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经济犯罪控制论  以司法为视角

经济犯罪控制论 以司法为视角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王越飞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7325881
  • 标注页数:406 页
  • PDF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司法的视角分析了经济犯罪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机制,重点研究了名类经济犯罪的审判、量刑及行刑方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查看更多关于经济犯罪控制论 以司法为视角的内容

图书介绍

序&陈光中 1

法治的践行者&冀祥德 3

第一编 经济犯罪原因论 3

第一章 我国当前犯罪原因分析 3

一、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加之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空前高涨,客观上形成犯罪高发 3

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足,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成为诱发和滋生犯罪的土壤 5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薄弱,遏制犯罪的合力不足,是犯罪多发的外在因素 7

第二章 经济犯罪原因分析 10

第一节 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 10

一、犯罪种类逐步增多,发案率居高不下 11

二、犯罪金额愈来愈大,公务人员犯罪越来越多 16

三、犯罪手段多样化,社会危害日益严重 18

第二节 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 20

一、经济犯罪的社会原因 20

二、经济犯罪的经济原因 23

三、经济犯罪的思想原因 25

四、经济犯罪的国际原因 26

第二编 经济犯罪罪名论 31

第一章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比较研究 31

第一节 集资诈骗罪的法理分析 31

一、客体特征 31

二、主体特征 35

三、客观特征 39

四、主观特征 46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理分析 49

一、客体特征 50

二、主体特征 52

三、客观特征 54

四、主观特征 59

第三节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比较分析 60

一、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观行为之比较 61

二、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观目的之比较 64

第四节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实证分析 68

一、集资诈骗案例分析 68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例分析 70

第二章 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比较研究 72

第一节 合同诈骗罪的法理分析 72

一、客体特征 73

二、主体特征 76

三、客观特征 79

四、主观特征 84

第二节 票据诈骗罪的法理分析 86

一、客体特征 86

二、主体特征 88

三、客观特征 90

四、主观特征 93

第三节 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比较分析 94

一、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共同特点 94

二、合同诈骗罪和票据诈骗罪的区别 96

第四节 合同诈骗罪和票据诈骗罪的实证分析 97

一、合同诈骗罪的案例分析 97

二、票据诈骗罪的案例分析 100

第三章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比较研究 104

第一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法理分析 104

一、客体特征 104

二、主体特征 105

三、客观特征 105

四、主观特征 107

第二节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法理分析 108

一、客体特征 108

二、主体特征 108

三、客观特征 109

四、主观特征 111

第三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比较分析 112

一、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共同特点 112

二、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区别 112

第四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实证分析 113

一、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案例分析 113

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案例分析 115

第四章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比较研究 117

第一节 虚构注册资本罪的法理分析 117

一、客体特征 117

二、主体特征 119

三、客观特征 119

四、主观特征 121

第二节 虚假出资罪、抽逃资本罪的法理分析 122

一、客体特征 122

二、主体特征 122

三、客观特征 123

四、主观特征 126

第三节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比较分析 127

一、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共同特征 127

二、抽逃出资罪与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司法认定 129

第四节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实证分析 136

一、虚假注册资本罪的案例分析 136

二、虚假出资、抽资罪的案例分析 137

三、抽逃出资罪的案例分析 139

第五章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的比较研究 141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法理分析 141

一、客体特征 142

二、主体特征 144

三、客观特征 145

四、主观特征 152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的法理分析 153

一、客体特征 155

二、主体特征 157

三、客观特征 158

四、主观特征 160

第三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比较分析 161

第四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非法经营罪的实证分析 165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例分析 165

二、非法经营罪案例分析 168

第六章 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比较研究 172

第一节 受贿罪的法理分析 172

一、客体特征 173

二、主体特征 173

三、客观特征 173

四、主观特征 177

第二节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法理分析 178

一、客体特征 178

二、主体特征 178

三、客观特征 179

四、主观特征 181

第三节 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比较分析 181

一、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共同特点 181

二、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区别 182

第四节 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实证分析 182

一、受贿罪案例 182

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案例 183

三、对两案的比较分析 184

第七章 贪污罪与侵占资金罪的比较研究 186

第一节 贪污罪的法理分析 186

一、客体特征 187

二、主体特征 189

三、客观特征 191

四、主观特征 193

第二节 职务侵占罪的法理分析 193

一、客体特征 194

二、主体特征 195

三、客观特征 196

四、职务侵占罪的主观方面 198

第三节 贪污罪与侵占资金罪的比较分析 198

一、贪污罪、职务侵占罪的立法演进及二者的渊源关系 198

二、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在犯罪构成上的共同特点 200

三、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202

第四节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资金罪的实证分析 205

一、贪污罪案例分析 205

二、职务侵占罪案例分析 215

第八章 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的比较研究 218

第一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法理分析 218

一、客体特征 219

二、主体特征 219

三、客观特征 220

四、主观特征 225

第二节 假冒专利罪的法理分析 226

一、客体特征 228

二、主体特征 228

三、客观特征 229

四、主观特征 231

第三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的比较分析 232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的共同特点 232

