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区域协同低碳发展路径与政策  溢出-反馈效应的视角

区域协同低碳发展路径与政策 溢出-反馈效应的视角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张友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115131
  • 标注页数:366 页
  • PDF页数:3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从区域间溢出-反馈效应的视角,研究了区域协同低碳发展的路径域政策共包括十一章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包含第一至第六章,主要探讨了区域间经济和碳排放的交互影响及其机制——溢出-反馈效应。包括对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和区域间贸易的概括;区域经济和碳排放的溢出-反馈效应分析框架的构建;对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之间、京津冀地区间、长江经济带以及全国省级层面等多个层次区域间经济和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的实证研究。第二篇包括第七至第九章,是对区域间溢出-反馈效应的拓展分析,主要探讨了区域间贸易及相关的碳排放转移;碳排放视角下省级层面区域间的贸易模式;多个角度(原则)出发的区域碳排放责任问题。第三篇包含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是在考虑区域间溢出-反馈效应的基础上,从省际关联和省际经济格局的视角分析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每一章的研究中都针对区域协同低碳发展的路径与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查看更多关于区域协同低碳发展路径与政策 溢出-反馈效应的视角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 区域协同低碳发展的概念、内涵与战略意义 2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6

三 本书内容梗概及主要贡献和创新 23

第一篇 中国区域间经济和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研究 31

第一章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及区域间贸易 31

第一节 中国产业分布的空间格局 31

第二节 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差异 37

第三节 区域间贸易规模、特征及发展趋势 38

第四节 区域间经济关联性分析 40

第五节 小结 49

第二章 区域间经济和环境溢出—反馈效应测度方法 51

第一节 国内外有关溢出—反馈效应的研究回顾 51

第二节 区域间贸易的经济和环境溢出—反馈机制分析 54

第三节 三区域经济和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分析方法 57

第三章 中国三大地带间供需双向经济和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 61

第一节 各省分行业的碳排放估计 61

第二节 三大地带间的经济溢出—反馈效应实证研究 63

第三节 三大地带间的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实证研究 79

第四节 与以往研究的比较 93

第五节 小结和政策启示 95

第四章 京津冀地区间的经济和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 99

第一节 京津冀地区层面的需求侧经济和碳排放区域内效应 100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层面的需求侧经济和碳排放交互影响 106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部门层面的需求侧经济和碳排放影响 112

第四节 京津冀部门层面的供给侧经济和碳排放影响 120

第五节 小结 127

第五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间增加值与碳排放溢出效应 130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的增加值和碳排放区域内效应 131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间增加值和碳排放交互影响 133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部门增加值和碳排放乘数分解 137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不同类型需求的增加值和碳排放乘数分解 140

第五节 小结 143

第六章 中国省级需求侧经济和碳排放溢出效应研究 145

第一节 省级溢出—反馈效应分析方法 146

第二节 省级经济和碳排放乘数分解 148

第三节 基于省级层面分析的部门经济和碳排放乘数 160

第四节 不同类型需求侧与供给侧经济和碳排放乘数 169

第五节 省级经济和碳排放乘数的动态变化 177

第六节 结果的比较分析 189

第七节 小结 191

第二篇 基于溢出—反馈效应的碳排放转移与责任分配研究 197

第七章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 197

第一节 引言 197

第二节 碳排放转移测算方法 198

第三节 基于EEBT方法的省际碳排放转移实证分析 202

第四节 MRIO方法和EEBT方法的结果比较 205

第五节 小结 209

第八章 碳排放视角下的区域间贸易模式:污染避难所与要素禀赋 211

第一节 问题提出 211

第二节 环境视角下的贸易模式及其识别方法 213

第三节 关键指标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219

第四节 实证分析 223

第五节 结论和政策启示 234

第九章 区域间碳排放责任分配研究:基于经济利益的视角 237

第一节 环境责任分配的利益匹配原则 237

第二节 区域碳排放责任核算框架 239

第三节 不同原则下的省际碳排放效率及其变化 247

第四节 不同原则下的省际碳排放责任 251

第五节 碳排放责任与碳税对各区域竞争力的影响 258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启示 262

第三篇基于溢出—反馈效应的碳排放空间结构分解分析 267

第十章 中国省级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因素:结构分解分析 267

第一节 引言 267

第二节 出口隐含碳的空间结构分解方法 269

第三节 省级出口隐含碳及其影响因素 271

第四节 全国出口隐含碳的因素分解 276

第五节 结论 278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280

第一节 引言 280

第二节 方法 282

第三节 最终需求隐含碳的构成及区域隐含碳强度差异 284

第四节 2002~2010年区域经济格局历史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291

第五节 2010~2030年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对碳排放的影响 300

第六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305

结束语 309

附录 318

附录A:各地区分产业增加值占全国份额及构成 318

附录B:需求侧溢出—反馈效应 320

附录C:供给侧溢出—反馈效应表达式 323

附录D:2002年和2007年分部门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经济溢出—反馈乘数效应 327

附录E:2002年和2007年分部门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碳排放溢出—反馈乘数效应 331

附录F:EEBT方法和MRIO方法下省际碳排放转移明细 335

附录G:各地区的贸易隐含碳与节碳量 339

附录H:分省边际贸易隐含碳、人均资本存量及人均GDP 340

参考文献 345

致谢 366

查看更多关于区域协同低碳发展路径与政策 溢出-反馈效应的视角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