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杂交水稻知识大全

杂交水稻知识大全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农业科学

  • 购买点数:16
  • 作 者:邓华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4666956
  • 标注页数:515 页
  • PDF页数:556 页
图书介绍:这是一部全面介绍水稻的工具书。主编邓华凤研究员是作物遗传育种学博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1984年以来,一直师从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杂交水稻事业上屡获殊荣。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排名第三。全书分为七章共80万字。第一篇 杂交水稻基础理论;第二篇 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第三篇 杂交水稻种子技术;第四篇 杂交水稻栽培生理生态学;第五篇 杂交水稻代表人物;第六篇 杂交水稻代表品种;第七篇 杂交水稻种业。

查看更多关于杂交水稻知识大全的内容

图书介绍

杂交水稻基础理论 1

第一部分 水稻基础知识 1

水稻 1

栽培稻 1

亚洲栽培稻 1

非洲栽培稻 2

野生稻 2

常规稻 2

杂交水稻 2

三系法杂交水稻 3

两系法杂交水稻 3

一系法杂交水稻 3

化学杀雄杂交水稻 3

超级稻 4

超级杂交稻 4

广适性超级杂交稻 4

奇迹稻 4

东方魔稻 5

籼稻 5

粳稻 5

爪哇稻 5

光壳稻 6

杂草稻 6

早稻 6

中稻 6

晚稻 7

水稻 7

陆稻 7

黏稻 7

糯稻 8

优质稻 8

功能稻 8

特种稻 8

有色稻 9

香稻 9

专用稻 9

单季稻 9

双季稻 9

形态指数鉴定法 10

种 10

亚种 10

变种 10

品种 11

起源中心 11

初生中心 11

次生中心 11

原生作物 11

次生作物 12

种质 12

种质库 12

国家种质库 12

短期库 12

中期库 12

长期库 13

核心种质库 13

植物遗传资源 13

种质资源 13

稻种资源 13

原生境保存 14

异生境保存 14

野生稻圃 14

种植保存 14

储藏保存 14

离体保存 14

稻种资源创新 14

未来亲本选育 15

核心种质 15

微核心种质 15

基因库 15

初级基因库 15

次级基因库 16

三级基因库 16

基因库建拓 16

分离规律 16

自由组合规律 16

连锁和交换定律 17

互补作用 17

积加作用 17

重叠作用 17

上位性 17

显性上位作用 18

隐性上位作用 18

抑制作用 18

显性抑制作用 18

遗传 18

变异 18

细胞核遗传 19

细胞质遗传 19

母性影响 19

花粉直感 19

果实直感 19

细胞全能性 20

遗传漂变 20

染色质 20

染色体 20

染色单体 21

同源染色体 21

异源染色体 21

单倍体 21

双二倍体 21

多倍体 22

同源多倍体 22

异源多倍体 22

同源四倍体水稻 22

同源四倍体杂交稻 23

染色体组 23

无丝分裂 23

有丝分裂 23

减数分裂 23

交换 24

质量性状 24

数量性状 24

单位性状 24

相对性状 24

显性性状 25

隐性性状 25

等位基因 25

非等位基因 25

复等位基因 25

互补基因 25

基因内互作 26

基因间互作 26

基因连锁 26

连锁遗传 26

完全连锁遗传 26

超亲遗传 27

突变 27

基因突变 27

基因重组 27

形态突变 27

失去功能突变 28

致死突变 28

回复突变 28

点突变 28

自发突变 28

插入突变 28

基因剂量效应 29

地理隔离 29

进化树 29

温室效应 29

温室气体 30

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基金会 30

世界粮食奖 30

第一次绿色革命 30

第二次绿色革命 31

粮食安全 31

大青棵 31

返祖现象 31

袁隆平星 32

袁隆平精神 32

第二部分 水稻杂种优势理论 32

杂种优势 32

杂种优势利用 32

水稻杂种优势 33

品种间杂种优势 33

亚种间杂种优势 33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障碍 33

远缘杂种优势 33

杂种优势群 34

生态群 34

杂种优势生态群 34

遗传距离 34

杂种优势衡量指标 35

正向优势 35

负向优势 35

平均优势 35

超亲优势 35

竞争优势 36

相对优势 36

优势指数 36

配合力 36

一般配合力 36

特殊配合力 37

遗传率 37

广义遗传率 37

狭义遗传率 37

水稻杂种优势表现 38

营养优势 38

生殖优势 38

抗性优势 38

品质优势 38

“显性”假说 38

“超显性”假说 39

“上位性”假说 39

“遗传平衡”假说 39

“活性基因”假说 39

基因网络系统假说 40

多基因假说 40

主效基因 40

微效多基因 40

授粉 41

双受精 41

自然异交 41

自花授粉 41

自花授粉作物 41

异花授粉 42

异花授粉作物 42

常异花授粉 42

常异花授粉作物 42

近亲繁殖 42

近交衰退 43

杂种优势衰退 43

剩余杂种优势 43

杂种优势固定 43

强优势 43

强优势杂交种 44

强优势杂交种标准 44

自交系 44

品种间杂交种 44

雄性不育杂交种 45

自交不亲系杂交种 45

亚种间杂交种 45

核质杂交种 45

杂种弱势 45

生殖隔离 45

生殖障碍 46

杂种衰败 46

杂种不育 46

染色体杂种败育 46

杂交水稻育种战略设想 47

“无杂种优势论” 47

第三部分 水稻雄性不育性 47

不育 47

雄性不育 47

雌性不育 47

植物雄性不育表现 48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48

核雄性不育 48

显性核雄性不育 48

隐性核雄性不育 48

质雄性不育 49

环境敏感核雄性不育 49

遗传雄性不育 49

生理雄性不育 49

化学杀雄 49

雄性不育株 50

不育株率 50

败育 50

花粉败育 50

花粉不育度 50

不育度 50

花粉育性镜检 51

育性鉴定 51

核退化型花粉败育 51

核增生型花粉败育 51

二分体 51

四分体 52

花药 52

花粉 52

花粉发育过程图 52

小孢子 52

单核花粉 52

双核花粉 53

三核花粉 53

无花药型 53

无花粉型 53

单核败育型 53

双核败育型 54

三核败育型 54

碘-碘化钾染色法 54

孢子 54

配子 54

合子 55

纯合子 55

杂合子 55

孢子体 55

孢子体雄性不育 55

配子体 56

配子体雄性不育 56

重复隐性基因配子致死模型 56

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 56

互补孢子体不育模式 57

微效多基因假说 57

“野败” 57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57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58

