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践

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张晶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0423248
  • 标注页数:320 页
  • PDF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跨越和创新,由此提出了范式内技术跨越和范式间技术跨越,提出了技术跨越不同模式,详细分析了每种模式的特点及实现条件。并分析了中国实现技术跨越要克服的困境及运行机制等。

查看更多关于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

图书介绍

序言 1

一、全球化境遇下的范式转换 1

二、发展中国家的赶超困境 8

三、技术跨越的提出与相关研究综述 13

四、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9

第一章 跨越理论的历史透视 22

第一节 马克思的历史跨越理论 24

一、社会形态的跨越 24

二、生产力的跨越 27

第二节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动”理论 33

一、如何突破“贫困恶性循环” 34

二、“走工业化道路”,实现“大推动” 36

第三节 罗斯托的“起飞”理论 41

一、经济增长阶段论 42

二、起飞的动力——技术进步 45

第四节 格申克隆的“大突进”理论 49

一、后进性与后进国 50

二、后起之益 52

第五节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58

一、增长极及其形成条件 59

二、增长极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带动作用 61

第二章 技术跨越的理论根据 66

第一节 技术发展的规律 67

一、技术及技术的内在逻辑 67

二、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70

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技术跨越 73

一、技术发展的时间逻辑与技术跨越 74

二、技术发展的空间逻辑与技术跨越 79

三、技术发展的逻辑动力——目的与手段的矛盾运动 82

第三节 技术进步的两种表现形式 85

一、连续性技术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6

二、非连续性技术进步:技术跨越 87

第三章 技术跨越的现代阐释 92

第一节 技术跨越定义的重构 92

一、语义学角度 93

二、技术范式角度 94

三、技术进化论角度 97

四、国家发展战略角度 99

五、静态不平衡差角度 99

第二节 几个相关的基本概念 104

一、技术进步 104

二、技术赶超 107

三、技术能力 108

四、技术先进者与技术后进者 111

第三节 技术跨越的基本特征 113

一、技术跨越本质内涵——跨越性 113

二、技术跨越的其他特性 115

第四节 技术跨越的动力分析 117

一、技术作为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谈起 117

二、技术突破的内生性:自主创新 120

三、技术传播过程中的克温-兹莫德模式:技术引进 121

第五节 技术跨越的系统分析 125

一、系统结构——技术跨越的内核要素与环境变量 125

二、系统功能——后进者对领先者的技术赶超 129

第六节 技术跨越的内在根据 130

一、哲学根据 130

二、文化根据 134

第七节 技术跨越与“技术无飞跃”之悖论 141

一、何为“技术无飞跃” 141

二、技术跨越与“技术无飞跃”悖论辨析 142

第四章 技术跨越的模式探析 145

第一节 根据赶超型国家的特点来界定的技术跨越模式 146

一、播种型技术跨越模式 146

二、收割型技术跨越模式 150

第二节 根据技术跨越的主体来界定的技术跨越模式 157

一、国家层面的技术跨越 158

二、产业层面的技术跨越 161

三、企业层面的技术跨越 164

第三节 根据技术跨越的实现路径来界定的技术跨越模式 167

一、自主创新型技术跨越模式 167

二、引进模仿型技术跨越模式 172

三、合作型技术跨越模式 179

第四节 根据技术跨越的表现形式来界定的技术跨越模式 183

一、一步跨越模式 183

二、多步跨越模式 184

第五节 根据技术跨越的实现程度来界定的技术跨越模式 188

一、绝对跨越模式 188

二、相对跨越模式 192

第六节 根据技术跨越的宏观目标来界定的技术跨越模式 195

一、经济效益型技术跨越模式 195

二、战略突破型技术跨越模式 198

第五章 中国实现技术跨越的实证研究 20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技术进步方式 204

一、技术进步历史的简要回顾 204

二、技术进步特点 208

第二节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近代以来的技术赶超战略 213

一、魏源——“师夷长技” 213

二、“采西学”、“鉴诸国”——洋务运动 216

三、孙中山——“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217

四、“超英赶美”——大跃进 219

五、购买一个现代化——洋跃进 220

六、“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技术跨越 223

第三节 历次技术赶超战略失败的原因 225

一、西化意识严重 225

二、社会动荡 226

三、盲目乐观 227

四、忽视国情 227

第四节 历次技术赶超战略对技术跨越的借鉴 229

一、技术跨越必须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 229

二、技术跨越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国情 230

三、技术跨越必须与经济跨越相结合 231

四、技术跨越要以重视基础科学为前提 232

第五节 技术跨越之于中国现代化 233

一、中国已是初等发达国家 233

二、赶超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36

三、技术跨越是赶超的利器 239

第六节 中国实现技术跨越要克服的六方面障碍 243

一、观念方面的障碍 243

二、技术方面的障碍 246

三、制度方面的障碍 248

四、主体方面的障碍 250

五、资金方面的障碍 251

六、人力资源方面的障碍 252

第六章 中国实现技术跨越的多元模式建构 254

第一节 宏观层面的技术跨越模式 256

一、中国拥有什么条件 257

二、哪些因素将影响中国的技术跨越 264

三、“播种”还是“收割” 272

四、经济效益还是战略突破 276

五、运行机制分析 278

第二节 微观层面的技术跨越模式 281

一、中国拥有什么条件 281

二、哪些因素将影响中国的技术跨越 285

三、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引进 293

四、绝对跨越还是相对跨越 297

五、一步跨越还是多步跨越 298

六、运行机制分析 300

第三节 中国实现技术跨越的政策性建议 304

一、技术跨越是一种政府行为 304

二、以技术引进与模仿创新为基础,不断增加自主创新比重 305

三、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落脚点 306

四、重视基础科学——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将会从技术方面得到回报 307

五、防止“技术跨越”的泛化与滥用 309

六、冷思考技术跨越——正确认识后发劣势 310

七、从“游戏规则”——制度层面为技术跨越提供保证 313

总结 316

主要参考文献 318

查看更多关于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