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经济社会管理知识全书  3

经济社会管理知识全书 3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29
  • 作 者:马洪 孙尚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800251381
  • 标注页数:1186 页
  • PDF页数:1204 页
图书介绍

农业经济及其管理 2

一 农业和农业经济科学 2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 2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

西方农业经济学 3

西方农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4

农业企业管理学 6

农业企业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6

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8

古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8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10

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实现 1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农业中的生产关系及其协调 13

农业生产力及其组织 14

二 农业经济形式和农业经济组织 14

中国农业中的经济形式 14

农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 15

中国农业互助合作的产生和发展 17

中国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类型 18

农村人民公社的产生 19

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演变 20

国营农场的产生和发展 21

农工商一体化和农工商联合企业 22

农业经营形式的内容和种类 23

农业中家庭经营的普遍性和长期性 23

农村中新的经济联合 24

中国农业中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经营制度 25

三 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 26

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26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 27

农业中土地的特点与作用 28

农业中土地资源的管理 29

中国农业中的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29

土地经营从粗放到集约的发展 30

农业劳动的性质及其特点 31

农业中的劳动分工与协作 32

农业劳动力资源及其利用 33

智力投资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3

农业技术装备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4

中国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35

农用能源及其开发利用 36

新技术革命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6

中国农业技术改造的道路 37

农业基本建设的内容 38

四 农业生产结构和地区经济 39

农、业生产结构及其发展 39

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标志和确定原则 39

农业专业化的产生、发展和类型 40

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 40

农业区划的产生和发展 41

农业区划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42

中国的农业区划 43

农业生产布局及其演变和制约因素 44

农业合理布局的原则和意义 46

中国农业布局的变化 47

城郊农业经济的特点 48

山区农业经济的特点 49

农区经济的特点 50

林区经济的特点 50

牧区经济的特点 51

半农半牧区经济的特点 52

渔区经济的特点 52

五 农业经济管理 53

农业计划的内容和形式 53

农业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方法 53

农业计划对发展农业的作用 54

农业中经济合同制的运用 54

农业中经济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55

农业中资金核算的内容和特点 56

农产品成本的内存和形态 57

农产品成本中活劳动耗费的货币估价 58

农业中盈利的构成、增加盈利的意义、途径 59

农业生产经济效果及其评价 59

农业经济活动分析 60

农业宏观经济调节及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61

农业企业管理的特点 61

农业企业管理的原则 62

农业企业管理的方法 63

农业企业的经营规模 64

农业企业的经营预测 65

农业企业的经营决策 66

农业企业经营与信息的关系 66

农业企业的经营诊断 67

六 农业的商品生产和农产品流通 68

自给性农业的特点 68

商品性农业的特点 68

农业从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的转变 69

农产品的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70

农产品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70

农用生产资料的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71

农用生产资料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71

农业生产者销售产品的调查和预测 72

农业生产者销售产品的渠道 73

农业生产者销售产品的市场 74

农业生产者销售产品的价格 75

农产品储藏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7

农产品加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8

农产品运输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8

七 农业中的分配、消费和再生产 80

农业中分配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80

农业总产品分配的内容 80

农业总产品分配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81

农业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和特点 82

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83

农民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 83

农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 84

农业再生产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85

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 86

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与途径 87

八 农业部门和部门经济学 88

林业经济学 88

林业的内容和特点 88

中国林业的产生和发展 89

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90

中国的林业经济结构 91

林业生产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92

林业生产的集中化、专业化和联合化 94

中国林业资源的特点 95

中国林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95

林业中的土地利用 96

林业区划的内容、依据和要求 97

中国的林业区划 98

林业布局的原则和内容 102

林业布局的要求 103

林业经营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104

森林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05

林价和林价制度研究的历史发展 106

林价的理论公式 107

林业经济效果及其评价 107

森林社会公益价值计量 109

木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110

木材价格构成 111

林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途径 112

畜牧业的内容和特点 113

农区畜牧业的特点 113

草原畜牧业的特点 114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15

中国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 115

从粗放畜牧业到集约畜牧业的演进 117

畜牧业区划的内容和方法 117

畜牧业布局的内容和原则 118

畜牧业专业化的产生和发展 119

畜种结构的选择和安排 120

畜群结构的确定和调整 120

畜牧业中总增、纯增与消费的关系 121

牲畜头数与牲畜生产性能的关系 122

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特点、评价原则和提高途径 122

畜牧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123

草原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124

草原的建设和利用 125

饲料的生产和利用 126

渔业经济学 127

渔业的内容和性质 128

渔业的类型和生产特点 128

中国渔业的产生和发展 128

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30

中国的渔业经济结构 131

渔业区划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31

渔业生产布局的基本原则和商品鱼基地建设 132

渔业生产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133

渔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的途径 133

渔业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134

渔捞时间的利用 135

渔政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136

渔政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137

渔业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138

渔业经济效益指标 138

渔业经济核算的内容、特点和方法 139

工业经济及其管理 142

一 工业经济总论 142

工业经济学 142

工业企业管理学 143

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144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45

工业发展战略及其类型 146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演变 147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148

工业现代化 150

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 151

工业生产的主要经济指标 152

二 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154

旧中国的工业经济 154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工业经济 155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业经济 157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工业经济 158

“大跃进”时期的工业经济 159

调整时期的工业经济 161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业经济 162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 163