包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58

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58

滇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58

冈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59

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59

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59

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59

核置换 59

种间核置换 60

亚种间核置换 60

品种间核置换 60

C系统 60

O型不育材料 60

三型学说 61

二型学说 61

多种核质基因对应学说 61

通路学说 61

亲缘学说 62

Ca2+-CaM系统调控假说 62

光温启动因子假说 62

第二光周期假说模型 62

光敏核不育水稻光温作用模型 63

育性量化模型 63

光-温-育性三维曲面模型 63

光-温效应“U”模型 64

细胞质调控假说 64

多基因遗传不平衡假说 64

缺陷型不育 65

补偿型恢复 65

附加型不育 65

抑制型恢复 65

主基因不育性 65

多基因不育性 66

雄性不育系 66

细胞核不育系 66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 66

野败不育系 66

矮败不育系 67

红莲型不育系 67

冈型不育系 67

D型不育系 67

印水型不育系 67

K型不育系 68

BT型不育系 68

滇型不育系 68

雄性不育保持系 68

雄性不育恢复系 68

恢复度 68

典败花粉 69

圆败花粉 69

染败花粉 69

黑染花粉 69

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系 69

典败型雄性不育系 69

圆败型雄性不育系 69

染败型雄性不育系 70

普通野生稻质源 70

籼稻质源 70

粳稻质源 70

育性恢复基因Rf4 70

野败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17 70

育性恢复基因Rf3 71

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H79 71

育性恢复基因Rf6 71

育性恢复基因Rf1a 71

育性恢复基因Rf1b 72

育性恢复基因Rf2 72

光敏型核雄性不育 72

温敏型核雄性不育 72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73

无融合生殖 73

专性无融合生殖 73

兼性无融合生殖 73

自主无融合生殖 73

诱导无融合生殖 74

营养无融合生殖 74

无融合结子 74

配子体无融合生殖 74

孢子体无融合生殖 74

孤雌生殖 74

无配子生殖 75

孤雄生殖 75

二倍体无融合生殖 75

体细胞无孢子生殖 75

二倍体孢子生殖 75

不定胚 76

不定胚生殖 76

多胚现象 76

多苗 76

合子胚 77

胚状体 77

第四部分 水稻株型育种理论 77

株型 77

株形 77

理想株型 77

动态理想株型 78

新株型育种计划 78

超高产育种计划 78

超级稻育种计划 78

超级杂交稻理想株型模式 79

早长根深超高产株型模式 79

新株型水稻模式 80

重穗型模式 80

后期功能型模式 80

直立大穗型模式 81

源 81

库 82

代谢源 82

代谢库 82

流 82

光能利用率 82

光合“午睡” 83

光抑制 83

光氧化 83

矮秆 83

光合产量 83

生物学产量 84

经济产量 84

收获指数 84

第五部分 水稻分子育种理论 84

常规育种 84

分子育种 85

转基因育种 8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85

基因组辅助育种 85

基因聚合分子育种 86

分子设计育种 86

显微注射法 86

前景选择 86

背景选择 86

遗传背景 87

生态选择压 87

多倍体优势 87

水稻基因组 87

基因组测序 87

第二代测序技术 88

全基因组重测序 88

基因组学 88

功能基因组学 88

结构基因组学 89

比较基因组学 89

性状 89

基因型 89

表型 90

基因 90

候选基因 90

外显子和内含子 90

转录因子 90

非编码DNA 91

非编码RNA 91

一基因多效 91

多基因性状 91

多基因家族 91

QTL 92

位点 92

座位 92

多克隆位点 92

共显性标记 93

不完全显性 93

突变体 93

突变体库 93

野生型基因 93

基因陷阱载体或基因捕获载体 94

Ac/Ds标签系统 94

Tos17转座子 94

转座子标签法 94

基因组靶内定位诱导损伤技术 95

定向突变 95

基因定位 95

基因精细定位 95

QTL定位 96

基因克隆 96

图位克隆 96

染色体步移 96

遗传图谱 97

物理图谱 97

转录图谱 97

连锁群 97

图距 97

重叠群 98

重组值 98

连锁分析 98

关联分析 98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 98

生物芯片 99

DNA芯片技术 99

基因芯片 99

基因文库 99

聚合酶链反应 100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100

基因表达 100

转录 100

反转录 100

翻译 101

半定量RT-PCR 101

实时荧光定量PCR 101

热不对称交错PCR 101

酵母双杂交系统 102

保守序列 102

调控元件 102

结构域 102

开放阅读框 102

同源性 103

相似性 103

转基因技术 103

转基因生物 103

转基因水稻 103

受体细胞 104

外源基因 104

外源DNA 104

内源基因 104

目的基因 104

质粒 104

克隆载体 105

表达载体 105

双元载体系统 105

培养基 105

组织培养 105

遗传转化 105

共培养 106

愈伤组织 106

感受态 106

载体 106

共转化 106

共分离 107

根癌农杆菌 107

T-DNA 107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107

基因枪法 107

花粉管通道法 108

DNA片段杂交假说 108

聚乙二醇法 108

电击法 108

转化体 109

转化效率或转化频率 109

转化事件 109

拷贝数 109

单拷贝 109

密码子优化 109

密码子偏爱性 110

增强子 110

启动子 110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110

组成型启动子 111

组成型基因 111

诱导型启动子 111

终止子 111

花椰菜花叶病毒35S核糖体DNA启动子 111

嵌合基因 112

嵌合体 112

过表达 112

组成型表达 112

融合基因 112

融合蛋白 113

标记基因 113

选择标记 113

报告基因 113

显性选择标记 113

β-半乳糖苷酶 113

β-葡萄糖苷酸酶 114

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 114

位置效应 114

基因沉默 114

共抑制 115

表观遗传 115

DNA甲基化 115

组蛋白修饰 115

细菌人工染色体 115

酵母人工染色体 116

反义技术 116

基因敲除 116

核酸分子杂交 116

荧光原位杂交 116

原位PCR 117

Southern印迹杂交 117

Northern印迹杂交 117

Western印迹杂交 117

探针 118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118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118

抗虫转基因水稻 118

cry蛋白 119

植物生物反应器 119

黄金大米 119

工程雄性不育系 119

水稻智能不育系 119

C4水稻 120

绿色超级稻 120

生物安全 120

转基因生物安全 121

生物安全议定书 121

转基因生物中间试验 121

转基因生态环境释放 121

转基因生物生产性试验 121

安全证书 122

基因逃逸 122

基因漂移 122

转基因生物检测标准物质 122

基因跟踪 123

分子标记 123

遗传标记 123

形态标记 123

细胞学标记 123

生化标记 123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124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124

