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总览

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总览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32
  • 作 者:杨体仁 祁光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300028373
  • 标注页数:1310 页
  • PDF页数:133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基础理论编 2

第一篇 劳动经济理论篇 2

第一章 导论 2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3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下的劳动经济一般理论 6

第二章 劳动需求与供给理论 8

第一节 劳动需求的一般理论 8

第二节 非利润最大化的劳动需求 10

第三节 劳动供给理论 13

第三章 劳动市场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16

第一节 均衡的基本含义 16

第二节 劳动市场的均衡分析 17

第三节 劳动市场的非均衡分析 19

第四章 人力资本理论 21

第一节 人力资本及其核算 21

第二节 教育和培训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22

第三节 人力资本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24

第四节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流动 25

第五章 工资理论 27

第一节 主要工资理论概述 27

第二节 工资水平 29

第三节 工资差别 30

第四节 工资制度 31

第六章 就业理论 33

第一节 就业总量的决定 33

第二节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4

第三节 集权和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决定 36

第七章 失业问题经济分析 38

第一节 失业的度量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8

第二节 失业类型及其成因 39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41

第八章 劳动制度和劳动政策 43

第一节 就业制度 44

第二节 工资生成制度 46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 48

第二篇 工业心理学理论篇 51

第一章 工业心理学概论 51

第一节 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51

第二节 工业心理学发展简史与展望 55

第二章 人事心理学 57

第一节 挑选雇员的原则和技术 57

第二节 挑选雇员的心理测验 63

第三节 表现的评价 65

第三章 组织心理学 69

第一节 领导心理与行为 69

第二节 群体心理与行为 76

第三节 组织心理与行为 89

第四章 工程心理学 99

第一节 工作环境 99

第二节 人—机系统 105

第五章 消费者心理学 109

第一节 消费者心理学概论 109

第二节 消费心理研究分析 110

第三节 品名包装广告心理 115

第三篇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篇 120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120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一般概述 120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对象、任务和特点 120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其研究方法 121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 123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123

第一节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体制的历史沿革 123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X理论、Y理论、Z理论 125

第三节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探源 126

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基本原理 127

第一节 系统优化原理 127

第二节 能级对应原理 128

第三节 系统动力原理 130

第四节 反馈控制原理 131

第五节 弹性冗余原理 133

第六节 互补增值原理 134

第七节 利益相容原理 134

第八节 竞争强化原理 135

第四章 人力资源预测 136

第一节 人力资源预测的基本理论 136

第二节 人力资源预测的系统方法 138

第五章 人力资源投资 142

第一节 人力资源投资的内容特点和投资成本 142

第二节 人力资源投资方式的分析和选择 145

第六章 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 147

第一节 人力教育培训的科学依据 147

第二节 职前的各级人力教育 148

第三节 职后的各类人力教育培训 150

第七章 人力资源的开发 153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特点及内容 153

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153

第三节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155

第八章 人力资源的配置 156

第一节 人力资源配置的含义与类型 156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政策 157

第三节 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和改革趋势 158

第九章 人力资源评估 159

第一节 人力资源评估的传统方法 160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宏观科学评价 162

