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

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农业科学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官春云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2373053
  • 标注页数:234 页
  • PDF页数:2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引种驯化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抗病虫育种、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育种的田间试验技术、品种的审定与推广、计算机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查看更多关于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植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1

(一)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1

(二)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 1

二、植物育种及其发展 2

(一)植物育种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2

(二)植物育种的发展 3

三、植物品种及其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 4

(一)品种的概念 4

(二)良种的作用 4

四、植物育种工作发展展望 5

(一)育种目标紧密结合生产与科技的发展及市场竞争的需要 6

(二)种质资源工作尚有待进一步加强 6

(三)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6

(四)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 6

第一章 育种目标 7

一、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7

(一)植物育种的总体目标 7

(二)植物育种的具体目标 8

二、几类栽培植物育种的具体目标 9

(一)谷类植物 9

(二)油料植物 9

(三)纤维植物 9

(四)叶(茎)菜类植物 10

(五)果树植物 10

三、制定育种目标的依据和原则 10

(一)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10

(二)注意当地的自然气候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 11

(三)分析现有品种存在的问题 11

第二章 种质资源 12

一、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2

二、植物种质资源类别和分布 13

(一)植物种质资源的类别 13

(二)种质资源的分布 13

三、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利用与创新 15

(一)种质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16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 18

(三)种质资源的利用 19

(四)种质资源的创新 20

第三章 引种驯化与选择育种 21

一、引种驯化 21

(一)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 21

(二)引种驯化的原则和方法 23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25

(一)选择育种的原则 25

(二)基本选择法及其综合应用 26

(三)植物的授粉习性与常用选择法 29

(四)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30

(五)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 31

三、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32

(一)芽变选种 32

(二)营养系微突变选种 37

(三)实生选种 39

第四章 杂交育种 41

一、杂交亲本的选择和选配 41

(一)杂交亲本的选择 41

(二)杂交亲本的选配 43

二、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45

(一)杂交方式 45

(二)杂交后代的处理 47

(三)杂交育种的程序 53

(四)回交育种 55

三、营养系杂交育种 59

(一)亲本选择选配的特点 59

(二)营养系杂种的培育和选择 60

第五章 杂种优势利用 63

一、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 63

(一)杂种优势利用及其在生产上的意义 63

(二)杂种优势的度量 64

(三)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65

(四)杂种优势利用与杂交育种的异同 67

二、自交系及配合力测定 67

(一)自交系的选育 67

(二)自交系的改良 69

(三)配合力的测定 70

(四)配组方式的确定 72

三、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73

(一)利用杂种优势必需的基本条件 73

(二)不同繁殖方式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 74

(三)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74

第六章 诱变育种 82

一、诱变育种的特点和类别 82

(一)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82

(二)诱变育种的类别 83

二、辐射诱变育种 84

(一)辐射源和辐射剂量 84

(二)辐射诱变的机制 87

(三)辐射的处理方法 88

三、化学诱变育种 89

(一)常用化学诱变的药剂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89

(二)化学诱变方法 92

四、理化诱变的特点及复合处理 95

(一)不同诱变方法的特点 95

(二)理化诱变因素的复合处理 95

五、诱变材料的培育与选择 96

(一)有性繁殖植物 96

(二)无性繁殖植物 97

第七章 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 98

一、远缘杂交育种 98

(一)远缘杂交的特点 98

(二)远缘杂交的作用 99

(三)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101

(四)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106

(五)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和选择 108

二、多倍体育种 110

(一)多倍体的种类和特点 110

(二)多倍体的产生及其育种意义 113

(三)诱导多倍体材料的选择 114

(四)获得多倍体的途径与方法 115

(五)多倍体的鉴定和选育 116

三、单倍体育种 117

(一)单倍体的种类 117

(二)单倍体的作用 118

(三)诱导单倍体的方法 119

(四)单倍体的鉴定 120

(五)单倍体植株染色体的加倍 121

(六)单倍体的选育 121

第八章 抗病虫育种 122

一、抗病虫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122

(一)植物抗病虫育种的意义、发展和今后任务 122

(二)寄主和寄生物的相互关系 123

二、抗病育种 127

(一)病原菌和生理小种 127

(二)植物的抗病性 129

(三)植物抗病性的遗传 131

(四)植物抗病性鉴定和抗源筛选 137

(五)植物抗病育种和抗病基因利用策略 140

三、抗虫育种 143

(一)植物抗虫性的类别 143

(二)植物抗虫性的机制 144

(三)植物抗虫性的遗传 145

(四)植物抗虫性的鉴定 147

(五)植物抗虫性品种选育 149

第九章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151

一、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151

(一)轮回选择的作用 151

(二)基础群体的培育和群体中个体的鉴定 152

(三)轮回选择的方法 153

二、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156

(一)隐性雄性不育性在大麦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156

(二)显性雄性不育性在小麦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157

三、杂种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 158

(一)复合杂种群体的形成 158

(二)异花授粉植物综合品种育种法 160

(三)歧化选择 160

第十章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62

一、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62

(一)细胞变异体和突变体的筛选 162

(二)花药培养 163

(三)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 164

(四)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165

二、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66

(一)基因工程改造植物的主要步骤 166

(二)转基因育种实例 167

(三)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69

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70

(一)遗传标记与分子标记 170

(二)几种主要分子标记方法及原理 171

(三)分子标记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76

第十一章 植物育种的田间试验技术 178

一、减少植物育种田间试验误差的途径 178

(一)材料分类种植 178

(二)标准化栽培管理 178

(三)正确的田间试验设计 179

二、不同育种试验阶段的试验技术 180

(一)选种圃 180

(二)鉴定圃 180

(三)品系比较试验 181

(四)多点试验、栽培试验与品系繁殖 188

三、区域试验及品种稳定性、适应性分析 189

(一)区域试验方法和程序 189

(二)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 189

第十二章 品种审定与推广 203

一、品种审定与登录 203

(一)品种审定 203

(二)品种登录 205

二、品种保护与推广 205

(一)品种保护 206

(二)品种推广 206

(三)品种的合理利用 208

三、种子生产 209

(一)种子生产的任务与方针 209

(二)品种混杂、退化及其防止 210

(三)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213

(四)种子生产的程序与方法 214

第十三章 计算机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223

一、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23

(一)数据库与数据库系统简介 223

(二)种质资源数据库研究概况 224

(三)种质资源数据库的目标和功能 224

(四)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225

二、计算机在植物育种管理、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 226

三、植物育种的专家系统 227

(一)植物育种专家系统框架 227

(二)小麦育种专家系统 229

(三)水稻育种专家系统 232

主要参考文献 234

查看更多关于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