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数理化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钟佩珩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2531335
  • 标注页数:255 页
  • PDF页数:271 页
上一篇:工程波动理论导引下一篇:论光
图书介绍
标签:化学 分析

第1章 导言 1

1.1 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1

1.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及学科的性质 1

1.1.2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1.2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和分析测定方法 2

1.2.1 定量分析工作的一般步骤 2

1.2.2 分析测定的方法 2

1.2.3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3

第2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4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4

2.1.1 准确度与精密度 4

2.1.2 误差的分类、来源与性质 4

2.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5

2.2 定量分析中的数据处理与评价 6

2.2.1 基本概念与简单统计计算 6

2.2.2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8

2.2.3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10

2.2.4 可疑值的取舍 11

2.2.5 显著性检验 12

2.2.6 误差的传递及其计算 16

2.2.7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8

2.3 工作曲线与回归分析法 19

2.3.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9

2.3.2 相关系数 20

2.3.3 回归线的精度 21

思考题 21

习题 22

第3章 化学分析法 25

3.1 溶液中物质组分的分布 25

3.1.1 酸碱组分的分布 25

3.1.2 配合物组分的分布 27

3.2 化学反应中的副反应与条件平衡常数 28

3.2.1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28

3.2.2 条件平衡常数 28

3.3 重量分析法 31

3.3.1 气化法 31

3.3.2 溶出法 32

3.3.3 沉淀重量法 32

3.4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8

3.4.1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9

3.4.2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其浓度的确定 40

3.4.3 滴定曲线 41

3.4.4 滴定分析进行的方式 42

3.4.5 滴定分析结果计算 43

3.5 酸碱滴定法 45

3.5.1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 45

3.5.2 酸碱指示剂 47

3.5.3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52

3.6 沉淀滴定法 54

3.6.1 银量法的方法分类和特点 54

3.6.2 AgNO3、NH4SCN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57

3.6.3 其他沉淀滴定法简介 57

3.7 配位滴定法 57

3.7.1 EDTA和EDTA金属配合物 57

3.7.2 EDTA滴定法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 58

3.7.3 金属离子指示剂 61

3.7.4 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 64

3.7.5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65

3.7.6 EDTA标准溶液和分析结果计算 68

3.8 氧化还原滴定法 68

3.8.1 氧化还原平衡 68

3.8.2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与催化作用 71

3.8.3 氧化还原滴定法指示剂 72

3.8.4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73

3.8.5 高锰酸钾法 74

3.8.6 重铬酸钾法 76

3.8.7 碘法 77

3.8.8 其他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79

3.8.9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 80

思考题 80

习题 81

第4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 87

4.1 沉淀分离法 87

4.2 液-液萃取分离法 88

4.2.1 液-液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88

4.2.2 主要的萃取体系 90

4.2.3 液-液萃取分离的操作技术和应用 91

4.3 离子交换分离法 92

4.3.1 离子交换剂 92

4.3.2 离子交换平衡与离子交换反应的选择性 94

4.3.3 离子交换操作技术 95

4.3.4 离子交换分离在分析中的应用 96

思考题 96

习题 97

第5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98

5.1 光谱分析法概述 98

5.1.1 光学分析法简介 98

5.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00

5.1.3 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00

5.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01

5.2.1 朗伯-比尔定律 101

5.2.2 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102

5.3 分光光度法的仪器装置 104

5.3.1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104

5.3.2 几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 105

5.4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107

5.4.1 显色反应的类型及三元配合物的分析特性 107

5.4.2 显色条件的选择 108

5.4.3 干扰离子的影响及其消除 109

5.5 分光光度分析的方法 109

5.5.1 目视比色法 109

5.5.2 分光光度法 110

5.5.3 光度计测量误差 110

5.5.4 测量条件的选择 111

5.5.5 分光光度法灵敏度和检出限的表示方法 111

5.6 分光光度法应用的发展 112

5.6.1 高含量组分的测定--差示分光光度法 112

5.6.2 多组分混合物的分析--计算数学分光光度法 113

5.6.3 分光光度滴定法 113

5.6.4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14

5.6.5 导数分光光度法 115

5.7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其应用 115

5.7.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115

5.7.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117

思考题 117

习题 118

第6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119

6.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119

6.1.1 基态与激发态原子的分配 119

6.1.2 谱线的轮廓和变宽 120

6.1.3 积分吸收和基态原子浓度的关系 121

6.1.4 峰值吸收测量法 121

6.1.5 影响校正曲线形状的因素 122

6.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仪器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123