简单重复序列 124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124

表达序列标签 125

特异序列扩增区域标记 125

酶切的扩增多态性序列 125

单核苷酸多态性 125

单片段置换系 126

加倍单倍体群体 126

近等基因系 126

重组自交系 126

半矮秆基因sd1 127

理想株型基因IPA1 127

粒长粒重主效控制基因GS3 127

每穗粒数、株高和抽穗期多效性控制基因Ghd7 127

每穗实粒数基因Gn1a 128

粒宽和粒重主效控制基因GW2 128

籽粒体型控制基因GIF1 128

匍匐生长基因PROG1 128

稻瘟病抗性基因Pi9 129

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或Pi-4a 129

稻瘟病抗性基因Pib 129

单蘖基因MOC1 129

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tms5 130

反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rtms1 130

水稻光敏不育基因csa 130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pms3 130

野败型雄性不育基因WA352 130

包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1 131

水稻包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79 131

杂交水稻育种 132

第一部分 水稻育种基本术语 132

水稻品种 132

地方品种 132

改良品种 132

主栽品种 133

优良品种 133

纯系品种 133

杂交种品种 133

群体品种 133

混合品种 134

综合品种 134

多系品种 134

无性系品种 134

杂交组合 135

原始栽培类型 135

作物野生近缘种 135

育种中间材料 135

原始材料 136

一环系 136

二环系 136

品系 136

系统群 136

姊妹系 136

水稻育种学 137

水稻育种 137

育种目标 137

目标性状 137

经济性状 137

常规育种 137

生理育种 138

生态育种 138

穿梭育种 138

株型育种 138

水稻根系育种 139

矮化育种 139

丛化育种 139

早长育种 139

水稻高光效育种 140

引种 140

水稻引种一般规律 140

引种工作环节 141

驯化 141

气候相似论 141

生态因子 141

生态环境 141

生态型 142

生态区 142

选择 142

性状鉴定 142

直接鉴定 142

间接鉴定 142

自然鉴定 142

诱发鉴定 143

当地鉴定 143

异地鉴定 143

田间鉴定 143

实验室鉴定 143

选择育种 143

系统育种 144

个体(单株)选择法 144

混合选择法 144

集团混合选择育种 145

改良混合选择育种 145

自然变异原因 146

自然进化 146

人工进化 146

遗传改良 146

剩余变异 147

株系循环双向选优法 147

株系循环法 147

遗传多样性 147

杂交 148

杂交育种 148

组合育种 148

超亲育种 148

亲本选配 148

亲本选配一般原则 149

杂交方式 149

单交 149

复交 149

三交 150

双交 150

四交 150

聚合杂交 150

双列选择交配法 151

多父本授粉 151

回交 151

回交育种 151

轮回亲本 153

非轮回亲本 153

受体亲本 153

供体亲本 153

质量性状基因回交转育 153

回交导入显性单基因 153

回交导入隐性单基因 154

数量性状基因回交转育 154

多个目标性状基因导入 155

聚合回交法 155

逐步回交法 156

修饰回交育种法 156

滚动回交法 156

进化育种法 156

渐进改良法 157

测交 157

测交种 157

系谱法 157

混合法 158

派生系统法(衍生系统法) 159

单粒传法 159

组群筛选法 159

杂交育种程序 160

原始材料圃 160

亲本圃 160

选种圃 161

鉴定圃 161

品系比较试验 161

区域试验 161

生产试验 161

自交衰退 162

群体改良 162

轮回选择法 162

群体内轮回选择 162

群体间改良轮回选择法 163

基因平衡定律 163

选择和重组原理 163

双列选择交配体系 163

半同胞家系轮回选择 164

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164

复合轮回选择 164

改良穗行选择法 164

群体混合选系法 165

自交后代选择 165

配合力测定时期 166

配合力早代测定 166

配合力中代测定 166

配合力晚代测定 166

顶交种 167

顶交法 167

双列杂交法 167

骨干系测定法 167

多系测交法育种 168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168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168