三 工业部门 165

工业部门的形成和分类 165

冶金工业 166

煤炭工业 168

电力工业 169

石油工业 170

化学工业 171

机械工业 173

电子工业 174

建筑材料工业 176

纺织工业 177

食品工业 179

造纸工业 180

核正业 181

船舶工业 181

航空工业 183

兵器工业 184

乡镇工业 185

四 工业经济结构 186

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状况和特证 186

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的特征和现状 188

中外合作经营工业企业的特征和现状 189

外资独营工业企业的特征和现状 190

工业的多种经营方式 190

工业部门结构 191

甲类工业与乙类工业结构(轻、重工业结构) 192

采掘业与制造业结构 194

工业产品序列结构 195

能源结构 195

重点工业部门的选择 197

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199

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关系 200

工业布局的三个层次和原则 20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202

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的关系 203

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发展的关系 204

工业区位理论的发展 205

五 工业资源 206

中国工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和特点 206

中国工业劳动力的结构 207

中国工业劳动管理制度的演变和改革 208

中国工业用工制度的演变和改革 209

提高工业劳动力素质的途径 211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12

能源资源的开发和节约 213

资源的综合利用 214

工业原材料的内容和合理利用 215

工业劳动手段及其作用 217

工业资金的运动和结构 218

固定资金的来源和管理 219

流动资金的来源和管理 220

专用基金和专项拨款的内容和管理 221

固定资产折旧基金的提取和使用 222

六 工业建设和技术进步 223

工业基本建设的规模和发展 223

工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发展 225

技术改造及其对工业发展的作用 226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228

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意义和发展 229

新技术革命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230

先进技术、适用技术和传统技术 231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 232

工业产权 233

技术协作和技术交流 235

中国的发明奖励制度 236

工业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37

工业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238

七 工业经济组织形式 239

工业企业的性质和任务 239

中国工业企业组织形式 240

西方工业企业组织形式 241

劳动、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及其特点 242

中国工业企业组织机构 243

西方工业企业组织机构 244

企业规模的概念和划分标准 246

中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演变 246

中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合理化 248

八 工业经济管理 249

中国工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和演变 249

中国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250

扩大工业企业自主权的内容和状况 252

工业经济责任制的内容和实行 253

工业经济活动的宏观控制和调节 254

监督工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法 256

国家对工业企业的创立、关闭的管理 257

九 工业企业管理 258

工业企业领导制度的演变 258

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内容和特点 259

工业企业党组织的主要任务 260

工业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261

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 262

工业企业的岗位责任制 263

工业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264

工业企业的诊断 265

工业企业的整顿 265

工业企业素质及其改善的途径 267

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 268

全面计划管理 268

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经营机制 269

工业企业的经营思想 270

工业企业的经营战略 271

工业企业的经营决策 273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274

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 275

工业企业的物资管理 276

工业企业的仓库管理 277

工业企业的销售管理 278

全面技术与质量管理 279

工业企业的产品开发 280

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 281

质量管理的发展 282

质量管理活动的形式 283

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284

工业企业的设备管理 286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 287

全面经济核算 287

工业企业的内部经济结算制度 288

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 289

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 290

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 291

全面劳动人事管理 291

工业企业的全员培训 293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294

