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沙漠考古通论

沙漠考古通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天文地球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景爱著
  • 出 版 社: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473082
  • 标注页数:336 页
  • PDF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

序言[张文彬] 1

第一章 沙漠考古的缘起 1

第一节 呼伦贝尔考古的思索 1

第二节 谭其骧先生的建议 3

第二章 沙漠考古的宗旨 6

第一节 什么是沙漠 6

一、沙漠释名 6

二、沙漠的定义 6

三、沙漠与荒漠 7

第二节 沙漠的由来 8

一、沙漠沙的来源 8

三、古松辽大湖的消失 10

二、古地中海的变迁 10

第三节 沙漠的出现 13

一、干燥气候是沙尘活动的条件 13

二、中国大陆季风气候的形成 14

第四节 人造沙漠 16

一、沙漠化的提出 16

二、黄土的形成 17

三、古土壤的形成 18

第五节 沙漠考古的宗旨 19

第三章 沙漠考古方法论 22

第一节 野外考察是基础 22

一、考古资料凝结有自然信息 22

二、人类遗迹是沙漠演变的尺度 23

三、野外考察的重要性 24

第二节 沙漠考古中的地层学 25

一、沙漠地层的形成 26

二、沙漠地层的特点 26

第三节 沙漠考古中的类型学 28

一、类型学有助于恢复地层 29

二、类型学便于民族识别 30

第四章 沙漠考古的科学意义 31

第一节 沙漠化二重性的提出及意义 31

一、沙漠化的自然决定论 31

二、科学界认识的转变 32

三、沙漠化二重性的提出 33

四、沙漠化二重性的影响 34

一、沙漠考古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 35

第二节 沙漠考古与自然科学 35

二、沙漠考古与自然科学交叉渗透的原因 36

三、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看学科交叉 37

四、更新知识迎接21世纪的挑战 38

第三节 沙漠考古扩大了考古学范围 39

一、传统考古学 39

二、考古学的扩充 40

三、对沙漠考古的认识 41

第五章 呼伦贝尔地区沙漠考古 44

第一节 呼伦贝尔沙地现状 44

一、呼伦贝尔释义 44

二、呼伦贝尔草原地貌与植被 45

三、呼伦贝尔沙地的分布与特点 45

二、呼伦贝尔陆地的出现 47

第二节 呼伦贝尔的地质演变 47

一、原是古兴安海的一部分 47

三、海拉尔大湖的瓦解 49

第三节 呼伦贝尔的史前人类活动 51

一、蘑菇山的在器制造场 51

二、扎贲诺尔人化石 52

三、细石器 54

第四节 古板鹿古墓 55

一、古板鹿古墓的形制特点 56

二、古板鹿古墓的时代与族属 57

第五节 汉代鲜卑人的活动 58

一、鲜卑墓的地理分布 58

二、关于拓跋鲜卑的南迁路线 61

三、对森林的砍伐破坏及影响 63

第六节 辽代的移民垦荒 64

一、辽代边壕的开凿 64

二、辽代北方的边防城 68

三、契丹移民垦荒导致沙漠化 70

四、元代沙漠化的加剧 73

第六章 科尔地区沙漠考古 78

第一节 科尔沁沙地自然状况 78

第二节 科尔沁沙地的地质特点 79

一、松辽沉积带的出现 81

二、松辽平原的形成 81

三、地质时期的沙漠 82

一、全新世以来的生态环境 83

第三节 科尔沁的史前人类活动 83

二、史前的人类活动 84

第四节 上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85

一、科尔沁的青铜时代 86

二、燕秦长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87

第五节 鲜卑人的活动 88

一、乌桓鲜卑的分离 89

二、东部鲜卑的遗迹 89

三、拓跋鲜卑的遗迹 91

四、鲜卑墓葬提供的沙漠信息 91

第六节 辽金时代的沙漠化 92

一、契丹的强制移民 92

二、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沙漠化 95

三、金代沙漠化的加剧 102

第七节 清代沙漠化的扩大 104

一、元明时代森林植被的恢复 104

二、清代的垦荒 106

三、沙漠化的扩大 108

第七章 乌兰布和地区沙漠考古 113

第一节 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113

第二节 汉以前乌兰布和北部的人类活动 114

