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药用植物育种学

药用植物育种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农业科学

图书介绍:本书以植物遗传育种学原理为基础,以药用植物为对象,集国内外药用植物育种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一体,系统地阐述了药用植物育种及良种繁育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查看更多关于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1 药用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1

2 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2

3 药用植物育种的特点 5

4 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8

第1章 育种目标与途径 14

1.1 药用植物育种目标 14

1.1.1 育种目标 14

1.1.2 制定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 17

1.2 药用植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18

1.2.1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 18

1.2.2 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遗传特点及其与育种的关系 20

1.2.3 植物品种的类型及育种特点 22

1.3 获得新品种的一般途径 25

1.3.1 种质资源调查 25

1.3.2 引种 25

1.3.3 选种 26

1.3.4 育种 26

第2章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28

2.1 种质资源的概念与重要性 28

2.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28

2.1.2 种质资源的类别 29

2.1.3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的迫切性 31

2.1.4 生物多样性与育种的关系 32

2.2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34

2.2.1 种质资源的收集 35

2.2.2 种质资源的整理 37

2.2.3 种质资源的保存 37

2.3 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 39

2.3.1 鉴定与评价 39

2.3.2 种质创新 40

第3章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 43

3.1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43

3.1.1 引种驯化的概念 43

3.1.2 引种驯化的意义 44

3.2 引种驯化的原理 45

3.2.1 引种驯化的基因反应规范 45

3.2.2 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46

3.2.3 引种驯化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50

3.3 引种驯化的方法 53

3.3.1 引种驯化的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53

3.3.2 引种驯化材料的搜集 53

3.3.3 植物检疫 55

3.3.4 引种植物的生物学观察与选择 57

3.3.5 引种驯化试验 60

3.3.6 引种驯化的基本方法 61

3.4 引种成功的标准 62

3.4.1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62

3.4.2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63

第4章 选择育种 65

4.1 选择的基本原理 66

4.1.1 选择的遗传基础 66

4.1.2 纯系学说与群体遗传平衡 67

4.2 选择方法 68

4.2.1 选择的基本方法 68

4.2.2 性状鉴定与选择效率 72

4.3 种源选择 76

4.3.1 基本概念 76

4.3.2 种源试验的目的、作用和方法 76

4.4 有性繁殖药用植物的选择育种 80

4.4.1 纯系育种程序 81

4.4.2 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82

4.5 无性繁殖药用植物的选择育种 83

4.5.1 实生选种 83

4.5.2 芽变选种 84

第5章 杂交育种 90

5.1 亲本的选择与选配 90

5.1.1 亲本选择的原则 91

5.1.2 亲本选配的原则 92

5.2 杂交方式与杂交技术 94

5.2.1 杂交方式 94

5.2.2 杂交技术 96

5.2.3 杂交后代的处理 99

5.2.4 杂交后代的选择 99

5.3 杂交育种程序 104

5.3.1 杂交育种程序 104

5.3.2 加速杂交育种程序的方法 105

5.3.3 杂交育种的早代测验 106

5.4 回交育种 106

5.4.1 回交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106

5.4.2 回交育种的基本遗传规律 107

5.4.3 回交育种的技术要点 108

5.4.4 回交育种的程序 110

5.4.5 回交法的其他应用方式 110

5.5 远缘杂交育种 111

5.5.1 远缘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111

5.5.2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113

5.5.3 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及其克服方法 115

5.5.4 远缘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与选择 116

5.6 营养系杂交育种 117

5.6.1 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变异 118

5.6.2 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分析 119

5.6.3 杂交亲本的选择和选配 121

5.6.4 杂种实生苗的童期、童程与童性 122

5.6.5 营养系杂种的选择 124

第6章 杂种优势利用 126

6.1 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利用 126

6.1.1 杂种优势的表现与度量 126

6.1.2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 128

6.1.3 杂种优势的固定 128

6.1.4 优势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比较 129

6.2 药用植物繁殖方式与杂种优势利用 129

6.2.1 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原则 129

6.2.2 不同繁殖方式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 130

6.3 杂种优势育种的程序 130

6.3.1 自交系的选育 131

6.3.2 配合力的测定 134

6.3.3 杂交种的类型 139

6.3.4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140

6.4 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142

6.4.1 利用雄性不育性的意义 142

6.4.2 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类型 142

6.4.3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144

6.4.4 利用雄性不育系的制种方法 147

6.5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 149

6.5.1 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 149

6.5.2 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和生理机制 149

6.5.3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151

6.5.4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的方法 152

第7章 倍性育种 154

7.1 植物的多倍性 154

7.1.1 多倍体的概念和种类 154

7.1.2 多倍体的进化 157

7.1.3 多倍体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意义 158

7.2 多倍体育种 159

7.2.1 材料的选择 159

7.2.2 获得多倍体的途径与方法 160

7.2.3 多倍体的鉴定 164

7.2.4 多倍体材料的加工、选育和利用 165

7.2.5 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现状 166