化学杂交剂 168

品种间杂交品种 168

品种—自交系间杂交品种 168

自交系间杂交品种 169

单交种 169

三交种 169

双交种 169

复合品种 170

纯合群体品种 170

杂合群体品种 170

雄性不育杂交品种 170

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品种 170

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品种 170

种间与亚种间杂交品种 171

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171

化学杀雄法 171

温汤去雄法 171

热气杀雄法 171

剪颖去雄法 172

套袋去雄法 172

人工套袋自交 172

诱变育种 172

诱变剂 172

物理诱变剂 173

物理诱变处理方法 173

致死剂量 173

半致死剂量 174

临界剂量 174

半致矮剂量 174

吸收剂量 174

剂量率 174

化学诱变剂 175

烷化剂 175

叠氮化钠 175

碱基类似物 176

化学诱变处理方法 176

复合诱变 176

突变谱 176

突变率 176

突变体频率 176

突变种类 177

核外突变 177

突变嵌合体 177

诱变育种程序 177

诱变一代 178

航天育种 178

远缘杂交 178

渐渗杂交 178

远缘杂交育种 179

亚远缘杂交 179

超远缘杂交 179

双重杂种优势 179

歧化选择 179

染色体基数 180

异附加系 180

易位系 180

异置换系 180

体细胞杂交 181

胞质杂种 181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 181

花粉和花药培养 182

植物胚胎培养 182

幼胚挽救技术 182

“保姆法”培养 182

桥梁(媒介)法 182

“籼粳架桥”技术 182

倍性育种 183

获得单倍体途径 183

单倍体育种 183

多倍体来源 183

人工诱导多倍体 184

多倍体育种 184

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184

品种保护 184

品种特异性 184

品种新颖性 184

品种适应性 185

品种稳定性 185

适当名称 185

第二部分 三系杂交稻育种 185

三系形态区别 185

三系配套 186

不育系分类 186

不育系选育标准 187

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获得途径 188

远缘杂交核置换 188

自然不育株选育不育系 188

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选育不育系 188

籼稻和粳稻杂交选育不育系 189

地理远距离品种间杂交选育不育系 189

人工诱变不育系 189

离体培养获得不育系 190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雄性不育系 190

等位基因互作控制核雄性不育 190

反向杂交法选育不育系 191

反向核置换选育不育系 191

反回交法选育不育系 192

测交筛选法 192

成对回交 192

回交转育法 192

我国生产上常用的九类主要不育系 193

包台型不育系选育 194

野败型不育系选育 194

冈型和D型不育系选育 195

红莲型不育系选育 195

保持系选育标准 195

测保 195

保持系定向转育 196

人工杂交选育法 196

保持系×恢复系或恢复系×保持系 196

复式杂交法 196

人工制保 196

优良恢复系选育标准 197

恢复基因来源 197

恢复谱 197

恢复力 198

恢复系选育方法 198

测交筛选法 198

野败型不育测恢原则 198

BT型不育测恢原则 198

红莲型不育测恢原则 198

杂交选育法 198

杂交选育恢复系步骤 199

一次杂交法 200

恢×恢 200

恢×保(保×恢) 200

不×恢 200

复式杂交法 200

同质恢复系 201

恢复系回交转育法 201

人工诱变法 201

杂交水稻亲本选配原则 201

三系杂交稻育种程序 201

第三部分 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203

两用核不育系 203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 203

光敏核不育系 203

温敏核不育系 203

籼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204

正向温敏雄性核不育系 204

反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204

反短光敏雄性不育 204

反低温敏雄性不育 205

反短光低温互作雄性不育 205

反温敏雄性不育系 205

重组型光温敏不育系 205

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 205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206