第十章 人力资源保护 174

第一节 人力资源保护的含义 174

第二节 人力资源自然属性的保护 174

第三节 人力资源社会属性的保护 176

第四节 特殊人力资源的保护 177

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效益 178

第一节 人力资源效益的一般阐述 178

第二节 人力资源效益的实现 180

第二编 岗位研究编 184

第一篇 岗位研究概述篇 184

第一章 岗位研究的作用 184

第二章 岗位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85

第一节 岗位研究的原则 185

第二节 岗位研究的方法 185

第二篇 岗位调查与岗位分析篇 187

第一章 岗位调查 187

第一节 岗位调查的内容 187

第二节 岗位调查的方法 187

附录 岗位调查表范例 189

第二章 岗位分析 203

第一节 岗位分析的内容 203

第二节 岗位分析的程序 203

第三节 工作岗位分析系统 204

第四节 工作说明书和工作岗位规范 205

附录 工作说明书与岗位规范范例 206

第三篇 岗位评价篇 219

第一章 岗位评价的内容与程序 219

第一节 岗位评价的内容与特点 219

第二节 岗位评价的程序 219

第二章 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0

第一节 选择评价因素的原则 220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1

第三节 评价指标选择实例 221

第四节 评价岗位的划分和评价因素的确定 222

第五节 劳动环境有害因素的评价下限 223

第三章 岗位评价标准的编制 225

第一节 岗位评价标准编制的原则 225

第二节 制定评价标准的基本方法 225

附录 岗位评价标准范例 226

第四章 岗位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232

第一节 时间测定的方法和时间数据的计算 232

第二节 劳动强度的测定和分级 256

第三节 劳动环境的测定和分级 263

第五章 劳动责任和劳动技能的评定 285

第一节 功能评定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285

第二节 功能评定的实施 286

第三节 大系统的功能评定 287

第六章 岗位综合评价的方法 288

第一节 序列法 288

第二节 分类法 288

第三节 评分法 289

第四节 因素比较法 291

第五节 评分法计分应用实例 292

第七章 岗位评价的实施与应用 300

第一节 岗位评价的实施 300

第二节 岗位劳动评价的应用 305

附录 商业、建筑业及国外企业的岗位评价范例 311

第八章 岗位分类 329

第一节 岗位分类的内容 329

第二节 岗位横向分类 329

第三节 岗位纵向分类 331

附录一 岗位劳动评价使用的表格 340

附录二 岗位劳动评价使用的国家标准 343

附录三 饱和水蒸气分压表 370

第三编 定额定员编 372

第一篇 定额定员概述篇 372

第一章 劳动定额的形式与种类 372

第一节 劳动定额的概念和形式 372

第二节 劳动定额的种类和用途 373

第二章 劳动定额的工作内容与特征 374

第一节 定额的工作内容 374

第二节 劳动定额的特征 375

第三章 定员的概念与范围 375

第一节 企业职工分类 375

第二节 劳动定员的范围 376

第四章 定额定员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377

第一节 定额定员的作用 377

第二节 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发展趋势 378

第五章 劳动定额定员的标准化 379

第一节 定额标准化 379

第二节 劳动定员标准 384

第二篇 生产过程的合理化与工作研究篇 387

第一章 企业生产过程的合理化 387

第一节 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 387

第二节 企业生产过程优化的内容和方法 389

第二章 方法研究 390

第一节 程序分析 390

第二节 动作分析 399

第三章 时间研究 400

第一节 工时消耗分类和定额时间的构成 400

第二节 工作日写实 404

第三节 测时 408

第四节 作业评定 414

第五节 瞬间观察法 415

第三篇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篇 425

第一章 生产工人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425

第一节 制定定额的依据和要求 425

第二节 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比较 426

第三节 统计分析法 429

第四节 概率正态坐标法 433

第五节 积分频率法 436

第六节 均方根法 438

第七节 非肯定型时间计算法 439

第二章 二、三线人员定额的制定 440

第一节 要素分析法 440

第二节 类推比较法 441

第三节 调查评估法 444

第四节 技术测定法 446

第五节 作业率抽样法 446

附录 工业企业典型工种定额的的制定方法范例 447

第四篇 劳动定额的管理篇 485

第一章 劳动定额的日常管理 485

第一节 劳动定额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485

第二节 劳动定额管理人员和工作程序 486

第三节 劳动定额的贯彻实施与考核 488

第四节 劳动定额的修订 488

第五节 劳动定额的水平 491

第六节 劳动定额的查定工作 493

第二章 劳动定额的统计与分析 497

第一节 产品实耗工时统计与劳动定额汇总 497

第二节 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统计 500

第三节 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 505

第五篇 劳动定员篇 508

第一章 定员的原则与工作程序 508

第一节 定员的原则和要求 508

第二节 定员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508

第三节 定员的贯彻管理 509

第二章 劳动定员的制定方法 510

第一节 效率定员法 510

第二节 设备定员法 516

第三节 岗位定员法 517

第四节 比例定员法 518

第五节 相关因素定员法 518

第六节 职责定员法 519

第七节 作业率定员法 519

第八节 运用数学方法制定定员 523

附录 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526

第四编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编 538

第一篇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篇 538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538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538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41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构成 542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行环境 543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 543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 544

第二篇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篇 546

第一章 人力资源的配置 546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 546

第二节 招聘录用 549

第三节 人事调配 550

第二章 培训与开发 552

第一节 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 553

第二节 培训与开发的设计 554

第三节 培训与开发的实施 555

第四节 对培训与开发的评价 557

第五节 培训开发举例——一个游戏 558

第三章 对外籍员工的管理和服务 561

第一节 雇用程序 561

第二节 任期内的管理与服务 562

第四章 职业生涯管理 564

第一节 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 564

第二节 个人差异与职业选择 565

第三节 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570

第四节 职业生涯的决策、设计与开发 571

第五编 人员素质测评编 576

第一篇 人员素质测评概述篇 576

第一章 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 576

第一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 576

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 577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 580

