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民族文化大观  藏族  门巴族  珞巴族

中国民族文化大观 藏族 门巴族 珞巴族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19
  • 作 者:关东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0056257
  • 标注页数:668 页
  • PDF页数:692 页
图书介绍

藏族 1

喜马拉雅山脉 1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1

被佛教徒称为“圣湖”的纳木错湖 2

冈底斯山主峰岗仁波钦 2

西藏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2

藏族编 3

阿里地热喷泉奇观 3

西藏的天然原始森林 3

绪论 3

西藏的主要牧区藏北草原 3

西藏的冰川 3

林芝地区的千年柏树 3

青稞是西藏主要的粮食作物 4

藏族农民交售余粮 4

油菜是西藏主要的油料作物 4

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4

传统的名贵藏成药“珍珠七十味”、“常觉”、“芝觉” 5

西藏的察隅、易贡、东久等地茶园已正式投产 5

在西藏海拔4000米以下的温带种植的苹果 5

第一章 历史渊源 5

温室、塑料大棚栽培蔬菜 5

一 数百万年前,青藏高原的气候与地貌适合古人类生存 6

二 青藏高原的旧石器文化和古人类活动 6

第一节 史前时期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 6

藏北草原上的牧羊群 6

牦牛群 6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著名“河曲马”产地 6

藏牦牛 7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州的白牦牛 7

三 “猴子变人”的传说 7

牧民放牛羊时用的投石器“阿尔多”甘南草原 7

牧民在盐湖晒盐 7

民族手工业品--藏族地毯 8

围裙是已婚藏族妇女喜爱的服饰 8

第二节 藏族的族源、形成和发展 8

一 藏族的族源 8

藏族手工艺人打制金银器皿 8

江孜的雕刻藏刀 8

藏族家庭手工制鞋 8

毛泽东在《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的庆贺宴会上与当时西藏地方政府和谈首席全权代表阿沛·阿旺晋美亲切交谈 9

1954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班禅向毛泽东主席敬献哈达 9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前来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十世班祥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一起欢度藏历木羊新年(1955年) 9

尺尊公主塑像 10

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塑像 10

萨迦派法王八思巴·罗追坚赞玉雕像 10

宗喀巴·罗桑扎巴大师塑像 10

文成公主塑像 10

元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封恰那多杰为“白兰王”时的“白兰王”印,藏于布达拉宫 10

彩图插页目录 11

布达拉宫 11

罗布林卡 11

雍布拉康 11

传昭法会转香 12

田螺号角 12

十世班禅大师在拉萨传昭法会上主持释迦牟尼佛衣开光仪式 12

因明答辩会 12

拉萨传昭法会上法号齐鸣 12

位于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13

用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写的大藏经 13

楚布寺跳神 13

“羌姆”,是西藏藏传佛教特有的宗教舞蹈,俗称“跳神” 13

二 藏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13

甘丹寺 14

扎什伦布寺 14

拉卜楞寺 14

塔尔寺 14

楚布寺 14

白居塔 14

一 吐蕃进入割据分裂的时期 15

萨迦寺(南寺) 15

桑耶寺 15

热拉雍仲林寺 15

德格印经院现存的藏文典籍书版有20多万块 15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麦洼寺重建开光 15