二、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的区别 233

第四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的实证分析 233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例分析 233

二、假冒专利罪案例分析 238

第九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与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比较研究 245

第一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理分析 245

一、客体特征 245

二、主体特征 246

三、客观特征 246

四、主观特征 248

第二节 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法理分析 249

一、客体特征 249

二、主体特征 250

三、客观特征 251

四、主观特征 252

第三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与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比较分析 252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和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共同特点 253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和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区别 253

第四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与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实证分析 254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案例分析 254

二、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案例分析 256

第三编 经济犯罪刑罚论 261

第一章 经济犯罪的量刑方法 261

第一节 量刑的理念 261

一、禁止重复评价 262

二、犯罪预防 263

三、量刑均衡 264

四、宽严相济 264

第二节 量刑的原则 267

一、罪责刑相适应 267

二、刑罚个别化 268

三、自由裁量 269

第三节 量刑的方法 270

一、传统量刑方法 271

二、科学量刑方法 272

三、量刑步骤 275

第四节 量刑的因素 276

一、设定刑量刑因素 277

二、宣告刑的因素 279

第二章 经济犯罪的死刑控制 283

第一节 我国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发展状况 283

第二节 死刑适用的司法理念 285

一、罪刑法定 286

二、无罪推定 287

三、正当程序 288

四、证据裁判 289

第三节 保留死刑并严格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 290

一、废除死刑的理性思考 290

二、限制死刑的现实需要 293

三、死刑辩护与法律服务 294

四、改革现行死刑制度 295

五、改革死刑执行方式 296

第三章 经济犯罪的行刑方式 298

第一节 对监禁刑经济犯罪改造的行刑方式 298

一、对经济犯罪人行刑的目的 301

二、对经济犯罪人行刑的原则 302

三、对经济犯罪人行刑的方法 303

四、对经济犯罪人行刑方式的改革建议 303

第二节 对非监禁刑经济犯罪社区矫正的行刑方式 305

一、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306

二、社区矫正的价值取向 315

三、社区矫正的发展趋势 321

四、社区矫正的适用模式 334

第四编 经济犯罪对策论 355

第一章 经济犯罪的综合治理 355

第一节 完善经济犯罪法制控制体系 355

一、要建立经济犯罪控制的专项立法 355

二、要制定与经济犯罪控制专项立法相适应的经济犯罪控制具体法规 356

三、要在基层及有关单位普遍建立经济犯罪控制的专项制度 356

四、自上而下建立健全经济犯罪控制组织 356

五、完善经济犯罪职能治理机构 357

第二节 完善经济犯罪社会监控体系 358

一、强化群众监督 358

二、健全经济系统内部的权力制衡体系 359

三、完善社会监控 359

第三节 完善经济犯罪治本之策 359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人不思贪 360

二、宽严相济,让人不敢贪 360

三、健全管理制度,让人不能贪 361

第二章 经济犯罪控制的国际合作 362

第一节 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检讨 362

一、建立对经济犯罪预防和查处的专门机构 363

二、强化对经济犯罪程序控制和实体处罚 364

三、加强国际司法合作 364

第二节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影响 366

第三节 预防和惩治经济犯罪国际合作的立法建议 367

一、改进证人作证的方式,强化对证人的法律保护 367

二、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有效遏制携款外逃经济犯罪 368

三、强化资产的返还与追缴,最大限度挽回经济损失 368

第三章 经济犯罪控制的发展趋势 370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轻刑化与非犯罪化 371

一、经济犯罪的轻刑化 371

二、经济犯罪的非犯罪化 372

第二节 经济犯罪非监禁刑的适用 373

第三节 经济犯罪财产刑适用与资格刑完善 375

一、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 376

二、完善资格刑 377

第四节 经济犯罪死刑适用的限制与废除 378

附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文本) 381

序言 381

第一章 总则 382

第二章 预防措施 384

第三章 定罪和执法 391

第四章 国际合作 401

主要参考文献 403

后记 405

查看更多关于经济犯罪控制论 以司法为视角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