十 工业生产组织和产品流通 295

工业生产的集中化 295

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 296

工业生产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297

工业企业联合的性质和形式 299

中国工业的改组 300

工业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组织 301

工业企业的生产类型及其选择 302

生产过程空间组织 303

生产过程时间组织 304

工业品流通 306

中国工业品市场的构成 308

工业品国外市场的开拓和发展 309

开拓工业品市场的主要手段 310

产品销售的服务工作 311

工业品价格的构成和制定 312

工业品价格策略的选择 313

十一 工业总产品的分配 314

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 314

工业企业职工的奖励 315

工业企业职工的津贴 317

工业企业的职工福利 317

国营工业企业的纯收入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配的演变 318

工业企业上缴税金种类的演变 319

企业基金制度的演变 321

企业利润留成制度的演变 323

盈亏包干的内容和形式 324

工业企业留用利润的分配和使用 325

十二 工业经济效益 325

工业经济效益及其评价原则 325

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326

提高正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328

中国工业经济效益的变化 329

十三 工业企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30

工业企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30

工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331

工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332

基本建设、建筑业经济及其管理 336

一 基本建设、建筑业经济总论 336

基本建设经济学 336

投资经济学 337

建筑经济学 338

基本建设 339

基本建设项目 340

新建、扩建、改建、迁建和恢复工程 341

建筑业 342

投资政策体系 343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 344

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346

基本建设管理机构 347

二 基本建设组织管理 348

基本建设自营方式的实质和作用 348

基本建设承发包方式的实质和作用 348

工程招标承包制 349

基本建设项目决策招标 351

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的方式和程序 351

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策略 352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353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354

建设综合开发方式的实质和作用 355

基本建设工程指挥部方式的实质和作用 356

三 基本建设程序 356

基本建设程序的建立和发展 356

基本建设程序的作用和内容 357

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358

基本建设前期工作项目经理负责制 359

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 360

设计任务书 360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程序 361

建设用地征用 362

投产项目生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组织 363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 364

墓本建设“三同时”的重要性和组织 365

四 基本建设计划与决策 367

基本建设事业宏观决策和项目微观决策 367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作用和组成 368

基本建设计划的作用和组成 369

建设国力论 370

墓本建设规模的合理确定 371

基本建设规模膨胀的危害性 372

合理控制基本建设规模的途径 373

投资乘数理论 374

投资加速原理 376

投资饥饿症 377

公共工程政策的实质 378

投资结构的内容及其合理确定 379

生产性基本建设和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关系 380

新技术革命与建设规模的关系 381

新技术革命对投资结构的影响 382

新技术革命与“科学园地”的建设 384

风险创业投资 385

重点建设的意义与抉择 386

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危害及其防止 387

配套建设、同步建设的作用与要求 388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决策 389

建设项目的决策分析 390

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 391

建设项目的财务分析 392

建设项目的市场与规模分析 394

建设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 395

建设项目的环境分析 396

建设项目评价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397

五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经济与管理 398

建设工程勘察的作用 398

建设工程设计的作用与组织 399

标准设计与定型、通用设计 400

设计周期 401

勘察设计单位技术经济责任制 402

厂址选择 403

建筑风格 404

工业建设设计技术经济 405

公共建筑设计技术经济 406

居住小区建设设计技术经济 408

住宅建筑设计技术经济 409

高层建筑技术经济 411

六 建筑业计划与施工组织管理 412

建筑业计划的作用及其组成 412

建筑安装计划 413

建筑企业施工技术财务计划 414

建设工程施工程序 415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416

建设工程施工网络计划 418

建设工程施工作业计划 419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420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421