第二章 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81

第一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581

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一般原则 581

第三节 人员测评的度量 583

第四节 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分类 584

第五节 常用统计方法 587

第三章 人员素质测评法的发展 590

第一节 国外人员素质测评法的发展 590

第二节 我国人员素质测评法的发展 592

第二篇 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技术篇 595

第一章 测定方法技术分析 595

第一节 测定法概述 595

第二节 智力测验 597

第三节 知识考试 600

第四节 特殊能力测验 601

第五节 情境模拟测验 603

第六节 群体讨论测定法 607

第七节 专家面谈法 608

第八节 测定法的利弊分析 609

第二章 评定法和测定法的综合运用 611

第一节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必要性 611

第二节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原则 612

第三节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一般程序 615

第三篇 人员测评量表的编制篇 619

第一章 人员测评指标体系及其设计 619

第一节 人员测评要素指标体系的构成 619

第二节 人员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设计步骤及设计原则 622

第三节 确定要素的基本方法 623

附录 人员测评指标体系模型范例 625

第二章 人员测评标准及其编制 636

第一节 人员测评标准的含义及其类型 636

第二节 人员测评标准量表的基本格式 638

第三节 人员测评标准体系的编制 638

附录一 人员测评标准体系模型范例 642

附录二 等级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量表的编制范例 665

第三章 各种类型评定量表的编制 676

第一节 各种类型评定量表的编制特点 676

第二节 根据职位分析编制评定量表 677

第三节 根据考核类型编制评定量表 681

第四节 根据人员和条件编制评定量表 692

第五节 不同形式评定量表的特点和比较 696

第四篇 人员测评信息的处理、应用与检验篇 700

第一章 评定结果的整理 700

第一节 加权系数的概念和形式 700

第二节 确定加权系数的方法 700

第三节 评定结果的基本数据处理程序与方法 707

第四节 测评误差的概念及调整方法 710

第二章 评定结果的分析和反馈 712

第一节 评定结果的客观意义和影响因素 712

第二节 评定结果的分析 714

第三节 评定结果的反馈 718

第三章 测评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719

第一节 信度的概念与分类 719

第二节 信度系数的计算方法 720

第三节 效度的概念与分类 722

第四节 效度系数的计算方法 723

第五节 反馈调查检验法 725

第五篇 人员测评的组织实施篇 728

第一章 评定的准备和实施 728

第一节 评定的准备阶段 728

第二节 选择评定人员的原则和方式 729

第三节 评定的实施阶段 732

第二章 评定的心理干扰和防范措施 733

第一节 对评定法认识的心理干扰及防范 733

第二节 进行评定时的心理干扰及防范 734

第六篇 计算机与人员测评篇 736

第一章 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 736

第一节 人员测评工作的现代化 736

第二节 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 737

第二章 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738

第一节 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特点 738

第二节 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739

第三节 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步骤 740

第六编 合同管理编 744

第一篇 概述篇 744

第一章 劳动合同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744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744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集体合同的区别 745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性质和作用 746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种类、形式、期限和内容 747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种类 747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形式 748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期限 748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 748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 750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750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 751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变更 752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 754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终止和续订 758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和违约责任 760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760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 763

第五章 劳动合同的鉴证和管理 766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鉴证 766

第二节 劳动合同管理 768

第六章 集体合同 772

第一节 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772

第二节 集体合同立法概览 774

第三节 集体合同的内容和签订程序 778

第四节 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779

第五节 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和违约责任 782

第二篇 劳动合同文本格式篇 786

劳动合同书 786

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劳动合同书 793

全民合同制工人劳动合同书 796

城镇劳动合同制职工劳动合同书 797

全民所有制企业农民合同制职工劳动合同书 800

岗位劳动合同 814

×××汽车有限公司集体合同 814

×××工程公司1988年集体合同 816

第七编 劳资关系编 820

第一篇 概述篇 820

第一章 劳资关系的一般历史演变 820

第二章 国外劳资关系模式 823

第一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 823

第二节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劳动关系 825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关系 825

