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江苏人的经济观

江苏人的经济观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其他书籍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徐光耀 向民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1142165
  • 标注页数:324 页
  • PDF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机遇篇时代与时机 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质比量更重要的时代。 18

正是这样的时代,才展现众多的机遇与机会。在我们看来,最终所获取的结果不同,这不是时机对谁的偏私,而是把握与利用时机的能力有大有小。抓住时机,必能赢得不尽的生机。江苏人深谙个中道理。把握时机靠奋争,赢得生机凭实力。20年,江苏的发展值得浓墨重彩 18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也拂江北天。 31

寻访江苏大地,随处可以听到:思路有多宽,出路就有多广。勇于创新的江苏人,把理清发展思路看得极重。而既明确又符合实际的思路的提出,是改变旧有的思维定式,进行艰苦的逆向思维、反向思维和移位思维的结果。在实践中,为了拓展出路,不服输的江苏人努力避 31

江苏人深切体会到,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这是已被实践一再证明了的真理性结论。不把党建设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也难以“一百年不动摇”。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穷社会主义”,党的领导地位也会逐步削弱或丧失。就全球来说,经济的因素 44

同全国各地一样,江苏也在大力构筑“名牌工程”。并且提出“苏货”要敢于同“海货”、“广货”和“洋货”争高下。名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积淀越深,名牌越闪亮长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金牌在贬值(不含体坛奖牌)。原因很多:评奖本身成为一种经济行为,重钱 53

第二章 基础篇自给与自立 53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平常不过的商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由此,粮食又提高了自己的身价,成了特殊商品。在全球,没有比饥饿更残酷的自然灾害。对粮食的生产,没有任何领导者能稍有忽视、轻视和无视。江苏的粮食生产自给有余,才为全省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宽 77

既抓大,又放大,却是江苏人特有的发展与创造。 85

抓大,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重视,挂在心上,握在手中。放大,是给他们以生存与发展的广阔空间,留有充分的施展余地,从而放大其规模效应。只有抓大又放大,大中型企业才有生机与活力,才能走出故道,冲浪于商品经济的浩瀚大洋。形势与趋势 85

“抓大放小”,世人尽知。 85

只有认清形势,才能把握趋势。这是搞好一个地区或部门工作的重要前提。形势出任务,情况出政策。对形势不做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就难以追逐迅猛奔流的时代大趋势。江苏人清醒地知道,把握大趋势,方可造时势,出“模式”,不去铸就人间憾事。透过20年急速前行的 92

没有开发,会缺少实力;没有开放,难以突破自我、提升档次。开发,是基础,是条件。开放,是提高,是升华。在开放的问题上,江苏人既做到精明、开明,也不乏高明。他们视互利互惠为普遍通行的准则。来这里投资的外国人有评价,同江苏人打交道感到:放心、宽心 100

第三章 驱动篇中心与民心 100

发展是硬道理,在江苏大地早已深入人心。 109

“言必谈经济,行必为经济”,既合党心,又合民意。吴仁宝老人有一句名言:“天底下什么事最难?实事求是最难。在困难面前做到实事求是,就能大难变小难,小难变不难。”衡量是否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在于对待“三个有利于”原则的态度。为做到扭住发展不动摇 109

我们正处在两个世纪的夹缝间。我们的肩头挑着两个世纪的责任。今天的努力,关系到明天以怎样的面貌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聪明的江苏人清醒地认识到,竞争关乎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的生存与发展,前进与倒退,生机勃勃与死气沉沉。若达到理想的境界,做到把 116

抢抓机遇,是打主动战;不经意的遭遇,会常常失之交臂。图大业、展长志的江苏人,在机遇面前,总是眼睛瞪得圆圆的,劲儿鼓的足足的。他们在以高度的警觉进行“全天候”扫描与收寻,深知稍有疏忽而失去良机,就会给事业带来难以预料的不测,延迟或放慢发展的的 126

江苏人强调,指标与目标不是有无的问题,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指标要科学、要凝聚人心、要调动千军万马一道进击。逐年指标的叠加就是长远目标的实现。没有指标,何谈目标。从指标到目标是一个渐进的充满矛盾的过程,轻视不得,也懈怠不得。目前的江苏人,比以往 132

第四章 驰骋篇危机与良机 132

以史为镜:诸葛亮危机之时巧施“空城计”,骗过“多疑”的主帅司马懿,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宋襄公愚不可及,坐失良机,损兵折将,落荒而逃,成为千古笑谈。一得一失,结果迥异。重要的是人的素质和对待危机与良机的态度。辩证地看:危机之中孕育良机,良机之 140

优势,相比较而存在。在这个变得越来越小的星球上,没有自身优尤势的地方压根儿就不存在。就全国而言,东部沿海有优势,西部内陆也有优势。就江苏而言,苏南有优势,苏中、苏北也有各自的优势。最叫人哀其不幸的,是不认识和利用自身的优势,一味地埋怨环境和 147