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22

建设工程施工流水作业 423

建筑工业化的作用和发展道路 424

工业化建筑体系 426

建筑生产专业化、协作化和联合化 427

建筑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428

建筑业技术管理 429

建筑业劳动管理 430

建筑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 432

建筑业的物资管理 433

建筑产品商品化的意义和作用 434

建筑产品商品化的发展途径 435

七 建设工程造价和建设预算业务 436

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 436

工程建设概、预算书 437

工程建设概、预算造价的费用组成 439

建筑产品价格 441

施工定额 442

施工预算 444

八 建设资金供应与财务管理 444

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 444

基本建设投资拨款的组织 445

基本建设投资“拨改贷” 446

基本建设自筹资金的筹集、运用和管理 447

摹本建设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 448

基本建设工程价款的结算 449

建筑业经济核算制 450

施工队承包制 451

建筑企业流动资金的组成和管理 452

建筑企业固定资金的组成和管理 453

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途径 454

提高建筑企业盈利的途径 456

银行对基本建设经济活动的监督 457

银行对建筑业经济活动的监督 458

九 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 460

讲求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性 460

讲求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原则 461

提高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途径 462

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462

投资效果系数和投资系数 463

项目投资回收期 464

追加投资比较效果系数和追加投资回收期 465

固定资产动用系数 466

单位生产能力(效益)投资额 467

建设工期和建设周期 468

达到设计能力的年限 469

运输、邮电经济及其管理 472

一 运输经济总论 472

运输经济学 472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73

运输产品的特点和质量 474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战略 475

交通运输业的所有制形式 476

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 476

交通运输的技术政策 477

运输结构的演变 478

综合运输网的建立和发展 480

运输枢纽的特点和现状 481

货物运输的组织与管理 482

旅客运输及其组织管理 483

装卸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84

各种运输方式的成本核算 485

运输经济效益指标和评价 486

二 运输组织措施 487

运输计划管理 487

运输协作的意义和推进 488

联合运输的各种形式及其发展 489

国际联运的产生和发展 491

合理运输及其组织措施 492

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分流 493

充分利用水运 494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和现状 495

散装运输的发展和现状 497

三 铁路运输 498

铁路运输的产生和发展 498

铁路线路的类型及其建设 499

铁路车站的类型及其作用 500

铁路机车的类型及其发展 502

铁路客货车辆的类型及其建设 503

铁路列车的编组与运行 504

铁路运输组织 505

铁路列车运行的控制 506

机车车辆的运用效率 508

铁路车站工作的组织 509

铁路运输调度 510

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511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建设 512