第三节 藏民族加入中国各民族大家庭 15

德格印经院 15

雍和宫万福阁内供奉的弥勒大佛 16

雍和宫 16

二 西藏纳入元朝版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6

三 藏民族在加入中国大家庭后的发展 16

在大昭寺正殿供奉的释迦牟尼佛12岁时等身紫金佛像 16

大昭寺 16

西藏大学藏医学院 17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西藏民族学院 17

西藏大学 17

西藏自治区公办小学学生正在上课 17

西藏阿里地区中学教学楼 17

四 藏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贡献 17

到内地就读的西藏班学生 17

拉萨藏族姑娘服饰 18

藏族喜爱的金丝锻帽 18

后藏江孜妇女服饰 18

昌都妇女服饰 18

甘南舟曲藏族妇女服饰 18

藏北牧女服饰 18

日喀则地区妇女盛装 18

居住在世界屋脊阿里地区普兰妇女服饰 19

青海藏族姑娘 19

第四节 西藏人民回到祖国大家庭 19

一 和平解放西藏 19

青海果洛藏族牧民喜欢戴红帽 19

青海省黄河源头玛曲藏族妇女服饰 20

四川阿坝藏族妇女服饰 20

四川省平武白马藏族服饰 20

提炼出的酥油 21

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之一 21

二 成立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 21

打酥油 21

制作糌粑 21

干奶酪 21

三 十世班禅回到日喀则,增强了西藏内部的团结 21

四 统一管理西藏地方的外事工作 21

五 建立反帝爱国统一战线 22

城镇居民楼 22

林芝地区的石砌碉楼 22

六 增强藏、汉民族的团结 22

草原牧民居住的牦牛毛帐蓬 22

藏东原始森林地区的村寨 22

江孜农民的土石筑平顶房 22

牧区定居放牧的住房 22

欢快的锅庄舞 23

七 密切中央同西藏地方的关系 23

八 重视培养民族干部 23

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23

四川巴塘弦子舞 23

青海以《格萨尔王传》改编演出的藏族歌舞剧《霍岭大战》 23

甘南藏族自治州歌舞团编演的大型藏族神话舞剧《赛·顿月顿珠》 23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演出藏戏传统剧目《苏吉尼玛》 23

一 原始氏族社会 24

灯节青海塔尔寺藏族喇嘛献艺创作的“文成公主进西藏”酥油花 24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州抓喜秀龙草滩盛会 24