苏南农民住房在不断发生喜人的嬗变,其过程为:草房变瓦房,瓦房加走廊,从而变楼房,别墅更比楼房强。这是物的嬗变。农民自身也在嬗变中。在新沂市,问一位吃力推车赶集卖菜的妇女:你的丈夫为何不帮你一把?回答:“在上海打工。”“赚头可大?”“不怎么大 152

没有应变,则没有嬗变,没有面貌的巨变。 152

嬗变,是更替,是超越,是除旧布新。 152

裂变,就是发展。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的单一经济成份已经相继裂变出合乎规律的多种创造。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江苏人在讲裂变的同时,更重应变。所谓应变,是应市场之变。市场有两个:一是国内市场,一是国际市场。江苏人说:片面强调裂变,而忽视应变,就 169

第五章 攀升篇通道与妙道 169

“要言妙道”出自枚乘的《七发》,意在警戒,以治好心病。这里,引申为搞好科学决策的重要。一项好的决策,不失为一篇“要言妙道”。没有通道,难以货畅其流。没有“妙道”,决策失误,也会功亏一篑,事倍功半。拿破仑说过很精彩的话:没有任何事比做决策更艰 173

一位英国哲人讲过:“没有人的现代化,再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手中变成一堆破铜烂铁。”只有进行现代化思维,才能打开事业的新视野、新天地,才能走出传统思维的故道,才能跳出板块思维的怪圈,才能求取理性、科学、独具远见卓识的清晰思 183

频道是软件,通道是硬件。硬件不可少,软件更重要。软件是经济发展的“助燃剂”与“倍增器”。重视软件是硬件建设进入一定程度的自然选择,同时受宏观环境的有力驱动与跃动。在美国,华盛顿已成为美国的高技术基地,很有可能取代硅谷登上全美第一的宝座。利用 189

世界经济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由此,资金投入固然重要,智力投入就更加重要。美国作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力量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暴力、财富和知识,三者的顺次为低级的、中级的和高级的力量。 198

释放潜力,需要殚精竭虑。潜力可以托起活力,延续活力的生命。潜力是活力的源泉与动力。不尽的活力源于不尽的潜力。醒狮具活力,卧龙有潜力。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是江苏人不移的选择。他们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实现江 206

第六章 战略篇生态与心态 206

在1997年的江苏省人代会上,有关领导在报告中指出:江苏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效益的老路再也行不通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使经济运行获得新的活力,求得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的中期, 221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保护环境,是人类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首要之举。这不仅关系到生活,更关系到生存。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征战中,争取时间,就是争取理想的生存空间。在这个事关人类今天与明天的问题上,贻误时间,无疑是一种愚蠢的慢性自杀政策 229

第七章 共荣篇先富与共富 237

事物的结果,既同原因结缘,也同“如果”相伴。 237

“如果”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做事先想到结果,就可采取积极措施,求得“如意之果”。否则,就会算沉重的总帐,甚至大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于事无补而有害。聪明的江苏人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23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43

《礼记》中所体现的这种儒家的大同思想,一直是历代中国政治家和学者梦寐以求的理想,在十九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甚至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思想。尽管这种理解也许只能是一家之言,但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均富理念,几千年来一直在冥冥之中影响着中国人 243

在所有的关系中,利益纽带也许是最牢固、最有力的。胸怀博大的江苏人,先富之后不忘责任,他们以炽热的情怀伸出温暖的手,去营造美好的“彩桥”。江苏人通过发展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合作,使双方均得到利益、获得发展。于是,彼此的联系也就远远超出一般的政治 256

江苏是共和国的真实缩影。苏南是第一世界,高度发达;苏中是第二世界,奋起直追;苏北是第三世界,加快发展。这不是人为的简单划分,现实就是这样了了分明。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是江苏的三大战略之一。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 273

第八章 特色篇小康与健康 273

这是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跨越的形象说法。苏锡常已跨入实现小康之列,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做到“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实现小康令人欣喜,社会文明令人欣慰。小康标准,条条具体。健康内涵也有两个:一是人的体魄;二是人的生活方式。江苏人认为,只 285

江苏这方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改革开放中,更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交融贯通。恰如江苏人所说,没有合力难出活力,活力是合力的最好体现。同许多地方大相径庭的是,江苏人琢磨事、想发展,而不是琢磨人、求高官。由此,便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90

老传统加上新创造,就是对本色与特色的准确表述。对老传统要“扬弃”,不是越老越好;对新观念要分析,也不是越新越“时髦”。富而好礼,天下文明,是应努力营造的理想境界。没有家庭,就没有国家;没有家庭的文明,就没有全社会空气的净化与提升。文明的家庭 296

机制越活越好,法制越严越好。好的机制,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释放每一个人的潜能,做到奖勤罚懒、优胜劣汰,既不养闲人,也不养懒人和庸人。但是,光讲机制是不够的,还要讲法制,要模范地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法令。要力求不 300

20年前,中国一时出现令人忧心的“三信危机”,即:信仰危机、信心危机和信念危机。20年后的中国和江苏,“三信危机”早已被“三个共识”所代替。小平理论是不移的信仰;党的基本路线是不变的信念;对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充满必胜的信心。永不停止追求 304

查看更多关于江苏人的经济观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