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2010年世博会  创新与发展  2003/2004年上海发展报告

2010年世博会 创新与发展 2003/2004年上海发展报告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王战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98084X
  • 标注页数:215 页
  • PDF页数:2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影响”的专题报告基础上,经过修改、补充和调整,重新编写而成,分析比较了历次世博会对主办国家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预测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全国的影响,并根据各举办世博会城市的成败得失的经验,提出了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建议。

查看更多关于2010年世博会 创新与发展 2003/2004年上海发展报告的内容

图书介绍

图 2

第一章 导论:形势和任务 2

1.1 美国经济增长率 2

第一节 世界经济在强力政策刺激下出现恢复,但复苏的持续性仍存疑虑 2

1.2 欧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化 3

1.1美元汇率波动的国内外因素分析 3

专栏 3

后记 3

1.3 近期美国失业率变化 4

1.2 美国的金融体系 5

第二节 国内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平衡增长的难度显著加大 6

1.4 全国工业经济月度增长率 6

1.3 从购买力平价看人民币汇率升值 7

1.4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出口增长的威胁进一步增大 8

1.5 上海的贸易救济监控预警信息系统 10

1.5 全国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率 11

第三节 上海经济面临新的形势,发展思路必须务实创新 12

1.6 中国与世界博览会 14

第二章 世博会:上海创新发展的新抓手 18

第一节 发展阶段与面临的形势 18

2.1 世界工厂 19

2.2 世界六大城市群 20

2.3 外电对中国申博成功的反应 22

第二节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构筑城市创新体系 23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25

2.4 城市综合竞争力 25

2.5 上海工业“十五”后三年及到2007年的发展目标 27

2.6 专业规划全覆盖 29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发展举措和突破口 30

2.7 世博会的分类和主题 31

2.8 世博会的发展 32

第三章 世博会:上海创新发展的新舞台 36

第一节 世博会是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36

3.1 世博会与奥运会比较 36

表 36

3.2 世博会的三种类型 37

3.1 成功的世博会 38

第二节 世博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 39

3.2 世博经济与奥运经济 40

3.3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 42

3.2 1971~2001年韩国GDP增长率波动曲线 43

3.1 1978~2001美国路易斯安那州GDP增长波动曲线 43

3.4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44

3.3 1961~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波动曲线 44

3.5 1992年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 45

3.6 1986年温哥华世界博览会 47

第三节 办成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是带动上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7

3.7 世博会的文化及相关活动 48

3.8 世博会的组织模式 52

3.9 大阪世博会的10项措施 53

3.10 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主要做法 55

第四节 防范世博会的可能风险是上海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 56

3.11 1998年里斯本世界博览会 57

3.12 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59

3.13 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界博览会 61

4.1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 64

4.1 1851年伦敦博览会前后英国国民收入 65

第一节 世博会是经济进入较高发展水平的标志 65

第四章 世博会:对经济带动的历史审视 65

4.1 1951~1994年日美部分经济指标比较 66

4.2 1970年大阪世博会和1985年筑波世博会前后日本GDP变化趋势 66

4.2 1993年大田世界博览会 67

第二节 世博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67

4.3 1993年大田世博会前后韩国GDP变化趋势 67

4.4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前后路易斯安那州GDP变化趋势 68

4.2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对第三产业影响:全德和汉诺威第三产业增长比较 69

4.5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效应:路易斯安那州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趋势 69

4.6 京阪神地区旅客流量变化:1970年大阪世博会促进了区域交流 70

第三节 世博会推动经济发展的渠道 71

4.3 世博会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72

4.7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对经济的推动渠道:路易斯安那州房地产业产值的增加 74