一、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 116

二、河套地区的古长城 116

第三节 汉代对乌兰布和北部的开发 119

一、汉代县治故址的现状 119

二、汉代军防工程的分布 123

三、汉代的垦区 126

第四节 西夏时期的乌兰布和 130

第五节 乌兰布和沙漠的由来 132

一、沙漠的物质来源 132

二、耕垦导致伏沙出露 133

三、砍伐森林引起沙漠化 133

第八章 鄂尔多斯地区沙漠考古 136

第一节 鄂尔多斯概况 136

一、位置与环境 136

二、气候与植被 136

三、地质构造与沙源 137

四、流沙的分布 137

一、鄂尔多斯的旧石器时代 141

第二节 早期的人类活动 141

二、鄂尔多斯的新石器时代 142

第三节 鄂尔多斯的匈奴活动 144

一、阴山河套是匈奴故地 144

二、鄂尔多斯匈奴遗迹 146

三、匈奴对鄂尔多斯的影响 147

第四节 秦国和秦代的鄂尔多斯 148

一、秦昭王长城 148

二、蒙恬长城 150

三、秦直道 152

四、长城直道对环境的影响 154

第五节 汉代的鄂尔多斯 155

一、郡县的分布 155

二、汉代的移民开发及影响 159

第六节 鄂尔多斯沙漠化的开端 162

一、五胡的汉化与农业耕种 163

二、北魏时期鄂尔多斯的流沙 164

三、流沙产生的气候条件 166

第七节 鄂尔多斯沙漠化的扩大 167

一、毛乌索沙地的产生 168

二、宁夏河东沙地的扩大 170

三、明长城的修建与沙漠化的加剧 172

四、清代的垦荒加快了沙漠的形成 174

第九章 沙坡头地区沙漠考古 177

第一节 沙坡头地区自然概况 177

第二节 早期的人类活动 178

二、黄河北岸的人类遗迹 180

一、腾格里沙漠的形成与演变 180

三、岩画反映的生态环境 181

第三节 汉唐的耕垦 182

第四节 沙坡头流沙的由来 185

一、关于沙坡头出现沙丘的记载 185

二、贺兰山森林的破坏 186

第五节 元明时期沙漠化的加剧 188

一、元代贺兰山口的开通 188

二、明长城的修建及影响 189

第六节 清代沙坡头地区流沙的扩大 190

一、人口增多加剧了森林的破坏 191

二、腾格里沙漠的南移及危害 192

第一节 额济纳绿洲的自然状况 197

第十章 额济纳地区沙漠考古 197

第二节 古代居延绿洲的水系 200

一、古居延泽的残迹 200

二、弱水下游故道 204

第三节 居延垦区 208

一、汉代居延垦区 208

二、唐代居延垦区 212

三、西夏居延垦区 212

四、元代居延垦区 220

第四节 居延垦区的废弃与沙漠化 222

一、弱水下游水系的变化 222

二、居延垦区的废弃与沙漠化 227

第十一章 河西走廊沙漠考古 231

第一节 石羊河绿洲的沙漠化 232

一、石羊绿洲早期的人类活动 232

二、汉代的石羊河绿洲 234

三、唐代的石羊河绿洲 236

四、明清时代的石羊河绿洲 238

第二节 黑河绿洲的沙漠化 241

一、黑河绿洲早期的人类活动 241

二、汉代的黑河绿洲 243

三、十六国至隋唐的黑河绿洲 244

四、明清时代的黑河绿洲 247

第三节 北大河绿洲的沙漠化 249

一、北大河绿洲早期的人类活动 249

二、汉代的北大河绿洲 251

三、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大河绿洲 253

四、明清时代的北大河绿洲 254

第四节 疏勒河党河绿洲的沙漠化 256

一、古代的疏勒河与党河 256

二、汉代的疏勒河党河绿洲 258

三、魏晋十六国时期的疏勒河党河绿洲 262

四、隋唐五代时期的疏勒河党河绿洲 265

五、西夏元明清时期的疏勒河党河绿洲 268

第十二章 塔克拉玛干南缘沙漠考古 272

第一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条件 272

第二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 275

第三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黄土 277

第四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的古代遗址 279

一、冰川河流与绿洲 279

二、和田河绿洲遗址 280

三、克里雅河绿洲遗址 282

四、尼雅河绿洲遗址 284

五、其他诸河绿洲遗址 289

第五节 西域文明与丝绸之路 292

一、丝绸之路的出现与发展 292

二、灿烂的西域文明 294

第六节 绿洲国家与丝绸之路的衰落 302

一、绿洲国家的衰落 302

二、绿洲变沙漠的原因 304

参考文献 311

名词索引 326

英文提要 332

后记 335

查看更多关于沙漠考古通论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