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农业科学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陈成斌 黄东贤 王腾金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5106043
  • 标注页数:308 页
  • PDF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主要阐述了广西“博优”系列及部分其他品种(系)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40多年来在育种基础理论和育种技术研究、育种材料创造及新品种(系)选育与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穿插了相关育种专家的杰出事迹,是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专著新尝试。

查看更多关于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概述 1

一、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的诞生 1

二、感光型杂交水稻的类型划分 2

三、感光型杂交水稻的特点 3

(一)早季不能种植 3

(二)双亲均为感温性强的早稻类型 3

(三)感光性的遗传机理具有特殊性 3

四、弱感光型杂交水稻 5

(一)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在分类学上的地位 6

(二)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在早稻、中稻与晚稻中的地位 8

(三)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在南方稻区的地位 8

五、弱感光型与感光型杂交水稻的比较 11

(一)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可以早晚季制种 11

(二)弱感光型杂交水稻亲本可以配组出感温型组合 11

(三)感光型杂交水稻只能晚季制种 11

六、弱感光型杂交水稻的意义 12

(一)开创了感光型杂交晚稻育种与生产新局面 12

(二)实现了杂交水稻的早制晚用 13

(三)理顺杂交水稻育种与生产推广的关系 13

第二章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的光温特性 14

一、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与短日高温生育期 14

(一)水稻品种的感光性 15

(二)水稻品种的感温性 17

(三)水稻品种的短日照高温生育期 17

二、影响水稻生育期的主要因素 18

(一)地域因素 18

(二)季节因素 19

(三)温光因素 19

三、杂交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及基本营养性 20

(一)杂交水稻的感光性 20

(二)杂交水稻的感温性 24

(三)杂交水稻的短日照高温生育期 25

(四)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的重叠及变化 26

四、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的特点 28

(一)早制晚用 28

(二)含有野生稻血缘 29

第三章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的遗传特点 34

一、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基础 34

(一)显性假说 35

(二)超显性假说 35

(三)上位性作用假说 36

(四)分子多态性关系 39

(五)基因差异表达 40

二、光温特性的遗传 40

第四章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与繁制种技术 42

一、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42

(一)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42

(二)代表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 47

二、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高产繁制种技术 50

(一)常规高产繁制种技术 50

(二)博A高产繁制种技术 54

(三)弱感光型晚籼组合汕优30选的高产制种技术 59

(四)感光型晚籼组合博优64的高产制种技术关键 62

第五章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育种关键技术 63

一、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育种的主要技术方法 63

(一)有性杂交育种技术 63

(二)单倍体育种技术 71

(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82

(四)转基因育种技术 83

第六章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 90

一、高大韧新株型育种 92

二、抗性育种 95

(一)提高水稻主要病虫害抗性 96

(二)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101

三、优质化育种 103

四、育种策略 104

第七章 野生稻种质利用 113

一、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概述 113

二、野生稻种质在不育系培育中的应用 117

三、野生稻种质在保持系培育中的应用 118

四、野生稻种质在恢复系培育中的应用 120

五、近年来野生稻利用的重要进展 122

六、非AA染色体组野生稻优异种质 124

