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 购买点数:13 点
- 作 者:张凤山 彭智福 王洪楚等
- 出 版 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标注页数:358 页
- PDF页数:373 页
第一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由来和社会主义 1
制度的基本特征 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在实际斗争中的发展 1
目录 1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5
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9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9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 9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11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14
提出和主要内容 14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和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 14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总结历史 17
经验的基本结论 17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切合中国实际 19
的社会主义 19
一、改革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23
主义的必由之路 23
第四节 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23
二、坚持把改革放在首要地位 26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 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1
一、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根本任务 31
二、富民政策是党的根本政策 36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40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41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41
一、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50
第三节 实现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现代化 50
二、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54
三、坚持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61
第三章 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 69
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69
一、摒弃以计划经济否定商品经济的传统观念 69
二、有计制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 74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79
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比较 83
第三节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9
经济体制 89
一、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历史回顾 89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92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99
一、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108
营方式 108
第一节 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 108
第四章 对内搞活经济 对外实行开放 108
二、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 114
中的地位和作用 114
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 118
发展的长期方针 118
第二节 增强企业活力 120
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20
二、增强企业活力的必要条件 121
第三节 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133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基本国策 138
二、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内容 138
第四节 加强改善宏观控制 148
一、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148
二、正确发挥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 150
三、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153
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153
四、建立宏观经济管理调节体系 156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62
第一节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63
的基础 163
一、没有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63
二、发展教育事业,改革教育体制 167
三、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73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176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176
二、发展科技事业,改革科技体制 182
革命的挑战 188
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迎接新技术 188
三、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 188
第三节 其他文化事业也是社会主义现代 189
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89
一、其他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89
二、努力发展我国其他文化事业 191
三、贯彻“双百方针”,创造团结、和谐、信赖、 196
理解的环境和气氛,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 196
一、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在社会主义建 203
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 203
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203
第六章 社会主义思想建设 203
二、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核心 2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 210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 210
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13
三、建设和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 219
状态 223
四、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223
第三节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 227
略方针 227
一、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 227
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 233
建设协调地同步发展 233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36
建设的中心环节 236
一、社会主义的民主和专政 241
第一节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41
第七章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241
二、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 244
标和根本任务之一 244
三、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2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民 249
主建设的保证 249
一、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249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52
一、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258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58
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262
第四节 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266
一、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 266
二、实现国防现代化 269
第一节 爱国统一战线是建设有中国特 273
一、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作用 273
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 273
的和平外交政策 273
第八章 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 273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 277
三、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281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85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85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288
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巨大成就 293
一、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297
决定性因素 297
第九章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297
第一节 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297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304
第二节 人才的管理 311
一、人才的识别和选拔 311
二、人才的管理和使用 317
第三节 青年一代的成才道路 323
一、新时期青年的历史责任 323
二、当代年轻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 326
现代化 331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31
第十章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331
第一节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 331
建设的根本保证 331
二、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坚持和 334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34
第二节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338
一、改善党的领导是新时期的客观要求 338
二、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 343
建设的坚强核心 343
-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李景治,蒲国良主编 2016
- 《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 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介绍》中国青年出版社编 1955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用书 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用书》编委会编 2006
-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编;刘建武,戴开尧著 200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魏恩政主编 2006
-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论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研究》陈江旗著 2011
- 《社会主义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赖廷谦等著 2010
- 《时代境遇 理论本质 现实道路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黄刚编 2012
-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问题解答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任庆有,田杰,邱长伟著 2222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黄凯锋,唐志龙著 2007
- 《风雪老道外 张智福黑白摄影集》张智福编著(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2006
-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张凤山等主编 1985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张凤山,刘之林主编 1986
- 《兵商同法 2》张凤山,姚军,王宏伟主编 1999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张凤山 彭智福 王洪楚等 1986
- 《结缔组织病》张凤山,于淞主编 1982
- 《新时期德育十大关系》张凤山主编 1991
- 《风湿病自我发现》张凤山,李玉坤编著 2001
- 《广州本田雅阁维修宝典》张凤山编著 2003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张凤山主编 1988
- 《THE GOVERNMENT/PRESS CONNECTION PRESS OFFICERS AND THEIR OFFICES》STEPHEN HESS 1984
- 《PRESS》POLITICS & PUBLIC OPINION IN BIHAR 1912-1947 2010
- 《Press law》Robin Callender Smith. 1978
- 《SUING THE PRESS》RODNEY A.SMOLLA 1986
- 《THE PRESS AND AMERICA》 2222
- 《FREEDOM OF THE PRESS》ERIC BARENDT 2009
- 《FREEDOM OF THE PRESS》ROB EDELMAN 2006
- 《FREEDOM OF THE PRESS》DAVID L.GEBERT 2005
- 《Racism and the press》Teun A.van Dijk 2016
- 《Im spiegel per presse 1》Albert Schmitz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