

习题 228

思考题 228

第15章 质谱法 230

15.1 质谱仪及工作原理 230

15.1.1 样品的导入与离子源 231

15.1.2 质量分析器 232

15.1.3 离子检测器和质谱 234

15.1.4 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234

15.2 质谱中的离子与分裂类型 235

15.2.1 离子类型 235

15.2.2 阳离子的裂解类型 238

15.3.1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40

15.3 质谱法测定分子结构原理 240

15.3.2 元素组成的确定 241

15.3.3 推测官能团和化合物类型 241

15.4 质谱法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241

15.4.1 简单化合物质谱的裂解特征 241

15.4.2 结构解析方法 244

思考题 245

习题 245

第16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247

16.1.1 色谱法的分类 248

16.1.2 色谱法有关术语 248

16.1 色谱法基础 248

16.2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253

16.2.1 分配系数和保留行为的关系 253

16.2.2 等温线 253

16.2.3 塔板理论 254

16.2.4 速率理论 255

16.2.5 影响分离度的因素 257

16.3 基本类型色谱的分离机理 258

16.3.1 吸附色谱法 258

16.3.2 分配色谱法 258

16.3.3 离子交换色谱法 259

16.3.4 空间排阻色谱法 259

习题 260

思考题 260

第17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 262

17.1 液-固吸附柱色谱法 262

17.1.1 分离原理 262

17.1.2 吸附剂 262

17.1.3 色谱条件的选择 263

17.2 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264

17.2.1 分离原理 264

17.2.2 离子交换树脂 265

17.3.1 平面色谱参数 266

17.3 薄层色谱法 266

17.3.2 薄层色谱法 268

17.3.3 高效薄层色谱法简介 270

17.3.4 薄层扫描法简介 271

17.4 纸色谱法 273

17.4.1 基本原理 273

17.4.2 实验方法 273

思考题 273

习题 274

18.1 仪器原理 275

18.1.1 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 275

第18章 气相色谱法 275

18.1.2 进样器与柱温箱 276

18.1.3 检测器 277

18.1.4 数据处理 279

18.2 色谱柱 280

18.2.1 固定液 280

18.2.2 载体 282

18.2.3 固体固定相 283

18.2.4 色谱条件的选择 284

18.3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285

18.3.1 定性分析方法 285

18.3.2 定量分析方法 286

18.4 应用方法 289

18.4.1 衍生化气相色谱法 289

18.4.2 应用与示例 290

思考题 291

习题 291

第19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293

19.1 基本原理 293

19.1.1 van Deemter方程的表现形式 293

19.1.2 分离条件选择的原则 295

19.1.3 分离方程式 295

19.2.2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296

19.2.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 296

19.2 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 296

19.2.3 其他色谱法 298

19.3 固定相和流动相 298

19.3.1 固定相 298

19.3.2 流动相 300

19.3.3 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 301

19.4 高效液相色谱仪 301

1.9.4.1 输液装置 301

19.4.2 进样器和色谱柱 303

19.4.3 检测器 304

19.5.1 定性分析方法 306

19.5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06

19.5.2 定量分析方法 307

思考题 308

习题 309

第20章 毛细管电泳法 310

20.1 概述 310

20.1.1 基本概念 310

20.1.2 毛细管电泳法的分类 310

20.1.3 毛细管电泳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 310

20.2 基本原理 311

20.2.1 仪器流路 311

20.1.4 毛细管电泳法的发展 311

20.2.2 毛细管电泳柱效高的原因 312

20.2.3 实验条件与方法 315

20.3 分离类型与应用实例 315

20.3.1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315

20.3.2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316

20.3.3 其他毛细管电泳法 317

思考题 318

习题 318

主要参考文献 320

附录Ⅰ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322

附录 322

附录Ⅱ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物理化学常量及物理量 323

附录Ⅲ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99) 325

附录Ⅳ 常用相对分子质量表 328

附录Ⅴ 酸、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 330

附录Ⅵ 标准缓冲溶液的pH 334

附录Ⅶ 络合滴定有关常数 334

附录Ⅷ 标准电极电位表 338

附录Ⅸ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 340

附录Ⅹ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频率 341

附录Ⅺ 质子化学位移简表 347

附录Ⅻ 质谱中常见的中性碎片与碎片离子 348

查看更多关于分析化学简明教程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