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共青团工作全书

中国共青团工作全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其他书籍

  • 购买点数:32
  • 作 者:赖辉亮 郝瑞庭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689751
  • 标注页数:1333 页
  • PDF页数:135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共青团工作总论 3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3

三、团旗 4

四、团徽 4

五、团歌 5

六、共青团的性质 5

七、共青团的任务 5

八、共青团的工作对象 5

九、共青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6

十、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6

十一、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7

十二、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7

十三、共青团的指导思想 8

十四、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 8

十五、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基本任务 8

十六、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 10

十七、共青团的奋斗目标 10

十八、共青团的光荣历史 10

十九、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2

二十、共青团的先进性 12

二十一、共青团的群众性 13

二十二、共青团的先锋作用 13

二十三、共青团的桥梁作用 13

二十四、共青团的核心作用 13

二十五、共青团的突击队作用 14

二十六、共青团的职权责 14

二十七、共青团的思想建设 14

二十八、共青团的组织建设 15

二十九、共青团的制度建设 15

三十、共青团的文化建设 15

三十一、党团关系 15

三十二、群团关系 16

三十三、全团带队 16

三十四、共青团的系统领导 16

三十五、共青团的独立活动 16

三十六、共青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7

三十七、共青团发展的基本趋势 19

三十八、共青团发展的历史经验 22

第二章 共青团组织工作 29

第一节 共青团组织工作及机构 29

一、共青团的组织原则 29

二、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方针 29

三、共青团的组织生活 29

四、共青团组织部门 30

五、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30

六、团中央书记处 31

七、团中央研究室 31

八、团中央办公厅 31

九、团中央组织部 32

十、团中央宣传部 32

十一、团中央青工部 33

十二、团中央青农部 33

十三、团中央学校部 33

十四、团中央统战部 34

十五、团中央国际联络部 34

十六、团中央少年部 34

十七、团中央实业发展部 35

十八、团中央维护青年权益办公室 35

十九、共青团地方委员会 35

二十、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 36

二十一、团省辖市、自治州委 36

二十二、团地区(盟)委 37

二十三、团县(市、旗)、自治县、市辖区委 37

二十四、团的基层组织 37

二十五、共青团基层委员会 38

二十六、团总支 38

二十七、团支部 38

二十八、团小组 39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制度 39

一、共青团组织制度 39

二、三个服从 39

三、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 39

四、团内民主 40

五、团内集中 40

六、团内会议 40

七、团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40

八、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40

九、团的基层代表大会 41

十、团委全委会 41

十一、团委常委会 41

十二、例会制度 41

十三、团委办事机构办公会议 42

十四、团委(支委、总支)扩大会议 42

十五、团的代表大会 42

十六、团的民主选举制度 42

十七、团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 43

十八、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职权 43

十九、团代表大会预备会议 43

二十、团代表大会主席团 43

二十一、团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43

二十二、团代表大会秘书长、副秘书长 44

二十三、团代表会议 44

二十四、团员大会 44

二十五、直接选举 45

二十六、间接选举 45

二十七、差额选举 45

二十八、等额选举 45

二十九、预选 46

三十、改选 46

三十一、补选 46

三十二、增选 46

三十三、代选 47

三十四、重选 47

三十五、当选 47

三十六、落选 47

三十七、选举人 47

三十八、候选人 48

三十九、选举权 48

四十、被选举权 49

四十一、表决权 49

四十二、弃权 49

四十三、无记名投票 49

四十四、法定人数 49

四十五、应到人数 50

四十六、实到人数 50

四十七、候选人名单 50

四十八、选票 50

四十九、表决 50

五十、自选 51

五十一、应选差 51

五十二、卸免 51

五十三、递补 51

五十四、基层团组织改选 51

五十五、增补支部委员 52

五十六、选举有效 52

五十七、选举无效 52

五十八、一人一票表决制 53

五十九、写票 53

六十、投票 53

六十一、监票 53

六十二、验票 53

六十三、计票 53

六十四、唱票 54

六十五、有效票 54

六十六、无效票 54

六十七、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列 54

六十八、选举单位 54

六十九、选举办法 54

七十、监票人 55

七十一、记票人 55

七十二、选举程序 55

七十三、选举报批手续 56

七十四、计票结果 56

七十五、选举结果 56

七十六、团员档案 56

七十七、团员档案管理制度 56

七十八、团的组织统计 57

七十九、团员档案传递 57

第三节 共青团干部制度 57

一、共青团干部 57

二、青年工作者 58

三、团的基层干部 58

四、团的专职干部 59

五、团的兼职干部 59

六、团的领导干部 59

七、团组织的负责人 59

八、团的选任干部 59

九、团的非选任干部 59

十、团务工作者 60

十一、非团务工作者 60

十二、职业团务工作者 60

十三、团的机关工作者 60

十四、基层职业团务工作者 60

十五、团的后备干部 60

十六、团的后备干部名单 61

十七、团的后备干部名单制度 61

十八、团委委员 61

十九、团委候补委员 61

二十、团委委员、候补委员卸职递补制度 61

二十一、团委常委 62

二十二、团委书记 62

二十三、团的干部制度 62

二十四、团干部管理体制 63

二十五、第二种类型干部管理办法 63

二十六、各级团委干部编制 63

二十七、地方各级团委机构设置 64

二十八、地方各级团委领导班子配备 64

二十九、团干部年龄要求 64

三十、团干部协管工作 65

三十一、团干部协管范围 65

三十二、团干部配备与待遇 65

三十三、团干部列席党委会 65