第三章 国外劳资关系调整机制 826

第一节 三方性原则:调整劳资关系的重要机制 826

第二篇 工会篇 832

第一章 西方国家工会的组织结构及特征 832

第一节 德国的产业工会 832

第二节 英国的多元结构工会 832

第三节 从行业工会向产业工会转变的澳大利亚工会组织 833

第四节 行业和产业结构并存的美国工会 833

第五节 日本的企业工会 833

第六节 高度集中的瑞典工会 834

第二章 西方工会的权利 834

第一节 组织工会和代表职工的权利 834

第二节 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 835

第三节 罢工的权利 835

第四节 工会参与管理的权利 836

第三章 工会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 837

第一节 工会的经济活动 837

第二节 工会的政治活动 840

第四章 90年代的西方工会 840

第一节 工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841

第二节 工会的对策 841

第三节 西方工会运动的新特点 842

第三篇 国外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篇 843

第一章 国外劳资争议概述 843

第一节 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的由来 843

第二节 劳资争议的概念 844

第三节 国外劳资争议处理机构的基本特点和处理原则 845

第二章 劳资争议的调解制度 846

第一节 调解的概念及特点 846

第二节 调解机构的设置 846

第三节 调解形式 847

第四节 调解步骤 848

第三章 劳资争议的仲裁制度 849

第一节 仲裁的概念及功能 849

第二节 仲裁组织机构的设置 850

第三节 仲裁的程序 850

第四章 劳资争议的司法审判制度 851

第一节 劳资争议司法机构的设置及特点 851

第二节 案件的受理和审判程序 851

第五章 国外劳资争议的预防 852

第一节 劳资双方联合决策制度 852

第二节 劳动标准法与劳动监察 853

第三节 企业内部的申诉制度 854

第四节 工人参与管理制度 854

第四篇 集体谈判篇 857

第一章 国外市场经济国家集体谈判的基本特征 857

第一节 集体谈判的定义 857

第二节 集体谈判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857

第三节 集体谈判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858

第四节 集体谈判的当事者 858

第二章 集体谈判的内容 859

第三章 集体谈判是如何进行的 860

第一节 谈判主体的确认 861

第二节 双方谈判立场的确定和谈判义务 861

第三节 谈判前的准备工作 861

第四节 进入谈判 862

第五节 签订集体协议 863

第四章 政府在集体谈判中的作用 864

第五章 部分市场经济国家集体谈判概况 865

第一节 英国的集体谈判 865

第二节 法国的集体谈判 867

第三节 意大利的集体谈判 868

第四节 德国的集体谈判 869

第五节 瑞典的集体谈判 870

第六节 美国的集体谈判 872

第七节 日本的集体谈判 873

第五篇 国外工人参与管理篇 875

第一章 国外工人参与管理的历史发展 875

第一节 国外工人参与管理的历史发展 875

第二节 工人参与管理的立法进程 876

第二章 国外工人参与管理的理论 877

第一节 行为科学体系 877

第二节 人民资本主义与二元经济论 878

第三节 经济民主理论 879

第三章 国外工人参与管理的实践 880

第一节 劳资共决制 880

第二节 企业委员会 881

第三节 劳资集体谈判 882

第四节 车间、班组工人自主管理 883

第四章 国外工人参与管理的特点 884

第一节 西欧工人参与管理的特点 884

第二节 美国工人参与管理的特点 884

第三节 日本工人参与管理的特点 885

第六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关系的演变 887

第一章 劳动关系性质的演变 887

第一节 关于劳动关系的一般理论 887

第二节 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及特点 889

第三节 不同所有制下劳动关系的特点 890

第二章 工会职能的发展 892

第一节 工会职能理论的发展 892

第二节 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要全面履行工会的四项职能 893

第三节 工会维护职能的新特点 893

第四节 工会履行建设职能的新特点 895

第五节 工会履行参与职能的新特点 896

第六节 工会教育职能的新特点 897

第三章 集体谈判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897

第一节 建立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898

第二节 我国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特点 899

第三节 实行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一般原则 900

第四节 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几个法律问题 900

第五节 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几个实践问题 905

第四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908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由来 908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 909