6.2.1 光源--空心阴极灯 123

6.2.2 原子化系统 123

6.2.3 分光系统 126

6.2.4 检测系统 127

6.3 定量分析法 127

6.3.1 校正曲线法 127

6.3.2 标准加入法 127

6.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及其抑制 128

6.4.1 化学干扰 128

6.4.2 电离干扰 129

6.4.3 光谱干扰 129

6.4.4 物理干扰 130

6.4.5 背景吸收干扰 130

6.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测量条件和测量灵敏度 131

6.5.1 测量条件的选择 131

6.5.2 灵敏度和检出限 132

6.6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及应用 133

思考题 134

习题 134

第7章 其他光谱分析法 136

7.1 原子发射光谱法 136

7.1.1 原子发射光谱法概述 136

7.1.2 主要仪器设备 136

7.1.3 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 138

7.1.4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 139

7.2 红外吸收光谱法 141

7.2.1 基本原理 141

7.2.2 红外分光光度计 142

7.2.3 红外光谱特征基团吸收频率分组 143

7.2.4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145

7.3 分子荧光光谱法 146

7.3.1 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147

7.3.2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 147

7.3.3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48

7.3.4 分子荧光分析的仪器 149

7.3.5 分子荧光分析方法和应用 149

思考题 151

第8章 电位分析法 152

8.1 电化学分析法概述 152

8.1.1 电化学分析法的种类和特点 152

8.1.2 电位分析法概述 153

8.2 电位分析法中的电极 153

8.2.1 参比电极 153

8.2.2 指示电极 154

8.3 离子选择性电极 155

8.3.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和分类 155

8.3.2 膜电位的形成机理 156

8.3.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 157

8.3.4 各种类型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158

8.4 直接电位法 161

8.4.1 pH值的电位法测定 161

8.4.2 离子活(浓)度的测定 163

8.5 电位滴定法 166

8.5.1 测定原理和仪器装置 166

8.5.2 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166

8.5.3 自动电位滴定 167

8.5.4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168

思考题 168

习题 169

第9章 其他电化学分析法 171

9.1 电解过程的基本原理 171

9.1.1 电解过程 171

9.1.2 分解电压和析出电位 171

9.1.3 电极的极化 172

9.2 电重量分析法和电解分离 172

9.2.1 电重量分析法 172

9.2.2 电解分离 172

9.3 库仑分析法 173

9.3.1 基本原理 173

9.3.2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173

9.3.3 恒电流库仑法 174

9.4 极谱法和伏安法 175

9.4.1 概述 175

9.4.2 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175

9.4.3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178

9.4.4 极谱分析的特点和应用 179

9.4.5 极谱法的发展 180

9.5 电导分析法 182

9.5.1 概述 182

9.5.2 电导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82

9.5.3 电导的测量方法及应用 183

思考题 184

第10章 气相色谱法 185

10.1 色谱法概述 185

10.1.1 色谱法的分类 185

10.1.2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85

10.1.3 气相色谱法的流程 186

10.1.4 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术语 186

10.2 色谱法的理论基础 187

10.2.1 色谱分配平衡 187

10.2.2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188

10.2.3 分离度 190

10.2.4 基本分离方程式 191

10.3 气相色谱固定相 191

10.3.1 气-固色谱固定相 192

10.3.2 气-液色谱固定相 192

10.4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194

10.4.1 流动相的种类与流速的选择 194

10.4.2 柱长和柱径的选择 195

10.4.3 柱温的选择 195

10.4.4 进样条件的选择 195

10.5 气相色谱检测器 195

10.5.1 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195

10.5.2 热导池检测器(TCD) 196

10.5.3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197

10.5.4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198

10.6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198

10.6.1 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 198

10.6.2 利用文献保留数据定性 199

10.6.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 199

10.7 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201

10.7.1 峰面积的测量 201

10.7.2 定量校正因子 202

10.7.3 常用的定量方法 202

10.7.4 影响定量分析准确性的因素 204

10.8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204

10.8.1 毛细管色谱柱 205

10.8.2 速率理论方程式 205

10.8.3 毛细管色谱柱的色谱系统 205

10.8.4 毛细管色谱法的特点 206

10.9 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 206

10.9.1 永久性气体分析 206

10.9.2 合成顺丁橡胶污水的分析 207

10.9.3 农药残留量分析 207

思考题 207

习题 207

第11章 液相色谱法 209

1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9

11.1.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209

11.1.2 高效液相色谱仪 210

11.1.3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 211

11.1.4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模式的选择 213

11.1.5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实例 214

11.2 平板色谱法 215

11.2.1 平板色谱法简介 215

11.2.2 平板色谱的固定相和移动相 216

11.2.3 平板色谱的操作技术 217

11.2.4 平板色谱应用实例 219

思考题 219

习题 219

第12章 分析化学的实践 220

12.1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220

12.1.1 试样的采取 220

12.1.2 试样的分解 222

12.1.3 测定方法的选择 224

12.2 复杂物质分析实例 225

12.2.1 粘土的经典系统分析法 225

12.2.2 粘土的快速分析法 226

12.2.3 粘土的快速系统分析法 226

12.2.4 硅酸盐分析方法的进展 227

12.3 试验设计与试验条件的最优化 228

12.3.1 单因素试验的设计与分析 228

12.3.2 多因素的试验设计 230

12.3.3 试验条件的最优化 235

12.4 分析测定的质量控制 235

12.4.1 标准方法和标准物质 235

12.4.2 日常分析工作的质量管理 236

12.5 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发展 239

思考题 240

习题 240

附录 242

附录1 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 242

附录2 常用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 243

附录3 一些商品试剂的近似密度 244

附录4 常用的缓冲溶液 244

附录5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46

附录6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IgKMY) 247

附录7 标准电极电位(18~25℃) 248

附录8 条件电极电位 250

附录9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 251

附录10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85年) 252

附录11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53

参考文献 255

查看更多关于分析化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