三十四、团干部作风 66

三十五、团干部奖励 66

三十六、团干部处分 66

三十七、团干部任免调动 67

三十八、团干部的政治待遇 67

三十九、团干部转业输送 67

四十、团干部专职不专用 67

四十一、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 68

四十二、团干部队伍四化 68

四十三、德才兼备 68

四十四、人尽其才 68

四十五、任人唯贤 69

四十六、任人唯亲 69

四十七、知人善任 69

四十八、论资排辈 69

四十九、录用干部 69

五十、干部调配 70

五十一、干部任免 70

五十二、干部任用制度 70

五十三、选任制 71

五十四、委任制 71

五十五、考任制 71

五十六、聘任制 71

五十七、任期制 71

五十八、干部选聘合同制 72

五十九、团干部选聘制 72

六十、干部考核 72

六十一、平时考核 73

六十二、定期考核 73

六十三、定量考核 73

六十四、定性考核 73

六十五、民意测验 74

六十六、民主评议 74

六十七、民主测评 74

六十八、德能勤绩 74

六十九、团干部培训工作方针 74

七十、团干部培训管理体制 75

七十一、团干部培训类型 75

七十二、团干部培训渠道 75

七十三、团干部培训形式 75

七十四、团干部轮训 76

七十五、团干部短期业务培训 76

七十六、团干部学历教育 76

七十七、社会招生培养团干部 76

七十八、团干部岗位职务培训 76

七十九、团干部岗位职务序列 77

八十、团干部岗位职责 77

八十一、团干部一级岗位 77

八十二、团干部二级岗位 77

八十三、团干部三级岗位 77

八十四、团干部岗位职务规范 78

八十五、团干部基础级岗位规范 78

八十六、团校建设格局 78

八十七、团校教育正规化 79

八十八、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79

八十九、团校教育的基本课程 79

九十、全国团校编审委员会学科组 80

九十一、团校教师专业职务聘任制 80

九十二、全团干部电化教育培训网络 81

九十三、干部考察方法 81

九十四、团干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81

第四节 共青团工作者的素质 82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 82

二、优化的知识结构 86

三、胜任本职工作的才能 89

四、健康的心理品质 93

第五节 团员 97

一、团组织关系接转 97

二、团籍 97

三、团员档案材料转移 97

四、团员年度团籍注册 97

五、团支部年度团籍注册工作 98

六、团员花名册与团员登记册 98

七、团内奖励与记载 98

八、团员奖励标记 99

九、超龄离团手续办理 99

十、团费 99

十一、团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 99

十二、退团 100

十三、自行脱团 100

十四、离团 100

十五、追认团员 100

十六、团员证 100

十七、团员证制度 101

十八、团员证管理暂行条例 101

十九、团员证制度的实施范围 101

二十、团员证颁发单位 101

二十一、颁证条件 102

二十二、颁证对象 102

二十三、团员证编号 102

二十四、团员证专用钢印 102

二十五、颁证经费 103

二十六、团员证分级管理制度 103

二十七、出国团员团员证管理 103

二十八、团员持证参加国内及有关社会活动 103

二十九、团员证日常管理 104

三十、临时外出团员和外出流动团员参加所到地区团组织所享有的权利 104

三十一、团员证制作与发行 104

第六节 团的资源 105

一、共青团的经费来源 105

二、共青团的经营自助 105

三、扩大团的活动经费来源的规定 106

四、共青团的经营自助的意义 106

五、共青团经营自助的基础和条件 106

六、共青团经营自助的经营范围 107

七、共青团兴办实业的审批手续和登记条件 107

八、共青团兴办实业的注册资金及其来源 107

九、共青团兴办企业的税收 108

十、共青团兴办企业的人事管理 108

十一、团办企业的财务管理 109

十二、团办企业的对外经济合作 111

十三、团干部的经营管理知识 112

第七节 团员发展 115

一、入团条件 115

二、团员的年龄界限 115

三、承认团章 115

四、参加团的一个组织 115

五、执行团的决议 116

六、按期交纳团费 116

七、先进青年 116

八、入团申请 116

九、入团手续 116

十、入团介绍人 116

十一、入团宣誓 117

十二、对团员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工作 117

十三、入团志愿书 117

十四、团员权利 117

十五、团员义务 118

第八节 团内奖励和处分 118

一、团员奖励 118

二、团纪处分 118

三、处分团员的批准权限 119

四、申诉 119

五、撤销奖励 119

六、通报表扬 119

七、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19

八、警告 120

九、严重警告 120

十、撤销团员职务 120

十一、留团察看 120

十二、开除团籍 120

第九节 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 120

一、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 120

二、结合党建加强团建 121

三、全国农村基层团组织整顿 122

四、共青团基础建设纲要 122

五、共青团基层整体化建设 123

六、以支部为基础 124

七、以团委为主导 124

八、以阵地为依托 125

九、以活动为联结 126

十、共青团基层整体化建设的工作原则 126

十一、共青团基层整体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127

十二、龙海会议 128

十三、榆树会议 128

第十节 共青团组织的功效 129

一、共青团组织功效的基本概念 129

二、共青团组织功效的内部机制 130

三、共青团组织功效的外部环境 131

四、共青团组织功效的实现 132

五、共青团组织功效的社会需要 134

六、共青团组织功效对社会需要的满足 135

七、共青团组织功效的社会价值评价 136

第十一节 共青团与社会相关系统 137

一、共青团与人大 137

二、共青团与政协 138

三、共青团与教育部门 139

四、共青团与经济部门 140

五、共青团与司法部门 140

六、共青团与体育卫生部门 141

七、基层行政组织的含义 141

八、共青团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关系 141

九、共青团与工会组织 142

十、共青团与妇联 144

十一、共青团与文联、科协等其他群众组织 144

第三章 共青团宣传教育工作 149

第一节 共青团宣传工作 149

一、共青团宣传工作 149

二、共青团宣传工作的任务 149

三、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内容 149

四、共青团宣传工作的特点 150

五、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指导方针 150

六、共青团宣传工作的理论依据 151

七、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151

八、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基本职能 151

九、共青团宣传部门 152

十、共青团宣传工作干部 152

十一、共青团宣传员 152

十二、共青团报告员 152

十三、共青团学习辅导员 152

十四、新时期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建设 153

十五、新时期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改革 153