7.3 单倍体育种 169

7.3.1 单倍体的类型及特点 169

7.3.2 诱导单倍体产生的方法 169

7.3.3 单倍体的鉴别与二倍化 172

7.3.4 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 173

第8章 诱变育种 176

8.1 诱变育种的特点 176

8.2 诱变因素的诱变机理及效应 178

8.2.1 物理诱变 178

8.2.2 化学诱变 182

8.2.3 空间技术 185

8.2.4 离子注入 187

8.3 诱变育种的选育程序 189

8.3.1 诱变一代(M1) 189

8.3.2 诱变二代(M2) 190

8.3.3 诱变三代(M3)及以后世代 190

8.4 诱变育种与应用 190

8.4.1 诱变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的关系 190

8.4.2 诱变育种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91

第9章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94

9.1 细胞和组织培养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94

9.1.1 体细胞变异与突变体的筛选 194

9.1.2 离体培养技术 196

9.2 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197

9.2.1 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197

9.2.2 原生质体的融合 201

9.2.3 杂种细胞的类型与选择 202

9.2.4 杂种植株的鉴定方法 203

9.3 基因工程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205

9.3.1 目的基因的获取 205

9.3.2 目的基因载体和体外重组 208

9.3.3 遗传转化系统 209

9.3.4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211

9.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15

9.4.1 分子标记的分类 215

9.4.2 遗传图谱构建 221

9.4.3 基因定位 222

9.4.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23

第10章 品质育种 225

10.1 品质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225

10.1.1 品质的概念和品质性状 225

10.1.2 品质育种的意义 226

10.1.3 品质育种的特点 228

10.2 药用植物品质性状的遗传与鉴定 229

10.2.1 药用植物品质性状 229

10.2.2 药用植物品质性状的遗传 230

10.2.3 药用植物品质的鉴定 237

10.3 药用植物优质品种的选育 238

10.3.1 优质种源的收集、引种和创新 238

10.3.2 品质育种方法 238

第11章 抗病虫育种 241

11.1 药用植物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 241

11.1.1 药用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241

11.1.2 抗病性、抗虫性的概念 242

11.1.3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 243

11.1.4 寄主和寄生物的相互关系 244

11.2 品种的抗病性及其鉴定 245

11.2.1 病原物致病性的遗传和变异 245

11.2.2 抗病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 246

11.2.3 抗病性的鉴定 251

11.3 品种的抗虫性及其鉴定 253

11.3.1 抗虫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 254

11.3.2 抗虫性的鉴定 259

11.4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 260

11.4.1 抗源的搜集 260

11.4.2 抗病虫品种选育方法 260

第12章 品种审定与种子生产 264

12.1 品种区域化鉴定、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264

12.1.1 品种区域试验 264

12.1.2 生产试验和栽培试验 266

12.1.3 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 266

12.2 品种审定和认定 267

12.2.1 品种审定和认定的任务和意义 267

12.2.2 品种审定和认定的组织体制 267

12.2.3 品种审定和认定的程序 268

12.2.4 药用植物品种审定或认定的概况 269

12.3 植物新品种保护 270

12.3.1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义 270

12.3.2 植物新品种权的审批机构 271

12.3.3 品种权授予的条件 271

12.3.4 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程序 271

12.3.5 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 273

12.3.6 品种权的保护和侵权行为的处罚 273

12.3.7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进展 274

12.4 种子生产 274

12.4.1 种子生产的意义和任务 274

12.4.2 种子生产程序 275

12.4.3 品种的混杂退化和防杂保纯 276

12.4.4 原种种子生产 279

12.4.5 木本药用植物种苗的无性繁殖 281

12.4.6 良种的加速繁殖 283

第13章 药用植物育种各论(其中13.11~13.26内容见光盘) 285

13.1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 285

13.2 广霍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 295

13.3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303

13.4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317

13.5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324

13.6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331

13.7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342

13.8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351

13.9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359

13.10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368

13.11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379

13.12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388

13.13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393

13.14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396

13.15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403

13.16 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409

13.17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 417

13.18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 425

13.19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 433

13.20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440

13.21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445

13.22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453

13.23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459

13.24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467

13.25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 473

13.26 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478

查看更多关于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