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学

病理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印文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569490
  • 标注页数:433 页
  • PDF页数:4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查看更多关于病理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上篇 病理解剖学 1

绪论 1

一、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1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

四、病理学常用观察方法 3

五、病理学发展简史 4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6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6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9

第三节 组织损伤的修复 17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9

第一节 充血 29

第二节 血栓形成 33

第三节 栓塞 38

第四节 梗死 41

第三章 炎症 46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46

第二节 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 47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59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61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66

第四章 肿瘤 69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69

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 70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77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79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80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84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86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97

第九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107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09

第一节 风湿病 109

第二节 慢性心瓣膜病 114

第三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16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 118

第五节 高血压病 124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130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130

第二节 肺气肿 133

第三节 肺炎 135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44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151

第一节 胃炎 151

第二节 溃疡病 153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157

第四节 肝硬化 163

第五节 胰腺炎 167

第六节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168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182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183

第二节 肾盂肾炎 194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197

第九章 生殖系统疾病 201

第一节 子宫疾病 201

第二节 滋养层细胞肿瘤 205

第三节 卵巢常见肿瘤 207

第四节 乳腺疾病 210

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 213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217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217

第二节 糖尿病 223

第十一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29

第一节 结核病 229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237

第三节 伤寒 239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242

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43

第六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45

第七节 阿米巴病 247

第八节 血吸虫病 249

第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 252

第一节 淋病 252

第二节 尖锐湿疣 253

第三节 梅毒 255

第四节 艾滋病 257

第十三章 美容常见皮肤病 260

第一节 皮肤常见的病理变化 260

第二节 常见损容性皮肤病 269

第三节 皮肤的老化 281

下篇 病理生理学 285

第十四章 疾病概论 28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285

第二节 病因学概述 286

第三节 发病学概述 289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294

第十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297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297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302

第十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309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309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 315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324

第十七章 水肿 327

第一节 水肿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27

第二节 常见的水肿类型 331

第三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333

第十八章 发热 335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 335

第二节 发热的机制 336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的改变 339

第四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代谢特点 341

第五节 发热的防治原则 343

第十九章 缺氧 345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345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347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51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355

第五节 氧疗和氧中毒 356

第二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58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358

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360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361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表现 363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366

第二十一章 休克 368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368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机制 370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变化 376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379

第二十二章 心力衰竭 382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 382

第二节 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385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390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 392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395

第二十三章 呼吸衰竭 398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398

第二节 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403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405

第二十四章 肝性脑病 408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分类 408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409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诱因 414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415

第二十五章 肾功能衰竭 418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418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422

第三节 尿毒症 428

查看更多关于病理学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