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高培勇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046231X
  • 标注页数:430 页
  • PDF页数:4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公共经济学研究专著。内容涉及市场与政府、公共物品理论、公共支出概述等,主要研究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查看更多关于公共经济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0 导论 1

0.1 什么是公共经济学 1

0.1.1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 1

0.1.2 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个基本脉络 2

0.2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5

0.3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6

0.3.1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 6

0.3.2 理论分析与计量研究 6

0.3.3 案例研究 7

0.4 本书结构与阅读方法 7

思考题 8

第一篇 基础理论 11

第1章 市场与政府 11

1.1 资源配置的效率 11

1.1.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11

1.1.2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12

1.2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16

1.2.1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16

1.2.2 市场机制的失灵:公共物品或服务 18

1.2.3 市场机制的失灵:收入分配不公 19

1.2.4 市场机制的失灵:经济运行不稳 19

1.2.5 小结: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 20

1.3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21

1.3.1 资源配置职能 21

1.3.2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26

1.3.3 促进经济稳定职能 27

思考题 28

第2章 外部效应 30

2.1 外部效应概述 30

2.1.1 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 30

2.1.2 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 31

2.1.3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33

2.2 外部效应的矫正 41

2.2.1 外部效应的矫正:庇古的思路 41

2.2.2 外部效应的矫正:科斯的思路 45

思考题 46

第3章 公共物品理论 48

3.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48

3.1.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性的比较 48

3.1.2 一个典型的事例:馒头与燃料 51

3.1.3 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 52

3.2 纯粹的公共物品 54

3.2.1 对纯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水平相加 54

3.2.2 对纯粹的公共物品的需求:垂直相加 55

3.2.3 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57

3.2.4 公共物品概念文献综述:四个主要模型 60

3.3 “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 64

3.3.1 一种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 64

3.3.2 “林达尔均衡”条件与“免费搭车者”的出现 65

3.3.3 公共财政——“免费搭车者”问题的解决 68

3.4 混合物品与有益物品 68

3.4.1 混合物品 68

3.4.2 有益物品 71

3.5 政府、集团和私人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分工 72

3.5.1 规范性的分析:公共物品应该由“集团”来提供 73

3.5.2 对规范的检验:集团、政府和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分工 75

3.6 政府与私人在生产公共物品上的合作 82

3.6.1 政府和私人在生产效率上的比较 82

3.6.2 公共物品提供和生产的组合方式:基于理论和实证的分析 85

思考题 90

第4章 公共选择 92

4.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92

4.1.1 公共选择理论的概念 92

4.1.2 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94

4.2 直接民主决策 97

4.2.1 几个概念 97

4.2.2 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一个模型 99

4.2.3 中间投票者 101

4.2.4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102

4.2.5 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出现 105

4.2.6 多峰偏好的存在 108

4.2.7 投票交易 109

4.3 间接民主决策 115

4.3.1 投票还是不投票:投票者 115

4.3.2 选票极大化:政治家(政党) 115

4.3.3 公共权力极大化:政府部门(官员) 116

4.4 利益集团、集体行为与寻租行为 118

4.4.1 特殊利益集团: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118

4.4.2 寻租及腐败 119

思考题 122

第二篇 公共支出 127

第5章 公共支出概述 127

5.1 公共支出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127

5.1.1 公共支出概念 127

5.1.2 公共支出分类 127

5.1.3 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购买性支出 129

5.1.4 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转移性支出 131

5.2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135

5.2.1 公共支出增长的宏观理论 135

5.2.2 公共支出增长的微观理论 139

5.3 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调整 141

5.3.1 界定我国公共支出范围的基本原则 141

5.3.2 界定我国公共支出范围的基本设想 143

思考题 149

第6章 购买性支出:公共投资 151

6.1 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 151

6.2 公共投资范围 155

6.2.1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特点 155

6.2.2 公共投资范围 156

6.3 基础设施与政府投融资 157

6.3.1 政府投融资是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渠道 157

6.3.2 积极运用政府投融资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59

思考题 162

第7章 购买性支出:公共消费 164

7.1 行政管理支出 165

7.1.1 行政管理支出的内涵与意义 165

7.1.2 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 165

7.1.3 行政管理效率 166

7.2 国防支出 169

7.2.1 国防支出的意义 169

7.2.2 我国的国防支出规模 169

7.2.3 国防支出效率 170

7.3 科教事业支出 173

7.3.1 科教事业支出的含义 173

7.3.2 教育事业支出分析 173

7.3.3 科技事业支出的分析 178

思考题 180

第8章 转移性支出 182

8.1 社会保障支出 182

8.1.1 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 182

8.1.2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 184

8.2 财政补贴 188

8.2.1 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微观层面 188

8.2.2 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宏观层面 192

