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  西部地区发展研究与探索

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 西部地区发展研究与探索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张沛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4116439
  • 标注页数:439 页
  • PDF页数:4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评介城镇化发展相关理论,合理借鉴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经验,融合城市与区域经济、城市与社会发展、城市空间与规划等多学科新理论,通过多类型案例解析,给出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问题的解决建议及具体措施,对推进西部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 西部地区发展研究与探索的内容

图书介绍

1 研究背景综述 1

1.1 基本范畴界定 1

1.1.1 西部地区 1

1.1.2 城镇化内涵 2

1.1.3 城镇化特征 4

1.2 发展背景与机遇 6

1.2.1 发展背景 6

1.2.2 面临机遇 10

1.3 战略作用剖析 16

1.3.1 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16

1.3.2 推进小康建设,加快现代化发展 17

1.3.3 推动战略实施,促进持续发展 18

1.3.4 承载新型工业化,加快社会转型 20

1.3.5 打破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 21

1.3.6 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 21

2 相关理论评介 22

2.1 经典理论回溯 22

2.1.1 传统区位理论 22

2.1.2 产业结构理论 24

2.1.3 区域演化理论 25

2.1.4 空间开发模式 26

2.1.5 城镇体系理论 29

2.1.6 城乡一体化理论 30

2.1.7 城市规划理论 32

2.2 多向视野检讨 34

2.2.1 城镇化发展观的片面性 34

2.2.2 城镇化动力的缺失性 35

2.2.3 发展模式的非根治性 36

2.2.4 物质性规划主导的阻碍性 36

2.3 现代理论动向 41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41

2.3.2 新经济增长理论 44

2.3.3 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 44

2.3.4 城市群理论 46

2.3.5 创新理论 48

2.3.6 社会保障制度 49

2.3.7 统筹发展思想 50

2.3.8 主体功能区划 52

2.3.9 参与式发展规划 55

2.3.10 “反规划”途径 56

3 发展现状解析 57

3.1 独特的城镇化基底条件 57

3.1.1 城镇化历史回顾 57

3.1.2 区域基础条件 59

3.1.3 区域城镇化特征 60

3.2 不容乐观的城镇化现状 63

3.2.1 城镇数量与结构 63

3.2.2 人口城镇化水平 66

3.2.3 城镇经济发展水平 69

3.2.4 城镇化问题反思 70

3.3 亟待解决的城镇化矛盾与问题 72

3.3.1 主要矛盾与问题 72

3.3.2 矛盾和问题的根源 74

3.4 务必明辨的城镇化优势与制约 76

3.4.1 现实发展优势 76

3.4.2 关键制约环节 77

4 发展机制梳理 80

4.1 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80

4.1.1 区位 80

4.1.2 经济发展水平 80

4.1.3 技术条件 81

4.1.4 区域基础设施 81

4.1.5 文化观念 81

4.1.6 政策制度 82

4.1.7 城镇发展理念 83

4.2 城镇化的动力因子 83

4.2.1 动力因子观点解读 83

4.2.2 动力因子辨识 84

4.3 城镇化发展的一般机制 85

4.3.1 动力机制 85

4.3.2 实现机制 85

4.3.3 推阻机制 88

4.4 西部城镇化的地域机制 89

4.4.1 城镇化滞后的影响因素 89

4.4.2 城镇化的约束机制 93

4.4.3 城镇化的动力因子 95

4.4.4 城镇化的动力系统构建 96

5 城镇化道路比较 101

5.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道路 101

5.1.1 城镇化发展道路之争 101

5.1.2 城镇化道路的实践总结 105

5.2 城镇化道路的国际经验 107

5.2.1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 107

5.2.2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道路 114

5.2.3 城市化道路比较 117

5.3 国内外发展经验对西部城镇化的启示 118

6 发展目标导向 125

6.1 PRED协调发展 125

6.1.1 基本内涵 125

6.1.2 目标特征 125

6.1.3 目标度量 126

6.2 PRED目标体系构建 126

6.2.1 城镇化导向下的发展目标体系 126

6.2.2 PRED——城镇化协调发展目标 130

6.3 城镇化目标导向 144

6.3.1 发展水平研判 144

6.3.2 战略目标重点 146

6.3.3 发展目标引导 147

7 发展模式导引 150

7.1 城镇化模式的逻辑框架 150

7.1.1 要素分析 150

7.1.2 现实内容 152

7.2 城镇化主导模式的选择 153

7.2.1 模式选择视角 153

7.2.2 模式选择原则 156

7.2.3 模式选择框架 157

7.2.4 主导模式选择 160

7.3 城镇化的特色模式创新 164

7.3.1 异国城镇化模式 164

7.3.2 “飞地型”城镇化模式 168

7.3.3 “专业镇”城镇化模式 169

7.4 城镇化路径探索 172

7.4.1 需协调好的基本关系 172

7.4.2 城镇化路径总体设计 172

8 区域协调发展 176

8.1 区域经济协调 176

8.1.1 经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176

8.1.2 经济区内部的协调发展 181

