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经济

图书介绍

导言 1

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党性 5

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8

第一章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 11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经济制度 11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11

二、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瓦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13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 16

一、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16

二、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 18

三、奴隶制的灭亡。奴隶社会末期维护和反对没落奴隶制的斗争 19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 23

一、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建立。巩固封建制与复辟奴隶制的斗争 23

二、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25

三、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29

第二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建立 33

第一节 商品和货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33

一、商品 34

二、货币 39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44

第二节 资本的原始积累 48

第三节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51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 55

第三章 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55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55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57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本质 59

第二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62

一、剩余价值率 62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64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65

四、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67

第三节 工资 68

一、工资的本质 68

二、工资的形式 70

第四节 旧中国资本主义剥削的特点 72

第四章 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77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77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77

二、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 80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82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 82

二、相对人口过剩 84

三、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87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90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90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91

三、批判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否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谬论 97

第五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10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01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约私人性之间的矛盾 101

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 102

第二节 经济危机 105

一、经济危机的原因 106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08

三、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1

四、批判资产阶级关于经济危机的谬论 113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17

一、垄断组织的形成 119

第六章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19

第一节 生产集中和垄断 119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实质 121

三、垄断和竞争。垄断和危机 123

第二节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124

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新作用 124

二、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126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28

第三节 资本输出 130

一、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30

二、资本输出的实质和后果 131

第四节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134

第五节 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135

第六节 帝国主义的本性 137

一、帝国主义的本性就是侵略、掠夺和战争 137

二、批判所谓帝国主义本性已经“改变”的谬论 138

第七章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变革的前夜 141

第一节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141

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的趋势 142

二、国民经济军事化日益加强 146

三、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147

四、食利阶层的增长和食利国的形成 149

五、政治上全面反动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 151

六、工人贵族的形成和机会主义的社会基础 152

第二节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154

一、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155

二、帝国主义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不断加深 156

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 158

四、批判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 161

第三节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164

第八章 帝国主义掠夺下的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166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侵入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 166

第二节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特点 170

一、帝国主义金融资本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170

二、封建剥削同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显著优势 173

三、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国民经济 175

四、民族资本处于被压迫被排挤的地位 176

第三节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 179

第四节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182

第九章 社会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 185

第一节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85

一、苏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85

二、苏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点 189

第二节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对外掠夺和侵略 196

一、打着“援助”的旗号进行资本输出 197

二、以“经济一体化”为名,实行经济兼并,把别国变成自己的经济附庸 200

三、鼓吹“有限主权论”和“利益有关论”,权力进行侵略扩张 202

第三节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寿命是不会长久的 205

第十章 我们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211

第一节 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211

一、时代问题是关系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问题 211

二、批判修正主义关于时代问题的谬论 214

第二节 天下大乱与三个世界 216

一、三个世界的划分及其意义 216

二、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 217

第三节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21

第十一章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社会 2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前提。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225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前提 225

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228

一、我国解放初期的社会经济成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30

第二节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230

二、没收官僚资本 231

三、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3

四、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5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240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段斗争 240

二、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246

三、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批判林彪“克已复礼”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 2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56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 25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256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259

三、坚持“鞍钢宪法”和“工业学大庆” 26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63

一、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和作用 263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 266

三、坚持“农业学大寨” 2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27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274

一、备战、备荒、为人民 274

二、抓革命,促生产 276

第一节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79

一、社会主义生产高速度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79

第十三章 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279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质 281

第二节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 286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86

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289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的关系 293

一、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94

二、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的关系 296

第四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299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99

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303

第五节 我国国民经济的大跃进 304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3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 306

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306

二、批判资产阶级和现代修正主义在计划经济问题上的反动谬论 3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平衡和不平衡 310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312

一、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和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312

二、农业生产内部的比例关系 314

三、工业生产内部的比例关系 315

四、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317

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比例关系 318

六、人口的有计划增长。社会劳动力的分配比例 319

七、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320

第四节 加强计划工作,搞好综合平衡 322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 3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 3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货币交换 33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几种交换关系 331

二、商品、货币关系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 33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价值规律 339

一、社会主义社会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339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价格和价格政策 343

三、批判刘少奇、林彪在价值规律问题上的反动谬论 346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3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349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349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积累和消费 3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356

一、“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356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福利 365

三、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反对物质刺激 366

第十七章 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 370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70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必须经历深刻的社会革命 373

一、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373

二、对假共产主义谬论的批判 377

第三节 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79

查看更多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