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的基本状况及原因和特点 911

第五章 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的发展 913

第一节 劳动者参与管理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913

第二节 职工民主管理实质上就是劳动者参与管理 914

第三节 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性质和目的 915

第四节 劳动者参与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916

第五节 劳动者参与管理的实现途径和形式 916

第八编 工资编 920

第一篇 工资概述 920

第一章 工资职能和构成 920

第一节 工资职能 920

第二节 工资构成 921

第二章 组织工资的基本原则 922

第一节 按劳付酬 922

第二节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工资 924

第三节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924

第四节 工资由谈判决定 925

第五节 工资制度的制定准则 925

第六节 工资支付准则 925

第三章 工资决定理论简介 92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 926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有代表性的工资决定理论 926

第二篇 工资分配的基础 930

第一章 工资水平 930

第一节 决定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930

第二节 影响工资水平的参考因素 936

第三节 人力资本投资与工资决定的关系 942

第四节 最低工资的确定 942

第二章 工资关系 944

第一节 工资关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944

第二节 劳动差别与工资差别 944

第三节 工资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合理安排 947

第四节 各类职工之间工资关系的安排 948

第三章 工资谈判 952

第一节 工资谈判的概念及其必然性 952

第二节 工资谈判的内容 953

第三节 工资谈判机构 954

第四节 工资谈判过程 954

第五节 谈判中的政府行为 955

第三篇 工资分配制度 956

第一章 工资等级制度 956

第一节 工资等级制度的概念、作用、特点 956

第二节 工资等级制度的制定 956

第三节 工资等级制度的类型 960

第四节 工资调整制度 982

第二章 工资形式 985

第一节 工资形式的概念 985

第二节 计时工资制 985

第三节 计件工资制 986

第四节 奖金制度 991

第五节 年薪制和利润分红 994

第六节 津贴制度 996

第七节 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997

第八节 工资形式的选用和组合运用 998

第四篇 工资管理与工资计划 1001

第一章 工资宏观管理 1001

第一节 工资宏观管理概述 1001

第二节 我国工资管理体制 1001

第三节 弹性工资计划 1004

第四节 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 1005

第五节 工资基金管理 1007

第二章 工资计划与统计分析 1009

第一节 工资计划 1009

第二节 工资统计分析 1012

第三章 计算机在工资管理中的应用 1018

第一节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018

第二节 计算机在工资管理中的应用 1020

第三节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1022

第四节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 1024

第五篇 外国工资管理借鉴 1033

第一章 市场经济国家工资制度与工资管理概述 1033

第一节 企业工资制度及工资形式 1033

第二节 企业工资决定机制 1034

第三节 工资结构“工资关系”的实态 1036

第四节 公务员工资制度与工资管理 1038

第二章 美、德、日、新等国工资制度的考察 1041

第一节 美国工资制度与工资管理 1041

第二节 德国(原联邦德国)工资制度与工资管理 1046

第三节 日本工资制度与工资管理 1053

第四节 新加坡工资制度与工资管理 1064

第五节 前南斯拉夫工资制度与工资管理 1069

第九编 保险、福利编 1072

第一篇 保险篇 1072

第一章 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 1072

第一节 保险释义 1072

第二节 社会保险释义 1073

第三节 社会保险的历史沿革 1077

第四节 社会保险基金 1081

第二章 养老保险 1086

第一节 老龄化与老年生活保障 1086

第二节 养老社会保险三种模式 1088

第三节 商业人寿保险 1093

第四节 外国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1094

第五节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1101

附录一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办法之一 1107

附录二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办法之二 1109

附录三 劳动部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1113

附录四 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补充养老保险办法 1114

附录五 上海市某公司员工补充养老保险实施方案 1115

附录六 电力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1116

第三章 失业保险 1117

第一节 失业与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 1117

第二节 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 1119

第三节 其他国家失业保险制度简介 1127

第四节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 1130

第四章 医医疗保险 1133

第一节 医疗保险的含义 1133

第二节 医疗社会保险待遇与享受条件 1134

第三节 商业健康保险 1135

第四节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简介 1136

第五节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 1141

第五章 工伤保险 1149

第一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沿革及实施原则 1149

第二节 工伤保险的基本内容 1150

第三节 工伤与职业病统计指标 1153

第四节 部分国家工伤保险制度简介 1154

第五节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 1158

第六章 生育保险 1163

第二篇 福利篇 1167

第一章 职工福利的基本原理 1167

第一节 福利的含义与类别 1167

第二节 职工福利的基本概念 1168

第二章 职工福利的基本内容 1168

第三章 我国职工福利 1171

第一节 我国职工福利事业的发展历程 1171

第二节 我国现行职工福利的基本内容 1172

第三节 我国职工福利费用 1175

第十编 劳动法法理与法规编 1178

第一篇 法理篇 1178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1178

第一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178

第二节 劳动法律规范 1179

第三节 劳动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1183

第二章 法律责任 1185

第一节 违反劳动法责任概述 1185

第二节 违反劳动法责任的构成和种类 1186

第三节 违反劳动法责任的内容和形式 1187

第二篇 法规篇 1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193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 1198