水稻广亲和品种 206

水稻广亲和系选育 206

水稻广谱广亲和系选育 207

水稻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 207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选育 207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 208

弱光敏低温敏核不育系选育 208

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标准 208

两系恢复系选育 209

第四部分 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 209

水稻超高产育种 209

超级杂交稻育种 210

理想株型育种 210

直立大穗株型育种 211

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株型育种 211

亚种间重穗型超高产育种 211

长江中下游中籼稻超高产株型育种 211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 212

水稻动态理想株型育种 212

三步法超级杂交稻育种 212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 213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213

水稻亚种间组合选配原则 214

水稻广亲和性测验品种 214

粳型亲籼系选育 214

超高产杂交稻配组模式 215

第五部分 品质育种 215

稻米品质 215

碾米品质 215

糙米率 216

整精米率 216

外观品质 216

垩白 216

垩白粒率 216

垩白面积 217

垩白度 217

垩白遗传改良 217

透明度 217

粒形 217

蒸煮品质 218

食味品质 218

直链淀粉含量 218

糊化温度 218

胶稠度 219

米粒延伸性 219

米饭质地 219

香味 219

营养品质 220

卫生品质 220

贮藏品质 220

加工品质 220

第六部分 杂交水稻抗病虫性育种 221

垂直抗病性 221

水平抗病性 221

基因对基因假说 222

协同进化 222

定向选择 222

稳定化选择 222

致病性 222

毒性 223

侵袭力 223

抗源 223

抗侵入 223

抗扩展 223

过敏性坏死 224

有性杂交 224

异核现象 224

拟性重组 224

抗病性 224

免疫 224

避病 225

寄主避免 225

感病 225

中抗 225

中感 225

高感 225

亲和性与不亲和性 225

生理小种 226

鉴别寄主 226

耐病 226

离体鉴定 226

病圃 226

稻瘟病 227

叶瘟 227

慢性型病斑 227

急性型病斑 228

白点型病斑 228

褐点型病斑 228

穗颈瘟 228

稻瘟病抗源 228

稻瘟病抗性基因 228

定性分级 229

定量分级 229

普遍率 229

严重度 229

病情指数 229

叶瘟分级标准 229

穗颈瘟分级标准 230

白叶枯病 230

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230

纹枯病 231

细菌性条斑病 231

细菌性条斑病抗源 232

水稻矮缩病 232

水稻稻曲病 232

稻曲病抗源 233

抗虫性 233

拟抗虫性 233

诱导抗虫性 233

不选择性 234

抗生性 234

耐害性 234

稻蓟马 234

褐飞虱 234

褐飞虱抗源 235

褐飞虱抗性基因 235

螟虫 235

三化螟 236

二化螟 236

大螟 236

白背飞虱 236

抗病虫品种选育方法 237

抗性品种利用策略 237

抗源轮换 237

抗源聚集 238

多系品种 238

第七部分 杂交水稻抗逆性育种 238

逆境 238

抗逆性 239

抗逆性育种 239

抗逆育种特点 239

抗逆性育种方法 240

抗旱性 240

抗旱性鉴定技术 240

抗旱性指标 241

抗旱品种资源 241

水稻抗旱育种 241

耐盐性 241

耐盐性鉴定技术 242

耐盐性鉴定指标 242

耐盐品种选育 242

抗寒性 243

抗寒性鉴定方法 243

抗寒性鉴定指标 243

抗寒品种选育 243

耐铝性 244

耐铝性的鉴定方法与指标 244

耐铝性品种选育 244

耐镉性 245

水稻耐镉性育种 245

耐高温 245

耐高温鉴定方法与指标 245

耐高温育种 246

杂交水稻种子 247

第一部分 杂交水稻亲本繁殖 247

胚 247

胚乳 247

种子 247

人工种子 247

基础种子 248

登记种子 248

检验种子 248

原种标准 248

原原种 248

原种 248

良种 248

原种生产 249

混杂退化 249

机械混杂 249

生物学混杂 249

同质恢复株 249

亲本繁殖 250

三系不育系繁殖 250

两系不育系繁殖 250

提纯复壮 250

成对回交提纯法 250

三系七圃法 251

三系九圃法 251

简易提纯法 252

株系循环法 253

三级繁育法 254

冷灌繁殖 254

冷灌时期 254

冷灌部位 255

冷灌深度 255

海南冬季繁殖 255

高海拔地区繁殖 255

两用核不育系秋季繁殖 256

再生繁殖 256

核心种子 257

核心种子生产 257

三层穗法 257

第二部分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257

杂交种子 257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258

三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258

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258

超高产制种技术 258

异交特性 258

理想异交性能 258