第二节 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 154

一、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 154

二、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154

三、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154

四、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 155

五、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55

六、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55

七、新时期基层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 156

八、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156

九、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57

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157

十一、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157

十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158

十三、形势教育 158

十四、爱国主义教育 159

十五、国际主义教育 159

十六、革命传统教育 159

十七、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 160

十八、纪律教育 160

十九、集体主义教育 160

二十、劳动教育 161

二十一、艰苦奋斗教育 161

二十二、思想品德教育 161

二十三、社会公德教育 162

二十四、职业道德教育 162

二十五、婚恋观教育 162

二十六、人生观教育 163

二十七、理想教育 163

二十八、“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 163

二十九、“四有”教育 164

三十、民族自尊心教育 164

三十一、社会责任感教育 164

三十二、国情教育 164

三十三、团章教育 165

三十四、团的基本知识教育 165

三十五、团的组织纪律教育 165

三十六、团员义务教育 166

三十七、团员权利教育 166

三十八、团员思想教育 166

三十九、团性教育 166

第三节 共青团宣传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167

一、思想工作和经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167

二、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167

三、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168

四、正面激励和批评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168

五、灌输教育和实际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168

六、普遍教育与分层次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69

七、静态教育和动态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69

八、重点教育和系统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70

九、榜样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70

十、团内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70

十一、身教言教相结合的原则 171

十二、因材施教的原则 171

十三、最优化原则 171

十四、系统性原则 172

十五、参与性原则 172

十六、权变原则 173

十七、共青团宣传教育工作方法论 173

十八、调查研究法 174

十九、说理启迪法 174

二十、意见沟通法 174

二十一、竞赛评比法 175

二十二、参观访问法 175

二十三、读书指导法 176

二十四、行为训练法 176

二十五、自我教育指导法 177

二十六、思想品德评价法 177

二十七、劝导法 177

二十八、交心法 178

二十九、双导法 178

三十、预防法 179

三十一、迂回法 179

三十二、延缓法 179

三十三、家访法 180

三十四、蹲点 180

三十五、抓典型 180

三十六、传帮带 181

三十七、说理宣传 181

三十八、言传身教 181

三十九、因势利导 182

四十、以理服人 182

四十一、以情感人 183

四十二、典型示范 183

四十三、扶正祛邪 183

四十四、寓教于乐 184

四十五、寓教于无形 184

四十六、寓理于事 184

四十七、文字教育 185

四十八、形象教育 185

四十九、日常教育 185

五十、直接教育 186

五十一、间接教育 186

五十二、个别教育 186

五十三、正面教育 187

五十四、弹性教育 187

五十五、立体教育 188

五十六、家庭教育 188

五十七、学校教育 188

五十八、社会教育 189

五十九、工读教育 189

六十、比较教育 189

六十一、实践教育 190

六十二、系统教育 190

六十三、专题教育 191

六十四、随机教育 191

第四节 共青团宣传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191

一、文明礼貌活动 191

二、社会实践活动 192

三、系统的政治轮训 192

四、帮青送暖转化后进 192

五、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93

六、读书演讲活动 193

七、争佳创优活动 193

八、联谊共建活动 194

九、立志、兴趣、社团活动 194

十、学史建碑活动 194

十一、智力竞赛和知识竞赛 195

十二、思想教育工作责任制 195

十三、民主讨论,自我教育 195

十四、协同动作 196

十五、综合治理 196

十六、思想工作信息系统网 197

第五节 共青团宣传干部的修养 197

一、坚持党性 197

二、实事求是 197

三、联系群众 198

四、着眼建设 198

五、开拓进取 199

六、讲求实效 199

七、关心青年的实际问题 200

八、辩证的思维方式 200

九、改革的思维方式 200

十、民主的思想方式 201

十一、理论修养 201

十二、自我修养 201

十三、思想素质 202

十四、知识素质 202

十五、表达能力 203

十六、顾全大局 203

十七、以身作则 203

十八、坚韧不拔 204

十九、精雕细刻 204

第六节 青年报刊简介 205

一、中国青年报 205

二、中国青年 205

三、中国共青团 206

四、农村青年 206

五、中华儿女 206

六、中国青年 207

七、学生工作 207

八、青年文摘 207

九、青年参考 208

十、追求 208

十一、中国青年研究 208

十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9

十三、中国青运 209

十四、青年研究 209

十五、青少年读书指南 210

十六、青少年犯罪研究 210

十七、北京青年报 210

十八、北京青年工作研究 211

十九、天津青年报 211

二十、天津青年 211

二十一、青春岁月 212

二十二、河北团汛 212

二十三、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12

二十四、山西青年 213