第二章 社会形态与生产各部门 24

第一节 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 24

雪顿节哲蚌寺藏戏献演 24

欢度望果节 24

展佛节甘丹寺亮宝 24

二 奴隶社会 25

登山队营地 25

飞马拾哈达 25

富有群众基础的力量型体育活动--抱石头 25

赛马 25

甘南藏族别具一格的体育项目--大象拔河 25

拉萨剧院 26

拉萨邮电大楼 26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大楼 26

三 封建农奴社会 27

西藏图书馆 27

外国游客在拉萨街头 27

西藏人民会堂 27

西藏自治区投资公司大楼 27

拉萨假日饭店 27

雅鲁藏布江两岸架设的溜索 28

雅鲁藏布江上的吊桥 28

为纪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车30周年在拉萨修建的通车纪念碑 28

藏族特色的乡间伸臂桥 28

中国第二个高原现代化机场贡嘎机场 28

川藏公路 28

藏区乡间交通工具--小驴车 29

西藏阿里高原牧区的羯羊多作驮羊 29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航行的牛皮舟 29

牦牛是高原农牧区的主要运输工具和役畜 29

青藏公路 29

十世班禅金质灵塔 30

立于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 30

布达拉宫珍藏的清朝慈禧太后送给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珍珠塔 30

布达拉宫珍藏的上师供养唐卡 30

四 社会主义社会 31

色拉寺后山岩画 31

布达拉宫珍藏的文殊佛塑像 31

清乾隆皇帝颁发的金本巴瓶 31

桑耶寺石刻佛像 31

布达拉宫内五世达赖喇嘛觐见清顺治皇帝壁画 31

卷轴帛画《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 31

布达拉宫珍藏的活动莲花瓣塑像 32

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 32

萨迦寺壁画《坛城图》 32

古藏文“斯文” 32

布达拉宫珍藏的五世达赖喇嘛金印 32

布达拉宫珍藏文物金壶、玛瑙碗 3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拐弯最窄处 33

上门隅的门巴族石楼 33

上门隅的门巴村寨--吉巴村 33

连接天界的金刚神山 33

附着“精灵”的巨石 34

桑朵白日寺 34

宗教舞蹈“列思羌”中的鬼灵形象之一 34

一 农业 35

门巴族水葬 35

为死者竖立潘新 35

单人击鼓、钹伴奏 35

第二节 农、牧、林、渔、盐业 35

新娘被接出家门 36

迎亲途中喝“苏羌” 36

婚礼上跳起欢快的舞蹈 36

门巴族婚礼习俗--“哭嫁” 36

勒布地区的门巴族男子服饰 37

达旺地区的门巴族妇女服饰 37

墨脱地区门巴族妇女服饰 37

勒布地区门巴妇女的装饰--小牛皮 37

门巴妇女集体耕作 38

收割鸡爪谷 38

门巴陶瓷酒壶 38

二 畜牧业 38

门巴妇女编制竹器 38

墨脱地区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39

门巴木桥 39

西藏和平解放后政府为门巴族新建的木吊桥 39

墨脱的藤网桥 39

酿制婚礼用的“康波酒” 40

门巴木碗 40

墨脱门巴族舞蹈 40

墨脱地区生长的桔树 40

墨脱“老虎口”险道 40

珞巴族 41

珞巴族妇女喜摘苹果 41

珞巴村寨--穷林村 41

农家活 41

博嘎尔部落崇拜的有灵性的怪树 42

博嘎尔部落为祭祀太阳灵和月亮灵搭建的神架“嘎热” 42

传说阿巴达尼在此围草坝,垦荒地,剖鸟腹取谷种 42

博嘎尔部落举行盟誓的灵石 42

三 林业 42

义都部落崇信的灵魂洞 42

婚宴 43

新娘与新郎在祭台“邦德”前杀鸡看肝--占卜吉凶,祭祀鬼灵 43

新娘家陪嫁的牛 43

结婚之日,媒人和新娘父母、亲友护送新娘到男家 43

四 渔业和狩猎 43

媒人在同女方家长商讨订婚之事 43

博嘎尔部落妇女服饰 44

妇女装饰品 44

义都部落妇女装饰 44

博嘎尔部落妇女服装背饰 44

布瑞部落男子的装饰 44

为吸烟随身佩带的火镰装饰品 44

二 手工业种类和主要产品 45

姆热部落妇女服饰 45

博嘎尔部落男子服饰 45

米古巴部落妇女服饰 45

义都部落男子 45

现代珞巴族妇女 45

五 盐业 45

第三节 民族手工业 45

现代珞巴族姑娘服饰 45

一 手工业的经营形式 45

隆子珞巴族的石冢葬 46

隆子珞巴族的崖洞葬 46

珞巴族卜师“米剂”在“多崩”祭台杀鸡看肝,占卜问鬼 46

女巫师亚崩作法 46

藤网桥 47

米林乃玉河谷 47

雅鲁藏布江上的卧龙钢索大吊桥 47

乃玉河上的钢丝桥 47

铜锅、葫芦和木碗 48

墨脱地区发现的新石器 48

竹口琴,又称口弦 48

铜锅 48

珞巴族的烟斗 48

二 能源工业 49

第四节 工业生产 49

一 修理业和机械制造业 49

三 采矿业 50

四 轻工业 50

第五节 新兴产业 52

一 旅游业 52

二 饮食业 52

三 乡镇企业 53

第三章 政治、法律、军事 54

第一节 政治制度 54

一 吐蕃时期 54

二 元朝和萨迦地方政权时期 55

三 明朝和帕莫竹巴地方政权时期 57

四 清朝和噶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期 59

五 中华民国时期 67

一 吐蕃时期的法典 69

第二节 法律 69

二 萨迦地方政权时期执行吐蕃和蒙古法典 70

三 帕莫竹巴地方政权时期的法典 70

四 藏巴第司地方政权的法典 71

五 清政府的《钦定章程》与西藏地方政府的法典 71

六 部落里的习惯法 72

七 法庭和刑法 72

第三节 军事组织和军事制度 72

一 吐番时期的军事组织和军事制度 73

二 西藏纳入元朝版图后的军事制度和军事组织 74

一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77

第四节 西藏区域自治的实施和成就 77

二 民族区域自治的丰硕成果 81

第四章 哲学思想 83

第一节 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原始鬼神观念 83

第二节 本教的哲学思想 85

一 本教的神灵世界观 85

一 藏传佛教的“缘起性空”本体论 86

二 本教的社会历史观 86

第三节 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 86

二 藏传佛教的心性观 87

三 藏传佛教的认识论和思维方式 88

四 藏传佛教各派别教义、教法中的哲学内涵 89

第四节 无神论、唯物论及宗教“异端”思想 91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藏区的传播和研究 93