理想异交株型 259

抽穗特性 259

穗粒外露率 259

包颈粒率 259

穗叶顶距 259

植株结构 260

穗层结构 260

穗粒结构 260

闭颖率 260

开花习性 260

花时 260

花时动态 261

始花时间 261

盛花时间 261

末花时间 261

午前花率 261

始穗期 262

抽穗期 262

齐穗期 262

花期 262

花期相遇 262

理想花期相遇 262

花期基本相遇 262

花期不遇 262

父母本花时相遇率 263

父母本花时全遇率 263

花遇指数 263

盛花期 263

盛花期相遇率 263

柱头特性 264

柱头外露率 264

柱头双边外露 264

单边柱头外露 264

外露柱头生活力 264

柱头生活力系数 265

柱头表面积 265

散粉 265

花粉生活力 265

花粉残留 265

潜在花粉 266

田间花粉 266

及时花粉 266

非及时花粉 266

田间花粉密度 266

潜在花粉转化率 266

异交结实率 266

开花当天结实率 267

极限结实率 267

潜在结实率 267

饱和结实率 267

非饱和结实率 267

套袋结实率 268

外实比 268

外实率 268

双外实率 268

单外实率 268

非外实率 268

播始历期 268

播差期 268

时差法 269

叶龄 269

叶龄指数 269

叶龄余数 269

叶差法 269

温差法 269

行比 270

一期父本 270

二期父本 270

父母本倒播 270

花期预测 270

幼穗剥检法 271

叶片预测法 271

花期调节 271

辅助授粉 271

借父授粉 271

绳索赶粉法 272

竹竿赶粉法 272

飞机授粉法 272

串粉 272

割叶技术 272

九二○ 273

除杂保纯 273

育性转换 273

临界温度 273

诱导临界日长 273

败育临界日长 274

育性波动 274

水稻育性敏感转换期 274

育性敏感期 274

育性敏感安全期 275

温度敏感期 275

育性敏感安全系数 275

起点温度遗传漂变 275

两个安全期 276

三个安全期 276

化学杀雄制种 276

再生制种技术 276

母本直播制种技术 276

母本抛秧制种 277

第三部分 种子检验、加工与储藏 277

种子检验 277

品种纯度 277

种子纯度鉴定 277

异型株 278

异品种率 278

异作物率 278

父(母)本散粉杂株率 278

两用核不育系自交结实率 278

种子质量 278

品种质量 278

播种品质 279

假种子 279

劣种子 279

杂质 279

品种真实性 279

品种指纹图谱 279

净种子 279

种子净度 280

扦样 280

种子批 280

初次样品 280

混合样品 280

送验样品 280

试验样品 281

半试样 281

种子生活力 281

种子活力 281

种子活力指数 281

四唑测定法 281

种子发芽力 282

种子发芽 282

发芽率 282

发芽势 282

种子后熟 282

种子传湿力 282

种子干燥 283

内扩散 283

湿扩散 283

热扩散 283

自然干燥 283

种子机械通风干燥 283

冷冻干燥 284

温汤浸种 284

闷种 284

种子熏蒸 284

发芽指数 284

未发芽种子 284

新鲜不发芽种子 285

种子休眠 285

种子休眠期 285

种子寿命 285

种子劣变 285

陈种子 286

正常幼苗 286

种子水分 286

穗萌 286

裂颖 286

种子加工 286

种子清选 287

种子精选 287

种子包衣 287

种子包膜 287

种子丸化 287

种子引发 287

种衣剂 288

种子包装 288

种子容重 288

种子比重 288

种子千粒重 288

种子堆 289

种子堆密度 289

种子堆孔隙度 289

种子散落性 289

种子堆热容量 289

种子吸湿性 289

种子储藏 290

种子超干储藏 290

种子超低温储藏 290

种子检疫 290

种子健康度 290

种子工程 291

种子产业化 291

杂交水稻栽培生理生态学 292

第一部分 杂交水稻栽培生态学 292

杂交水稻栽培学 292

生态适应性 292

生态类型 292

气候生态类型 293

土壤生态类型 293

生物生态类型 293

基本营养生长性 293

温度三基点 293

积温 294

活动积温 294

有效积温 294

感光性 294

长日照作物 295

短日照植物 295

感温性 295

源限制性品种 295

库限制性品种 296

源库互作性品种 296

种植制度 296

耕作制度 296

种植模式 297

栽培方式 297

直播稻 297

移栽稻 297

倒种春 298

单作 298

间作 298

轮作 298

套作 298

连作 299

复种 299

复种指数 299

边际效应 300

生长竞争 300

生长 300

发育 300

成熟 300

衰老 300

早衰 301

物候期 301

生育期 301

生育时期 301

营养生长期 302

生殖生长期 302

本田生育期 302

分蘖 302

分蘖节 302

分蘖期 303

分蘖始期 303

分蘖盛期 303

有效分蘖终止期 303

最高分蘖期 303

叶蘖同伸 303

有效分蘖 304

无效分蘖 304

分蘖成穗率 304

作物群体 304

作物生长率 304

相对生长率 305

叶面积指数 305

稻叶的形态 305

叶鞘 306

叶片 306

叶舌 306

叶枕 306

叶耳 306

叶片间分工 307

叶片空间分布 307

上三叶 307

茎秆 307

株高 308

秆高 308

群体高度 308

弯矩 308

抗折强度 308

节间的伸长 309

异速生长 309

穗的形态 309

叶龄指数法 309

抽穗 310

早穗 310

开花 310

小穗与颖花 311

水稻根冠比以及调节方法 311

光合势 311

净同化率 312

叶面积比率 312

比叶面积 312

根系 312

谷草比 313

产量构成因素 313

产量构成决定期 313