4.3 世博会各项投资费用比重 74

4.8 历届世博会参观人数 75

4.4 世博会之最 76

4.4 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参观游客消费情况 77

4.5 国际展览局(BIE)的成立 77

4.9 日本经验:世博会产值增加行业分布 78

第四节 世博会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 78

4.10 大阪1970年世博会前后日本失业率状况 79

4.5 1970年世博会对大阪市和大阪府就业人口/总人口比的影响 79

4.6 参加世博会的目的 80

4.7 部分世博会的参展内容 81

第五章 世博会:上海经济发展的新挑战 84

第一节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带动效应 84

5.1 世博会带动上海经济发展的计量分析 85

5.1 大阪世博会会展投资净需求与上海世博会估算的比较 86

5.2 世博会的参展费用 90

第二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面临的风险 91

5.3 2010年上海世博会收支预测 93

5.4 世博会的参观人数 94

5.5 世博会的参展效果 96

5.2 部分世博会的展地面积和参观人次对比 96

5.6 世博会的后续发展 97

5.7 世博会的财务问题 99

第三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风险防范 99

5.8 奥运会预算 101

5.9 2010年世博会热门场馆风险分析模型 103

5.10 2010年世博会检票风险模拟 104

5.11 2010年世博会集散地交通风险模拟 106

第六章 世博会:上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108

6.1 2010年世博会推动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传导机制示意图 108

第一节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的总体影响 108

6.1 1970年大阪世博会对日本以及大阪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 111

6.2 2010年世博会对第二产业的拉动预测 112

6.2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第二产业影响的定量分析 113

6.3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第二产业影响的专题调查 115

第二节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主要行业和领域的影响 117

6.1 GDP增长与建筑业的贡献份额 119

6.2 2010年世博会基础设施投资对建筑业的影响 119

6.3 排除世博会因素后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119

6.4 世博会对上海环境行业的影响 120

6.3 上海包装业的产值及增长统计预测表 121

6.4 2003~2010年钻石、金银珠宝零售业销售额预测 122

6.5 世博会对上海汽车行业发展的影响 122

第三节 运用世博效应发展上海产业的对策思路 123

6.6 筑波世博会的经济影响 124

第七章 世博会: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130

第一节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功能提升 130

第二节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形态布局 131

7.1 上海相关领域投资预测 135

第三节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基础设施 135

7.1 2010年世博会客流特征及交通需求分析 136

7.2 上海环境质量与发达国家大城市比较 138

第四节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旧区改造 139

7.3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城市市容环境整治的影响 140

第五节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 142

7.4 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若干做法 143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质量 146

第八章 世博会:上海城市生活质量提升的新要求 146

8.1 城市生活质量的要素架构 147

8.1 生活质量研究渊源 148

第二节 上海城市生活质量的分析与比较 150

8.2 基于人类发展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150

8.1 上海市1990~2001年的各项指标变化表 151

8.3 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变化图 151

8.2 2010年世博会主题诠释 152

8.6 上海市婴儿死亡率趋势图 153

8.5 上海市预期寿命变化图 153

8.4 上海市1990~2001年失业率变化图 153

8.7 上海市人均绿化、住房、道路面积变化趋势图 154

8.2 2002年中国四大城市生活质量基本状况 154

8.3 中国若干城市生活质量的比较 155

8.4 上海城市生活质量分项相对强弱分析 156

第三节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和预测 157

8.5 上海和其他城市人类发展指标比较表 157

8.6 上海与世界城市生活质量一般标准的比较 158

8.8 根据英国、日本、美国等情况展望上海2010年的人类发展 160

第四节 全面提升上海城市生活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160

8.7 上海当前的人类发展指数接近亚洲区域性的世界城市 160

8.9 上海在生活质量三个环节的未来展望 161

第九章 世博会:长三角融合发展的新契机 164

第一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影响的机理分析 164

9.1 2001年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要指标 165

第二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影响的途径分析 167

9.1 上海世博会经济功能系统图 167

9.2 举办世博会的目的 168

第三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影响力的空间分析 169

9.1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2001年) 170

9.3 荣登名誉榜的博览会 171

9.2 长三角各次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上海的比较 171

9.2 2002年部分城市GDP值 172

第四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长三角的回应和影响 172

9.3 长三角与全国交通运输线路密度比较 174

9.4 世界博览会的后续效应 175

第五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推进长三角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77

9.5 世博会面临的挑战 177

9.6 世博会的发展 179

第十章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主题研究(附录) 182

第一节 历届世博会主题分析 182

10.1 历届世博会的主题 183

10.2 2010年世博会四个竞争对手城市及其申办主题简介 187

10.3 “一个世界”——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亮点 189

10.4 汉诺威世博会的运作模式 191

第二节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选择 192

10.5 美国世博会的组织构架 193

10.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专家评议表 197

10.6 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组织构架 199

10.7 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组织筹备 202

10.8 国际展览局与大型博览会 205

第三节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表述、基本理念与内涵 207

10.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展示分类的内容 209

10.2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副主题与展示分类的关系 211

10.2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五大副主题 212

查看更多关于2010年世博会 创新与发展 2003/2004年上海发展报告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