第五章 语言文字 96

第一节 语言系属 96

第二节 语言结构 96

一 语音结构 96

二 语汇结构 97

三 语法结构 98

一 语音简化 99

二 声调出现 99

三 词汇的发展 99

第三节 语言的演变及发展 99

第四节 方言 100

一 语音方面的差异 100

二 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 100

三 方言、土语发展的趋势 100

第五节 文字的产生 101

第六节 文字类型与特点 102

一 藏文类型 102

二 藏文结构 102

三 藏文字体 102

第七节 文字的发展与改革 103

一 藏文的厘定和规范 103

三 著名译师及其贡献 104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藏文的作用 104

二 藏文正字法 104

第六章 宗教信仰 106

第一节 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和本教 106

第二节 佛教传入西藏和藏传佛教的形成 108

一 佛教传入西藏的“前弘期” 108

二 佛教在西藏复兴的“后弘期” 109

一 宁玛派 110

第三节 藏传佛教的主要派系 110

二 萨迦派 111

三 噶举派 112

四 觉朗派 114

五 噶当派与格鲁派 115

第四节 藏传佛教的组织制度 115

一 寺庙的组织制度 116

二 僧人入寺和学经修习制度 116

三 寺庙特权制度 117

四 活佛转世制度 117

第五节 世俗群众的宗教信仰 119

一 世俗群众的信仰心理 119

二 世俗群众的信仰活动 120

第六节 和平解放后藏区的宗教信仰 122

一 食物 125

二 饮料 125

第一节 饮食 125

第七章 风俗习惯 125

三 藏餐 126

四 餐具、炊具 127

第二节 服饰 127

第三节 起居 129

一 居室的类型及特点 130

第四节 婚姻 131

一 婚姻类型与特征 131

二 居室的内部陈设与装饰 131

二 婚恋礼仪与禁忌 132

三 吉韧(克朗球) 133

四 掷骰 133

二 密芒 133

第五节 娱乐 133

一 二王棋 133

五 抱石、摔交、掷石 133

六 射响箭 134

七 放风筝 134

八 找牛犊、老虎捉羊、找羊毛球 134

一 丧葬的类型与特点 135

第六节 丧葬 135

九 “果谐”与“锅庄” 135

十 茶会 135

二 丧葬的礼仪与禁忌 136

第七节 节日 137

一 传统节日及习俗 137

二 宗教节日及习俗 139

一 农事习俗 140

第八节 生产 140

二 命名习俗 141

二 建房、编织习俗 141

第九节 生育 141

一 生育习俗 141

三 成丁礼 142

第十节 祭祀 142

一 祭祀的种类与特点 142

二 祭祀的主要形式 143

第十一节 巫术、占卜 144

一 民间巫术的种类和形成 144

二 民间占卜术 144

第八章 伦理道德 146

第一节 伦理道德的历史进程 146

一 伦理道德的发展概况 146

二 传统伦理思想 147

第二节 婚姻、家庭的伦理道德 150

一 婚姻家庭的产生和发展 150

二 爱情婚姻的伦理道德 151

三 家庭的伦理道德 151

四 亲属及其伦理道德 153

第三节 社会伦理和职业道德 154

五 生活俭朴 知足常乐 155

一 各守本分 谦逊礼让 155

二 尊重老人 敬奉师长 155

三 交友以义 诚实守信 155

四 善于学习 推崇智慧 155

一 社会主义时期伦理道德的深刻含义 156

六 谦恭谨慎 礼仪周全 156

第四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伦理道德 156

二 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 157

第五节 伦理道德教育 159

一 伦理道德教育概况 159

二 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 160

第九章 天文历法 162

第一节 天文历法的产生与发展 162

一 古代的物候历 162

二 汉族地区历法的传入 163

三 印度时轮历法的传入 165

四 独特的藏族历法 166

第二节 历法的内容和形式 168

一 节气的划分 168

二 天文著作与历书 169

第三节 天文思想与技术 170

一 宇宙理论 170

二 天文技术 171

第一节 历代藏族文学艺术概述 173

一 远古时期的文学艺术 173

第十章 文学艺术 173

二 吐蕃时期的文学艺术 174

三 元明时期的文学艺术 175

四 清朝和民国时期的文学艺术 176

五 红军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文学艺术 176

第二节 文学 177

一 民间文学 177

二 作家文学 185

第三节 艺术 191

一 音乐 191

二 舞蹈 196

三 戏剧 201

四 曲艺 202

五 绘画 204

六 雕塑 207

七 影视 209

八 摄影 210

九 工艺 211

十 面具 212

十一 书法 214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 21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17

