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  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 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其他书籍

  • 购买点数:20
  • 作 者:劳东燕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
  • 标注页数:0 页
  • PDF页数:473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1

一、以风险社会为背景的刑法理论研究 2

二、在描述与批判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4

三、本书的基本立场与具体内容 7

上篇:风险社会与刑法理论的宏观思考 15

第一章 风险社会理论与刑法体系的预防走向 15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景观 16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风险社会理论 18

第三节 风险社会理论中的“风险”概念 22

第四节 安全问题与预防走向的刑法体系 27

第五节 风险社会的政策基调与刑法的政治化 32

第二章 刑法体系的演变概貌之勾勒 36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理论危机 36

第二节 法益论在当代的流变与困境 38

一、法益论的流变 39

二、法益论的困境 42

第三节 刑事责任根据的结构性嬗变 45

一、从因果责任到原因责任 47

二、关联现象的梳理与解读 49

第四节 遭遇隐蔽重构的教义学理论 52

一、实质化的思潮 53

二、因果关系与归责 54

三、客观的故意理论 56

四、不法的类型化 57

五、罪责的客观化 58

六、被害人学的兴起 60

第三章 风险社会中刑法理论的应然性思考 62

第一节 预防刑法对自由刑法的全面侵蚀 62

第二节 风险刑法理论的研究进路与立场 68

第三节 预防刑法之内在危险的制约框架 72

一、从政策到原则:功利与权利之间 73

二、“原则—例外”处理方案之构建 80

下篇:风险社会与刑法理论的具体展开 87

第四章 风险分配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87

第一节 风险分配与刑法中的归责判断 89

第二节 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规范性反思 95

第三节 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三对范畴 98

一、范畴之一:归因与归责之间 98

二、范畴之二:客观与主观之间 100

三、范畴之三:一般与个别之间 104

结语 113

第五章 事实因果与客观的结果归责 114

第一节 “归因—归责”二分说框架的问题所在 117

一、既然归因始终受归责目的的制约,将归因视为单纯的事实探寻就并不妥当 117

二、对条件公式的倚重与运用,直接导致对归因层面存在论基础的差异性的忽视 121

三、条件公式也并非刑法中认定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事实因果关联的唯一标准 122

第二节 传统刑法理论中结果归责的类型 124

一、支配维度的结果归责类型 125

二、义务维度的结果归责类型 131

第三节 “概率提升”型因果的出现:新兴的结果归责类型 137

一、疫学因果关系说与风险升高理论 138

二、“概率提升”型的归责类型 141

第四节 刑法中结果归责的类型学思考 145

一、刑法中归责理论的范式转变 146

二、类型思维与刑法的结果归责 148

第五节 对不同归责类型的规范性解读 152

一、区分不同归责类型的规范性意义 153

二、判断规则在各归责类型中的适用 157

第六节 归责类型在实务案件中的适用 162

第七节 刑法中事实因果的判断标准 171

结语 174

第六章 犯罪故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177

第一节 意志因素是否具有独立的价值 178

第二节 故意是否等同于有认识的罪过 188

第三节 故意的认识内容:结果本位还是行为本位 195

第七章 罪过形式的认定与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 201

第一节 评析当前的主要理论 203

一、复合罪过理论 203

二、客观构成要素例外论 206

三、主要罪过说 211

四、“明知故犯”论 213

第二节 故意认定标准的公式表达 216

第三节 犯罪故意谱系表及其说明 223

第四节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及其适用 233

一、要素分析模式的出现背景与原因 233

二、要素分析模式的适用前景 236

结语 247

第八章 危害性原则的功能转型与现实困境 249

第一节 风险控制与危害评价 252

一、刑法的风险控制与危害评价的意义转型 252

二、风险的双重性与危害评价的主观化 255

第二节 危害概念的内涵裂变 257

一、危害定义的规范维度之丧失 257

二、危害内涵的扩张与模糊化 262

第三节 危害性原则的功能转型 269

第四节 危害性原则背后的刑法困境 275

一、自由保障工具的失落 276

二、个体权利的工具化 277

三、刑事司法的政治化 279

结语 283

第九章 未遂犯中的着手与不法的成立根据 284

第一节 刑罚目的与未遂犯中的着手理论 286

第二节 着手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走向 293

第三节 危害结果与不法的成立根据 309

第四节 着手理论的反思与总结 316

余论 325

第十章 不法论的主客观之争与类型化解读 329

第一节 刑法中不法论的前期演变 333

一、作为罪责要素的故意与不法论上的客观主义 333

二、作为主观不法要素的故意与不法论上的主观主义 337

第二节 刑法中不法论的当代发展 340

一、客观归责论的出现与客观不法论的复兴 341

二、客观归责理论的“芒刺”问题 345

三、从主观不法论到主观不法、客观不法并存论 349

第三节 刑法中不法论的类型学解读 351

一、归责论上的两种理想类型 352

二、主观不法的类型与客观不法的类型 356

三、不法的类型化与一般预防主导的刑法体系 361

第四节 不法论主客观之争的中国语境考察 364

第十一章 罪责论的意义裂变与规范重构 372

第一节 规范责任论与期待可能性理论 372

一、期待可能性与规范责任论的关系 373

二、意思自由、行为选择与期待可能性 376

第二节 罪责的客观化与期待可能性的命运 381

一、一般人标准、控制能力与过失犯的罪责 381

二、罪责的客观化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衰落 388

第三节 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 391

一、罪责的社会化及其在刑法中的体现 391

二、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 396

三、罪责论的变化与刑法的预防走向 399

第十二章 责任主义与违法性认识问题 402

第一节 知法推定的动摇与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提出 403

第二节 违法性认识问题的责任主义性质 406

第三节 违法性认识问题背后的责任主义困境 415

第四节 刑法规制与责任主义之间 421

第五节 我国刑法中的违法性认识问题反思 434

主要参考文献 439

主题词索引 453

后记十年回想 461

查看更多关于风险社会中的刑法 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