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冠心病

冠心病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31
  • 作 者:陈在嘉 高润霖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7048042
  • 标注页数:1280 页
  • PDF页数:129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概论及发病机制 3

第一章 冠状循环 3

第一节 冠状循环的解剖学 3

第二节 冠状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 17

第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3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发病机制 33

第二节 冠状动脉的组织结构 41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学 43

第四节 冠心病的病理学 50

第三章 冠心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65

第一节 缺血对心肌代谢和细胞功能的影响 65

第二节 缺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67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病变与心肌缺血 72

第四节 急性冠状动脉病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73

第四章 冠心病流行病学 80

第一节 引言 87

第五章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87

第二节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88

第三节 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96

第六章 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109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 109

第二节 LDL与动脉粥样硬化 121

第三节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126

第四节 HDL与动脉粥样硬化 131

第五节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 132

第六节 高脂蛋白血症分类 135

第七章 血脂异常的处理 140

第一节 血脂异常处理的意义 140

第二节 血脂异常处理的原则与步骤 144

第三节 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 147

第四节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148

第五节 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稳定及消退 174

第八章 冠心病的分子遗传机制 183

第一节 遗传危险因素 183

第二节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190

第三节 重新认识抗氧化治疗 191

第四节 基因组药理学 194

第五节 冠心病分子遗传危险因素的检测 196

第六节 以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冠心病防治措施的探讨 197

第九章 膳食、脂质和冠心病 201

第一节 膳食脂质、胆固醇和血脂及脂蛋白 201

第二节 膳食纤维、血脂和冠心病 205

第三节 膳食和凝血因素 206

第四节 膳食抗氧化维生素和动脉粥样硬化 207

第十章 冠心病一级预防 211

第二篇 诊断技术 223

第十一章 冠心病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223

第十二章 心电图负荷测验 251

第一节 心电图运动测验 251

第二节 双嘧达莫(潘生丁)测验 261

第四节 多巴酚丁胺测验 264

第三节 腺苷测验 264

第五节 过度换气测验 265

第六节 冷加压测验 266

第七节 心房调搏测验 266

第十三章 动态心电图 269

第一节 检测方法 269

第二节 冠心病中的应用 272

第三节 心率变异性 276

第一节 常规胸前M型及二维超声检查技术 286

第十四章 冠心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诊断价值 286

第二节 超声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检查 302

第三节 三维重建超声心动图 313

第四节 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 317

第五节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检查 342

第六节 心肌声学造影 352

第七节 可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新技术 360

第八节 冠心病常见合并症 368

第一节 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测定 381

第十五章 超声多普勒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 381

第二节 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测定 394

第三节 Doppler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 399

第十六章 冠心病放射性核素检查 406

第一节 心肌灌注显像 406

第二节 核素心室显像 415

第三节 心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418

第十七章 冠心病普通X线检查 427

第一节 透视检查 427

第二节 X线摄影检查 427

第三节 冠心病普通X线诊断 432

第十八章 冠心病电子束CT诊断 441

第一节 电子束CT基本原理 441

第二节 EB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检查技术 444

第三节 EBCT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445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465

第十九章 冠心病磁共振(MRI)诊断 465

第二节 磁共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470

第二十章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477

第一节 适应证 477

第二节 禁忌证 480

第三节 造影方法 481

第四节 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的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490

第五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危险性及主要并发症 491

第六节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496

第七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 497

第八节 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片的阅读和分析 498

第九节 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 515

第十节 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的联系 518

第二十一章 冠心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522

第一节 泵功能及调节因素 522

第二节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526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处理原则 532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酶学检查及其诊断意义 548

第二十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生物化学诊断 548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结构蛋白的变化 560

第三篇 冠心病常用药物和治疗 571

第二十三章 治疗心绞痛的药物 571

第一节 硝酸酯类 571

第二节 钙拮抗剂 579

第三节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593

第四节 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604

第二十四章 抗血小板制剂 609

第一节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609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物 609