二十五、共青团山西通讯 213

二十六、青年学友 213

二十七、这一代 214

二十八、内蒙古青年 214

二十九、内蒙古通讯 214

三十、青年研究学刊 215

三十一、青年导报 215

三十二、时代青年 215

三十三、河南团讯 216

三十四、青少年论坛 216

三十五、新青年 216

三十六、黑龙江团刊 217

三十七、青少年学刊 217

三十八、青年月刊 217

三十九、青年科学报 218

四十、青年学研究 218

四十一、犯罪与对策 218

四十二、辽宁青年 218

四十三、青年工作者 219

四十四、青年导刊 219

四十五、沈阳青年报 219

四十六、青年科学 220

四十七、青年知识报 220

四十八、陕西青年报 220

四十九、当代青年 221

五十、陕西青年工作 221

五十一、青年学刊 221

五十二、青年工作 221

五十三、新一代 222

五十四、甘肃团讯 222

五十五、兰州青年报 222

五十六、宁夏青年报 223

五十七、宁夏团讯 223

五十八、青海共青团(青海团讯) 223

五十九、新疆青年 224

六十、新疆青年工作 224

六十一、新疆青年(维文版) 224

六十二、伊犁青年 225

六十三、山东青年 225

六十四、山东团讯 225

六十五、青年工作论坛 226

六十六、青岛团讯 226

六十七、徐州团讯 226

六十八、风流一代 227

六十九、青年学者 227

七十、青年界 227

七十一、青年报 228

七十二、团的生活 228

七十三、演讲与社交 228

七十四、当代青年研究 228

七十五、青年一代 229

七十六、青年学报 229

七十七、上海青少年科技报 229

七十八、青少年犯罪问题 230

七十九、东方青年 230

八十、青年工作与研究 230

八十一、当代团干 231

八十二、青年月报 231

八十三、青年工作纵横 231

八十四、时代青年研究 232

八十五、青年人报 232

八十六、青年工作向导 232

八十七、学校思想教育 232

八十八、年轻人 233

八十九、湖南共青团工作 233

九十、女青年 233

九十一、江西团讯 234

九十二、安徽青年报 234

九十三、安徽团讯 234

九十四、青年论坛 235

九十五、黄金时代 235

九十六、南方青少年研究 235

九十七、生力军 235

九十八、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36

九十九、广州青年报 236

一百、青年探索 236

一百零一、深圳青年报 237

一百零二、金色年华 237

一百零三、广西团讯 237

一百零四、青少年探讨 238

一百零五、青春潮 238

一百零六、福建团讯 238

一百零七、青年博览 239

一百零八、海南共青团 239

一百零九、四川青年报 239

一百一十、青年世界 239

一百一十一、探讨与研究 240

一百一十二、青年潮 240

一百一十三、成都青年 241

一百一十四、文明 241

一百一十五、青年与社会 241

一百一十六、云南团讯 241

一百一十七、昆明青年 242

一百一十八、青年时代 242

一百一十九、贵州团讯 242

一百二十、西藏青年报 243

第七节 团校与青年研究机构简介 243

一、中央团校 243

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44

三、北京市团校 244

四、天津市团校 244

五、河北省团校 245

六、山西省团校 245

七、太原市团校 245

八、内蒙古自治区团校 246

九、河南省团校 246

十、黑龙江省团校 246

十一、牡丹江市团校 247

十二、齐齐哈尔市团校 247

十三、哈尔滨市团校 247

十四、吉林省团校 247

十五、长春市团校 248

十六、辽宁省团校 248

十七、鞍山市团校 248

十八、陕西省团校 249

十九、甘肃省团校 249

二十、宁夏回族自治区团校 249

二十一、青海省团校 250

二十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校 250

二十三、山东省团校 250

二十四、济南市团校 251

二十五、青岛市团校 251

二十六、江苏省团校 251

二十七、上海市团校 252

二十八、浙江省团校 252

二十九、杭州市团校 252

三十、广东省团校 253

三十一、广州市团校 253

三十二、深圳市团校 253

三十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团校 254

三十四、福建省团校 254

三十五、湖北省团校 254

三十六、武汉市团校 255

三十七、湖南省团校 255

三十八、江西省团校 255

三十九、安徽省团校 255

四十、四川省团校 256

四十一、重庆市团校 256

四十二、云南省团校 256

四十三、贵州省团校 257

四十四、铜仁地区团校 257

四十五、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 257

四十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58

四十七、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 258

四十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 258

四十九、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室 259

五十、北京青少年研究会 259

五十一、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 259

五十二、天津市青年研究会 259

五十三、天津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260

五十四、山西省青年学学会 260

五十五、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研究会 260

五十六、河南青少年研究所 260

五十七、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 261

五十八、吉林省青少年犯罪研究所 261

五十九、辽宁青年研究会 261

六十、辽宁省青少年研究所 261

六十一、陕西省青少年研究会 262

六十二、甘肃省青少年研究中心 262

六十三、新疆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262

六十四、东华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 262

六十五、江苏省青少年研究所 262

六十六、江苏省青年研究会 263

六十七、浙江省青年研究会 263

六十八、上海市青年学学会 263

六十九、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264

七十、广东青年研究学会 264

七十一、广西省青少年研究会 264

七十二、广西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264

七十三、广西高校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会 265

七十四、福建省法学会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会 265

七十五、湖北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265

七十六、湖南省法学会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265

七十七、江西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266

七十八、四川省青年研究会 266

七十九、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工作研究会 266

八十、四川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266

