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网络社会生态学

网络社会生态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工业技术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张真继 张润彤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21070617
  • 标注页数:355 页
  • PDF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社会学、数学、运筹学、系统论和环境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来分析网络社会的生态学属性和本质性规律,旨在通过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分析网络社会较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本书系统地提出并研究了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了完整的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深入研究了网络社会各组成因素的生态学结构、生态学属性、运行机制,并借助数学和系统科学的知识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生态预测模型并研究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本书可以为网络社会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决策者们提供新启示、新方法和新思路,以推进网络社会生态研究方面的学术发展,并确保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社会的健康、和谐及有序的发展。本书还面向包括网民、企业在内的网络社会参与者,使其更加理性地认识网络社会,从而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查看更多关于网络社会生态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1篇 总论 1

第1章 绪论 3

1.1网络社会概述 3

1.1.1网络社会的概念 3

1.1.2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 4

1.1.3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的联系 7

1.1.4网络社会的特征 7

1.2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 9

1.2.1混沌发展时期 9

1.2.2 Internet时代 13

1.3网络社会生态学 15

1.3.1生态学的引入 15

1.3.2网络社会的生态相似性 16

1.3.3网络社会生态学 19

第2章 网络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21

2.1网络社会的政治现象 21

2.1.1网络社会政治的纵向分析 21

2.1.2网络社会政治的横向分析 23

2.2网络社会的经济现象 25

2.2.1网络社会的经济特征 27

2.2.2网络社会的经济结构 30

2.2.3网络经济的发展 33

2.3网络社会文化 35

2.3.1网络文化的特征 36

2.3.2网络社会文化的新兴现象 37

2.3.3网络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 44

2.4网络社会的问题 48

2.4.1网络社会问题的表现 49

2.4.2网络社会问题的要素和本质 58

2.4.3网络社会问题的特征 59

第3章 生态学基础理论 62

3.1个体生态学基本原理 62

3.1.1环境与环境因子 62

3.1.2环境作用的特征 63

3.1.3限制因子 63

3.2种群生态学基本原理 64

3.2.1种群的概念 64

3.2.2种群数量变动 64

3.2.3种群的种内关系 65

3.3群落生态学基本原理 65

3.3.1生物群落的结构 66

3.3.2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 66

3.3.3生物群落的演替 69

3.4生态系统基本原理 71

3.4.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71

3.4.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74

参考文献 76

第2篇 结构与属性 79

第4章 网络社会的生态学结构 81

4.1网络社会结构的概述 81

4.2网络社会的资源 82

4.2.1网络社会资源的发展历程 82

4.2.2网络社会资源的结构 85

4.2.3软/硬件技术资源的特点和现状 90

4.2.4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现状 92

4.2.5服务资源的特点和现状 95

4.3网络社会的群体 100

4.3.1网络社会群体的结构 100

4.3.2网络社会的个体 102

4.3.3网络社会的种群 108

4.3.4网络社会的群落 112

4.3.5网络社会群体的互动形式 114

4.4网络社会的环境 115

4.4.1网络社会环境的结构 116

4.4.2网络社会的政策环境 118

4.4.3网络社会的法律环境 120

4.4.4网络社会的经济环境 122

4.4.5网络社会的人文环境 123

第5章 网络社会资源的生态学属性 126

5.1网络社会软/硬件技术基础资源的生态学属性 126

5.1.1共生性 127

5.1.2新陈代谢性 127

5.1.3限制因子的转移 128

5.2网络社会信息资源的生态学属性 129

5.2.1网络社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 130

5.2.2资源共享性 132

5.2.3生态平衡性 135

5.2.4适应性 138

5.2.5抽取性 140

5.3网络社会服务资源的生态学属性 144

5.3.1交互性 144

5.3.2多样性 145

5.3.3个性化趋势 146

第6章 网络社会群体的生态学属性 151

6.1网络社区概述 152

6.1.1网络社区的特点 152

6.1.2网络社区的功能 153