中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 513

中国地方铁路的建设和管理 514

铁路运输组织技术的新发展 516

铁路运输价格的制定 517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历史与发展 518

四 公路运输 520

公路运输的产生和发展 520

公路线路的建设 521

公路的等级和国道网 522

公路桥涵建设 523

民工建勤制度的意义和推行 523

公路的养护 524

高速公路的特点和发展 525

公路客、货运输车辆的类型及其建设 526

公路监理的任务和作用 527

公路运输的组织管理 527

汽车的运用效率 528

中国公路运输经济体制 529

交通工程 530

公路运输价格的制定 531

汽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532

五 水路运输 533

内河运输的产生和发展 533

沿海运输的产生和发展 534

远洋运输的产生和发展 535

船舶种类 536

船舶运输的组织 537

内河运输船队的组织和运行 538

船舶生产效率 540

船舶检验、入级、登记、丈量 540

船舶代理 541

船员的组成及其职责 542

港口的发展和现状 543

港口的设施及其作用 545

港口的吞吐量 546

港口的通过能力 547

港口工作组织 548

港口使费的种类和征收 549

港务监督的任务和作用 549

航道的等级和建设 550

航政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553

航标的种类和设置 553

中国水运管理体制的演变 554

港口管理体制的演变 555

水运组织技术的新发展 557

海难救助和打捞 558

海上运输国际信号旗 559

国际航运公约 560

六 航空运输 561

航空运输的产生和发展 561

航空运输航线的发展和现状 562

民用飞机机型的发展和机群建设 563

航空运输企业的运营效率 564

通用航空的种类和发展 566

机场的各种设施和建设 567

中国航空运输管理体制的演变 568

航空运输价格的制定 569

国际航空公约和规则 570

七 其他运输方式和厂内运输 571

管道运输的产生和发展 571

索道运输的特点和作用 572

厂矿企业运输的特点和专用设备 573

八 邮政电信业 574

邮电经济学 574

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75

邮电产品及其特点 576

邮电通信的服务质量 578

邮电通信设备和通信能力 578

邮电通信的成本核算 579

邮电资费的标准和制定 580

邮政通信的发展和概况 581

邮政业务种类和业务量 582

邮政枢纽和邮政运输网 583

邮政汇兑和邮政储蓄 584

邮件分拣及邮政编码制度 585

报刊发行业务 586

邮票的设计、发行和集邮 587

以邮养邮的方针 588

国际邮政业务的发展 589

电信事业的发展概况 590

电信业务种类和业务量 591

电话的发明和发展 592

电报的发明和发展 594

载波通信的特点和现状 595

微波通信的特点和现状 596

光纤通信的特点和现状 597

卫星通信的特点和现状 598

国际电信业务的发展 600

中国农村电话业务的发展 601

中国专用通信网 602

数字通信和综合业务数字网 603

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和现代化 604

邮电科学研究和邮电工业的发展 605

商业经济及其管理 610

一 商业经济概念 610

商业 610

商业经营活动的一般规律 611

社会主义商业存在的必然性 612

中国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13

社会主义商业的所有制 614

社会主义商业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615

社会主义商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616

社会主义商业的基本职能 617

社会主义商业的优越性 618

社会主义国营商业 619

供销合作社商业 620

集体所有制商业 622

批发商业 623

零售商业 624

社会主义商业体制的改革 625

批发商业体制改革 626

零售商业体制改革 627

商业资本 628

资本主义商业 629

中外合资经营商业 630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体商业 630

贸易中心 631

贸易货栈 632

二 社会主义市场 633

社会主义市场的商品供给 633

社会主义市场的商品需求 634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635

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 637

社会购买力 638

潜在购买力 639

商品供求矛盾 640

商品供求平衡 642

农村集市贸易 643

城市农贸市场 644

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645

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646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 647

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 648

社会主义市场结构 649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650

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 652

国内外市场的关系 653

三 社会主义商业经营 654

社会主义商业组织 654

社会主义商业经营 655

社会主义商业经营的分工和范围 656

社会主义商业经营的原则和决策 657

社会主义商品经营方式 658

社会主义工商、农商、商商、农工商联营 659

社会主义工商、农商、商商、批批、批零商业关系 660

社会主义商业道德 661

四 社会主义商业购销业务商品收购 663

工业品收购(订购、选购) 664

工业品统购包销 664

商业补贴 665

农产品收购 666

商品销售 667

社会商品周转额 668

销售总额和纯销售额 669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670

商品流通速度 671

以产定销和以销定产 672

经销代销 673

薄利多销 674

五 社会主义商业计划 675

社会主义商业计划的种类 675

社会主义商业计划的指标体系 676

社会主义商业计划的编审程序 677

社会主义商业计划的编制依据 678

社会主义商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679

社会主义商业计划的执行检查 680

社会主义工业品周转计划 681

社会主义农产品周转计划 682

社会主义零售商品周转计划 683

社会主义商品运输计划 684

社会主义商业劳动工资计划 685

社会商业网点发展计划 686

社会主义商业的基本建设计划 687

社会主义商业的财务计划 688

六 社会主义商业的劳动、费用和利润 689

社会主义商业劳动 689

社会主义商业的劳动效率 690

社会主义商业的流通费用 691

社会主义商业的资金 692

社会主义商业利润 693

社会主义商业的经济效益 694

七 商业心理 695

商业心理 695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696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社会因素 697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心理 698

商品价格与心理 699

社会主义商品广告与心理 700

社会主义市场心理 701

社会主义服务心理 703

八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管理 704

商业企业 704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系统 705

商业网 706

社会主义商业机构的设置 707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组织结构 708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种类 709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基本职能 710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商品资金 711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管理体制 712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管理 713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管理人员 714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715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716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 717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 718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719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经济核算 720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资金利润率 721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经营责任制 722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的岗位责任制 723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管理现代化 724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管理科学化 725