七、广西野生稻优异种质在杂交水稻育种中成功利用的典型案例 126

(一)普通野生稻“野5”的成功利用 126

(二)田东、田阳野生稻种质的成功利用 127

(三)北海野生稻种质的成功利用 128

第八章 “桂系大军”主力博A的应用状况 130

一、博A的应用背景 130

二、博A的应用价值 131

三、博优系列在华南稻区晚造的主导作用 132

四、博优系列在杂交水稻发展中的贡献 133

五、博优系列育种后续研发情况 133

(一)破解超高产抗病不育系育种难题 134

(二)进入高产优质兼容育种新时期 135

(三)育成高产优质西A新不育系 136

六、博优系列及其衍生组合 138

第九章 华南感光型杂交水稻代表性组合博优64 144

一、不育系博A的选育 144

(一)不育系选育背景 144

(二)不育系博A的诞生 145

二、恢复系测64- 7的选育 147

三、博优64的特点 148

(一)博优64的特征特性 148

(二)博优64的生产特性 148

四、博优64的高产栽培技术 150

五、博优64的制种技术 154

第十章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代表性组合 155

一、2000年前的博优系列代表性组合 155

(一)博优桂99 155

(二)博优501 157

(三)博优175 159

(四)博优4480 160

(五)博优25 160

(六)博优329 161

(七)博优桂168 162

(八)博优253 163

(九)博优1025 165

(十)博优桂55 166

(十一)博优212 167

(十二)博优988 168

(十三)博优晚三 168

(十四)博优3550 169

(十五)博优938 169

(十六)博Ⅱ优968 170

(十七)博Ⅱ优213 171

(十八)博Ⅱ优961 172

(十九)博Ⅱ优3550 173

二、2000~2010年的博优系列代表性组合 174

(一)博优205 174

(二)博优香1号 175

(三)博优58 176

(四)博优28 176

(五)博优781 177

(六)博优01 178

(七)博优258 179

(八)博优315 180

(九)博优128 181

(十)博优998 181

(十一)博优679 182

(十二)博优369 183

(十三)博优302 184

(十四)博优航6号(试验名为博优623) 185

(十五)博优290 186

(十六)博优352 187

(十七)博优691 188

(十八)博Ⅱ优270 189

(十九)博Ⅱ优859 190

(二十)博Ⅱ优15 191

(二十一)博Ⅲ优273 191

三、2010年后的博优系列代表性组合 192

四、非博优系列的代表性组合 193

(一)汕优30选 193

(二)汕优桂44 195

(三)秋优桂99 196

(四)秋优1025 197

(五)秋优桂168 199

(六)Ⅱ优3550 200

(七)汕优3550 200

(八)美优桂99 201

(九)美优138 202

(十)美优1025 203

(十一)先优95 204

(十二)秋优998 205

(十三)威优111 205

(十四)先农16号 206

(十五)中浙优2838 207

(十六)丰优416 207

(十七)丰优191 208

(十八)三香优714 209

(十九)中优218 210

(二十)T优6135 211

(二十一)岳优9113 211

(二十二)培两优210 212

(二十三)美优198 213

(二十四)天优3550 214

(二十五)美优998 215

(二十六)秋长优3号 216

(二十七)K优451 217

(二十八)玉香88 217

(二十九)丰两优一号 218

(三十)振优988 219

(三十一)K优8602 220

(三十二)天优998 221

(三十三)中百优1号 222

(三十四)天丰优85 222

(三十五)三香优786 223

(三十六)宜香99E-4 224

(三十七)龙优673 225

(三十八)Ⅱ优851 226

(三十九)准两优893 227

(四十)先农18号 228

(四十一)中浙优1号 229

(四十二)中浙优8号 230

(四十三)陵两优472 231

(四十四)隆两优340 232

(四十五)辐优21 233

(四十六)新两优901 234

(四十七)丰源优358 234

(四十八)欣荣优2984 235

(四十九)泸香658 236

(五十)甬优6号 237

(五十一)金稻优998 238

(五十二)双优2088 239

(五十三)龙丰优1号 239

(五十四)兆丰优9928 240

(五十五)永丰优9802 241

(五十六)兆丰优8008 242

(五十七)孟两优907 243

(五十八)犇优317 244

(五十九)群优3550 245

五、2010年前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代表性组合 246

(一)国稻1号 246

(二)国稻3号 247

(三)丰优299 248

(四)Ⅱ优航1号 249

(五)淦鑫688 251

附录1 广西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育种团队 253

一、李丁民团队 253

(一)国家杂交水稻育种功臣——李丁民 253

(二)李丁民团队的主要贡献 266

(三)李丁民团队成员介绍 271

二、王腾金团队 282

(一)著名水稻育种家——王腾金 282

(二)王腾金团队成员介绍 285

附录2 育种家谈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关键 292

一、李丁民谈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选育 292

二、万邦惠等谈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细胞质分类 294

三、韦仕邦谈籼型杂交水稻强恢复系选育 296

四、覃惜阴谈野生稻在杂交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299

五、廖民宗谈弱感光杂交水稻育种 301

六、梁世荣谈弱感光型杂交水稻育种机理 302

参考文献 303

致谢 308

查看更多关于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