第二十五章 抗凝药物 615

第二十六章 冠心病中医治则、常用中成药及临床应用 626

第一节 冠心病中医治则 626

第二节 常用中成药及临床应用 628

第二十七章 冠心病介入治疗 630

第一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631

第二节 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 658

第三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 664

第四节 经皮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 669

第五节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671

第六节 血管内放射治疗 689

第七节 经皮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695

第八节 治疗性血管生成 698

第一节 概述 705

第二十八章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 705

第二节 再狭窄的细胞机制 707

第三节 再狭窄的预防 709

第二九章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720

第一节 概论 720

第二节 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的应用和效果 724

第三节 心外科和其他的适应证及效果 726

第三十章 冠心病外科手术治疗与麻醉 728

第一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28

第二节 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735

第三节 冠心病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743

第四节 冠心病手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 750

第四篇 冠心病各论 767

第三十一章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与特点 767

第一节 冠心病的分型标准 767

第二节 临床分型的意义和局限性 770

第三节 心绞痛危险度分层 772

第三十二章 冠心病心绞痛概论 775

第一节 心绞痛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775

第二节 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发生的原理 784

第三节 心绞痛症状与其他疾病疼痛的鉴别 787

第四节 相当于心绞痛的心肌缺血症状 789

第三十三章 劳力型心绞痛 794

第一节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794

第二节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795

第三节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796

第四节 卧位型心绞痛 797

第五节 劳力型心绞痛的治疗 803

第三十四章 自发型心绞痛 808

第一节 自发型心绞痛 808

第二节 变异型心绞痛 809

第三十五章 混合型心绞痛 818

第三十六章 梗死后心绞痛 822

第三十七章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825

第一节 流行病学 825

第二节 检测方法 826

第三节 病理生理 828

第四节 临床表现 830

第五节 预后 832

第六节 治疗 835

第三十八章 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 841

第三十九章 急性心肌梗死 84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概况 848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849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病理生理 853

第四节 诱发因素和前驱症状 855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858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65

第七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一般处理和治疗 867

第四十章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87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血栓关系间认识的历史回顾 878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和辅助治疗的原理 879

第三节 各种溶栓制剂 882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试验 887

第五节 临床应用 896

第六节 溶栓治疗疗效评估 901

第四十一章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性治疗 907

第四十二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919

第国十三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931

第一节 缓慢型心律失常 931

第二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 938

第四十四章 心脏骤停的急救 956

第一节 概论 956

第二节 病因 956

第三节 病理生理 957

第四节 临床复苏术 962

第五节 复苏后的事项 969

第四十五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 971

第一节 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 971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 976

第三节 预防及治疗 983

第四十六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原性休克 1001

第一节 病理及病理生理 1001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 1004

第三节 预后和治疗 1008

第四十七章 急性心肌梗死机械性并发症 1022

第一节 心室游离壁破裂 1022

第二节 室间隔穿孔 1026

第三节 乳头肌断裂 1029

第四节 心脏破裂的预防 1031

第四十八章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其防治 1034

第四十九章 心室室壁瘤和心肌梗死晚期并发症 1048

第一节 心室室壁瘤 1048

第二节 血栓形成与栓塞 1058

第三节 梗死后综合征 1062

第五十章 梗死扩展、延展与再梗死 1065

第一节 梗死延展与再梗死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1065

第二节 梗死延展的鉴别与预防 1067

第三节 再梗死的诊断与预防 1069

第五十一章 心脏康复 1075

第一节 概述 1075

第二节 运动疗法 1077

第三节 饮食调节 1084

第四节 心理康复 1085

第五节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 1086

第六节 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 1091

第五十二章 心肌梗死长期预后及危险分层 1100

第一节 左心室功能 1100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 1101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1103

第四节 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类型 1103

第五节 年龄和性别 1104

第六节 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对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1105

第七节 心肌梗死危险分层 1106

第五十三章 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 1109

第一节 抗血小板制剂和抗凝血剂 1110

第二节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114

第三节 调节血脂药物 1115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118

第五节 钙通道阻滞剂 1120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治疗 1122

第七节 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疗法 1122

第八节 抗氧化制剂 1123

第九节 综合性干预的意义 1124

第五十四章 缺血性心肌病 1127

第一节 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1127

第二节 心肌缺血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1130

第三节 缺血性心肌病综合征 1132

第四节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和预后 1136

第五十五章 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141

第一节 发病机制 1141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142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1142

第四节 治疗 1143

第五十六章 冠心病的心律失常 1153

第一节 诊断依据 1153

第二节 慢性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1155

第三节 慢性缺血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1156

第四节 慢性缺血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1162

第五十七章 冠心病猝死 1165

第五十八章 冠心病合并其它心血管疾病 1184

第一节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1184

第二节 冠心病合并肥厚型心肌病 1191

第三节 冠心病合并扩张型心肌病 1195

第四节 冠心病合并肺原性心脏病 1197

第五篇 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205

第五十九章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 1205

第一节 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1205

第二节 冠状动脉的其他后天性疾病 1212

第六十章 非冠心病的心绞痛 1223

第六十一章 冠心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和麻醉的问题 1227

第一节 冠心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问题 1227

第二节 冠心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问题 1237

第六十二章 主动脉粥样硬化 1243

第六十三章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1258

中文索引 1263

英文索引 1272

查看更多关于冠心病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