6.2网络社会群体的生态学属性 154

6.2.1生命周期 154

6.2.2密度效应 157

6.2.3交互效应 158

6.2.4极化效应 160

6.3网络与现实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62

6.3.1积极影响 163

6.3.2消极影响 164

6.3.3互动关系 166

6.4网络社会企业群体的生态学属性 167

6.4.1竞争性与合作性 168

6.4.2适应性与多样性 170

6.4.3开放性与自组织性 171

第7章 网络社会环境的生态学属性 172

7.1网络社会环境的稳定性 172

7.1.1稳定与动态平衡 172

7.1.2法律和政策方面 174

7.1.3经济发展水平方面 175

7.1.4文化方面 177

7.2网络社会环境的动态发展性 177

7.2.1物质生产环境 178

7.2.2经济环境 179

7.2.3政治环境 180

7.2.4文化环境 182

7.3网络社会环境的自我调节性 183

7.3.1负反馈与自调节 184

7.3.2经济方面 185

7.3.3政治方面 187

7.3.4文化方面 189

7.4网络社会环境的放大效应 191

7.4.1正反馈和放大效应 191

7.4.2经济要素 192

7.4.3政治要素 194

7.4.4文化要素 195

7.5网络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198

7.5.1开放性的主要特征 198

7.5.2政策层面 198

7.5.3法律层面 200

7.5.4文化层面 201

参考文献 202

第3篇 机制与模型 205

第8章 网络社会演化机制 207

8.1网络社会演化概述 207

8.1.1网络社会演化的概念 208

8.1.2网络社会演化的形式 209

8.1.3网络社会演化的自然法则 211

8.2网络社会演化的核心驱动力 211

8.2.1科技驱动力 212

8.2.2利益驱动力 213

8.3网络社会演化的影响因素 216

8.3.1网络社会主体 217

8.3.2网络社会运行环境 219

8.4网络社会资源的协同演化 223

8.4.1 Internet的民用化 223

8.4.2 Web技术发展推动Internet变革 225

8.4.3 Internet商业化带动信息、技术的发展 226

8.5网络社会群体的协同演化 229

8.5.1组织与网民之间的协同演化 229

8.5.2群体与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的协同演化 231

8.5.3技术群体与技术资源的协同演化 237

8.5.4企业信息化与网络社会的协同演化 239

8.6网络社会环境的协同演化 244

8.6.1网络社会环境的特征 244

8.6.2网络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协同演化 245

8.7网络社会演化趋势 250

8.7.1网络社会演化的多极性 251

8.7.2网络社会演化过程和趋势 252

第9章 生态位分离共存模型 255

9.1生态位理论 255

9.1.1生态位的内涵 255

9.1.2生态位的数量指标 256

9.1.3生态位参数的测度 257

9.2信息生态位理论 258

9.2.1信息生态位的维度 259

9.2.2信息生态位的宽度 260

9.2.3信息生态位的形成 262

9.2.4信息生态位的变化 262

9.3生态位分离共存机制 263

9.3.1共存原理 264

9.3.2分离机制 265

9.4生态位构建模型 266

9.4.1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267

9.4.2生态位进化动量模型 268

9.4.3集群生态位分离共存模型 268

第10章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企业群落的生命周期模型 274

10.1网络社会企业群落是传统社会企业群落发展的延续 274

10.1.1企业群落的发展阶段 274

10.1.2企业群落发展的轨迹 277

10.1.3网络社会环境下企业群落的发展 279

10.2网络社会企业群落动态发展路径 280

10.2.1网络社会企业群落的构成 280

10.2.2网络社会企业群落的动态发展 283

10.2.3企业群落发展不同阶段的群落多样性特征 285

10.3企业群落形成阶段 287

10.3.1企业群落形成阶段模型 287

10.3.2企业适应群落形成阶段的策略 288

10.3.3国家针对群落形成阶段的调控 288

10.4企业群落成长阶段模型 289

10.4.1成长阶段群落中种群内模型 289

10.4.2成长阶段群落内种群间的作用模型 290

10.4.3成长阶段企业群落的适应 292

10.4.4国家对群落成长阶段的调控 295

10.5企业群落成熟阶段 295

10.5.1成熟阶段基于理想食物链的群落规模模型——生态学模型 296

10.5.2成熟阶段基于随机相互作用的群落规模模型 297

10.5.3基于食物网的网络种群数量模型 298

10.5.4企业适应群落稳定阶段的策略 300

10.5.5国家对群落稳定阶段的调控 302

10.6企业群落衰退阶段 303

第11章 网络社会生态平衡模型 305

11.1生态平衡理论 305

11.1.1网络社会生态系统概念 305

11.1.2网络社会生态平衡理论的内涵 307

11.2生态平衡调控 310

11.2.1生态失衡 310

11.2.2调控手段 312

11.3生态平衡模型构建 314

11.3.1星形结构群体模式 316

11.3.2网状结构群体模式 320

11.4企业集群生态平衡条件 323

参考文献 325

第4篇 应用 327

第12章 网络社会生态学的应用 329

12.1电子商务生态位分析 329

12.1.1构建电子商务生态位维度体系 330

12.1.2电子商务网站进化预测模型 332

12.1.3实例分析 333

12.2围绕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子商务企业群落关系与策略分析 335

12.2.1电子商务企业及电子商务企业群落 335

12.2.2电子商务群落的企业个体——阿里巴巴集团 335

12.2.3阿里巴巴集团所在的电子商务企业群落的分析 338

12.2.4电子商务企业群落的策略发展分析 343

12.3虚拟企业集群生态平衡分析 346

12.3.1生态学属性 346

12.3.2集群生态系统 348

12.3.3实例分析 353

参考文献 354

查看更多关于网络社会生态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