8.2 城乡空间整合 187

8.2.1 空间整合主旨 187

8.2.2 城镇体系优化 190

8.2.3 城乡空间调控 196

9 典型示范带动 206

9.1 国际性城市发展 206

9.1.1 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现实依据 206

9.1.2 国际性城市发展的未来选择 209

9.1.3 国际性城市发展的基本策略 211

9.2 专业性城镇示范 216

9.2.1 专业性城镇的特点与类型 216

9.2.2 专业性城镇的示范带动作用 217

9.2.3 专业性城镇形成的基础条件 218

9.2.4 专业性城镇建设的基本对策 219

9.3 特色性城镇建设 221

9.3.1 特色性城镇的内涵与特点 221

9.3.2 特色性城镇建设的现实依据 222

9.3.3 特色性城镇建设的类型选择 223

9.3.4 特色性城镇建设的基本策略 224

9.4 产业性聚集效应 228

9.4.1 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载体 228

9.4.2 产业开发园区的主要特征 228

9.4.3 优势产业集群的构建选择 229

9.4.4 强化产业聚集效应的基本策略 231

9.5 基础性项目带动 234

9.5.1 基础性项目建设的现实依据 234

9.5.2 基础性项目建设的重点领域 237

9.5.3 基础性项目建设的基本对策 238

10 发展环境创新 241

10.1 政府职能转型 241

10.1.1 职能转型问题 241

10.1.2 职能转型思路 244

10.2 发展制度创新 245

10.2.1 制度滞后表现 245

10.2.2 制度创新框架 247

10.3 人文发展策略 260

10.3.1 文化传承与发展 260

10.3.2 反贫困战略对策 263

10.3.3 参与式发展机制 267

10.3.4 社会性网络进化 270

11 成渝经济带城镇化发展实证分析——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273

11.1 现状与问题 273

11.1.1 范围界定 273

11.1.2 发展现状 275

11.2 优势与制约 277

11.2.1 发展机遇 277

11.2.2 面临挑战 277

11.2.3 发展制约 278

11.2.4 比较优势 278

11.3 目标与导向 279

11.3.1 总体目标 279

11.3.2 发展导向 282

11.4 动力与路径 282

11.4.1 制度创新 282

11.4.2 产业推进 283

11.4.3 城乡统筹 285

11.5 结构与支撑 288

11.5.1 空间结构强化 288

11.5.2 发展轴线聚合 290

11.5.3 规模等级优化 291

11.5.4 交通网络构建 292

11.6 措施与建议 293

11.6.1 区域共建策略 293

11.6.2 空间推进措施 295

11.6.3 生态安全构建 296

11.6.4 移民城镇建设 298

12 关中—天水经济带城镇化发展实证分析——以关中城镇群为例 301

12.1 现状与问题 303

12.1.1 区域现状 303

12.1.2 存在问题 311

12.2 优势与制约 313

12.2.1 发展机遇 313

12.2.2 面临挑战 314

12.2.3 发展制约 314

12.2.4 比较优势 314

12.3 战略与导向 315

12.3.1 战略定位 315

12.3.2 发展目标 316

12.3.3 发展导向 316

12.4 动力与路径 317

12.4.1 动力机制 317

12.4.2 路径选择 320

12.5 结构与支撑 321

12.5.1 总体结构 321

12.5.2 基础支撑 326

12.6 措施与建议 329

12.6.1 推进措施 329

12.6.2 发展建议 331

13 大陆桥沿线城镇化发展实证分析——以乌鲁木齐等为例 333

13.1 乌鲁木齐城镇化发展实证分析 335

13.1.1 现状与问题 335

13.1.2 优势与制约 336

13.1.3 战略与导向 338

13.1.4 动力与路径 339

13.1.5 结构与支撑 341

13.1.6 措施与建议 343

13.2 西宁城镇化发展实证研究 344

13.2.1 发展现状 344

13.2.2 SWOT分析 346

13.2.3 定位与目标 349

13.2.4 发展选择 352

13.2.5 城镇结构 354

13.2.6 推进措施 356

13.3 石嘴山城镇化发展实证分析 357

13.3.1 区域现状 357

13.3.2 发展分析 361

13.3.3 目标导向 362

13.3.4 发展路径 364

13.3.5 结构支撑 365

13.3.6 发展建议 369

14 青藏高原地区城镇化发展实证分析——以西藏尼洋河区域为例 371

14.1 现状与问题 373

14.1.1 发展现状 373

14.1.2 存在问题 375

14.2 优势与制约 377

14.2.1 发展机遇 377

14.2.2 面临挑战 378

14.2.3 发展制约 378

14.2.4 比较优势 379

14.3 战略与导向 380

14.3.1 战略定位 380

14.3.2 目标导向 380

14.4 动力与路径 382

14.4.1 发展动力 382

14.4.2 模式选择 387

14.4.3 实现路径 388

14.5 结构与支撑 389

14.5.1 城镇结构 389

14.5.2 支撑体系 394

14.6 措施与建议 397

14.6.1 推进措施 397

14.6.2 发展建议 398

15 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实证分析——以四川攀西地区为例 399

15.1 现状与问题 403

15.1.1 发展现状 403

15.1.2 存在问题 410

15.2 优势与制约 412

15.2.1 发展机遇 412

15.2.2 面临挑战 412

15.2.3 发展制约 413

15.2.4 比较优势 413

15.3 战略与导向 414

15.3.1 发展战略 414

15.3.2 目标导向 416

15.4 动力与路径 417

15.4.1 动力机制 417

15.4.2 发展路径 418

15.5 结构与支撑 420

15.5.1 城镇结构 420

15.5.2 基础支撑 425

15.6 措施与建议 428

15.6.1 推进措施 428

15.6.2 发展建议 429

参考文献 431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 西部地区发展研究与探索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