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199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200

一、促进就业 1206

职业指导办法 1206

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 120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报告》的通知 1209

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报告 1210

劳动部关于抓紧落实流动就业凭证管理制度的通知 1211

劳动部关于印发《就业登记规定》的通知 1212

就业登记规定 1212

劳动部关于颁布《职业介绍规定》的通知 1213

职业介绍规定 1213

劳动部关于颁布《就业和失业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及实行《就业和失业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1215

就业和失业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1216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待业保险缴费问题给安徽省劳动厅的复函 1217

关于做好困难企业职工生活保障、生产自救和分流安置工作的通知 1217

二、劳动合同 1219

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 1219

劳动部关于印发《实施(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1220

实施《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解答 1220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患有精神病的合同制工人解除劳动合同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1221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如何确定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 1221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1221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报告》的复函 1222

集体合同规定 1222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1224

关于固定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 1225

关于订立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通知 1226

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文件关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 1226

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1227

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企业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复函 1227

劳动部关于乡镇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 1228

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 1228

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 1230

关于加强集体合同审核管理工作的通知 1231

关于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复函 1232

对《关于农民轮换工有关政策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1232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12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1233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 1233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1234

劳动部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1234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1234

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决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1235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1235

劳动部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的通知 1236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 1236

关于推动企业全面实施新工时制度的通知 1238

四、工资 1238

劳动部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 1238

附:企业最低工资规定 1239

附:最低工资率测算方法 1240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1241

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 1242

劳动部关于改进完善弹性劳动工资计划办法的通知 1243

劳动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颁发《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的通知 1245

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1245

劳动部关于印发《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1246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同题的补充规定 1247

劳动部、财政部关于做好1995年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248

外贸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 1249

五、劳动安全卫生 1250

劳动部关于颁布《矿山安全监察工作规则》的通知 1250

矿山安全监察工作规则 1251

劳动部关于颁布《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的通知 1253

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 1253

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员认证管理办法 1254

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机构资格认证办法 1255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备事故处理规定 1257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 1258

题的复函 1258

六、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1259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1259

七、职业培训 1260

就业训练规定 1260

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 1263

劳动部关于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毕(结)业生实行职业技能鉴定的通知 1265

劳动部关于颁布《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的通知 1266

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 1266

首批实行《规定》的50个技术工种目录 1267

技工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暂行规定 1267

八、社会保险和福利 1268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1268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1269

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1270

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1271

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1271

劳动部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 1273

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 1274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办法 1274

劳动部、审计署关于发布《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 1275

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 1276

劳动部关于不得对企业离退休人员采取一次性结算离退休金的通知 1277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私人包工负责人工伤待遇支付问题的复函 1278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除名职工重新参加工作后工龄计算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1278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 1278

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1282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1283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因工伤残人员享受护 1288

理费的条件等问题的复函 1288

劳动部、财政部关于1997年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1288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问题的复函 1289

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289

九、劳动争议 1291

劳动部关于颁发《劳动仲裁员聘任管理办法》的通知 1291

劳动仲裁员聘任管理办法 1291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的复函 1292

劳动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通知 1292

处理举报劳动违法行为规定 1294

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的通知 1294

关于用人单位不服部分裁决申请复议期限问题的复函 1296

关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与职工发生劳动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 129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1297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 1297

劳动部对《关于破产企业能否成为被诉人的请示》的复函 1297

劳动部对《关于因破产、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自行解散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如何确认被诉人的请示》的复函 1298

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复函 1298

十、监督检查 1299

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 1299

劳动部关于颁布《劳动监察程序规定》的通知 1300

劳动监察程序规定 1300

劳动部关于印发《劳动监察员准则》的通知 1302

劳动监察员准则 1302

十一、法律责任 1302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1302

劳动部关于发布《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通知 1303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1303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1304

劳动部办公厅文件关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 1305

十二、三资企业劳动管理 1305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复函 1305

《外商投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几点意见》 1306

外商投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几点意见 1307

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文件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1308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贯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有关连续工龄如何解释的复函 1310

查看更多关于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总览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