第四章 共青团维权工作 269

第一节 共青团维权工作理论基础 269

一、青年利益 269

二、青年利益的特性 269

三、青年利益的特征 269

四、青年利益的内容 270

五、青年利益的社会评估 271

六、青年合法权益 272

七、共青团是青年利益的代表者 272

八、共青团维权工作 272

九、共青团维权工作的内容 272

第二节 共青团维权工作原则 273

一、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 273

二、坚持对青年负责和对党负责相统一的原则 273

三、正确处理青年利益与全局利益关系的原则 274

四、坚持热情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74

五、坚持办实事与勇于办难事的原则 274

第三节 共青团维权工作机构 275

一、共青团维权工作机构 275

二、共青团维权工作机构的类型与职能 275

三、共青团维权工作机构的运行机制 276

四、共青团维权工作机构的特点 276

五、共青团维权工作机构的建设 276

第四节 共青团维权工作渠道 277

一、法律渠道 277

二、参与渠道 277

三、舆论渠道 278

四、信息反馈渠道 278

五、对话渠道 278

六、社会监督渠道 279

第五节 共青团维权工作的主要环节 280

一、维权工作的程序管理 280

二、维权工作目标的确定 280

三、维权工作中的调查研究 280

四、维权工作中的协调指导 281

五、维权工作中的信息反馈 282

六、维权工作中的信访管理程序 282

第六节 共青团维权工作的基础建设 283

一、加强维权专门机构的建设 283

二、加强维权组织网络的建设 283

三、加强共青团维权干部队伍的建设 283

四、建立共青团维权工作的考评机构 284

五、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到基层 284

六、加强共青团维权工作的理论建设 285

第七节 共青团维权工作的信访知识 285

一、信访工作的概念 285

二、信访工作的性质 285

三、信访工作的地位 286

四、信访工作的特点 286

五、信访工作的作用 287

六、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 287

七、信访工作的分类 287

八、信访工作的处理方法 288

第八节 共青团维权工作的外围组织 288

一、维权工作的外国组织 288

二、维权工作外围组织的成因 289

三、维权工作外围组织的类型 289

四、维权工作外围组织的工作内容 290

五、维权工作外围组织的主要作用 290

六、建立和发展共青团维权工作外围组织的原则 291

第五章 共青团支部工作 295

第一节 团支部的性质和任务 295

一、团支部的性质 295

二、团支部的任务 295

三、团支部工作的地位 296

四、团支部工作的原则 296

第二节 团支部的组织和会议 298

一、团支部的设置原则 298

二、团支部的设置方式 298

三、团支部的制度 299

四、团支部制度的建立 299

五、团支部制度的内容 299

六、支部委员会 300

七、支部委员会的产生 300

八、支部委员会的基本任务 300

九、支部委员会的工作原则 301

十、支部委员会的会议 301

十一、支部团员大会 301

十二、支部团员大会的性质和任务 302

十三、支部团员大会的召开 302

十四、临时团支部 303

第三节 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 303

一、团支部委员会成员的设立 303

二、团支部书记的职责 303

三、团支部副书记的职责 304

四、团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 304

五、团支部组织委员的职责 305

六、团支部宣传委员的职责 305

七、团支部文体委员的职责 306

八、团支部生产委员的职责 306

九、团支部少年委员的职责 306

第四节 团支部的选举工作 306

一、团支部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 306

二、团支部的选举办法 307

三、团支部选举前的准备工作 307

四、团支部的选举程序 308

五、团支部选举后的工作 308

第五节 团小组 309

一、划分团小组的基本原则 309

二、划分团小组的几种基本方法 309

三、团小组的任务 310

四、团小组的活动 310

五、团小组长的产生 310

六、团小组长的职责 311

七、团小组与团支部委员会的关系 311

八、团小组与党小组的关系 311

九、团小组会 312

第六节 共青团的组织生活 312

一、共青团组织生活的目的 312

二、共青团组织生活的制度 313

三、共青团组织生活的内容 314

四、共青团组织生活的形式 314

第六章 各系统共青团的工作 319

第一节 工业系统共青团工作 319

一、工业系统共青团工作 319

二、工业系统共青团工作指导思想 319

三、工业系统共青团工作的地位 319

四、工业系统共青团工作的作用 320

五、企业共青团工作特点 320

六、企业共青团工作内容 320

七、石油行业共青团工作 321

八、煤矿行业共青团工作 321

九、交通行业共青团工作 322

十、纺织行业共青团工作 322

十一、冶金行业共青团工作 322

十二、建筑行业共青团工作 323

十三、邮电行业共青团工作 323

十四、医药行业共青团工作 324

十五、旅游行业共青团工作 324

十六、商业行业共青团工作 324

十七、外贸行业共青团工作 325

十八、林业部门共青团工作 325

十九、为重点建设献青春 326

二十、献计献策系列活动 326

二十一、“五小”成果展览 326

二十二、争当出口创汇能手赛 327

二十三、青年技术协会 327

二十四、岗位技术学练赛 328

二十五、优秀青年班组赛 328

二十六、青年产品博览会 328

二十七、“超额达标”活动 329

二十八、“三优”竞赛活动 329

二十九、假如我是厂长活动 330

三十、团企两用人才活动 330

三十一、立志建功活动 330

三十二、党政工团同心联谊活动 331

第二节 农业系统共青团工作 331

一、农村共青团工作 331

二、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 332

三、农村共青团工作原则 332

四、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地位 332

五、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任务 333

六、农村共青团工作特点 333

七、农村共青团工作方法 334

八、农村共青团的活动 334

九、乡镇企业共青团工作 334

十、两赛一帮活动 335

十一、争当青年乡镇企业家活动 335

十二、售粮标兵赛 336

十三、文明村建设活动 336

十四、两户一体活动 336

十五、以劳助学寻富路活动 337

十六、两会一家活动 337

十七、增百致富活动 338

十八、争做致富能手活动 338

十九、吨粮田示范活动 338

二十、青年绿化工程活动 339

二十一、智力支农活动 339

二十二、农村青年之家竞赛活动 339

二十三、实用技术培训活动 340

二十四、“一团两户”活动 340

二十五、助耕队活动 341

二十六、绿色长城活动 341

二十七、农村团支部书记月会 341

第三节 学校系统共青团工作 342

一、学校共青团工作 342

二、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 342

三、学校共青团工作原则 342

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地位作用 343

五、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特点 343

六、学校共青团工作方法 344

七、学校团组织与党的关系 344

八、学校团组织与行政部门的关系 344

九、学校团组织与班主任的关系 345