思考题 194

第三篇 公共收入 199

第9章 税收原理Ⅰ:税收原则与税收效应 199

9.1 税收原则理论 199

9.1.1 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主张 199

9.1.2 攸士第的税收原则主张 200

9.1.3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 201

9.1.4 萨伊的税收原则理论 202

9.1.5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理论 203

9.2 税收与公平 205

9.2.1 什么是税收公平 205

9.2.2 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基于受益原则的分析 206

9.2.3 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基于支付能力原则的分析 207

9.3 税收与效率 210

9.3.1 什么是税收效率 210

9.3.2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210

9.3.3 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213

9.4 税收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214

9.4.1 税收与生产者行为 214

9.4.2 税收与消费者行为 218

9.5 税收与劳动投入、私人储蓄和私人投资 221

9.5.1 税收与劳动投入 221

9.5.2 税收与私人储蓄 227

9.5.3 税收与私人投资 230

思考题 236

第10章 税收原理Ⅱ:税负归宿理论与最优税收理论 238

10.1 转嫁与归宿:含义和形式 238

10.1.1 由一个例子入手 238

10.1.2 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239

10.1.3 税收转嫁的形式 239

10.2 税收归宿:局部均衡分析 241

10.2.1 什么是局部均衡分析 241

10.2.2 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状况的关键 242

10.2.3 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249

10.2.4 生产要素收入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253

10.3 税收归宿:一般均衡分析 258

10.3.1 什么是一般均衡分析 258

10.3.2 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 259

10.3.3 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 261

10.3.4 商品课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263

10.3.5 生产要素收入课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264

10.4 最优税收理论 265

10.4.1 最优商品税 266

10.4.2 最优所得税 269

10.4.3 商品税与所得税的关系 270

思考题 272

第11章 税收制度 275

11.1 税种的分类 275

11.1.1 税种分类理论的沿革 276

11.1.2 税种的分类可采用不同的标准 277

11.1.3 最基本的是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278

11.1.4 OECD和IMF的税种分类 280

11.2 税制结构的设计 282

11.2.1 税种的配置 282

11.2.2 税源的选择 285

11.2.3 税率的安排 286

11.3 对所得的课税 288

11.3.1 所得课税:总体描述 288

11.3.2 个人所得税 291

11.3.3 公司所得税 295

11.3.4 社会保险税 297

11.4 对财产的课税 299

11.4.1 财产课税:总体描述 299

11.4.2 一般财产税 300

11.4.3 特种财产税 301

11.4.4 财产转让税 304

11.5 对流转的课税 306

11.5.1 流转课税:总体描述 306

11.5.2 消费税 309

11.5.3 销售税 312

11.5.4 增值税 315

11.5.5 关税 318

思考题 321

第12章 国债理论 323

12.1 国债概述 323

12.1.1 国债的基本概念 323

12.1.2 国债与税收的关系 326

12.1.3 国债和赤字的关系 327

12.1.4 债务货币化的内涵 330

12.2 国债理论的发展 331

12.2.1 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债的观点 331

12.2.2 “李嘉图等价定理”之争 332

12.2.3 新正统学派及其反对者——布坎南的国债观点 336

12.2.4 国债理论的最新发展 340

12.3 国债市场的功能定位 344

12.3.1 国债的传统功能 345

12.3.2 国债在金融市场上的功能 346

12.4 国债市场的风险与管理 348

12.4.1 国债市场风险问题的提出 349

12.4.2 国债适度规模的国际比较 350

思考题 351

第13章 公共收费 353

13.1 公共收费概述 353

13.1.1 公共收费的内涵和外延 353

13.1.2 公共收费的标准 354

13.1.3 税收和公共收费的区别与定位 355

13.1.4 税收与公共收费的替代 357

13.2 公共收费的经济分析 358

13.2.1 公共收费是准公共物品的一种融资方式 358

13.2.2 消除负外部效应的矫正性收费 360

13.2.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规制当事人行为的准入性收费 363

13.2.4 规制自然垄断的收费 364

13.3 我国的税费改革 366

13.3.1 我国政府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失控的原因 366

13.3.2 规范政府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368

思考题 370

第四篇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375

第14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375

14.1 政府职能的划分 375

14.1.1 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与有效提供 375

14.1.2 政府事权和支出范围的界定 376

14.1.3 政府职能与财政分权 378

14.1.4 政府间财政分权的原则 379

14.2 政府间的税收划分 381

14.2.1 税收划分的依据与困难 381

14.2.2 税收划分的原则 381

14.2.3 税收划分的方式 382

14.3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383

14.3.1 财政转移支付的缘由 384

14.3.2 财政失衡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385

14.3.3 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 386

14.4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博弈 390

14.5 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践 396

14.5.1 与政治体制保持一致的分级财政体制 396

14.5.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体制的变迁 396

思考题 400

第15章 财政政策 403

15.1 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 403

15.1.1 促进经济增长 403

15.1.2 稳定经济 404

15.1.3 资源合理配置 404

15.1.4 公平收入分配 405

15.2 财政政策的类型与运作机理 406

15.2.1 财政政策的类型 406

15.2.2 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 406

15.3 预算平衡与财政赤字 408

15.3.1 年度预算平衡论 408

15.3.2 周期预算平衡论 409

15.3.3 功能财政论 410

思考题 412

第16章 国际财政 413

16.1 国际财政实践 413

16.1.1 国际财政实践概述 413

16.1.2 国际税收协定 414

16.1.3 关税同盟 416

16.1.4 财政一体化的进程 416

16.1.5 国际性公共物品的提供 417

16.2 马斯格雷夫的国际财政论 418

16.2.1 税收协调问题 419

16.2.2 所得税的协调 420

16.2.3 商品税的协调 420

16.2.4 进一步的问题 421

16.3 罗森的国际财政论 422

16.3.1 罗森的国际财政理论概述 422

17.3.2 对来自国外收入的课税 422

16.3.3 罗森对商品税的讨论 423

16.4 其他有关的观点和理论 423

16.5 国际财政论的演变趋势 427

思考题 429

查看更多关于公共经济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