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生产力经济理论研究

生产力经济理论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薛永应 徐则林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6364943
  • 标注页数:440 页
  • PDF页数:453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兴起与展望 1

一、生产力经济学的兴起 1

二、生产力经济学的展望 4

三、生产力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7

第二节 一个老论题:生产力到底有哪些因素 12

一、因素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12

二、生产力系统的九要素 14

三、新老“生产力因素论”的对比 20

第三节 一个新观点:生产力是一个系统 22

一、结构功能不同的四类因素 22

二、四种最基本的因素组合方式 23

三、生产力系统的总体性 28

四、生产力系统的环境 29

第四节 填补空白:建立生产力规律论 31

一、生产力规律是经济规律 31

二、生产力规律是一个体系 32

三、生产力规律同其他规律的关系 37

第一节 古代生产力——手工生产力阶段 40

第二章 生产力发展史研究 40

一、石器时代 41

二、铜器时代 44

三、铁器时代 47

第二节 近代生产力——机器生产力阶段 52

一、蒸汽时代 52

二、电力时代 55

第三节 现代生产力——信息生产力阶段 58

一、电子时代 59

二、生物时代 64

第四节 当代生产力——知识经济时代 65

一、经济发展的三种境界 65

二、知识经济成为各国发展的主题 70

三、知识经济的深刻影响 78

四、知识经济验证了什么 84

第五节 从生产力发展史看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89

第三章 生产力因素论研究 106

第一节 构成生产力因素的资格与标准 106

一、研究的逻辑起点 106

二、生产力因素的资格标准 108

三、生产力因素的分类 116

第二节 载荷型因素研究 118

一、劳动者 118

二、劳动手段 126

三、劳动对象 132

第三节 媒介型因素研究 136

一、能源 136

二、信息 139

三、教育 149

一、科学 152

第四节 强化型因素研究 152

二、技术 154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0

第五节 运筹型因素研究——管理 165

第四章 生产力组合论研究 167

第一节 组合论的研究内容 167

第二节 生产力的质态组合 169

一、定义 169

二、质态组合的目标是求得发展的协调性 169

三、质态组合的制约因素 172

四、质态组合的发展规律 173

第三节 生产力的量态组合 178

一、定义 178

二、量态组合的发展规律 180

三、量态组合的制约因素 182

四、规律经济的源泉 183

第四节 生产力的空间组合 185

一、定义 185

二、布局经济的源泉 186

三、布局经济的制约因素 187

四、空间组合方式的发展规律 188

第五节 生产力的时间组合 189

一、一对矛盾 190

二、两张处方 192

三、制约因素与发展规律 194

第六节 生产力的总体组合 195

一、定义 195

二、总体组合的经济效益:运筹经济的源泉 197

三、总体组合的理论基础 199

一、生产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201

第五章 生产力规律论研究 201

第一节 生产力规律体系 201

二、生产力规律在生产力系统中分层次存在 203

三、生产力诸规律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体系 204

第二节 生产力规律体系同其他规律体系的关系 206

一、生产力规律的经济性质 206

二、生产力规律同自然规律的关系 209

三、生产力规律同生产关系规律的关系 210

四、生产力规律同上层建筑规律的关系 211

一、内在矛盾 212

第三节 生产力的内在矛盾和成长机制 212

二、成长周期 214

三、成长机制 216

四、成长特征 220

五、成长阶段 223

第四节 生产力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231

一、生产力的同层次结构运动与异层次结构运动 232

二、生产力运动两种基本形式的特点 234

三、生产力运动两种基本形式的关系 235

四、生产力运动两种基本形式的发展趋势 238

第六章 生产力环境论研究 242

第一节 自然环境 242

一、自然环境的概述 242

二、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245

第二节 经济环境 254

一、生产关系 254

二、经济体制 264

第三节 社会环境 273

一、政治设施 274

二、意识形态 279

三、人口 286

四、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 288

五、文化——现代生产力之魂 297

第七章 生产力工程论研究 302

第一节 结构经济 304

一、基本原理 304

二、产业结构及其对策 312

三、技术结构及其对策 322

四、劳动者结构及其对策 335

五、产品结构及其对策 336

第二节 规模经济 337

一、“规模”范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37

二、规模经济的层次 340

三、优化标准 340

四、规模变化的趋势 341

五、对策设想 342

第三节 布局经济 347

一、布局经济的概念和意义 347

二、布局经济的理论基础 348

三、布局经济的层次和分类 353

四、布局合理化的关键: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356

五、对策设想 360

第四节 时序经济 363

一、基本理论 363

二、优化对策 364

第八章 生产力战略论研究 367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发展战略 367

一、生产力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368

二、生产力发展战略要素 371

三、战略的一般内容 377

第二节 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战略大思路 378

一、“生产力国情”:极其重要的战略依据 380

二、从生产力方面考虑的目标选择 382

三、我国战略的第一关键 384

四、强化我国经济腾飞的“两翼” 385

五、转向“智能化成长兼结构型优化”的发展模式 391

第九章 生产力代表者论 39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先进生产力代表者理论的基本思想 397

二、先进生产力代表者与先进生产关系代表者的相互关系 40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先进生产关系代表者理论的基本思想的四个要点 40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先进生产方式代表者理论的基本思想 402

三、先进生产力代表者和先进生产关系代表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406

四、社会生产方式代表者的多层次结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先进生产方式代表者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 411

第三节 先进生产方式代表者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 413

第四节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先进生产力代表者理论的一大发展 416

一、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416

二、“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417

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19

附录:迅速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巩固的物质基础——学习邓小平1992年南巡重要讲话的体会 423

查看更多关于生产力经济理论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