十、学校团组织与学生会的关系 345

十一、共青团指导学生会工作的原则 345

十二、中学共青团工作原则 346

十三、中学共青团工作内容 346

十四、学校团组织生活的内容 347

十五、学校共青团活动方式 347

十六、团队月会活动一 347

十七、“人生观”讨论活动 348

十八、创先进团支部活动 348

十九、团日活动方案招标活动 348

二十、支部工作联赛活动 349

二十一、“活跃的中学生活”活动 349

二十二、合格团员教育活动 349

二十三、“最佳团日”评选活动 350

二十四、在乡中学生实用技术培训 350

二十五、勤工助学活动 351

二十六、“学英模、讲理想”活动 351

二十七、学同龄英雄活动 351

二十八、“热线电话”活动 352

二十九、“三热爱”教育活动 352

三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353

三十一、全团带队工作 353

第四节 军队系统共青团工作 353

一、军队共青团工作 353

二、军队共青团工作的地位作用 354

三、军队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方针 354

四、军队共青团工作原则 354

五、军队共青团工作任务 355

六、军队共青团工作内容 355

七、军队共青团工作方法 355

八、军队共青团工作特点 356

九、军队共青团系统 356

十、军队共青团员代表大会 356

十一、军队团员代表会议 357

十二、军队青年工作会议 357

十三、争当“小老虎”活动 357

十四、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 358

十五、军队青年联谊活动 358

十六、四有三讲两不怕 358

十七、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359

第五节 城市街道系统共青团工作 359

一、城市街道共青团工作 359

二、城市街道共青团工作方法 360

三、城市街道共青团工作途径 360

四、城市街道共青团工作特点 360

五、城市街道共青团工作职能 361

六、文明摊位竞赛 361

七、文明一条街活动 362

八、劳动介绍所活动 362

九、我爱这一行活动 362

十、机关共青团工作 363

十一、机关共青团工作任务 363

十二、机关共青团工作特点 363

十三、机关共青团工作途径 364

第七章 中国青年人口状况 367

第一节 中国青年人口的基本状况 367

一、青年人口 367

二、青年人口比重 368

三、青年人口比重的变动 368

第二节 中国青年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 369

一、青年人口性别构成 369

二、青年人口年龄性别比重 370

三、青年人口年龄性别比 371

四、青年人口性别构成的城乡差异 372

五、青年人口性别构成的地区差异 372

六、青年人口年龄构成 375

七、青年人口平均年龄 376

八、青年人口年龄中位数 377

第三节 中国青年人口的分布与迁移流动 378

一、青年人口分布 378

二、青年人口的地区分布 378

三、青年人口的城乡分布 379

四、青年人口密度 380

五、青年人口迁移 381

六、青年人口流动 382

第四节 中国青年人口的劳动就业 383

一、青年劳动适龄人口 383

二、青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 384

三、青年劳动适龄人口的性别构成 385

四、青年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 386

五、青年劳动适龄人口的城乡构成 388

六、青年劳动适龄人口地区构成 389

七、青年在业人口 390

八、青年在业人口的性别构成 391

九、青年在业人口的年龄构成 391

十、青年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 392

十一、青年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393

十二、青年在业人口的婚姻构成 393

十三、城镇待业青年人口 395

十四、城镇待业青年人口的性别构成 395

十五、城镇待业青年人口的年龄构成 396

十六、城镇待业青年人口的婚姻构成 397

第五节 中国青年人口的婚姻与家庭 398

一、青年婚姻状况 398

二、青年婚姻状况的性别年龄差异 401

三、青年婚姻状况的文化程度差异 402

四、青年婚姻状况的城乡差异 405

五、独身青年 406

六、青年非婚同居 407

七、青年重婚 407

八、青年离婚 408

九、青年再婚 408

十、青年结婚率 409

十一、青年初婚率 410

十二、青年平均初婚年龄 413

十三、青年初婚年龄中位数 415

十四、青年初婚峰值 416

十五、青年初婚峰值年龄 417

十六、青年初婚时间分布 418

十七、青年离婚率 420

十八、青年结婚离婚比 422

十九、青年再婚率 422

二十、青年家庭 423

第六节 中国青年人口的生育率与死亡率 423

一、青年育龄妇女 423

二、青年育龄妇女的行业构成 424

三、青年育龄妇女的职业构成 424

四、青年一般生育率 425

五、青年特殊生育率 427

六、青年累计生育率 430

七、青年总和生育率 431

八、青年差别生育率 432

九、青年平均孩次 434

十、青年已婚妇女平均生育数 435

十一、青年已婚妇女平均现存子女数 436

十二、青年一般死亡率 436

十三、青年特殊死亡率 436

十四、青年差别死亡率 437

十五、青年平均预期寿命 438

第七节 中国青年人口的计划生育 443

一、青年晚婚率 443

二、青年早婚率 444

三、青年节育率 444

四、青年避孕率 446

五、青年绝育率 446

六、青年人工流产率 447

七、青年妇女一孩率 447

八、青年妇女二孩率 447

九、青年妇女多孩率 448

第八节 中国青年人口的质量 448

一、青年人口质量 448

二、青年人口的身体素质 449

三、青年人口的文化程度构成 450

四、青年文盲率 454

五、青年文盲半文盲的年龄构成 455

六、青年文盲半文盲的性别构成 456

七、青年文盲半文盲的城乡构成 457

第九节 少数民族青年人口 457

一、少数民族青年人口比重 457

二、少数民族青年人口的性别构成 458

三、少数民族青年人口的年龄构成 458

四、少数民族青年人口的民族构成 459

五、少数民族青年人口的行业构成 460

六、少数民族青年人口的职业构成 461

七、少数民族青年人口的文化程度构成 461

八、少数民族青年人口的婚姻构成 462

第八章 青少年问题研究与方法 465

第一节 青年本质与发生研究 465

一、青年本质研究的生物学模式 465

二、青年本质研究的心理学模式 465

三、青年本质研究的社会学模式 466

四、青年本质研究的跨学科模式 467

五、青年发生的历史进程 468

六、青年发生的逻辑进程 470

第二节 青年文化研究 471

一、青年文化的性质 471

二、青年文化的特点 473

三、青年文化的功能 474

四、青年文化的形式 475

五、青年文化的研究方法 476

六、青年文化的结构 477

七、表层青年文化 477

八、深层青年文化 478

九、卡拉OK青年文化 478

十、青年酒文化 479

十一、青年文化的社会控制 479

第三节 青年价值观研究 480

一、青年价值观的特点 480

二、青年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481

三、青年政治价值观 482

四、青年人生价值观 484

五、青年文化价值观 486

六、青年性爱婚姻价值观 486

第四节 青年社会化研究 487

一、青年社会化的定义 487

二、青年社会化的内容 488

三、青年社会化的过程 489

四、青年社会化的模式 489

五、青年假社会化 491

第五节 青年成才的研究 492

一、青年成才的标定 492

二、成才的途径 492

三、成才的规律 493

四、成才的类型 493

五、成才的方法 494

第六节 青年婚恋家庭问题研究 495

一、青年恋爱的女性角色期待 495

二、青年恋爱的男性角色期待 496