一 古代科技的萌芽和发展 217

二 现代科技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218

第二节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科技成就 220

一 科学考察 220

二 农业科技 220

三 牧业科技 221

四 能源科技 222

六 医学科技 223

五 地矿科技 223

七 生物科技 224

八 气象科技 224

九 地震科技 224

十 测绘科技 225

十一 交通科技 225

第三节 著名科学家及其贡献 226

二 吐蕃时期的教育 227

第十二章 教育与体育 227

第一节 教育 227

一 藏族教育的产生 227

三 元朝以后的藏区教育 228

四 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 230

五 人民教育的创建和发展 231

六 人民教育的主要类型 233

七 社会主义民族教育的思想和制度 235

二 吐蕃时期的体育活动 237

第二节 体育 237

一 高原体育的产生 237

三 元、明、清朝藏区的体育活动 239

四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240

五 当代体育运动 243

第一节 医疗卫生的产生和发展 249

一 早期藏医 249

第十三章 医药卫生 249

二 藏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50

二 藏医学基础理论 256

第二节 藏医药理论、技术及特点 256

一 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 256

三 藏医病理学 257

四 藏医生理、解剖学 257

五 藏医诊断方法 258

六 藏医治疗方法 258

七 藏医药物学 259

八 藏医治疗技术 260

九 藏医学对人类健康事业的独特贡献 260

一 全藏族地区医疗网基本形成,卫生队伍不断壮大 262

二 藏族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62

第三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 262

三 藏医藏药这一民族传统医学得到蓬勃发展 264

第十四章 新闻出版 266

第一节 新闻出版概况 266

一 清末《西藏白话报》 266

第二节 新闻 266

二 现代新闻机构的诞生和发展 267

第三节 出版事业的今昔 273

一 以木刻版为主的古代印刷业 273

二 现代出版业的兴起 275

第一节 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281

第十五章 建筑与名胜 281

一 早期前段建筑 281

二 早期后段建筑 281

一 寺院建筑 282

三 晚期建筑 282

第二节 建筑的类别与特点 282

二 城堡和庄园建筑 286

三 宫殿和园林建筑 287

四 住宅建筑 289

五 塔 290

六 城镇公共建筑 291

第三节 建筑技术与风格 292

一 建筑构造与施工技术 292

三 特种工艺技术 293

二 防寒保暖、采光、通风 293

第四节 主要名胜古迹 294

一 雍布拉康 294

四 药王山摩崖造像 295

二 帕邦喀遗址 295

三 帕拉路甫石窟 295

五 藏王墓 296

六 古格故城遗址 296

八 白居寺 297

七 夏鲁寺 297

九 甘丹寺 298

十 哲蚌寺 298

十一 色拉寺 299

十二 敏珠林寺 299

十三 楚布寺 300

十四 塔尔寺 301

十五 拉卜楞寺 301

十七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302

十六 拉萨大清真寺 302

十八 热拉雍仲林寺 303

一 吐蕃时期的商业 304

第一节 交换与商业 304

第十六章 商业与金融 304

二 元、明、清、民国时期藏区的商业贸易 306

三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商业 311

第二节 货币与金融 314

一 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货币与金融 314

二 地方币制的统一 316

三 金融业 317

四 保险业 318

第三节 海关与税收 319

一 海关 319

二 税收 320

一 吐蕃时期向外界的通道 323

二 和平解放前内地进入西藏的主要道路 323

第十七章 交通与通讯 323

第一节 西藏的交通运输 323

三 西藏和平解放前的交通运输工具 324

四 和平解放后的公路建设 326

五 桥梁建设 330

六 金桥与丰碑 330

八 航空建设 331

七 格尔木--拉萨输油管 331

一 古代的驿站 333

二 西藏和平解放前的邮电通讯 333

九 青藏铁路 333

第二节 邮政通讯 333

三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邮电事业 334

第十八章 文化交流 339

第一节 从远古到吐蕃时期的文化交流 339

一 石器、神话传达的信息 339

二 吐蕃与唐朝的文化交流 339

四 吐蕃与天竺、波斯等的文化交流 342

三 吐蕃与西南、西北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342

一 藏族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343

第二节 元朝以后各民族的融合与文化交流 343

二 明朝时藏族与各民族的融合与文化交流 344

三 清朝时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345

四 民国时期的藏、汉文化交流 3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藏族与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347