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物质技术现代化 726

九 市场行情 728

市场行情 728

市场调查 729

市场预测 730

广告 731

广告决策 732

广告效果 733

十 市场营销 734

市场营销 734

市场营销管理 735

市场营销功能 736

市场营销观念 737

市场营销组合 738

市场营销程序 739

市场营销环境 741

市场营销中的可控变量与不可控变量 742

销售渠道 743

品牌与商标 745

产品整体概念 746

订价目标和订价策略 747

订价方法和订价技巧 747

消费者行为 749

消费者心理 750

消费者购买动机与购买行为 751

消费习惯和购买频率 752

消费者的购买模式 753

恩格尔定律 753

市场细分化 755

目标市场及其营销策略 756

市场占有率 757

产品组合 757

产品寿命周期 758

新产品开发 759

盈亏平衡分析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760

促进销售 762

市场及市场类型 763

市场信息 764

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765

商品储存 766

储存调整 767

储存决策 768

商品储存控制 769

商流与物流 771

商品包装和装潢 772

物资经济及其管理 774

一 物资经济概论 774

物资 774

物资流通 775

物资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775

社会主义物资管理 776

社会主义物资管理体制 777

物资综合平衡 778

物资资源和物资需要 779

物资消耗定额 780

物资计划 780

国家物资储备 781

物资节约 782

物资综合利用 783

物资回收利用 784

物资维护 785

物资检验 786

社会主义物资流通的经济效益 788

物资经济立法 789

二 物资企业 790

生产资料公司 790

物资贸易中心 791

物资企业资金 792

物资企业利润 794

社会主义物资企业的考核指标 795

物资企业的经营 796

工物、工贸物资联营 797

物资流通加工 797

三 物资供销 798

物资市场 798

物资市场信息 800

物资市场预测 801

物资供应 802

物资销售 803

物资订货 804

物资合同 805

物资调剂 806

物资调度 807

物资协作 808

物资租赁 809

物资供销企业 810

物资供销管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811

物资供销网点 813

物资供销服务 814

物资信托服务 815

四 物资储运 816

物流系统 816

物流合理化 817

物资合理运输 817

物资的直达运输、中转运输和一条龙运输 818

物资的集装箱运输 819

物资储备及物资储备定额 819

物资储存结构及其合理摆布 820

物资包装标准化 821

物资的定点供应和配套承包供应 821

仓库管理技术 822

仓库面积可用率和利用率 823

物资托盘化保管 824

自动化仓库 825

五 物资管理现代化 827

物资目标管理 827

物资管理决策 828

物资管理决策评价 830

物资管理业务的价值分析 831

物资库存量控制 832

物资ABC分类控制 834

清仓利库帕累托图及石川图 836

本—量—利分析 837

物资的经济订货批量 839

物资管理现代化 841

物流现代化 842

物流模型化 843

服务经济及其管理 846

一 服务经济学 846

服务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846

眼务经济学的历史沿革 847

服务经济 848

服务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848

经济服务化 849

服务与劳务的区别和联系 850

费希尔及《安全与进步的冲突》 851

富克斯及《服务经济》 852

巴拉洛夫主编的《生活服务经济学》 854

二 服务劳动及其产品 855

服务劳动的起源 855

服务劳动的性质 856

马克思关于服务劳动的论述 857

我国关于服务劳动性质的讨论 858

服务产品 859

服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860

服务方式 861

服务项目 862

三 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863

服务产品的生产 863

服务产品流通的特点 864

服务产品与社会总产品的关系 865

服务产品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866

四 服务业 867

服务业的特点 867

传统服务业 868

新兴服务业 869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869

三次产业的划分 871

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872

五 服务业的资金 873

服务业的资金来源 873

服务业的固定资金 873

服务业固定资金的构成及评价 874

服务业的流动资金构成 875

服务业流动资金周转 876

服务业流动资金定额 877

六 服务业的工资、利润和价格 878

服务劳动定额 878

服务劳动效率 879

服务业的工资 880

服务费用 881

服务成本 882

服务利润 883

服务价格 884

七 服务质量 885

服务质量 885

服务态度 886

服务质量的标准 887

服务质量管理 888

八 服务经济效益 889

服务企业的经济效益 889

服务业的经济效益 891

服务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892

评价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893

九 服务市场 894

服务商品的需求 894

服务市场的供求关系 895

服务市场的规模和范围 896

服务市场体系 897

服务市场的竞争 898

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899

服务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关系 900

十 服务业的经济管理 901

设立服务企业的原则 901

服务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902

服务企业网络 903

服务企业建设与城乡建设的关系 904

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资 904

服务业的物质技术供应 905

服务劳动者的培养和训练 905

服务业经营活动的计划管理 906

服务业的经济责任制 907

服务业经济管理体制变化的历史沿革 908

改革服务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 909

服务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910

十一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911

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服务业 91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服务业 912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服务业 913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914

旅游经济及其管理 918

一 旅游经济总论 918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918

世界旅游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概况 919

中国旅游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919

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920

旅游经济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921

各国政府对内对外政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922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道路 923

旅游经济结构的内容 924

旅游构成 925

旅游者 925

旅游业及其构成 926

旅游业的性质 927

旅游业的特点 928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928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 929