水稻生育期与产量关系 314

有效穗 314

结实率 314

千粒重 314

有机大米 314

绿色大米 315

A级绿色大米 315

AA级绿色大米 315

无公害大米 315

肥料 315

有机肥料 316

化学肥料 316

微生物肥料 316

复合肥 316

混合肥 317

复混肥 317

杂交稻专用肥 317

基肥 317

追肥 318

叶面肥 318

化学调控 318

植物激素 318

植物生长调节剂 319

安全播种期 319

安全齐穗期 319

安全生长季 319

寒露风 320

第二部分 杂交水稻栽培生理学 320

植物营养学 320

矿质营养生理 320

矿质元素生理作用 321

大量元素 321

微量元素 321

必需元素 322

同等重要律 322

不可替代律 322

养分归还学说 322

最小养分律 322

限制因子律 323

最适因子律 323

报酬递减律 323

因子综合作用律 323

水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323

矿质养分运转 324

再利用元素 324

水稻根系活力特点 324

根群量 325

水分代谢 325

水势 325

压力势 325

渗透势 326

根压 326

自由水 326

束缚水 326

衬质势 326

吐水 326

葫芦叶 327

伤流 327

蒸腾拉力 327

蒸腾作用 327

抗蒸腾剂 327

吸胀作用 327

水分利用率 328

水分临界期 328

最大需水期 328

水孔蛋白 328

根冠比 328

单盐毒害 328

烧苗 329

黑根或烂根 329

根深叶茂 329

离子主动吸收 329

离子被动吸收 329

固氮酶 330

诱导酶 330

生物固氮 330

根外营养 330

离子拮抗 330

养分临界期 331

光合作用 331

光合速率 331

原初反应 331

光呼吸 331

光饱和现象 332

光饱和点 332

光补偿点 332

CO2饱和点 332

CO2补偿点 332

C3植物 332

C4植物 333

呼吸作用 333

有氧呼吸 333

无氧呼吸 333

巴斯德效应 333

抗氰呼吸 334

呼吸链 334

三羧酸循环 334

P/O比 334

压力流动学说 334

细胞信号传导 335

生长素极性运输 335

光形态建成 335

暗形态建成 335

光敏色素 335

分化 335

顶端优势 336

光周期诱导 336

大气干旱 336

土壤干旱 336

渗透调节 336

植保素 337

盐碱土 337

“源”、“库”调控的途径 337

生理活性中心 337

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 338

第三部分 杂交水稻栽培 338

种子处理 338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339

水稻免耕栽培 339

湿润育秧 339

旱育秧 339

抛秧技术 340

秧苗移栽方式 340

移栽密度 341

“稀少平促”栽培 341

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法 341

水稻控蘖增粒栽培 342

“双两大”栽培 342

“旺壮重”栽培 342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 343

作物管理知识模型 34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344

超高产栽培 344

水稻规范化栽培 344

水稻叶龄模式法 345

“三围立体”强化栽培 345

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 346

超级杂交稻“三强优化”栽培法 346

水稻“三定”栽培 346

轻简栽培 347

节氮栽培 347

水稻标准化栽培 348

无公害栽培 348

水稻有机栽培 348

水稻强化栽培 348

水稻智能化栽培 349

生态种养技术 349

“垄栽稻鱼萍立体种养”模式 349

寒地“三超”栽培 349

节水栽培 350

轻简化和机械化栽培 350

粉垄栽培 350

“三黑三黄”看苗诊断 351

“二黑二黄”、“二黑一黄”与“一黑一黄” 351

施肥 352

氮肥利用率 352

配方施肥 352

测土配方施肥 352

平衡施肥 352

“一哄而起”与“一次性入库”的施肥法 353

V字形模式 353

逆V字形模式 354

“两促一控”栽培法 354

“三促两控”栽培法 355

“稳头、顾中、保尾”施肥法 355

稻田灌溉 356

稻田需水量 356

湖南稻作需水量 356

需水规律及灌溉技术 356

节水灌溉 357

跑马水 357

晒田技术 357

防止后期早衰 358

稻草还田处理 358

再生稻 358

再生稻生育期 359

再生稻高产栽培 359

早春低温 359

五月低温 360

旱害 360

涝害 360

冷害 361

盐害 361

防止倒伏技术 361

杂交水稻代表人物 362

袁隆平 362

周开达 363

朱英国 363

谢华安 364

颜龙安 365

白德朗 366

陈大洲 366

陈立云 366

陈良碧 367

陈志强 368

程式华 368

邓国富 369

邓华凤 369

邓启云 370

邓小林 370

邓应德 371

端木银熙 371

冯克珊 372

冯云庆 372

郭名奇 373

贺浩华 373

胡培松 374

华泽田 374

黄培劲 375

黄宗洪 375

旷一相 376

黎用朝 376

黎垣庆 376

李必湖 377

李成荃 378

李丁民 378

李平 379

李仕贵 379

李铮友 380

廖翠猛 380

刘爱民 381

龙和平 382

卢兴桂 382

卢义宣 383

罗孝和 383

马国辉 384

孟卫东 384

闵绍楷 385

牟同敏 385

潘熙淦 386

彭兴富 386

钱前 387

任光俊 387

石明松 387

舒庆尧 388

孙梅元 389

孙宗修 389

覃惜阴 390

谭学林 390