第四节 藏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大贡献 347

一 持续发展的宏伟规模 347

二 交流的全方位和形式的多样化 347

一 藏族开发了青藏高原 348

三 藏族在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方面的贡献 348

二 藏族人民在缔造中华民族统一国家中的重大贡献 348

第五节 藏族文化走向世界 348

一 世界性的藏学研究 349

二 其他国际性交流 349

附录 主要人名汉藏对照表 350

门巴族 357

绪论 357

第一节 族源与民族形成 360

一 族源 360

第一章 族源与民族历史 360

第二节 历史演进与发展 361

一 神话传说中的远古社会 361

二 民族的形成 361

二 吐蕃时期的门巴族 362

三 封建农奴制时期的门巴族 363

二 东迁的经过 364

第三节 门巴族东迁 364

一 宗教幻想的诱惑 364

三 门、珞械斗与和解 365

第一节 语音系统 366

一 声母 366

第二章 民族语言 366

二 韵母 367

三 声调 367

第二节 词汇构成 368

一 词汇的一般特点 368

三 构词规则 368

四 音节结构 368

二 词的结构 368

四 借词 369

第三节 语法系统 369

一 词类 369

二 句法 372

一 所有制关系 375

第三章 社会、政治制度 375

第一节 三大领主的农奴制统治 375

二 等级关系 378

三 政治统治机构 379

一 村社公有制 380

第二节 原始村社 380

二 村社的分配关系 381

三 村社组织 381

一 不成文法 382

第三节 不成文法和成文法 382

第四节 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 383

一 反封建农奴主的斗争 383

二 成文法 383

二 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384

第五节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的门巴族 385

一 社会发展的飞跃 385

二 民族干部队伍 386

一 “层格”结构与“三界”观念 387

第一节 本教信仰 387

第四章 宗教信仰 387

二 神山崇拜 388

三 神、鬼信仰 389

四 祈神送鬼 391

一 巫 392

第二节 巫与巫术 392

二 巫的保护神“甲” 394

三 巫术 395

四 占卜与神判 396

一 佛教的传播 396

第三节 藏传佛教信仰 396

二 佛教高僧 398

三 佛教寺院 399

四 僧职人员与等级 400

五 寺庙的宗教活动 401

第五章 生产活动 403

一 农作物与耕地 403

第一节 农业生产 403

二 农业生产工具 404

三 农业生产活动和耕作技术 405

一 牧业生产 407

第二节 牧业和狩猎生产 407

二 狩猎 408

第三节 手工业 410

一 木碗 410

二 竹编 411

三 纺织与染色 411

四 造纸 411

一 传统交通工具和设施 413

二 桥梁建筑 413

第六章 交通、通讯与贸易 413

第一节 交通 413

三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交通事业 414

一 传统通讯方式 415

第二节 通讯 415

第三节 贸易 416

二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通讯事业 416

一 传统交换 416

二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商业贸易 419

第一节 计算和度量衡 420

一 计算与数 420

第七章 传统科学与卫生 420

二 度量衡 421

一 物候历 422

第二节 历法 422

二 藏历的传入 423

一 传统医药卫生 423

第三节 医药卫生 423

二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卫生事业 425

第八章 教育与体育 426

第一节 教育 426

一 传统教育 426

二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教育 427

第二节 体育竞技 429

一 体育竞技种类 429

二 游戏 430

第九章 风俗习惯 433

第一节 饮食 433

一 饭食的类别、制作和特点 433

二 饮料的类别、制作和特点 434

三 菜肴、佐料和零食 435

四 炊具、餐具和饮具 435

第二节 服饰 437

一 男子服饰的类别、制作和特点 437

五 饮食禁忌 437

二 女子服饰的类别、制作和特点 438

三 勒布女性与小牛皮 438

第三节 居住 439

一 居住习俗的类别和特点 439

二 居室内部的结构与陈设 440

第四节 婚恋 441

