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太平洋战争新论

太平洋战争新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17
  • 作 者:李玉 骆静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0425015
  • 标注页数:569 页
  • PDF页数:582 页
图书介绍
标签:新论 主编

序言(李玉 骆静山) 1

第一章 太平洋战争的祸首--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汤重南) 1

第一节 日本军国主义的渊源及精神工具 2

第二节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与确立 12

第三节 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与演变 35

第四节 日本对外军事侵略思想的源流 52

第二章 30年代日本国内的政治与经济形势(李玉) 70

第一节 法西斯主义运动与法西斯主义体制的确立 70

一 法西斯主义团体的出现 70

二 法西斯主义运动的高涨 77

三 法西斯主义体制的确立 84

第二节 经济危机与战时经济体制的确立 91

一 30年代初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91

二 国民经济走向军事化与准战时经济体制 96

三 战时经济体制的确立 105

第三章 太平洋战争与侵华战争(徐勇) 115

第一节 日本南进战略的源流和发展 115

一 早期南进论 115

二 日本在南洋地区殖民经济发展简况 120

三 大陆扩张战略的主导性与北南并进战略的制定 126

第二节 侵华战争僵局与日本的南进序幕 133

一 日本侵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133

二 日本侵华战争进退维谷 138

三 中国抗战的海外交通线 146

四 日本的南进序幕 149

第三节 日本的北进、南进抉择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51

一 日苏关系的演进与北进战略的放弃 151

二 日美谈判与南进战略的确立 154

三 日本北进南进战略的最终抉择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57

第四节 太平洋战争与侵华战局 163

一 太平洋开战后日本侵华战略的逐渐崩溃 163

二 大陆西进战略与四川作战计划的夭折 166

三 太平洋开战后的滇缅战场 169

四 太平洋战争与侵华战争关系的几点结论 172

第四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国际政治格局(刘巍) 174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美日两国的战略构想 175

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22年):亚洲、太平洋地区新的政治格局 175

二 20年代美日两国军事战略演进 186

第二节 日本与美英法荷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冲突 190

一 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及国际上的反应 190

二 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196

第三节 德意日轴心联盟的形成 198

一 凡尔赛体系的崩溃 198

二 德意法西斯在欧洲和非洲的蚕食 201

三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和轴心同盟的形成 207

第四节 太平洋战争前夕国际格局的演变 211

一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11

二 日美矛盾尖锐化与谈判的破裂 217

第五章 “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张跃斌) 223

第一节 “大东亚共荣圈”的思想 223

一 “大东亚共荣圈”构想的提出 223

二 “大东亚共荣圈”的地理范围 224

三 “大东亚共荣圈”蕴含的内容 228

四 “大东亚共荣圈”思想形成的远因与近因 234

第二节 “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践 246

一 领土扩张的进程 246

二 “大东亚共荣圈”内的暴行 247

三 “大东亚会议” 254

四 殖民政策 257

第三节 迷梦的破灭 260

一 军事上的败退 260

二 结局 263

第六章 偷袭珍珠港的前因后果(王键) 267

第一节 偷袭前的国际与日本国内局势 267

一 “南进政策”与“三国同盟” 267

二 日美矛盾激化 273

第二节 偷袭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准备过程 284

一 偷袭计划的制订过程 284

二 加紧实战训练,机动舰队开始集结 287

三 改进浅水鱼雷 289

四 派遣间谍,开展情报战 291

第三节 偷袭珍珠港 298

一 舰队出击 298

二 偷袭过程和结果 306

三 对珍珠港事件的反思 314

第七章 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及日军先盛后衰的原因(任清玉) 317

第一节 日军初战获胜,盟军退守新防线 317

一 偷袭珍珠港和侵占东南亚 317

二 夺取太平洋岛屿 321

三 盟军退守新防线并开始有限反击 322

第二节 日军攻势受挫,盟军开始反攻 322

一 日军的战略分歧与继续南进计划 322

二 珊瑚海海战 323

三 中途岛海战 325

四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 328

第三节 盟军全面反攻,日本无条件投降 333

一 太平洋的反攻战 333

二 菲律宾大战 340

三 中缅印战场的反攻 346

四 敲开日本的南大门--琉磺、冲绳战役 347

五 苏联参战,日本无条件投降 351

第四节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先盛后衰的原因 353

一 日军初胜的原因 353

二 日本法西斯最终失败的原因 357

第八章 太平洋战争造成的祸害及战后处理(李寒梅) 365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造成的祸害 365

一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祸害 366

二 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的残暴统治和经济掠夺 373

三 太平洋战争对日本本国造成的祸害 378

第二节 战后盟国对日处理方针的确定 383

一 开罗会议和《雅尔塔协定》 383

二 波茨坦会议和盟国战后对日处理方针的确定 389

三 美国战后对日方针的确定 392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对日处理 396

一 对日占领和非军事化 396

二 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改造 401

三 战后对日处理中的问题与战争赔偿 405

第九章 太平洋战争对战后日本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的影响(李寒梅) 410

第一节 战前日本的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 410

一 明治维新与《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 411

二 近代天皇制君主立宪政治体制的性质及演变 414

三 战前日本权力结构的特征 419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对战后日本权力结构的影响 426

一 战后新宪法--《日本国宪法》 426

二 战后日本政党政治体制的形成 430

三 战后日本权力结构的特征 435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对战后日本社会秩序的影响 441

一 战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结构的特点 441

二 太平洋战争对日本社会秩序的影响 447

第十章 太平洋战争对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与社会秩序的影响(韦民) 454

第一节 两个亚太超级大国的诞生 455

一 苏联:重视的远东大国 455

二 美国:崛起的亚太大国 460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 463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与东南亚的民族独立运动 468

第四节 亚太地区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的爆发 471

一 亚太地区两极格局的形成 471

二 亚太地区两极格局主导下的冷却和热战 476

第十一章 关于防止太平洋战争重演的思考(骆静山 杨保筠) 484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的历史教训 484

一 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扩张的主要动因 484

二 强权政治是侵略的根源 486

三 绥靖政策绝不可能阻止侵略战争 488

四 发动突然袭击是侵略者惯用的伎俩 490

五 统一战线是战胜侵略者的法定 491

第二节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 493

一 冷战构筑的和平 493

二 两极格局的终结 494

三 除旧布新的世界 496

第三节 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风险 498

一 国际关系不变的本质 498

二 战争基因依然存在 500

三 学术大师的忧惧 502

四 居安思危,提高警惕 503

第四节 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 504

一 亚太地区的特点 504

二 多极格局的形成 506

三 中、美、日三角关系 510

四 可能自我实现的预言 515

第五节 值得警惕的日本 517

一 日本的大国化倾向 518

二 错误的战争史观 534

三 究竟谁威胁谁 550

第六节 争取亚太地区的持久和平 552

一 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552

二 宏观视野中的和平问题 554

三 美国支配下的和平 555

四 跳出战争与和平周期 557

五 走出思维的误区 559

六 走出过去的阴影 561

七 重建均势的倾向 563

八 创设超国家机构 565

后记 568

查看更多关于太平洋战争新论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