唐显岩 391

万邦惠 391

万建民 392

王才林 392

王德正 392

王丰 393

王建龙 394

王三良 394

王守海 395

吴让祥 395

武小金 396

夏胜平 396

徐秋生 397

许可 397

许世觉 398

颜应成 398

颜振德 399

阳和华 399

阳华秋 400

杨聚宝 400

杨仁崔 401

杨远柱 401

杨振玉 402

尹华奇 402

尹建华 403

袁勤 403

张洪熙 404

张慧廉 404

张先程 405

张振华 405

赵炳然 406

郑家奎 406

郑家团 406

周承恕 407

周坤炉 407

朱德瑶 408

朱旭东 409

邹江石 409

杂交水稻代表品种 410

第一部分 三系不育系 410

Ⅱ-32A 410

D62A 410

K17A 410

T98A 411

V20A 411

博A 411

博ⅡA 411

川香29A 411

二九南1号A 412

丰源A 412

冈46A 412

红莲A 412

珞红3A 413

红帽缨A 413

金23A 413

黎明A 413

龙特浦A 414

天丰A 414

五丰A 414

武运粳7号A 414

湘丰70A 414

协青早A 415

新香A 415

宜香1A 415

甬粳2号A 415

优ⅠA 416

榆密15A 416

岳4A 416

粤泰A 416

珍汕97A 417

中9A 417

第二部分 西系不育系 417

C815S 417

N5088S 418

SE21S 418

Y58S 418

安农S-1 418

广占63S 419

广占63-4S 419

陆18S 419

农垦58S 419

培矮64S 420

湘陵628S 420

新安S 420

株1S 420

准S 421

第三部分 恢复系 421

IR24(2号恢复系) 421

IR26(6号恢复系) 421

R402 422

测64-7 422

辐恢838 422

绵恢725 422

明恢63 423

蜀恢527 423

先恢207 423

扬稻6号(9311) 423

第四部分 三系杂交稻组合 424

Ⅱ优084 424

Ⅱ优501 424

Ⅱ优725 424

Ⅱ优838 425

Ⅱ优航1号 425

Ⅱ优明86 426

D优527 426

D优63 426

Q优6号 427

博优903(博优桂99) 427

滇杂31 428

丰源优299 428

淦鑫688 428

冈优12 429

冈优188 429

冈优22 429

冈优527 430

冈优725 430

嘉糯1优6号 431

金优207 431

金优402 431

金优458 432

金优463 432

金优77 432

金优974 433

金优桂99 433

黎优57 434

辽优5218 434

珞优8号 434

南优2号 435

荣优225 435

汕优2号 435

汕优6号 436

汕优46(汕优10号) 436

汕优63 436

汕优64 437

汕优77 437

汕优桂99 438

汕优晚3 438

特优63 439

天优998 439

天优华占 439

威优6号 440

威优46 440

威优64 441

五丰优T025 441

五优308 441

协优46 442

协优63 442

新香优80 443

甬优9号 443

岳优9113 443

中浙优1号 444

第五部分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 444

70优04(皖稻26) 444

C两优343 445

C两优396 445

Y两优1号 445

八两优100 446

鄂粳杂1号 446

丰两优1号(皖稻87) 446

丰两优4号(皖稻187) 447

丰两优香1号 447

两优0293 448

两优287 448

两优6326 449

两优培九 449

陆两优996 450

培两优288 450

培两优特青(两优培特) 450

培杂双七 451

深两优5814 451

皖稻153(农家福2号) 451

香两优68 452

新两优6号 452

扬两优6号 452

株两优02 453

株两优819 453

准两优527 454

杂交水稻种业 455

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 455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456

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7

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8

湖南活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9

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460

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461

湖南年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462

湖南桃花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463

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64

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465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66

云南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467

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 468

参考文献 469

英文索引 493

查看更多关于杂交水稻知识大全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