三、青年恋爱的途径 497

四、青年恋爱吸引的艺术 497

五、青年约会地点的选择 498

六、青年约会时间间隔的选择 498

七、青年约会中人际空间距离的选择 499

八、青年夫妻相互吸引的艺术 499

九、青年夫妻互动的艺术 501

十、青年夫妻心理冲突的调适方法 502

十一、大学生恋爱问题 503

十二、大龄未婚青年问题 505

十三、青年人的婚前性行为 506

十四、婚姻质量问题 507

十五、青年离婚问题 508

十六、独生儿童行为问题 509

第七节 青年就业问题研究 510

一、青年的择业意愿 510

二、青年的劳动参与模式 511

三、青年的就业增长模式 513

四、青年的职业流动 514

五、青年劳动就业调节对策 516

六、青年劳动伦理衰退问题 518

第八节 代际问题研究 519

一、代沟 519

二、代差 520

三、代同 521

四、代际关系的未来展望 522

第九节 青年问题研究方法与手段 524

一、青年问题研究的ABCD过程模型 524

二、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 525

三、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525

四、抽样误差 526

五、样本的容量 526

六、相关分析 527

七、定类一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 528

八、定序一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 528

九、定距一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 530

十、定类一定距类量的相关分析 531

十一、问卷的结构和类型 532

十二、问卷设计的技巧与方法 532

第九章 港澳台青年与青年工作 535

第一节 香港青年与青年工作 535

一、香港青年的标定 535

二、香港青年人口总数及其比重 535

三、香港青年所处社会环境 535

四、香港青年的特点 536

五、香港青年面临的问题 536

六、香港青年的身体素质 537

六、香港青年的心理健康 538

八、香港青年的教育程度 538

九、香港青年的特殊教育 541

十、香港青年劳工法例及其就业状况 542

十一、香港青少年暑期活动 543

十二、香港青年离家出走问题 544

十三、香港青年吸毒问题 544

十四、香港青年自杀 544

十五、香港青少年犯罪 545

十六、香港青年的性意识 545

十七、香港青年的闲暇活动 546

十八、香港青年政治参与 546

十九、香港青年政策 547

二十、香港青年组织 547

二十一、香港中央青年事务委员会 547

二十二、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儿童及青年部 548

二十三、香港青少年服务的发生和发展 548

二十四、香港青少年服务的模式 549

二十五、青少年中心/图书馆、阅读室 550

二十六、青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 550

二十七、制服计划/爱丁堡奖励计划 550

二十八、香港感化服务 551

二十九、香港住院服务 551

三十、香港康复服务 551

三十一、辅导工作 552

三十二、小组工作 552

三十三、社区工作与社会教育 553

三十四、青少年服务中的问题 553

三十五、青少年服务的协调与整合 553

三十六、青少年服务发展前瞻 554

三十七、香港青年公民教育的目标界定 554

三十八、香港青年公民教育的内容规定 555

三十九、香港青年公民教育的推行模式 555

四十、香港小童群益会 556

四十一、香港小童群益气中心服务 556

四十二、香港家庭生活教育服务 557

四十三、香港学校社会工作 557

四十四、香港外展社会工作 557

四十五、香港课余托管服务 558

四十六、香港营舍服务 558

四十七、香港女童军 558

四十八、小女童军 559

四十九、女童军 559

五十、深资女童军 559

五十一、静思日 559

第二节 澳门青年与青年工作 560

一、澳门青年常规教育 560

二、澳门青年非常规教育 560

三、澳门青年专上教育 561

四、澳门青年就业 561

五、澳门青年问题 561

六、澳门青年工作 562

七、澳门青年政策 562

八、澳门义务工作 563

九、澳门普及文化活动 563

十、澳门青年活动计划 563

十一、澳门青年委员会 564

十二、澳门教育司青少年活动处 564

十三、明爱生命线电话辅导中心 564

十四、花地玛圣母之家宿舍 564

十五、爱伦青年中心 565

十六、澳门力行社 565

十七、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 565

十八、澳门天主教望厦牧民中心 566

十九、澳门青年协会 566

二十、澳门青年商会总会 566

二十一、澳门教区青年牧民中心 567

二十二、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青年中心 567

二十三、澳门童军总会 567

二十四、澳门义务工作者协会 568

二十五、澳门青年刊物 568

第三节 台湾青年与青年工作 568

一、少年犯罪问题 568

二、不良少年帮派 569

三、台湾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 569

四、打击少年犯罪活动 569

五、台湾卖淫现象 569

六、彩虹运动 570

七、校园民主运动 570

八、两岸大学生辩论 570

九、两岸留日学生合办报纸 570

十、大陆留美学生首次访台 571

十一、“少年族五大并发症” 571

十二、太空儿童 571

十三、校园文学 571

十四、留学生文学 572

十五、青年作家协会 572

十六、青年日报 572

十七、台湾的教育管理机构 573

十八、台湾当局教育政策 573

十九、台湾的学制 573

二十、台湾高等教育的组织与行政制度 574

二十一、五大教育方针 574

二十二、台湾教育经费预算 574

二十三、台湾研究生教育 574

二十四、“三民主义教育方针” 575

二十五、“勘乱建国教育实施纲要” 575

二十六、文武合一教育 575

二十七、训育制度 575

二十八、学生军训制度 576

二十九、“劝导入学” 576

三十、《师范学校学生训练标准》 576

三十一、师范语文教育 577

三十二、生活教育方案 577

三十三、预备军官考试制度 577

三十四、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577

三十五、《推行九年制国民教育十点指示》 577

三十六、《职业教育发展计划》 578

三十七、《贯彻实施九年国民教育方案》 578

三十八、社会教育方案 578

三十九、社习教育 578

四十、教育革新措施 578

四十一、《空中大学条例》 579

四十二、高中毕业会考 579

四十三、高中毕业生留学考试 579

四十四、公费自费留学考试 579

四十五、夜间部 579

四十六、轮调制建教合作 580

四十七、阶梯式教学 580

四十八、明确高中归属 580

四十九、鼓励发展私立中学 580

五十、修订课程的标准 580

五十一、台湾大学麦浪歌咏队 581

五十二、政略结婚论 581

五十三、差别教育制度 581

五十四、东京台湾青年会 582

五十五、北京台湾青年会 582

五十六、上海台湾青年会 582

五十七、厦门中国台湾同志会 582

五十八、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 582

五十九、上海台湾学生联合会 582

六十、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 583

六十一、台湾无产青年会 583

六十二、中台同志会 583

六十三、台湾黑色青年联盟 583

六十四、青年团 583

六十五、少年团 584

六十六、女子青年团 584

六十七、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 584

六十八、台湾少年团 584