一 婚前习俗 441

三 起居禁忌与礼俗 441

二 结婚仪礼 442

三 离婚、再婚与转房 444

四 其他婚姻类型 444

五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变化 445

第五节 生育 446

一 生育礼仪与禁忌 446

二 孩子的命名 446

一 墨脱亲属称谓 447

第六节 亲属制度 447

三 婚外生 447

二 门隅亲属称谓 449

一 土葬礼仪 450

第七节 丧葬 450

二 水葬礼仪 451

三 其他葬式礼仪 451

五 葬后仪式与禁忌 452

四 复合葬礼仪 452

第八节 节日 453

一 节日的形成 453

二 节日的种类与特点 454

三 节日活动与礼俗 454

一 家庭成员关系 457

第十章 伦理道德 457

第一节 家庭关系 457

二 分家 458

第二节 道德标准 459

三 财产继承 459

第十一章 文学 461

第一节 神话与传说 461

一 人类诞生神话 461

二 生殖崇拜神话 462

三 地理地貌神话 462

四 民间传说 463

第二节 民间故事 464

一 寓意故事 464

二 生活故事 465

第三节 诗歌 466

一 萨玛酒歌 466

二 情歌 469

三 叙事诗 470

一 仓诗的人民性 472

第四节 仓央嘉措 472

二 仓诗的艺术成就 474

第一节 音乐 475

第十二章 艺术 475

一 歌体 475

二 乐器 476

第二节 舞蹈 478

一 宗教舞蹈 478

二 习俗舞蹈 479

一 门巴戏的产生 480

第三节 戏剧 480

二 《阿拉卡教》 480

三 门巴戏的民族特点 482

四 门巴戏的审美特征 483

第十三章 门、藏文化交流 485

第一节 宗教文化交流 485

一 本教的传入及其影响 485

二 藏传佛教的传入及其影响 486

一 物质生活习俗的交流影响 487

第二节 习俗文化交流 487

二 行为方式习俗的交流影响 489

三 礼仪习俗的交流影响 490

第三节 文学艺术交流 492

一 文学交流 492

二 艺术交流 493

附录 门巴族文化调查对象名录 496

绪论 499

珞巴族 499

第一节 族源 502

一 创世神话和传说中的族源说 502

第一章 族源与民族历史 502

二 高原东部土著群体南迁的神话和传说 503

三 文献记载中的珞巴族 503

第二节 历史演进与发展 504

一 神话传说中的母系氏族社会 504

四 磨制石器的考古发现 504

二 神话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 505

第一节 语音结构系统 507

一 辅音 507

第二章 民族语言 507

二 元音 508

三 音节 508

四 音调 508

五 音变 508

第三节 语法结构系统 509

一 词类 509

第二节 词汇结构系统 509

二 句法 512

一 氏族组织 514

第三章 社会、政治制度 514

第一节 父系氏族制度 514

二 氏族系统 516

三 父子连名制 517

四 氏族公有制 519

五 氏族分配 520

六 氏族解体趋向 521

一 部落名称与分布 522

第二节 部落组织 522

三 部落议事会 523

二 部落的形成 523

四 部落械斗 524

五 部落盟誓 526

一 血统等级划分 527

第三节 血统等级 527

二 阶级的萌芽 528

一 家长制家庭结构 529

第四节 家长制家庭 529

二 家庭私有经济 530

一 习惯法的内容 531

第五节 习惯法 531

二 神判 532

一 反对封建农奴主的斗争 533

第六节 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 533

二 反对英、印侵略者的斗争 534

一 历史飞跃 535

第七节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珞巴族 535

二 民族新文化的诞生 536

三 民族干部在成长 537

一 万物有灵的信仰和崇拜 538

第四章 宗教信仰 538

第一节 自然崇拜 538

二 天体崇拜 539

四 山、石崇拜 541

三 天象崇拜 541

五 水、火崇拜 543

六 动物崇拜 544

七 植物崇拜 545

一 灵魂信仰 546

第二节 灵魂信仰与图腾、灵物、征兆崇拜 546

二 图腾崇拜 547

三 灵物崇拜 548

四 梦兆信仰 550

二 英雄崇拜 551

第三节 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 551

一 祖先崇拜 551

一 巫术的产生 553

第四节 巫术 553

二 巫师的类别与活动 554

三 占卜 558

四 巫术 559

一 祭祀的产生、种类和方式 562

第五节 祭祀 562

三 图腾祭与“索苗仁” 563

二 祭日与“嘎热” 563

四 狩猎祭祀与“奔白仁” 564

六 家祭与“育洛巴” 566

五 血祭与“达目巴”、“另利巴” 566