新中国旅游业的建立与发展 930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931

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932

世界各国旅游经济管理体制概况 933

中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形成 934

中国旅游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935

中国旅游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936

旅游服务及其特点 936

旅游人才的开发 937

旅游经济效益的全面评价 938

二 旅游资源和旅游城市 939

旅游资源 939

旅游资源类别 939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941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942

旅游区的划分与建设 943

旅游城市及其功能 944

三 旅游交通、旅游饭店和旅行社 945

旅游交通 945

旅游交通种类 946

旅游交通的管理 947

旅游饭店 948

旅游饭店的经营管理 948

旅游饭店的分类 950

旅游饭店的规划和建设 951

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 951

旅行社的种类 952

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954

旅行社的经经管理 954

旅行社的宣传 955

四 旅游市场 956

旅游的供给与需求 956

旅游市场的特点 957

旅游市场的分类 957

旅游市场调查 958

旅游市场预测 959

旅游产品的形成及其特点 960

旅游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 961

旅游产品的销售 962

旅游产品价格 962

旅游商品及其分类 963

旅游商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964

旅游商品的特点 965

旅游商品的销售组织与管理 965

旅游商品的生产组织管理 966

旅游商品的发展方向 967

对外贸易经营管理 970

一 对外经济贸易理论和管理 970

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970

对外贸易的性质和任务 971

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971

平等互利的贸易原则 972

对外开放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972

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973

对外开放与门户开放的区别 974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975

对外贸易统制 976

对外贸易统制的手段 977

列宁关于对外贸易垄断制的理论 978

对外贸易体制沿革 979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980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试点 981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新阶段 982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其指导思想 983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目标 984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重点 985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步骤 986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措施 987

统一对外 988

出口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989

出口工业专厂 990

出口生产体系的作用和模式 991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和分类 992

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993

考核对外贸易行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994

考核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994

进出口商品的盈亏核算 995

对外贸易企业的计划管理 996

对外贸易企业的出口商品质量管理 996

对外贸易企业的出口商品价格管理 997

对外贸易企业的客户管理 998

对外贸易企业的出口合同管理 998

对外贸易企业的资金管理 998

对外贸易企业的成本管理 999

对外贸易企业的利润管理 1000

二 对外贸易实务 1000

凭实物买卖 1000

凭说明买卖 1001

品质机动幅度条款 1002

数量机动幅度条款 1003

价格——交货条件 1003

装运港交货的价格——交货条件 1004

目的地交货的价格——交货条件 1006

内陆交货的价格——交货条件 1007

适用多式联运的价格——交货条件 1007

违约与救济 1008

未收到货款的卖方的权利 1009

提单 1010

提单的种类 1010

多式联运单据 1011

海上风险 1012

海损 1012

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主要险别 1013

海洋运输货物的附加险 1014

海洋运输货物的特殊附加险 1015

工程保险 1015

产品责任保险 1016

投资保险 1017

协会货物条款 1018

支付凭证 1019

信用证 1021

国际货物买卖支付中的汇付方式 1022

国际货物买卖支付中的托收方式 1023

国际货物买卖支付中的信用证方式 1024

发盘 1025

还盘 1026

接受 1026

对外贸易仲裁 1027

包销 1028

代理 1028

寄售 1030

拍卖 1031

投标 1031

来料加工(来件装配) 1032

易货 1033

对等贸易 1034

补偿贸易 1035

商品交易所/期货市场 1036

许可证协议 1038

许可证贸易的标的 1038

许可证协议的主要条款 1040

许可证的酬金支付 1042

许可证协议的种类 1042

国际劳务合作 1043

国际承包工程 1044

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 1045

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列》 1045

《修改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的议定书》 1046

《联合国1978年海上货物运输公约》 1046

《联合国班轮公会行动守则公约》 1047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 1048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1049