六十九、台湾民族主义青年团 584

七十、“中国回教青年会” 584

七十一、“中国反共救国团” 585

七十二、“青年文艺奖金” 585

七十三、“青年辅导委员会” 585

七十四、兵役法 585

七十五、少年事件处理法 585

七十六、“五·二○”青年自觉运动 586

七十七、《台湾青年》 586

七十八、《现代青年》 586

七十九、台湾设置的青年奖 586

第十章 国外青年组织 589

第一节 国际青年组织 589

一、青年共产国际 589

二、世界青年民主联盟 589

三、世界青年大会 589

四、国际学生联合会 590

五、国际社会党青年联盟 590

六、国际基督教民主党青年联盟 590

七、拥护联合国国际青年学生运动 591

八、亚洲青年理事会 591

九、亚洲学生协会 591

十、阿拉伯青年联合会 592

十一、阿拉伯学生总会 592

十二、全非学生联合会 592

十三、泛非青年运动 593

十四、欧洲国家青年委员会理事会 593

十五、欧洲青年中心 593

十六、欧洲民主青年社团 594

十七、国际青年组织欧洲协调局 594

十八、欧洲民主学生组织 594

十九、欧洲青年基金会 595

二十、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青年中心 595

二十一、拉丁美洲大陆学生组织 595

第二节 亚洲青年组织 596

一、日本青年团协议会 596

二、日本民主青年同盟 596

三、日本社会主义青年同盟 596

四、全日本学生自治会总联合 597

五、日本日中青年研修协会 597

六、朝鲜社会主义劳动青年联盟 597

七、蒙古革命青年团 598

八、巴勒斯坦学生总会 598

九、巴基斯坦青年联盟 598

十、孟加拉国革命学生联合会 599

十一、尼泊尔青年组织 599

十二、孟加拉国青年组织 599

十三、缅甸青年团结协会 599

十四、泰国大学生中心 599

十五、菲律宾学生联盟 600

十六、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 600

十七、斯里兰卡全国青年服务理事会 600

十八、斯里兰卡自由党青年组织 601

十九、叙利亚革命青年联盟 601

二十、叙利亚学生全国联合会 601

二十一、伊拉克青年总联合会 602

二十二、伊拉克全国学生联合会 602

二十三、也门社会主义青年联合会 602

二十四、印度学生联合会 602

二十五、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 603

二十六、越南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 603

第三节 非洲青年组织 603

一、阿尔及利亚全国青年联盟 603

二、埃及民族民主党青年之翼 603

三、革命埃塞俄比亚青年协会 604

四、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劳动党青年组织 604

五、布隆迪革命青年联合会 604

六、多哥人民联盟青年 605

七、刚果社会主义青年联盟——党的青年 605

八、冈比亚人民进步党青年运动 605

九、几内亚非洲民主革命青年组织 605

十、几内亚比绍阿来卡尔步布拉尔非洲青年组织 606

十一、加蓬民主党青年联盟 606

十二、加纳青年委员会 606

十三、加纳全国学生联合会 606

十四、喀麦隆民族联盟青年组织 607

十五、利比里亚青年联合会 607

十六、利比亚民众国学生大会 607

十七、马里全国青年联盟 608

十八、马达加斯加学生委员会 608

十九、摩洛哥全国学生联盟 608

二十、莫桑比克青年组织 608

二十一、尼日利亚全国青年理事会 609

二十二、尼日尔“萨马利亚”全国运动 609

二十三、塞拉利昂全国人民大会党青年团 609

二十四、塞内加尔全国青年委员会 610

二十五、塞舌尔人民进步阵线青年团 610

二十六、赤道几内亚统一青年组织 610

二十七、毛里求斯社会主义劳动青年团 610

二十八、津巴布韦大学学生会 611

二十九、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青年联盟 611

三十、博茨瓦纳民主党青年之翼 611

三十一、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解放运动青年组织 611

三十二、苏丹青年联合会 612

三十三、索马里革命青年联盟 612

三十四、坦桑尼亚青年团 612

三十五、突尼斯宪政青年联盟 613

三十六、扎伊尔人民革命运动青年组织 613

三十七、赞比亚联合民族独立党青年团 613

三十八、赞比亚大学生组织联合会 614

三十九、南非青年大会 614

第四节 欧洲青年组织 614

一、德国青年联合会 614

二、德国大学生联合会 615

三、挪威青年组织全国理事会 615

四、挪威共产主义大学生联盟 615

五、瑞典全国青年理事会 615

六、瑞典全国学生联合会 616

七、法国全加学生联合会 616

八、法国共产主义青年运动 616

九、丹麦青年联合会 617

十、爱尔兰全国青年委员会 617

十一、比利时红色青年——造反者 617

十二、西班牙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617

十三、希腊共产主义青年团“利加斯费雷奥斯” 618

十四、意大利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618

十五、意大利社会主义青年联盟 618

十六、英国青年整理会 618

十七、英国全国学生联合会 619

第五节 美洲青年组织 619

一、古巴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619

二、古巴大学生联合会 619

三、巴拿马学生联合会 620

四、巴西大学生联合会 620

五、秘鲁大学生联合会 620

六、哥伦比亚自由青年全国联合会 620

七、美国基督教青年会 621

八、美国青年政治领袖理事会 621

九、加拿大大学生联合会 621

十、墨西哥促进青年发展全国理事会 622

十一、墨西哥全国革命青年运动 622

十二、乌拉圭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622

十三、圭亚那青年社会主义组织 622

十四、洪都拉斯大学生联合会 623

十五、多米尼加大学生联合会 623

十六、厄瓜多尔——中国青年协会 623

十七、青年牙买加 623

十八、苏里南全国青年理事会 624

十九、委内瑞拉民主行动党青年组织 624

二十、委内瑞拉基督教社会党革命青年组织 624

二十一、尼加拉瓜桑地诺青年组织 624

二十二、智利全国青年秘书处 625

第六节 大洋洲青年组织 625

一、澳大利亚学生联合会 625

二、南太平洋大学学生协会 625

三、新西兰大学生联合会 625

四、斐济全国青年理事会 626

五、巴布亚新几纳亚全国学生联合会 626

第十一章 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 629

第一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 629

一、中国少年先锋队 629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 629

三、少先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 630

四、少先队的性质 631

五、少先队的任务 631

六、少先队的作用 631

七、少先队的作风 632

八、队歌 632

九、队礼 632

十、队旗 633

十一、红领巾 633

十二、少先队的标志 633

十三、呼号 633

十四、星星火炬徽章 633

十五、少先队的组织机构 634

十六、少先队基层组织 634

十七、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大会 634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共青团工作全书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