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语言政策和社群语言

语言政策和社群语言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语言文字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许小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01057942
  • 标注页数:268 页
  • PDF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择新加坡语言政策影响下福建社群语言三方面的变化作为研究视角,这些视角是社会语言学以往很少涉及的。其中语言技能退化研究以说话人的语言技能,尤其是福建话的语言技能为研究的切入点,侧重从宏观的角度探讨语言易位对语言技能水平的影响,这让我们看到曾经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人士如何经历这种语言的离去的;语码转换和混用研究则是关于多语人具体语言交际中的语码使用情况的研究,这让我们看到语言易位时人们真实的交谈情况;方言移借变异研究以华语内部的语音标识为切入点,侧重分析福建话易位对华语的影响,探讨“第五声”变异所反映的语言规律,这一课题把我们平时视为“错误”的语言现象纳入到研究视野中。这三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勾画出新加坡福建社群当前主要的社会语言变动状况及其中的规律。在论文的写作中,作者给大家呈现了大量第一手的调查材料,每个课题的报告都概括归纳了世界范围内的以往研究的情况,详尽论述了调查设计的原因及可行性,详细地记录了调查过程,同时作者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十分中肯。该书稿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完成于2004年,对于未来的汉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由于目前社会语言学研究中,有关汉语方言与汉语

查看更多关于语言政策和社群语言的内容

图书介绍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研究缘起 3

第二节 研究范围 4

第三节 本研究框架 5

第四节 本研究使用的音标符号 7

第二章 新加坡社会语言背景 9

第一节 新加坡的语言规划 9

第二节 新加坡华族社群的语言易位 12

第三节 小结 17

分论一 新加坡福建社群语言技能退化研究 19

第三章 语言技能退化研究概述 2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21

第二节 术语的界定 21

第三节 研究目标、假设及意义 27

第四章 语言技能退化前人研究综述 29

第一节 引言 29

第二节 侧重语言的语言技能退化研究 30

第三节 侧重人的语言技能退化研究 33

第四节 小结 38

第五章 语言技能退化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40

第一节 调查工具的设计 40

第二节 调查过程 46

第三节 调查对象背景分析 51

第六章 语言技能退化调查结果分析 55

第一节 语言技能退化 55

第二节 语言使用 76

第三节 族群联系 87

第四节 对语言技能退化的感知 90

第五节 语码转换和混用 93

第六节 语言态度 97

第七节 福建话语言技能与社会语言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102

分论二 新加坡福建社群语码转换和混用研究 107

第七章 语码转换和混用研究概述 109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09

第二节 术语的界定 109

第三节 研究目标 113

第八章 语码转换和混用前人研究评述 114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14

第二节 西方学者的研究 114

第三节 汉语语码转换和混用研究评述 119

第四节 小结 122

第九章 语码转换和混用调查设计和实施 123

第一节 调查设计 123

第二节 语料的录制 127

第三节 录音语料的转写与记录符号说明 130

第四节 语料的性质 131

第五节 语料的局限性 134

第十章 语料库语码分析 135

第一节 语言借用、语言移借与语码混用 135

第二节 语料库中华语语码的特色 141

第三节 语料库中福建话语码的特色 144

第十一章 主体语言和嵌入语言分析 148

第一节 前人分析方法评述 148

第二节 语料库主体语言分析与语言使用概貌 153

第三节 话轮主体语言与说话参与人的语言选用倾向 159

第十二章 语码转换和混用动因分析 167

第一节 语码转换的动因 167

第二节 语码混用分析 182

第三节 小结 187

第十三章 语码转换和混用的语言制约 189

第一节 语码混用的成分 189

第二节 语言成分制约规则分析 194

第三节 主体语言框架模式在本语料库的适用情况 200

分论三 方言移借变异研究 205

第十四章 方言移借变异研究概述 207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07

第二节 前人研究评述 208

第三节 研究假设 210

第十五章 方言移借变异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11

第一节 调查工具的设计 211

第二节 调查取样 214

第三节 调查过程 214

第四节 调查对象的背景分析 217

第十六章 方言移借变异研究调查结果讨论 220

第一节 “第五声”的音韵特征 220

第二节 “第五声”遗失与社会制约因素 221

第三节 “第五声”遗失的语音制约因素 230

第四节 “第五声”遗失在词汇中的实现 238

第五节 研究局限以及未来计划 243

余论 245

第十七章 结论 247

图表目录 250

参考书目 253

谢辞 267

ACKNOWLEDGEMENTS 268

查看更多关于语言政策和社群语言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