《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 1051

世界市场行情 1052

世界市场行情的预测 1053

世界市场价格 1054

世界市场商品价格指数 1054

国际营销 1055

国际营销中的定价 1056

国际销售渠道 1056

国际营销中的促销方式 1057

教育经济及其管理 1060

一 教育经济学 1060

教育经济学 1060

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060

教育经济学的建立 1061

教育经济思想的发展 1062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063

二 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 1063

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 1063

教育与社会生产 1064

教育与社会再生产 1065

教育与劳动能力 1065

教育与一般性就业 1066

教育与结构性就业 1067

教育形式与就业形式 1068

教育与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 1068

教育和劳动密集型经济 1069

教育和知识密集型经济 1070

教育和基本内向型开放经济 1070

教育在收入分配和经济效率协调中的作用 1071

受教育者的“无形收入”和“无形支出” 1072

教育和财政 1073

成人教育的经济意义 1073

职工教育管理与职能 1074

职工教育经济理论 1075

职工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1075

职工教育的经济本质 1076

经济规律与职工教育 1077

三 智力投资 1078

智力 1078

智力差异 1078

智力测量 1079

智力超常与智力落后 1080

素质与智力发展和人才成长 1081

知识的类型和知识体系 1081

知识结构 1082

知识废旧率 1083

科学知识的类型和科学知识体系 1083

智能与智能结构 1084

智能要素的内容及培养 1085

智能结构的优化及其原则 1085

教育与智力发展 1086

智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1087

智力投资经济效果 1088

“能力工资”和“知识与技能标准分” 1088

智力投资微观经济效果 1089

智力投资宏观决策 1090

提高智力投资经济效果的途径 1091

智力投资中对国外资源的利用 1091

智力投资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1092

四 教育与人才 1093

人才的概念 1093

人才的特征 1094

才能发展的特征 1094

人才的相对过剩 1095

科技人才群体结构 1096

农村人才开发与利用 1096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才成长 1097

人才的心理素质 1098

人才成长的战略 1099

人才成长与社会环境条件 1099

现代人才的科学理论修养 1100

人才的思想品德修养 1101

人才的职业道德修养 1101

人才与教育 1102

五 教育计划与教育经济效益 1103

教育事业发展计划 1103

教育预测 1104

职工教育的统计、计划与预测 1104

师资需求和预测 1105

教育投资 1106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1106

教育的经济效益 1107

教育经济效益的计算 1108

职工教育的经济效益 1109

职工教育的经济效果 1109

教师的劳动与报酬 1110

六 教育结构与教育改革 1111

教育结构与其他社会结构 1111

体制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 1112

教育结构的改革 1112

我国教育结构考察 1113

学校布局 1113

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1114

“二个面向”与师范教育改革 1115

“三个面向”与教育改革 1116

新技术革命与教育 1116

世界未来的教育 1117

卫生经济及其管理 1120

一 卫生经济概论 1120

卫生经济学 1120

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 1121

卫生服务的经济过程 1122

卫生组织机构 1123

卫生事业所有制结构 1124

医疗保健福利制度 1125

公费医疗 1126

劳保医疗 1127

合作医疗 1128

医疗保险 1129

卫生服务需求 1130

卫生费用 1131

疾病费用 1133

卫生资源 1134

医疗收费标准 1135

健康投资 1136

健康投资的经济效益 1137

健康投资的社会效益 1139

卫生发展战略 1140

二 卫生系统经济 1142

卫生系统经济分析 1142

卫生系统结构经济 1142

卫生系统布局经济 1144

卫生系统规模经济 1145

卫生系统经济合理性分析 1146

卫生规划的系统分析 1147

卫生规划的经济数量分析 1148

卫生规划的成本——效果分析 1149

卫生规划的成本——效益分析 1151

卫生规划的统计决策分析 1152

三 卫生事业管理 1154

卫生事业管理体制 1154

卫生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制 1155

医疗协作联合体 1156

卫生部门计划管理 1157

卫生计划指标体系 1158

卫生计划工作方法 1159

卫生计划定额 1160

卫生计划信息 1161

卫生计划综合平衡 1161

卫生人力资源规划 1162

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1163

卫生人力资源开发 1164

卫生部门劳动力管理 1165

卫生事业费预算 1166

卫生事业预算管理形式 1167

卫生事业单位预算 1168

四 医院经济管理 1169

医院经济管理 1169

医院财务管理 1170

医院预算管理 1171

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 1172

医院基本建设管理 1173

医院设备管理 1174

医院药品管理 1175

医院材料管理 1176

医院经济信息管理 1177

医院技术经济指标 1178

医院技术经济责任制 1179

五 外国卫生经济 1180

苏联医疗制度及医疗机构所有制 1180

东欧国家医疗制度及医疗机构所有制 1181

美国医疗制度 1182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制度 1183

日本医疗保险制度 1184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医疗保险制度 1184

国外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1185

查看更多关于经济社会管理知识全书 3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