一 采集 568

第五章 生产活动 568

第一节 采集和狩猎 568

二 狩猎方式、工具与技艺 569

三 狩猎祭祀与禁忌 571

第二节 刀耕火种 573

四 猎物分配 573

二 工具 574

一 农作物与耕地 574

四 农业祭祀与禁忌 576

三 耕种方式与技术 576

一 编织 577

第三节 手工业 577

二 纺织 578

四 金石工艺 579

三 制陶 579

一 传统的交通工具与设施 581

第六章 交通与通讯 581

第一节 交通 581

三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交通事业 582

二 藤网桥 582

一 古老的通讯方式 583

第二节 通讯 583

二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通讯事业 584

一 交换种类 585

第七章 贸易 585

第一节 传统交换 585

二 交换方式 586

三 交换通道与集市 587

一 对传统交换的发展 588

四 祈安仪式与禁忌 588

第二节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贸易 588

二 新时期的贸易 589

一 计算与数 590

第八章 传统科技、历法与卫生 590

第一节 科学技术 590

二 度量衡 591

四 脱胶与染色 592

三 制毒 592

一 时空观念与年季月日的划分 593

第二节 历法 593

二 物候历(节令月) 594

一 巫医 595

第三节 医药卫生 595

二 民间医药 596

三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卫生事业 597

一 传统教育 599

第九章 教育与体育 599

第一节 教育 599

二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教育事业 600

一 体育竞技种类 601

第二节 体育竞技 601

二 游戏 602

一 饭食 604

第十章 生活习俗 604

第一节 饮食 604

三 饮料 605

二 菜肴 605

六 饮食礼仪与禁忌 606

四 炊具和餐具 606

五 饮食嗜好 606

一 服饰的形成 607

第二节 服饰 607

二 服装 608

三 装饰 609

一 居室习俗的形成与发展 611

四 文身 611

第三节 居住 611

二 家长制家庭建筑布局 612

四 住房的室内陈设 613

三 小家庭建筑 613

一 神话传说中的婚姻形态演进 614

五 起居礼俗与禁忌 614

第四节 婚恋 614

二 通婚范围 615

三 亲属制度 616

五 结婚礼仪 618

四 订婚与婚价 618

七 几种特殊婚俗 619

六 婚后习俗 619

一 生殖崇拜及其神话 620

八 离婚 620

第五节 生育 620

二 生育礼仪和禁忌 621

第六节 丧葬 622

三 命名 622

二 葬式 623

一 葬仪 623

三 葬后习俗 624

一 节日的种类 625

四 特殊葬制 625

五 随葬品和杀牲祭 625

第七节 节日 625

二 节日的特点 627

一 公德 628

第十一章 伦理道德 628

第一节 社会道德 628

一 长幼尊卑 629

二 待客 629

第二节 家庭伦理 629

三 子女地位 630

二 夫妻关系 630

三 辨明善恶是非 教人审时度势 631

第三节 教训歌中的道德精神 631

一 歌颂勤劳 鄙视懒惰 631

二 鞭挞恶德恶行 谴责人性弱点 631

一 生殖神话 634

第十二章 文学 634

第一节 神话 634

二 创世神话 635

三 图腾神话 636

四 祖先、英雄神话 638

一 婚恋歌 639

五 文化起源神话 639

第二节 歌谣 639

二 生活歌 641

三 新歌谣 642

一 解释故事 643

第三节 故事 643

三 史传故事 644

二 生活故事 644

第四节 史诗 645

四 寓言 645

五 新故事 645

一 《斯金金巴巴娜达萌》 646

二 《阿巴达尼》 647

三 《金岗岗日》 648

一 宗教音乐 650

第十三章 艺术 650

第一节 音乐 650

二 世俗音乐 651

二 祭祀舞 654

三 乐器 654

第二节 舞蹈 654

一 巫舞 654

五 复仇舞 655

三 图腾舞 655

四 出征舞 655

一 交流的历史与传说 657

第十四章 民族文化交流与影响 657

第一节 珞藏文化交流 657

二 交流的方式与范围 659

一 珞门文化的冲突与互渗 661

第二节 珞门文化交流 661

二 宗教信仰文化交流 662

三 民间文学文化交流 663

附录 珞巴族文化调查对象名录 665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民族文化大观 藏族 门巴族 珞巴族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