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植物化石  陆生植被的历史

植物化石 陆生植被的历史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生物

图书介绍:本书着眼于植物化石,它们是古植物学的基础。 书中简要评述了各大植物类群的化石记录,描述了它们主要的演化趋势,并且讨论了世界范围内植被类型的总体演化,阐明了它们对我们认识古地理和古气候的重要性。最后还回顾了古植物学的研究历史,概括了过去三百年里发生在该学科中的重大进展。

查看更多关于植物化石 陆生植被的历史的内容

图书介绍

致中国读者 1

第一章 绪言 1

一、什么是植物 1

二、植物化石的类型 2

译者的话 3

总编辑序 6

三、哪里可以发现植物化石 6

四、植物碎片如何变成化石 7

五、化石记录的偏差 8

六、植物化石的命名 9

七、为什么研究化石植物 11

一、世代交替 13

第二章 早期陆生植物 13

二、适应陆地生活 14

三、莱尼燧石层植物群 16

四、最早的维管植物 19

五、早期的非维管植物 21

六、工蕨植物 21

七、三枝蕨植物 24

八、前祼子植物 25

第三章 石松植物 28

一、最早的石松植物 28

二、莱尼燧石层的石松植物 29

三、原始鳞木目 31

四、角质层和纸煤 31

五、乔木状石松植物 32

六、早期乔木状石松植物 33

七、鳞木属和煤系沼泽 34

八、根座属 36

九、石松植物体形的减化 37

十、现代草本石松植物 39

第四章 木贼植物 40

一、木贼植物的起源和分类位置 40

二、羽歧叶目 41

三、古芦木科 42

四、芦孢穗科 43

五、冈瓦纳大陆的木贼植物 46

六、现代木贼植物 46

七、楔叶目 47

第五章 真蕨植物 49

一、最早的真蕨植物 49

二、现代真蕨植物 50

三、观音座莲目 51

四、瓶尔小草目 53

五、晚古生代的草本真蕨植物 53

六、古生代的真蕨目 54

七、紫萁科 54

八、海金砂科 55

九、马通蕨科 55

十、双扇蕨科 57

十一、蚌壳蕨科 57

十二、水龙骨科 57

十四、异孢的真蕨植物 59

十三、登普斯基属 59

第六章 早期裸子植物 61

一、什么是胚珠和种子 62

二、艾尔肯斯科 63

三、瓶籽科 65

四、髓木目 67

五、偶籽科 70

六、华丽木植物 70

七、盾籽植物 72

八、大羽羊齿植物 73

九、舌羊齿植物 74

十、科达植物 77

一、早斯松柏类植物 80

第七章 现代裸子植物 80

二、现代松柏类植物 82

三、银杏植物 85

四、苏铁植物 87

五、本内苏铁植物 89

六、开通植物 92

七、盔籽植物 93

第八章 被子植物 95

一、什么是被子植物 95

二、被子植物的祖先 96

三、最早的被子植物 97

四、单子叶植物的起源 98

五、动物对被子植物进化的影响 98

七、白垩纪的被子植物 100

六、风媒传粉的被子植物 100

八、第三纪的被子植物 103

第九章 陆生植被发展 106

一、年代和地层学 106

二、志留纪的陆生植被[410—437 MA(MA为百万年。——译注)] 107

三、泥盆纪的陆生植被(355—410 MA) 107

四、石炭纪的陆生植被(300—355 MA) 108

五、二叠纪的陆生植被(250—300 MA) 109

六、二叠纪—三叠纪绝灭事件 111

七、三叠纪的陆生植被(205—250 MA) 111

八、侏罗纪的陆生植被(135—205 MA) 112

九、白垩纪的陆生植被(65—135 MA) 113

十、白垩纪—第三纪绝灭事件 115

十一、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的陆生植被(1.6—65 MA) 116

十二、第四纪的陆生植被(现今—1.6 MA) 118

第十章 古植物学研究漫谈 120

一、古植物学的肇始 120

二、煤的影响 123

三、舌羊齿植物群和大陆漂移学说 130

四、早期陆生植物的研究 131

五、苏铁植物的时代 132

六、被子植物的研究 136

七、产地保护 139

八、古植物学的未来 140

图 144

附录一 维管植物的分类 272

附录二 进一步阅读 288

译名对照 305

查看更多关于植物化石 陆生植被的历史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